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腹突出
不少人一過三十歲,身體開始出現變形,原本苗條或健美的身材漸漸開始發福,最明顯的征兆就是腹部變得臃腫,腰圍變得粗壯,低下頭來險些連自己的腳尖也看不到。很多人都以為這是飲食不當造成的,于是開始一窩蜂地節食、減肥、吃藥、抽脂,但無論怎么折騰,就是不見腹部減掉半分。還有一些人,明明身體其余部分并不肥胖,可也整日挺著“大肚子”。為什么不同年齡段且胖瘦不一的人,身體會出現同樣的問題,難道食物真的是造成小腹發胖的唯一原因嗎?
其實不然,從事靜態作業的人最容易出現這種問題。由于長時間保持坐姿而很少運動,使腹部血液循環的速度變慢、減弱,而供血不足又會造成腸胃蠕動減慢,易誘發便秘。便秘會導致腸道堵塞,體內的氣體和代謝產物無法排泄,引起小腹鼓脹,向前突出。此外,在身體各部位中,腹部又是最容易堆積脂肪的部位,如果再攝入了過剩的熱量,腹部突出的問題就更加明顯了。
未婚先孕?
其實是我們在搞鬼!
了皮膚生斑長皺紋等問題
想必每個人都想擁有姣好的容顏,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自己的臉上不知不覺地出現了黃褐斑或淡黑色的斑點,這些斑點一片片地呈地圖狀或蝴蝶狀覆蓋在肌膚表面,使肌膚失去了原有的水嫩光澤。引發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內分泌發生變化、長期口服避孕藥、肝臟疾患、腫瘤、慢性酒精中毒、日光照射、使用化妝品不當等。不論是哪種原因引起,都說明你的體內堆積了毒素,這些毒素作用于臟腑,而臟腑連接表里,體現在皮膚上通常為色斑。
除了斑點外,顴骨上如果出現皺紋,也可能是身體“帶毒”的表現,它表示肝臟功能異常。如果肝臟無法完成凈化血液或供給血液足夠養分的任務,會讓血液變渾濁,血液循環不暢,體內新陳代謝速率降低,皮膚敏感性增高,從而導致小皺紋出現。
毒素對皮膚造成的傷害還可能表現為濕疹、痤瘡、瘙癢、膚質粗糙、膚色暗沉、毛孔粗大等。
眼睛、唇舌異常看誰中“毒”了?
人體五官就像是一面鏡子,能夠清楚地反映出人體健康程度,當體內出現毒素蓄積時,就會立刻顯現在五官上。了解這些異常表現,有助于及時排毒。
1眼睛
(1)眼圈灰暗。
肝功能失調造成內分泌功能紊亂,如月經不調等,會影響色素代謝,導致色素在皮膚沉積,眼圈往往呈現出灰暗的顏色;如果患有黃疸性肝炎反復不愈時,眼圈還會變得黯黑。
“上眼皮為瞼,屬脾,下眼皮為胞,屬胃”,有胃病的人下眼皮容易發黑。特別是患有慢性胃炎的人除了會有長期消化不良、吸收功能減退、胃炎頻繁發作等癥狀外,眼圈的灰暗顏色也會逐漸加深。
支配生殖系統和泌尿系統的腎功能不佳,也就是中醫所說的腎精虧虛,體內之毒無力排出,并造成雙眼缺少精氣的滋潤,使黑色浮于雙目之上。
(2)眼皮浮腫。腎功能不足,造成體內水分代謝失調,多余體液囤積在體內,因而造成輕度浮腫。
(3)脂肪顆粒。體內膽固醇過高,反映在眼皮下就可能是脂肪顆粒。
(4)紅血絲。眼睛明顯充血,可能是毒素影響血液流動造成循環不暢所致。
(5)眼白泛黃。可能是肝、膽出了問題。當膽囊或肝臟失調時,膽汁會流向血液,讓眼白泛黃。
2口舌
(1)口舌過紅。可能是體內熱毒熾盛。中醫將熱癥分為“實熱”和“虛熱”,“虛熱”是由體內水分減少引起的。當體溫上升,身體調節功能減弱,口舌會變紅。
(2)唇色發黑。
