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需要對下屬的工作后果負責,這是管理者的“上司”職能,其最主要的工作是“安排”和“領導”。
2.協調:讓每一個員工發揮自己的崗位作用
在接收到上層決策者的任務后,領導者將其研究、分解成一個個可實現的具體小目標,然后根據資源優化配置的原則分配到具體的員工身上。
在部署任務和執行任務過程中,管理者的另一重要工作就是“協調”。
協調可以描述為:
“讓每一個員工發揮自己的崗位作用”,在部署工作中是如此,在工作中出現問題時仍是如此。
所以管理者需要明確自己的工作任務和職責,思考、計劃、分配任務給員工、指導、領導員工。而不必要的就是“事必躬親”。
當工作中出現問題時,管理者、身為員工的上司需要“協調”工作,而不是代替員工直接自己“完成”工作。
3.管理者的“向下錯位”
管理者處于企業人員中的中層,在面對上層角色定位錯誤時,將發生“向上錯位”,而面對下層定位錯誤將發生“向下錯位”。
向下錯位主要體現在中層管理者將自己混淆成普通員工/員工代表。
如果中層管理者將自己混淆為普通人員,事無巨細事事過問事事都做的話,不僅使員工沒有展示能力的舞臺,也會使自己的工作陷入被動。這是管理者對自己管理身份的認知錯誤。
當管理者遇到下屬抱怨、下屬有委屈時,應該代表公司和上層對其進行疏導、引導。但有些管理者可能會因為感情因素為員工出頭,或者向上層匯報時,“反應民意”、替員工說話,這是管理者自我定位錯誤的結果。管理者此時誤將自己定位為“員工代表”。
中層管理者是人力資源的管理者,是下層員工的直接領導,是員工工作中的負責人,但是不是員工的代表。這是管理者對管理屬性的認知錯誤。
二、管理者的“決策人”職能
決策意味著“正確選擇和判斷”,管理者的決策人職能體現在:
1.目標決策
管理者需要對工作的目標和方向進行分析和判斷,對上層決策人的決策結果“計劃目標”
進行可行性的分析,集思廣益,最終給出具體的可實現目標。
2.人員決策
事實上,這些即是計劃流程,也是“人員決策”,并且管理者計劃中每一個涉及到具體人員的選擇,對于員工來說都是一次重要決策,因此,管理者對員工的身份即是上司,也是決策人,上司負責決策的有:
(1)計劃部署目標
(2)分配任務
(3)決策、授權
(4)領導員工執行
【管理踐行】
計劃目標/決策方案
管理者需要實現上層決策者的戰略目標,在這個過程中,管理者所要做的,就是一個具體可行的計劃,并且控制它的實施。而在制定具體可行的這個計劃的過程中,管理者所做的,就是“決策”。
比如,上層決策者的決策是“把大象裝進冰箱”,管理者的任務就是實現這個目標:制定把一只大象裝進冰箱的具體方案,并且根據方案作出“計劃”和“步驟”。
制造/尋找一臺巨大的、足以裝下一只大象的冰箱
將大象分解成小塊的肉,并且裝進許多冰箱。
結論是選擇了方案B。
確定方案A和方案B中哪一個是最終方案的過程,就是“決策”。
計劃目標/決策人員/分配任務
管理者需要領導下層員工完成任務,重在執行,而執行首先要計劃和分配。計劃一個任務需要多少個具體目標實現,需要多少人員的參與,管理者需要將任務分解成具體可行的計劃并且分配給員工。正確地判斷計劃、選擇人員,進行人員部署和決策。
如在“把一只大象裝進冰箱”的例子中,管理者需要做的,除了決策方案、制定計劃和具體目標,還要計劃決定:
如何分解大象?
需要多少臺冰箱?
需要多少工具?
何時分解?
何時抬冰箱?
這需要多少物資耗費?
預算是多少?
誰來做這個計劃書?
與人有關的:
需要多少人?
都派哪些人?
誰去分解大象?
誰去組織進度?
誰去抬冰箱?
誰去組織運輸?
誰去記錄時間、匯報流程、協調現場?
3.授權
任何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而作為管理者,需要認識到這一點,并且認識到自己的職能。管理者需要培養下屬,使下屬與自己共同進步,在適當的時候授予下屬成長機會。而在任務執行的過程中,管理者需要賦予下屬相對的:職責、權利、利益,來鼓勵下屬,并且幫助他們完成他們的工作,使之勝任自己崗位的同時產生責任感和自豪感。授權即是管理者的上司職能,也是管理者的決策人職能:授權的人員、授權的范圍,都是需要考慮的。
4.指揮
在正確選擇方案、正確計劃、選擇人員,適度授權以后,還需要有效的執行,在執行的過程中,需要管理者根據執行情況進行適度指揮。
指揮和授權是不矛盾的。
授權是使員工在自己的工作范圍內得到權責,而指揮則是管理者在大局上把控工作的方向和進度。
管理者在指揮下屬時,需要注意正確履行上司的領導職能,注意指揮的方式,給予員工明確的目標。錯誤的方式和不清楚的目標都會使指揮達不到效果。
最高的指揮藝術,則是管理者在做上司和決策人的過程中,引導下屬、培育下屬,使下屬能達到自我智慧的境界。好的管理者,能夠同時勝任管理者、決策者、上司和導師等多種角色,這就是管理的藝術。
二、實現自己的角色職能
1.接收:上級任務貫徹
【管理之道】
老李是整個公司剛剛上任的銷售總監,第一天,公司領導把老李叫到了辦公室,并對老李下達了一個銷售任務:今年公司剛剛從國外引進了最先進的生產設備,公司一年的產品產量能夠增加50%,我需要你帶領整個銷售團隊完成去年120%的銷售任務。你有這個信心完成嗎?
