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我行我述
  • 孤竹墨
  • 2840字
  • 2024-06-04 16:00:55

河西,河西

每上河西,都感動一次;正如每下江南,都興奮一回。江南的美景珍饈,激勵人們更加珍惜人生的美好;而河西的山、河西的水、河西的戈壁和風沙、河西人的艱苦卓絕的生命狀態,則會教人沉心去思考人生與歷史的厚度。

黃河由蘭州北上,經過寧夏的銀川、內蒙古的五原和包頭,形成以鄂爾多斯為中心的河套地區,再沿陜晉邊界南下,形成一個“幾”字形。河西,也就是地理上的河西走廊,特指黃河“幾”字形之西部地區。從甘肅省會蘭州向西,沿祁連山一直到陽關和玉門關,這一狹長地帶是中國古代從首都長安出發去西域的必經之路,屬于古代絲綢之路的起始段,它是古代中國打開與中亞乃至歐洲交往通道的咽喉。河西走廊,對于古代中國的重要性,勝過今天的京廣鐵路大動脈。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中央政權就設置了河西四郡——武威、張掖、酒泉、敦煌。這些地名我們有的熟悉,有的陌生,我們從衛星發射報道中熟悉了酒泉這個名字,從莫高窟和月牙泉的旅游熱,熟悉了敦煌這個名字,但對于武威和張掖,估計大多數人都不甚了了。相對于這些正規的“學名”,我更喜歡它們的“乳名”,一個個鐵骨錚錚——涼州、甘州、肅州、沙州,一字排開。甘肅省的名字也是從這些名字中選編出來的。

說它們鐵骨錚錚,不單是對于涼、甘、肅、沙這幾個字的表面感受,更是因為與這些名字相關聯的歷史、地理和文化。

先說涼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只要是上過初中的人都知道這幾句詩——唐朝王之渙的《涼州詞》!《涼州詞》就相當于我們20世紀90年代歌壇流行的“西北風”,所以寫《涼州詞》的不止王之渙一人。另一首流傳甚廣的《涼州詞》,作者叫王翰,也是唐朝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涼州詞大概是涼州一帶的地方曲調,我猜測是因其曲調剛健,契合了河西地區的蒼涼,所以唐朝詩人愿意把最瑰麗的辭藻、最坦蕩的情懷,融入一首首《涼州詞》中。從涼州的漢代古墓中出土的珍貴文物——馬踏飛燕,其卓絕的造型也成為了中國旅游的標志。

次說甘州,也從文學說起。與甘州密切關聯的是詞牌名《八聲甘州》,大概《八聲甘州》這種慢調長拍的曲調更適合宋人的多愁善感,所以《八聲甘州》的優秀作品都集中在宋代,大詞人柳永、蘇東坡、吳文英、辛棄疾都有佳作。柳永是宋詞婉約派的宗師,在此把他的《八聲甘州》拿來請大家賞鑒: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桿處,正恁凝愁!

還有七彩丹霞,也是甘州的另一張名片,其氣勢之磅礴、色彩之斑斕,令人嘆為觀止。

再說肅州,也就是酒泉。民間傳說,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征匈奴獲勝,駐扎在河西,漢武帝賞其御酒一壇,霍去病認為戰功應歸于全體將士,為了讓全體將士都能喝上御酒,于是將御酒傾進一口泉中,全體將士共飲,此泉被贊為“酒泉”,并被后人借用成地名。雖然沒有傳下來以肅州或酒泉為標題的曲牌,但唐代邊塞詩人們絕不會忽略對這個邊塞重鎮的詠嘆。請看邊塞詩的代表人物岑參所作的《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酒泉太守能劍舞,高堂置酒夜擊鼓。胡笳一曲斷人腸,座上相看淚如雨。”太守的劍術和舞技雖然高超,但“獨在異鄉為異客”的中原漢人,在異鄉胡笳的伴奏聲中,不免思鄉心切。