腎功能嚴重減退,導致多種毒素和代謝產物潴留在體內,嘴唇以及其他皮膚薄、色素少的部位便會呈現出發黑、發暗的變化。
消化系統疾病:若唇色黯黑而混濁,可能多是消化系統疾病,并可能伴有便秘、腹瀉、下腹脹痛、頭痛、失眠、食欲不振等癥狀。
(3)口舌潰瘍(爛)。口舌潰瘍(爛)的原因有二,潰瘍面呈現明顯的紅色,這就是因為體內熱盛,“上火”引起的;如果潰瘍面呈白色,則是因體質偏虛引起的。
(4)舌色發紫。當血液中含有大量廢物、體內水分供應不足時,缺氧血和含氧血就會混在一起,使得血管變成紫色。
(5)舌質紅絳。舌紅而顏色深暗,較紅色更進一層,就稱為絳舌。出現絳舌的原因之一是體內熱證(如感染、中毒、脫水、高熱中暑等)導致氣血充實、運行加速,舌體血絡充盈,顏色就會偏紅。通常情況下,紅色的深淺程度會隨著熱證的嚴重程度發生改變。
(6)舌苔厚黃。消化道功能紊亂或患有消化系統疾病者,體內可能會產生二氧化硫等硫化物。這種硫化物沿著消化道上溢到舌頭,被舌絲狀乳頭吸附而沉積,使舌苔變黃。
(7)舌苔發黑。細菌毒素的刺激使胃腸功能失調,使口腔唾液的pH值降低,增加了舌細胞間的黏著力,使絲狀乳頭角質突起延長,容易被微生物染成黑色,形成黑苔。
(8)舌苔厚膩。過食肥甘厚味,導致腸胃不能適應,造成功能失調,中醫稱之為“食積”。
膚色異常
難道我的臉是調色盤嗎?
中醫認為,“頭部乃諸陽匯集之地,也是氣血循環的必經之地”,當氣血循環暢通時,臟腑會正常工作,使面部皮膚得到濡養,面色便顯得自然、健康。相反,一旦臟腑功能失調,面部皮膚就會因此出現不同的顏色,而我們能從不同的膚色中找到相關的健康訊息。
1臉頰發紅
經常或過量食用溫熱上火的食物,如龍眼、桂圓、荔枝、芒果、狗肉、羊肉、辣椒以及油炸、燒烤食物等,會使氣血過熱,出現“紅面孔”。
2面色發黃
睡眠質量差引起肝火上升,影響肝臟正常解毒過濾工作的進行,使面色發黃,并可能生成痤瘡。
3面色發青
肝臟功能失調,無法完成凈化血液任務,導致血液無法順暢循環,進而變得黏稠、混濁,循環不暢,致使面部皮膚發青。此外,情緒因素也會引起氣血不暢,繼而造成臉色發青。
4臉頰發黑
(1)腎臟過濾功能降低,使廢物長期堆積在體內,使皮膚呈現為黯黑色。一開始的表現是在皮膚較薄的地方出現色素沉淀,慢慢地會向四周擴散。中醫也有“腎精損耗嚴重、虛火灼陰”的說法,認為黑色與腎相對應,腎虛者往往多見黑面色。
(2)肝功能失調,特別是慢性肝病的人,面部皮膚常會出現發黑、晦暗、干枯、彈性變差等變化,這是由于黑色素生成增多以及激素代謝異常所致。肝功能失調,還可能會影響血液循環,造成血液瘀滯,不能及時消散或排出,停留在體內所形成。瘀血一旦形成,會進一步阻礙氣血的運行,導致臟腑功能進一步失調,如此構成惡性循環。
5面色蒼白
中醫認為“寒則凝,寒凝經脈”,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無法榮養面部肌膚,使面色變得蒼白。
消化系統紊亂
消化系統由消化管和消化腺兩大部分組成,它的基本功能是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使其分解成結構簡單的小分子物質,通過消化道黏膜進入血液,送到身體各處,供機體組織細胞所需的物質和能量。