假如是你,你如何回答?
老李是這樣處理的:“在答復這個問題之前,我需要先了解一些必要的情況,公司去年的產量是多少?今年公司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能達到多少?今年公司的產品走勢與去年相比形勢如何?了解后我會制定一個詳細的銷售方案和完成目標出來。”恰逢其時地溝通是一個中層管理者必備的才智,信息接收就是管理者的信息雷達,這個信息雷達能否截獲更具價值的信息關乎到工作中后續的各個執行層面以及執行目標能否實現,溝通亦有道。
一、洞察才能準確接收
作為一名擁有上傳下達職能的中層管理者,全面地接收公司決策層下發的任務通知成為其必備技能。但很多優秀的中層管理者都未必能夠完全掌握這個技能,甚至有的管理者還會犯下不該犯的錯誤,因為,100個人同時看到一座雕像,就會有100種不同的看法,能否全面而準確地接收決策層向下傳達的任務對所有中層管理者來講都如履薄冰。
中層管理者準確接收的訣要之一在于敏銳的洞察力。
清人筆記中有這么一則故事:歷年來,順天(指北京)鄉試《四書》考題都由皇上欽命。一次乾隆命題后,命內監捧《四書》送還內閣。恰巧和砷值班,便問起皇上命題的情況,內監不敢泄露命題,只說皇上手批《論語》第一本,將盡批完時,始欣然微笑,針筆直書。和砷沉思片刻,遂猜想皇上批字為“乙醯”一章。因為乙醯兩字包含“乙酉”二字,而那年鄉試就是在乾隆乙酉年舉行。和砷以此通知他的弟子們,結果正如和砷所料,那年的鄉試考題果然是“乙醯”一章。
歷史上和砷貪污成性,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但假如從一名中層管理者的角度去欣賞,和砷足以被列入高管界的“福布斯富豪榜”,和砷作為一名中層管理者而言,能夠“以帝心為心”,其極為敏銳的洞察力,能夠準確揣摩到決策層的思考方向。
二、有效溝通才能貫徹到底
1.中樞:貫徹
中層管理者從上級接收任務的目的就是為了貫徹,貫徹不同于執行,貫徹,貫穿全局地徹底把控,要求中層管理者具有卓越的把控力和全局觀。執行是行之有效的把任務的每個節點布置下去,確保下屬能夠完美無誤地完成上級安排的任務,執行主要針對的對象是中層管理者下屬的各個環節。
中層管理者在全面理解并接收決策層下達的工作任務后,以總攬大局的角度全面分析,把控整個任務的執行方向,然后做出用人、做事方面的選擇,最后再行之有效地安排到執行環節。如果將一臺機器比作企業的運轉,那么貫徹就是正臺機器的中樞,只有完美貫徹決策層的意向,才能更快捷地執行下去。
2.捷徑:有效溝通
求知者求正道。有效地溝通能夠解決組織工作中許多燃眉之急的疑難雜癥。但溝通需要及時有效地溝通,不能盲目地把同事召集在一起,要有一個解決問題的目標,找對人,找對事,建立起溝通問題的共識,把復雜問題明朗化,明朗問題簡單化,拋棄牛唇不對馬嘴地吹天侃地式地無力溝通,培養簡潔有力地有效溝通能力。
【管理踐行】
1.接收任務的溝通契機
了解一個人的行為,需要從了解一個人的思想開始,同樣,了解一個人的思想,也要時刻注意這個人的行為。溝通契機的把握,也許在決策層領導下達任務之前的某些表象里,也許在決策層領導下達任務的同時,也許可以從決策層領導的語氣語句中嗅出原委。
森林邊緣,住了豬媽媽和三個豬寶寶,因為森林深處有一只大灰狼,所以每次豬媽媽外出都會讓豬寶寶把門閂插好,然后再加把鎖。而每天,豬媽媽回來時都會把鎖打開,再對著門后的豬寶寶說:“寶寶們,媽媽回來了,快給媽媽開門,媽媽給你們帶好吃的了!”
一天,門外又響起了豬媽媽的聲音:“寶寶們,媽媽回來了,快給媽媽開門,媽媽給你們帶好吃的了!”但是門上的鎖卻沒有打開。“媽媽,為什么你不先開鎖呢?”豬媽媽說:“媽媽忘了帶鑰匙了,快打開門我的寶寶們!”最后,豬寶寶們沒有開門,因為這不符合豬媽媽的習慣。最后,真正的豬媽媽回來了,拿起武器趕走了裝成豬媽媽的大灰狼。
故事里,如果不是豬寶寶與“豬媽媽”進行了簡短的溝通,而是直接打開門閂的話,那等真正的豬媽媽回來將看不到她的豬寶寶們了。這就是把握溝溝通的契機,從簡單的言行中掌握溝通的訣要。溝通是中層管理者準確定位自己,接收領導人物的先決條件。
2.準確接收任務的溝通要件
(1)擺正工作心態
接受一份決策層的任務安排,如果中層管理者本身不愿去做這件事情,甚至陰奉陽為,那么即使他的講話技巧在高超,也是高屋建瓴,最終得不到難題有效解決的方法,溝通要內心抱有誠意才能促進溝通的順利開展,只有坦誠相待才能解決問題。
(2)明確溝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