第3章 是什么讓我們沉不住氣(2)
- 沉得住氣,彎得下腰,抬得起頭:人生三境界大全集
- 端木自在編著
- 3516字
- 2014-12-11 17:25:23
世人癡情于名利,不惜犧牲健康、人格去換取,如若“求不得”,肯定是痛徹肺腑。即使有幸得之,要么提心吊膽,要么不知足,這山望著那山高,自然也是苦的。
對待人生“七苦”,最好莫過于知足,知足才能常樂,任何事情都適可而止,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沒有莫強求。把生命的重心放在生活的過程中,而不是追求本身,在生活的大道上,一邊觀賞一邊前行,而不是為了到達某一夢寐以求的終點,這樣的人生便不再有苦味,便會有暢快淋漓、如沐春風之感。
印第安人酋長曾對他的臣民們說:“上帝給每一個人一杯水,于是,你從里面體味生活。”生活確實是一杯水,杯子的華麗與否顯示不了一個人是貧乏還是富有。但杯子里的水,清澈透明,無色無味,對任何人都一樣。接下來你有權力加鹽,加糖,只要你喜歡。
你有欲望,不停地往杯子里加水,或者加糖,但必須適可而止,因為杯子的容量有限。啜飲的時候,你要慢慢地體味,因為你只有一杯水,水喝完了,杯子便空了。
境界談
生活當中,該有多少人為了讓自己的這杯水色香味俱佳而無謂地往里面加各種各樣的佐料。諸如愛情、友情、金錢、喜、怒、哀、樂……所以都感覺著活得非常“苦”;然而,只要你適度地、有選擇地放入調料,你的生活便會過得有滋有味。
奔波勞苦已是常態
作為繁忙的都市人,你有多久沒有躺在草地上,凝望蒼穹,望天空云卷云舒,看夜空繁星閃爍了?你有多久沒有親近大地,觀草木榮衰了?你有多久沒有陪家人朋友共享一頓豐盛的燭光晚餐了?很久了吧,對不對?
現代人太忙了,忙碌煩躁,是多數人生活的寫照。每天總是忙、忙、忙,越忙碌,就越覺得生活茫然。不知為何要這么忙,卻又是忙、忙、忙。于是,盲目、忙碌、茫然,成天游來蕩去,累了、煩了,卻還是擺脫不了。忙碌仿佛成了一種慣性,而一旦脫離了這種慣性,整個人又似沒有了魂的幽靈,整天晃來蕩去不知所措。偶爾工作的余暇有片刻的松懈,又仿佛是偷來的快樂,不敢受用。
一位商界名人在接受采訪時說道:“我每天工作超過18個小時!常常是連吃飯的時間都在工作!”而此人得到的結果竟是吃幾場官司,坐了一次牢獄,并最終于47歲英年早逝。雖然累積了幾億財富,但在世時他得到的似乎僅僅是忙碌和煩躁而已。
忙碌已非一種狀況,而成了一種習慣。沒有人喜歡忙碌,但不忙碌又害怕自己會落伍,會被社會所淘汰。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淘汰的危機與發展的危機并存,因此許多人都處在不窮也不富的尷尬階段,放棄工作便一窮二白,停下腳步便身心皆空。于是,只能馬不停蹄地向前奔,只能用透支的身體作為生命中唯一的本錢,為“希望中的未來”而辛苦奔波。
沒見過一只發條永遠上得十足的表會走得長久;沒見過一輛馬力經常加到極限的車會用得長久;沒見過一個繃得過緊的琴弦不易斷;也沒見過一個心情日夜緊張的人不易得病。人們在塵世的喧囂中日復一日地各自奔波勞碌,像蜜蜂般振動著生活的羽翅,難免會有種種不安。所以,我們何不放慢腳步,靜下心來想想,每分每秒的忙碌,除了累壞了身體,增加了臉上的皺紋外,我們又得到了什么?細細品味其中的甘苦,只要我們平靜地對待忙碌,適時放慢生活的腳步,輕松地放飛自己的心靈,用透明的情緒觀察周圍的一切,就會發現,其實,生活中除了工作之外,還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在向我們招手。
境界談
花開花謝總要有個生命的周期,花開時盡情美麗,不開花時默默孕育。奔波勞苦中記著放慢腳步,低頭欣賞一下路邊的花草,抬頭看一下遠處的風景,細心體會一下生活的樂趣,會讓你走得更好,更遠。
死要面子活受罪
死要面子活受罪,這話一點也不假。生活中,總有一些愛慕虛榮的人為了面子而自己給自己找罪受。有些人越是沒錢,越愛裝闊,兜里明明沒有幾個錢了,卻仍要請朋友進高檔飯館好好吃一頓;對方明明比自己富裕很多,自己卻總是搶著買單;與人談天,總要有意無意與別人說一些自己吃過的大餐,去過的高級場所。仔細想想,要這虛榮有何用呢?只是自己給自己找罪受。吃好喝好體面了滿足虛榮之后,自己卻食無米,穿無衣,住無所,行無鞋,困獸一般憋在角落里,何苦呢?由此想一到一個比喻:死雞撐硬腳。雞雖然死了,可它的腳卻還在硬撐著。想想確實有點可笑,死都死了,還硬撐個什么勁啊?