最后說沙州。敦煌位于我國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邊緣,四周都是沙丘和戈壁灘,所以也被稱為沙州。如今敦煌城內的沙州夜市,也是游敦煌的必去之處。舉世聞名的莫高窟靜靜地坐落在三危山的對面,幾百個洞窟內蘊藏著大量壁畫和雕像,是世界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的絕世瑰寶。鳴沙山中一彎凈水狀如彎月,因地下有泉涌而在萬頃黃沙中長年保持著風姿綽約。一曲《月牙泉》低沉內斂,只有田震的唱功才能傳神和達韻。沙州,畢竟距離中土太過遙遠,所以流傳下來的詩詞不多,相對有些名氣的當屬邊塞詩人岑參的《敦煌太守后庭歌》:“敦煌太守才且賢,郡中無事高枕眠。”

蘇東坡那首著名的《卜算子》中的“沙洲”,往往被誤解為這個“沙州”:“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其實詩人的寫作地點在長江之畔的黃州,距沙州有幾千里之遙。寂寞沙洲冷,冷的是詩人遭貶時的心情,心灰意冷。

沙州之西,是著名的陽關和玉門關,它們分別是古代絲綢之路“南北二道”上的關口,出了陽關和玉門關,就真的是人煙稀少、更加干旱少雨的西域了。唐代王維的《陽關三疊》說得直白:“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河西,是馬背民族縱橫馳騁的樂園,匈奴、突厥、月氏、烏孫、回鶻等民族與漢民族共同演繹的歷史風云,至今令人蕩氣回腸;河西,是唐詩宋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題材,大漠、黃沙、龍城、無定河、焉支山、居延海等與書劍齊身的文人相撞,幻化出留芳百世的雄文麗句,今人咀之口齒留香。

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聽!“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想!“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這些只是詩嗎?不!其實這些都是歷史與人生的寫照!河西走廊的風云,演繹了多少朝代的興衰更替,增添了多少家庭的離愁別緒。

河西缺水、少綠。在無邊的荒漠和曠野中,河西的水、河西的樹、河西的草地,都格外令人憐惜。這些水木花草也像窮人家要強的孩子一樣,知道利用有限的資源去努力充實自己,因此讓人感覺比江南的同類更具頑強的生命力。看那干瘦挺拔的白楊樹,不枝不蔓,干練利落,像西北漢子的堅毅、硬朗。沙漠需要綠洲點綴,雄渾需要瑰麗襯托,鳴沙山和月牙泉是天作之合;高山需要色彩的點綴,七彩丹霞是天作之合。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而河西是中華文明的守護者。沒有班超投筆從戎,沒有李廣屯田戍邊,沒有左公西征伊犁,沒有王震建設邊疆,沒有這些先輩從河西的歷史上走過,哪里還有所謂的蘇杭天堂,哪里還有所謂的京華煙云?多少中原漢子,多少從戎書生,懷著家國情懷獻身西北戍邊,嘗盡艱難困苦,自許“留取丹心照汗青”!今天的河西人,誰知道來自蘇杭多少?中州多少?湖湘多少?生活富足安逸的內地人,每個人都欠河西人一個感謝,為我們移居到那里的祖先,為我們骨肉相連的兄弟。

如果你真的熱愛中華文化,去河西走一趟吧!中華文化的靈感在西北,在河西!席慕蓉的《出塞曲》,由蔡琴用低沉寬厚的女中音演唱,也算是天作之合:

請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遺忘了的古老言語

請用美麗的顫音輕輕呼喚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長城外才有的景象

誰說出塞歌的調子太悲涼

如果你不愛聽

那是因為

歌中沒有你的渴望

……

如果你已豐衣足食,如果你還精力充沛,去河西走一趟吧!那里還有很多人喝不上自來水,還在接雨水生活;那里還有赤貧的同胞,還在為孩子的學費而憂愁。

請為河西做點兒什么,因為多少年來,河西是中華文明的守護者,守住了我們中華大一統。

天光、云影

大漠、駝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拉孜县| 万全县| 昆山市| 邯郸县| 邵武市| 普格县| 拉萨市| 武义县| 南漳县| 沭阳县| 黄山市| 许昌县| 寿光市| 密云县| 三河市| 武邑县| 陇西县| 高清| 保山市| 曲阜市| 津市市| 历史| 类乌齐县| 澄江县| 江门市| 庆安县| 嘉黎县| 嘉兴市| 宣威市| 鸡东县| 龙陵县| 达日县| 潍坊市| 比如县| 黄山市| 金阳县| 上林县| 布尔津县| 诸城市| 吉首市| 灵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