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想讓我愛的人讀讀這本書
- (英)菲利帕·佩里
- 2398字
- 2024-04-24 17:49:23
前言
作為從業多年的心理治療師,我一直認為,治療師不應該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討論理論,而是要把有用的心理學知識傳播給大眾。從這些年我收集到的來訪者的困惑和問題中,我了解到人們最關心生活的哪些方面以及最想尋求哪些問題的答案,所以,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心理學概念和我的觀點、經驗分享給更多的人。我的寫作目標是用更簡明易懂的方式來分享這些人生智慧,希望大家都能從中獲益。
我既是心理治療師,也是回答讀者問題的專欄作家,在這本書中,我把我對問題的回答做了一個匯總,包括工作中收到的問題,還有日?;?、與人交流、參加活動時聽到的問題。
我很喜歡你們的問題,它們都很具體,從中能看到人和人之間的差異。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但我發現在差異中又存在著一些固定模式和共性,我可以將常用的策略與技巧應用到這些問題上。每個問題都給我一些新的啟發,通過閱讀這本書,相信你也能有所頓悟。
我們從童年開始形成信念系統[1],發展出適應能力,幫助我們應對早期的環境。有時我們甚至意識不到自己正在運用這些系統,根據最初的世界觀來做決策和與人相處。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認識更多的人,體驗更廣闊的世界,我們的信念系統和應對方式不再如年少時那般適用,而是讓我們陷入舊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你了解自己早期的信念系統和適應系統,能夠清楚地覺察到它們在哪些方面對你有幫助,哪些方面又需要盡快調整。我們對自我的覺察就像在地圖上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如果不知道起點,就無法弄清楚如何到達想去的地方。重要的是要了解我們是如何對外界發生之事做出反應的:憤怒是怎么來的?我們為什么總要猜測別人的想法?我們是怎樣進行內心對話的?當我們弄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時,我們才會知道自己需要改變什么。
人們第一次接受心理治療時,通常都只是想聊聊別人,因為大部分人覺得自己的問題是由別人引起的。每次我都會這樣說:我們對別人無能為力,但我們有能力控制自己。許多人都不知道,我們是有這種能力的: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反應方式和回應方式,也可以改變自己的信念系統、習慣性反應以及對事情重要程度的判斷。當然,改變需要時間,新習慣的養成也需要時間,但我們可以嘗試著一點點做出改變。要知道,我們對生活的掌控力要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我們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想法以及想法的走向,即使在我們最無助的時候,我們依然有能力選擇自己的思維方式,選擇如何“管理”自己的身體以及如何與他人相處。這里所說的“管理”身體是指覺察到自己身體的哪些部位持續緊張,哪些部位過度勞累。比如,現在感覺一下你的下頜,肌肉是松弛還是緊張?再感覺一下你的呼吸,是深還是淺?
有時我們可能會問自己一些無用的問題,比如我們總是在問“為什么”,因為我們是意義的構建者,要從敘事[2]中尋找意義?!盀槭裁茨橙艘臀曳质??”“為什么我的孩子不聽話?”“我為什么這么不開心?”我們需要故事和解釋,如果不能了解原因,就會產生很大的心理負擔。但遺憾的是,問自己“為什么”不會有任何幫助,真正的解決之道是學習“如何做”。
這本書將分四個部分講解“如何做”,包括“如何去愛”“如何爭論”“如何面對變化”“如何獲得滿足感”,你可以把它們當作單獨的問題去看,但其實它們是相互關聯的。
作為心理治療師,我發現每個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和節奏成長,每個人都想做自己或嘗試著成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由別人告訴自己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所以,我會按照這樣的原則給你提供方法。我認為一個好的建議應該是這樣的,就是把你已經認識到但還沒辦法說清楚的事情,用清晰的語言給你描述出來。沒有人能保證自己永遠正確,包括我在內。如果你遇到一個認為自己總是正確的人,那你要提高警惕,因為“永遠正確”的人會以某種方式把你帶到錯誤的路上。
如果需要我給出一個建議,我想把蘇珊·杰弗斯[3]博士的建議送給你,她曾說過:你本來的樣子已經足夠好,你是一個強大而且富有愛心的人,你走的每一步都是在學習和成長。
換句話說,你可以接納你現在的樣子。當某些事對我們有影響時,我們可能不知道它是如何起作用的,了解這一點會對我們有幫助。我們總是善于給自己制造問題,我經常聽到有人說:“我不太會處理人際關系。”“我是一個糟糕的朋友。”“我不夠聰明?!薄拔倚愿駜认?。”……你一定也聽過或說過這樣的話吧?其實,我們不需要這樣評判自己。是,我們都犯過錯誤,但這些錯誤并不能代表我們。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然后再犯新的錯誤,再繼續學習。我們總是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和需要的是什么,所以,當我們達成心愿時又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的。我們可以及時糾正錯誤并從中吸取教訓,然后做出新的決策。這個決策在一段時間內是正確的,但過一段時間,我們需要做一次調整,不到最后一刻,我們永遠不能說現有決策是對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嘗試,不斷探索,不斷更新。不必因為一時的錯誤就對自己做出負面評判,就像一個法官在法庭上敲下宣判的法槌,那對自己或他人都沒有任何幫助。從現在起,停止評判。其實大家都一樣,都是脆弱的人,學會承認脆弱,要比戴上假裝強大的面具更能表現出力量。
最后,我希望你讀這本書是為了享受,也許這聽起來微不足道,但其實享受生活才是我們最應該優先考慮的事情。如果在享受的同時,你還能有所收獲,哪怕只有一點點,也達到了我寫作這本書的目的。
讀完這本書請告訴我,我是否做到了。
[1]信念系統是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期間建立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信念系統,而且信念系統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人的成長和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幷咦?/p>
[2]在心理學中,敘事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說故事,而是講述自己是誰,曾經發生過什么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人生敘事,敘事提供了一個框架,可以幫助人理解過去,構想未來。——編者注
[3]蘇珊·杰弗斯(Susan Jeffers),美國心理學博士,以其對恐懼心理的深入研究,幫助畏縮不前的人們發掘內在的力量,擺脫困境?!幷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