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緒自救:掌控日常情緒的教練思維模式
- (加)盧子慧
- 1756字
- 2024-05-30 15:58:31
情緒教練第二步:接納情緒
當你覺察到自己的負面情緒之后,你的反應是什么?
你或許想要逃避。因為這些情緒讓你太難受了,所以你本能地想讓它們立刻消失。于是,你可能會通過抽煙、喝酒、打游戲等不健康的方式來獲得快樂,逃避和壓抑壞情緒。這些方法可能一時管用,但往往造成了新的問題。逃避還表現在人際關系中。當面對人際沖突時,你還可能假裝沖突不存在,就像把頭埋在沙子里的鴕鳥。結果呢?這些矛盾當然不會憑空消失,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嚴重,難以收拾。
你或許也想要抗拒。你的成長經歷讓你覺得有負面情緒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例如,小時候,你有沒有聽過父母這樣對你說:“再生氣就不乖了!”“多大點事,至于哭成這樣嗎?”于是,久而久之,當你出現憤怒、難過、嫉妒等情緒時,你責怪自己:“怎么能這樣?”這種自我批判帶來了羞恥感。于是,猜猜會怎么樣?你的感覺更差了。
逃避與抗拒都是對情緒的不接納,將產生事與愿違的效果。正確面對情緒的方法,是接納它。
為什么要接納情緒?
接納情緒,指的是允許自己當下體驗任何情緒,明白這些情緒都是正常的,都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個正常人都能體驗到豐富而多樣的情緒,就好像地球上有千變萬化的天氣。不管多么成功,沒有任何人能夠一直都感到快樂、滿足,然而卻與憂郁、悲傷等負面情緒絕緣。所以,對情緒的接納,也就意味著對人性的接納。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消極情緒并不是完全無用的,而是給我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告知我們有哪些地方需要引起注意。例如,當一個員工為老板的不公平待遇而憤怒時,除去老板的個人因素外,這或許也表明這位員工在公司的前景堪憂,需要做出一些改變。如果他抗拒或逃避了這種憤怒的情緒,也就失去了改變的機會。所以,情緒代表了一部分真實。接納情緒也就是接納真實,而不是追求虛假的完美。
從情緒管理的角度來說,接納情緒最重要的一個好處是:當你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后,這些情緒帶給你的破壞性會降低。你或許有這樣的體會,越是抗拒、壓抑某種情緒,這種情緒反而會不聽話地一而再,再而三地跳出來,讓你感覺更差。相反,你若全然接納,就會停止情緒的“反芻”,獲得寶貴的內心安寧。接納,也意味著告訴自己:“這沒有那么糟糕。”是啊,情緒只是身體中能量的震動。負面情緒確實讓你感覺很差,但僅此而已,它不會給你造成任何實質性的危險。意識到了這一點之后,你就有了更多改變的勇氣。
接納是改變的基礎。舉個例子,如果你想減肥,首先要接納自己現在的體重,接納自己不太完美的樣子,然后才可能有力量去減肥。這聽起來覺得好像有點不符合常理,但現實確實是這樣的。
怎樣接納情緒?
在之前所說的覺察情緒這一步中,你已經找到了情緒的源頭。接下來,在接納情緒的這一步中,你就需要進一步思考:為什么這個源頭帶給了我負面情緒?它背后隱藏了我的哪些限制性信念和想法?
例如,在剛才的例子中,當你因為期末論文而感到焦慮時,這背后的限制性想法可能是:“如果我寫不好這個論文,就代表我是個徹徹底底的失敗者。”“這門課若不及格,那我別的課肯定也考不好。”
這些限制性的信念和想法,就導致了你對負面情緒的不接納和對自己的批判。想想看,假若你完全允許自己體驗這些情緒,把它看作人生必不可少的經歷,那么情況是不是會有所不同?你能否用更加接納的態度來解讀這個引發負面情緒的事件呢?
你可以允許自己感到焦慮,同時告訴自己:“我是一個學生,對期末論文產生焦慮是很正常的,這代表我重視這門課。在焦慮的情緒下,我仍可以好好寫這篇論文,甚至以此為動力。哪怕最后分數不理想,我也已經盡力了,這不代表其他的課我也考不好,更不能說明我是個失敗者。”
接納情緒的另外一個途徑是自我關懷(Self-Compassion)。自我關懷指的是在遭受失敗、痛苦時,對自己保持關愛和同情。這個理論的奠基人之一克里斯廷·內夫(Kristin Neff)博士認為,自我關懷對接納自己至關重要。要做到自我關懷,你首先需要有覺察的能力,意識到自己正在遭受痛苦,此刻最不應該做的就是繼續責備自己。可以把你想象成一個好朋友,或者一個孩子,你會對痛苦中的他說些什么?你或許會說:“沒有關系,你沒有搞砸任何事,沒有人是完美的。好好休息一下,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自我關懷也意味著明白作為人類的一員,你不是獨自一人在遭受這些困惑和痛苦,而是很多其他的人也與你有類似的煩惱。想到這些,你會不會覺得好受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