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應對
- 永樂合伙人
- 半老夫子
- 2238字
- 2024-06-07 10:45:32
朱高煦帶著鄭和返回他麾下士卒被扣押的軍營,在軍營待到天明,向看守的軍官申請離開。
負責看守的軍官大概是得到了命令,在朱高煦提出要帶人離開,軍官什么多余的話都沒說,只是監視著他們出了城門過了護城河,將武器裝備還給他們,便帶著人馬返回。
雙方之間沒有任何的交流,哪怕是朱高煦主動搭話,人家依然是沉默對待。
鄭和帶來的一個百戶騎兵還等在官道旁,與朱高煦的人馬匯合之后,一行人灰頭土臉地趕回燕軍大營。
提心吊膽了一夜的朱棣,天一亮就早早起來,若不是老和尚姚廣孝阻攔,朱棣恨不得立刻親自帶兵去興化將兒子救回來。
這還是鄭和半夜派人將消息傳回來,朱棣知道朱高煦在興化城并沒有生命危險。
不然,以朱棣的火爆脾氣,恐怕早就帶著大軍殺向了興化城。
等到朱高煦與鄭和一前一后進了中軍大帳,朱棣一顆懸著的心終于落了下來。
朱高煦與鄭和先后行完禮后,朱棣迫不及待地問道:“到底怎么回事,一個小小的縣城,你帶著一個千戶的人馬都沒有拿下來,自己還被困在了城中?”
朱高煦不敢隱瞞,將自己在興化城的經歷一五一十的講給朱棣聽,再加上鄭和從旁補充,朱棣算是對興化城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
回頭看了一眼轉著佛珠,半閉著眼睛的姚廣孝問道:“老和尚,這個興化城是個什么情況?”
老和尚睜開眼閃過一道精光,停住轉動佛珠的手道:“先不說興化城里到底有哪些我們不清楚的地方,單從二殿下與鄭公公的講述來看,這位馬知縣似乎對我軍并無惡意。
依貧僧看來,馬喆不過是不想選邊站隊,或許他根本不相信我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現在孤該怎如何?這興化城我們取還是不取?”
“眼下我軍最緊要的大事是抓緊時間渡江,趁著周邊的勤王大軍沒有趕到金陵之前拿下金陵,只要將建文困在手中,天下便掌握在殿下的手中。
一個小小的興化,等到殿下坐穩了江山,只需一道旨意,那馬喆就得乖乖就范。”
“老和尚的意思孤明白,興化城確實不是什么戰略要沖,沒有必要為了一縣之地的得失,耽誤大軍的行程。
孤擔心的是我大軍前出,這興化城派兵斷了我軍的后路,再與勤王大軍將我軍合圍,我軍進無糧草補給,退有精兵阻截,如此我軍危矣。
這興化城能夠輕松將我一個千戶的兵力拿下,可見其實力不容小覷。尤其是老二說的那個什么火銃,打得又準,射的又遠,是難得的利器。
我軍也有火銃,與人家火銃對比,不但裝填繁瑣,射的又近,打出去的彈丸能打到哪,全憑運氣。
若是興化城這樣的火銃有幾千,那可是一股相當可怕的力量。如果不及時剿滅,讓馬喆裝備出一支萬人以上裝備這種火銃的軍隊,我們還沒有跟人家照面,就會被人家射殺,這仗還怎么打?”
朱棣老于行伍,對于朱高煦描述的火銃非常忌憚,他太清楚一款先進的武器對戰事的作用。
至于興化城的富裕,以及百姓對馬喆的擁戴,朱棣對此嗤之以鼻,老百姓都是墻頭草,只要大軍一到,拿下城池,百姓自然會歸心。
姚廣孝雖然是一個戰略大師,但是對于戰術卻并不怎么精通,尤其是武器裝備在戰場起到的作用。
他見朱棣這么在乎一桿火銃的威力,皺眉道:“就算是興化縣青壯全部出丁,馬喆又能拉出多少人馬?我軍只要知道火銃的威力,做出相應的防御手段即可。
只要我軍在陣前豎起一排大盾,讓他的彈丸射不透我軍的大盾,那他的火銃連燒火棍都不如。”
朱棣擺擺手道:“老和尚你有所不知,這戰場上防守使用大盾還行,進攻根本無法使用大盾,況且想要破解大盾的防御,辦法也有很多,只要用一波火箭就能讓盾陣灰飛煙滅。”
“那就將大盾的表面上淋濕,讓火箭不能將大盾快速引燃,只要我軍推著大盾推進到與敵軍短兵相接的距離,憑著我軍人數上的優勢,戰勝馬喆不是難事。
不過貧僧還是認為,沒有必要為興化一座小城浪費太多的精力,興化再厲害也不過一縣之地,只要我靖難大軍拿下朝廷大義,以一國對一隅,就算興化城再厲害,能擋住一國之兵鋒嗎?”
朱高煦立刻反對道:“道衍大師!你沒有親自去過興化城,我們描述的興化城遠不及其實力的十分之一,興化城真正讓人感到可怕的不是他的軍隊有多少,武器有多犀利。
真正讓人感到可怕的是我們看不透興化城,不知道這座城的錢糧是怎么來的,似乎這座城就是憑空在大明的土地上長出來似的。
雖說馬喆目前表現的一副與世無爭只想守住自己一畝三分地的樣子,每年都在按時完成朝廷規定的課稅,但是據我打聽到的消息,僅僅興化城內各種生意的收益,就超過了朝廷課稅的百倍。
正是有這樣海量收益,興化城才能以一縣之地養得起那么多人,甚至還有幾千數量不明的軍隊。
現在的馬喆可能真的沒有更大的野心,可是他手下的那些人眼看著自己手里有這么強大的力量,他們甘心困守在興化一隅之地嗎?
到時候恐怕就算馬喆不想爭奪天下,手下之人強推著也要推他上位。這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青史上這樣的事還少嗎?
與其讓興化城這個隱患不知道什么時候爆發,不如趁著現在興化城還沒有做好準備之前,先下手為強,拿下興化城。
如此興化城內的一切財富、人才、以及一些不我們說不出名的技藝都是我們的了。有了這些加持,我們與朝廷的作戰也會增加幾分勝算。”
朱高煦一番話說的有理有據,雖然不排除朱高煦是為了給自己的被俘找理由,故意將興化城實力夸大,但是這番話卻讓中軍大帳中的將軍們頻頻點頭,朱棣更是老懷甚慰,對身旁的姚廣孝不吝夸獎道:“我兒類我!”
人家當爹的夸兒子,又間接的夸自己,姚廣孝很不想贊成朱高煦的主戰言論,他憑著直覺總覺得興化城沒有這么簡單。
若是能夠一鼓作氣拿下興化城,好處自不必說,若拿不下興化城,還損兵折將導致大軍士氣低落,靖難之戰大好形勢很有可能就此夭折。
可是燕王把話說到這份兒上,再看眾將都已經傾向主戰,姚廣孝也只能點頭表示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