消化系統在正常情況下可以較好地完成各環節任務,但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就可能出現一些異常行為,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腸道應激綜合征等。這一刺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因素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當情緒有緊張、焦慮等不良表現時,往往茶飯不思,即使進食也會感到胃部不適,有時還隱隱作痛,甚至還伴有頭暈失眠等癥狀。這表明,情緒變化會直接影響整個器官功能的變化,其中最敏感的就是胃腸。這是因為:不良情緒可以通過腦皮層導致與情緒有關的皮層下中樞——下丘腦功能紊亂。下丘腦可以通過驟然的恐懼、緊張等情緒變化,增加交感神經發放的沖動,令胃幽門括約肌緊縮,無法排出胃內容物,胃酸增加刺激消化道反射性地痙攣,再加上內臟血管收縮,供血不足,可導致腹部疼痛;長時間的焦慮、緊張、憂郁等情緒則會減少胃的蠕動力,也會導致胃的功能紊亂。
2生理因素
當毒素通過各種途徑在人體滯留后,會對胃腸道黏膜產生刺激,使其產生化學炎癥、充血、水腫,甚至腸黏膜壞死、脫落,形成潰瘍,從而出現各種各樣的消化道癥狀,表現為口腔炎、口腔潰瘍、厭食、惡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和便血。
全身肥胖
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顯超重與脂肪層過厚,是體內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積聚過多而導致的一種狀態,主要分為單純性和病理性兩種,本節指的是前者。如果你的體重超過標準體重20%,或體重指數[體重(kg)/體表面積(m2)]大于24,就屬于肥胖了。
單純性肥胖占肥胖者的95%以上,其主要原因是過量食用高脂、高熱量食品,而大量的脂肪和熱量沒有被有效吸收和利用,就會在人體各器官堆積,變質分解而滋生毒素,造成機體失衡,引發肥胖。而暴飲暴食的理由除了無法抵擋美食誘惑外,還有可能是精神情緒有問題,借用“吃”來作發泄。在過量攝入食物后,如果缺乏運動、勞作,使得人體消耗熱量的機會減少,導致惡性循環,還會助長肥胖的發生。
肥胖患者的主要癥狀為:體弱無力、行動不便、動作時氣喘、心悸、怕熱多汗或腰痛、下肢關節疼痛等。除此之外,肥胖者大多有糖、脂肪、水等物質代謝和內分泌方面的異常。
口氣重臭
中醫認為,口氣重多由肺、脾、胃積熱或食積不化所致,現代醫學認為,這些東西長期淤積在體內就變成了毒素,導致口腔環境高酸化,進而造成口腔中的消化菌和消化酶過度“亢奮”,對口腔中的一切有機物質如食物殘留,包括唾液中的有機營養,進行了深度消化,隨后,這種被深度消化過的物質接觸空氣后,很容易氧化變成腐敗物質,這就是形成口臭的主要原因。
除此以外,某些疾病或情緒問題也會造成口氣不清爽。
1全身性疾病
口腔為消化道的起始端,并且與呼吸道相通,所以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的一些疾病同樣可以造成口臭,如消化功能紊亂、腸胃炎、腹瀉、便秘等。
2局部性疾病
局部性疾病主要是指口腔潰瘍、齲齒等口腔疾病。
3情緒不佳
長期精神緊張,飲水過少,會造成“腸胃熱、胃火旺”引起的口臭。這種口臭通常比較頑固,不論是勤刷牙、喝涼茶,還是瀉火清腸胃都無濟于事,必須首先解決“心病”。
