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食心源:中醫養生飲食總整理
- (美)林大棟 王人慶
- 2218字
- 2024-06-14 19:29:06
宋元明時期的飲食本草典籍
從宋朝開始,中醫的使用更為規范,對民眾的影響也更大。除了有主管中藥的專賣公營單位如太平惠民和劑局之外,也有流傳于天下的全民健康手冊如《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出版,中醫學隨著宋代文化的昌明而站上了一個高點。中醫的方劑使用除了延續著漢唐經方的藥簡力專而治病快速的特點之外,也慢慢地考慮到患者在服藥的過程中的身心舒適度,所以對于很多方劑的考慮也就進入了更細膩的階段。而藥食同源的食療觀念,也在宋朝開始得到醫者進一步的重視。我們看到,宋朝以后的食物本草著作更趨于專業,由宋朝一直到明朝,很多食物的性味及功能都有了更為明確而實用的記載。這些中醫食物本草典籍是中醫藥文化的重要寶庫,更體現了中醫養生抗老學科發展過程中的長足進步。以下就和大家一起探討這一時期的食物本草著作。
第一本要看的書是《壽親養老新書》,作者是陳直和鄒鉉。《壽親養老新書》共四卷,第一卷是北宋陳直撰,原名《養老奉親書》;第二卷至第四卷是元代鄒鉉續增,與陳直的《養老奉親書》合為一書,改名為《壽親養老新書》。書中以老年養生為主題,論述老人養生保健的理論和方法,內容包括修身養性、食物調理,以及按摩腧穴等,記載的食療方劑有一百六十二首?!娥B老奉親書》是一部老年養生的專書,其中的食療方劑對老年人飲食養生有很大的貢獻。這本書充分體現出從宋朝開始對于中草藥及食物的細膩研究,已經到了能顧及不同年齡段的養生需求的細膩地步。中國歷來以孝立國,敬老孝親一直是中國文化傳統中優良的部分,通過中醫養生飲食而進一步地關懷長輩,可以說是中醫藥人性層面的感人表現。
對于當時的漢族來說,元代是一個少數民族掌權的時代。宋朝文化藝術醫學等領域高度發展,但是軍事方面沒有辦法抵御來自北方的鐵蹄。元朝建立之后,帶來了更多的文化沖擊,民族的融合發生在這個時期,整個民族的世界觀也有所改變。從北方下來的民族也受到強大富麗的中華文化的影響,接受并融合了不少漢民族的文化。而中醫藥這種真正實用有效的文化,可以說是最容易也是最早被融合的。我們接下來要介紹元代飲膳太醫忽思慧先生所編著的《飲膳正要》,這就是元代對于中醫藥文化有重大貢獻的具體說明。
《飲膳正要》分三卷,全書附有插圖,圖文并茂。作者忽思慧是元代皇帝的飲膳太醫,負責管理宮廷飲膳烹調,研究飲食營養。書中不僅整理了歷代醫學理論,收集各民族的食療方法,還結合了作者本人從事飲膳工作所累積的豐富實踐經驗。本書內容分為三卷,卷一是食養的基礎理論,卷二是宮廷食譜與食療方等,卷三是食物本草,包含谷類、肉類、魚類、果類、菜類等共兩百三十余種,并附本草圖譜一百六十八幅?!讹嬌耪烦蓵谠?,是中國最早的飲食衛生與食物營養專著,早年就被傳往日本,在明、清兩代也曾多次翻印,是廣為流傳的一部著作。明代名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引用了本書的內容。
另外從元朝而一路傳至明朝的一本書叫《食物本草》,這是一本食物本草學的專著。作者是明代的姚可成?!妒澄锉静荨饭捕?,分十六部五十八類。原題是元代李杲編輯,明代李時珍參訂,后經現代學者考證,前兩者應該是托名或做過少量工作,明代姚可成才是本書的主要編輯者。書中將食物分為水、谷、菜、果、鱗、介、蛇蟲、禽、獸、味、草、木、火、金、玉石、土等十六部,種類之多,幾乎囊括了以前所有見載于食療類書籍中的食物。針對每一條食物,書中均詳細介紹了其產地、性能、食療作用、用法等?!妒澄锉静荨菲鹪从谠?,成書于明代,是中國現存內容最全面的一部食物本草學著作。
明初有一本飲食本草專著叫《救荒本草》,本書分上、下兩卷,作者是明代皇帝朱元璋的第五子周王朱橚。書中內容是關于在災荒時可利用的野生植物,總共記載的植物有四百一十四種,其中一百三十八種出自歷代本草著作,剩下的兩百七十六種則為新增加的。書中對上述植物均一一說明其產地和別名、性味,以及食用部位的處理和烹調方法,并且針對每種植物都附有精美插圖。《救荒本草》成書于明代,是中國第一部專門記錄可食用野生植物的著作,本書是中國本草學從藥物學拓展到應用植物學的一個標志。明代一批食物本草學的著作都受其影響,例如盧和《食物本草》、汪穎《食物本草》、姚可成《食物本草》、寧源《食鑒本草》、鮑山《野菜博錄》、王磐《野菜譜》、周履清《茹草編》等。
講到明朝的中醫發展,我們不得不提到《本草綱目》這一本書。由于作者李時珍先生對本草的取材造詣深厚,此書幾乎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完整的一本植物學和醫學的百科全書,篇幅浩大不說,內容也相當豐富細致,融合了歷代本草學術精華。李時珍結合個人臨床經驗及田園調查研究,完成了這本五十二卷、記載藥物達一千八百九十二種、方劑達一萬一千零九十六首,還附有藥物圖一千多幅的巨著。李時珍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醫學家、藥學家和博物學家之一,他花費了三十年的時間才完成這本《本草綱目》,除了他自身去實地考察、采集樣本之外,也參閱了將近八百多種方書、藥書,糾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并且改進了傳統的中藥分類方法,格式較為統一,敘述也較有條理。書中把每種藥物分列其正名與異名、產地、炮制方法、性味、主治、功用,以及附方等。《本草綱目》成書于明代,它不僅是中國最重要的本草學著作之一,也是一部影響世界的博物學著作。雖然說它本身并不是一本食物本草專著,但是因為書中羅列了許多我們日常作為食物的本草,其詳盡的說明也超越前面各個朝代的成就,所以就食物本草學的觀點來看,這一本書的地位依舊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