究其愛面子的心理,根源就在于怕別人瞧不起自己,內心忐忑不安,所以當他們面對一件商品時,往往考慮虛榮比考慮價格的時候多,沒錢的自卑像魔鬼一樣纏得他們猶豫不決,最終屈服于虛榮,勉強買下自己能力所不能及的東西。于是,社會中有了一種怪現象,越窮的人越不喜歡廉價品,越是沒有錢的人,就越愛花錢去顯示自己。
其實,真正有錢的人未必如此大手大腳。有位朋友身兼數家公司的董事長,他從來不在乎別人對他的稱呼--小氣財神。他和朋友去餐館吃飯時,大都隨便點一些菜,幾杯清茶,僅此而已。他的衣著也很普通,但整潔,并不是什么名牌。他的車子也不是奔馳什么的,就是普普通通的一輛車而已。他的公司業績很好,而且個人的資產也不菲,但他依然能夠不被虛榮所累。
如果你再留心看那些旅游觀光的外國客人,他們的穿著打扮,都是很隨便和儉樸的,有的真是近于邋遢,事實上,這些人中不乏富豪。
面子有時是唬人的面具,光為面子活著是很累很可悲的,其實,一個人有無面子的關鍵不是富與不富的問題,而在于一個人的品德。有時,“里子”比面子更重要。
境界談
真正的智慧,是存在于平易之中的。喜歡把富有顯露在外的人,大都欠缺沉穩之氣,有膚淺之心。生活中的事,還是客觀實際一些,讓“里子”充實一些,擁有一份平實的內涵,擁有一份坦蕩的快樂,有什么不好?
一味地跟別人進行比較
有一項調查表明,不少都市人都有自卑感,在一生之中幾乎所有人都會有懷疑自己的時候,感到自己的境況不如別人。
這是為什么呢?潛藏在人心中的好勝心理、攀比心理是這一問題的根源。我們總把他人當作超越的對象,總希望過得比別人好,總拿別人當參照物,似乎沒有別人便感覺不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于是乎,工作上要和同事比,比工資,比資格,比權力……生活上要和鄰居比,比住房,比穿著,比老婆,就連孩子也不能放過,也成了比的犧牲品,“我的孩子班里學習第一名,比你的兒子強”,洋洋得意者說。既然是比,自然要比出個高下,比別人強者,趾高氣揚,夜郎自大。不如別人者便想著法子超過他,實在超不過便拉別人后腿,連后腿也拉不住者便要承受自卑心理的煎熬。
如果我們能持一種積極的態度去和別人比較,不如別人時便積極進取,爭取更上層樓;比別人強時便謙虛謹慎,樂觀待人,豈不更好?
事實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們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比別人強,勝過別人。太要強的人,一味和比自己強的人比,結果由于心靈的弦繃得太緊了,損耗精神,很難有大的作為。雨果在《悲慘世界》中說:“全人類的充沛精力要是都集中在一個人的頭顱里,全世界要是都聚集于一個人的腦子里,那種狀況,如果延續下去,就會是文明的末日。”俗話說,學業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也都有自己的短處,一個人只要在自己從事的專業領域中有所成就便不虛此生。千萬不要看到別人的一點長處就失去心理平衡。每一個人把自己做好是最重要的,最好不要與別人比高低,比大小。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具有獨一無二的價值,就像人的手指,有大有小,有長有短,它們各有各的用處,各有各的美麗,你能說大拇指就比小手指好嗎?
一味和別人比是件不聰明的事,因為即便勝過別人,又會有“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的危險。古人云:“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擠之。事事爭勝者,必有人以挫之?!鄙钪幸泊_實是這樣,如果一個人太冒尖,在各方面勝過別人,就容易遭到他人的嫉妒和攻擊,而與世無爭者反而不會樹敵,容易遭人同情,所以說“人勝我無害,我勝人非?!薄?
其實,最好的處世哲學還是不與人比,做好你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和理由,干嗎要和別人比呢?如果心里難受,實在要比的話,倒不如把自己當作競爭對手,今天和自己的昨天比,明天和今天比,一天比一天充實,一年比一年長進,這樣既不會沾惹是非恩怨,自己還能更上層樓,豈非自求多福?當然,比也并非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它在形成競爭,推進社會前進中有不可磨滅的作用。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如果大家都不爭先,都去爭“后”,那么社會如何發展進步呢?
境界談
俗話說:“知足常樂?!弊鋈耸紫纫獫M足,然后再抱著友善的態度和別人比,比學習,比進步,而不是比享樂,只有這樣才能共同進步,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樂趣。
社會在前進,心靈卻已荒蕪
現代人太忙,干什么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大人們忙升官,孩子們忙升學,青年人忙充電,老年人忙爬山,男人忙,女人忙……真是舉國上下一片忙。如果當時間的列車突然急剎車,忙得不可開交的人們突然一下子閑了下來,許多人會有同一種如同暈車般的感覺,那就是內心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