尿色發黃,異味重
尿液是人體的代謝產物(毒素),同時也是身體代謝廢物排出的一種方式。正常尿液顏色為淺黃色,甚至透明,無過重的氣味。但是有時也會由于各種原因出現顏色以及氣味上的改變,如尿色轉為蒲公英黃,氣味非常重。
尿液顏色發黃可能由兩個因素造成。一是腎臟在夜間產生的尿液比較少,加上一夜的睡眠使人體處于相對脫水狀態,所以清晨的尿液顏色較深,氣味比較重。一般來說,這種情況持續時間較短,在正常飲水后情況就會有所好轉。二是由于平日飲水過少、體內火氣過重或不當飲食所致。
尿液除了可能出現蒲公英黃外,還可能出現其他顏色的轉換。
橙黃:過量服用維生素B,一般減少劑量后尿液就會轉清。
寶石紅:吃了火龍果(紫紅瓤品種)、甜菜根或胡蘿卜等帶有天然色素的蔬果,會使尿液呈現紅色,通常持續時間較短,多飲水尿色就會慢慢還原。
黃色中帶有紅色:在非月經期的女性以及男性如果尿液中帶有紅色,則很可能是尿路感染的癥狀;若同時還伴有很重的氣味,或是小便時感到疼痛,則有可能是尿路感染或者膀胱炎。
三磷酸腺苷
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毒素只是存在于體內臟腑、血液之中,所產生的異常也只與它們有關,殊不知毒素可以存在于身體的任何部位,包括骨骼和肌肉,它可能會引起體內酸中毒。
關于酸中毒,還有一個誤區。人體在進行強烈運動時,為了獲取大量能量,體內乳酸開始加速生產,其速度遠遠高于組織移走乳酸的速度,結果造成組織內的乳酸濃度明顯提高。不過,乳酸濃度的上升本身并不會導致酸中毒,不是肌肉酸痛的原因。強烈運動時造成的酸中毒其實另有乾坤。
在人體內有一種叫做三磷酸腺苷的輔助酶,它具有改善機體代謝,參與體內脂肪、蛋白質、糖、核酸的代謝,以及為機體提供能量的作用。但是,強烈運動時往往容易出現無氧新陳代謝,這個過程可以產生大量三磷酸腺苷,三磷酸腺苷在分解時釋放大量正離子,降低組織內的pH值,造成酸中毒,引發肌肉關節酸痛、頭痛、頭昏、冷汗、胸悶、低血壓等,偶可見蕁麻疹等。
精神狀態不佳
能量不足、能量不足……氧氣鏈已斷!
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樣重要,它也有可能成為毒素侵害的主要對象。作為神經中樞根據地的大腦,具有控制運動、產生感覺及實現高級腦功能等作用。要完成這一功效,就需要保證強大的養分供給,氧氣就是大腦不可或缺的養分來源。
眾所周知,我們的大腦非常輕,一個成年人的腦只占體重的五十分之一。但很少有人知曉,如此之輕的大腦耗氧量卻達到人體總耗氧量的四分之一。換句話說,我們每吸入一口空氣,就有四分之一被大腦“吸收”。當大腦攝入充足的氧氣后,能夠釋放出腦啡肽等大量有益的物質。
腦啡肽有腦內嗎啡之稱,能夠激活處于抑制沉睡狀態的腦細胞,使大腦充分發揮自身作用。
可是,與腹部、臀部等身體部位不同,腦組織本身幾乎沒有類似于脂肪一樣的物質儲備,也就是說大腦就像一個“敗家子”,在能量消耗方面給多少就花多少,從來不想著把多余的能量存起來。這樣一來,我們對大腦的血液、氧氣供應就必須準確、及時。
如果體內毒素過多,就會造成器官壓力過大或者體內循環不暢,導致供血供氧不足,影響大腦的正常工作,進而引發情緒和精神問題,如打瞌睡、打哈欠、緊張、經常胡思亂想、注意力難以集中、失眠、焦慮、抑郁甚至意識障礙、驚厥、昏睡或昏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