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蘇格拉底的最早資料就來自阿里斯托芬。在這位喜劇作家的40年職業生涯中,萬事萬物都沒逃過他的抨擊,從甲殼蟲的糞便到貌似嚴肅的政治都概莫能外。這些抨擊讓他樹敵不少:克勒翁(Cleon)便是其中之一,這是一名強硬的煽動者,在公元前427年曾主張消滅密提林(Mytilene)的全部男性,后于公元前423年再次主張消滅斯基奧尼(Scione)的男性人口。克勒翁在法庭上追打過阿里斯托芬,他便屢屢報之以譏笑,直至克勒翁于公元前422年在安菲波利斯戰役(Battle of Amphipolis)*中陣亡。阿里斯托芬還不斷地以低俗的語調嘲諷各級政客,同時溫和地奚落了全體雅典人民。蘇格拉底也是他的靶子,在他的《云》中變成了一個可笑的角色。戲謔的放縱讓人很難確定這種對角色的中傷會造成多么嚴重的后果:柏拉圖認為阿里斯托芬助長了公眾對蘇格拉底的質疑,[1]然而在柏拉圖的《會飲篇》中,阿里斯托芬還親切地和蘇格拉底共進了晚餐,這個情節恰是安排在《云》的首演之后。盡管阿里斯托芬的諷刺作品不乏暴力,但是在伯羅奔尼撒戰爭最后幾年的混亂中,他還是逃過了一連串殘酷的革命和政治暗殺。[2]
《赴宴者》(公元前427年);《巴比倫人》(Babylonians,公元前426年);《阿卡奈人》(Acharnians,公元前425年);《武士》(Knight,公元前424年);《云》(公元前423年);《馬蜂》(Wasps,公元前422年);《和平》(Peace,公元前421年);《安菲阿拉奧斯》(Amphiaraus,公元前414年);《鳥》(Birds,公元前414年);《利西翠妲》(Lysistrata,公元前411年);《地母節婦女》(Women at the Thesmophoria,公元前411年);《普路托斯》第一版(Plutus,公元前408年);《蛙》(Frogs,公元前405年);《公民大會婦女》(Ecclesiazusae,公元前391年);《普路托斯》第二版(公元前388年);《科卡羅斯》(Cocalus)和《埃俄羅西孔》(Aiolosikon,可能作于公元前387年至前386年[3])。
色諾芬
色諾芬的一生都是在戰爭中度過的。他生于伯羅奔尼撒戰爭初期,出生地可能是在埃爾希亞(Erchia)——雅典的一個鄉村德莫區(deme)?。[4]后來在奧林匹亞附近的伯羅奔尼撒平原的莊園里,他撰寫了一些論騎術的文章。在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色諾芬可能曾服役于雅典的騎兵部隊,并在公元前404年至前403年的雅典內戰中對抗民主派叛亂分子。民主派勝利后,色諾芬離開了希臘,前往安納托利亞,加入了支持小居魯士(Cyrus the Younger)篡奪波斯王位的希臘雇傭軍——“萬人隊”(Ten Thousand)。公元前401年,小居魯士在巴比倫附近的庫納克薩(Cunaxa)被殺,指揮萬人隊的五名希臘將軍不久也遭殺害;色諾芬這顆新星迅速崛起,他帶領幸存的希臘士兵踏上了一段危險而狂暴的旅程,最后回到了特拉佩祖斯(Trapezus)附近的安全地帶。蘇格拉底正是在此期間被執行了死刑,至于這兩人間的熟悉程度,學者們存在分歧。[5]色諾芬此后繼續充當雇傭兵,先赴色雷斯(Thrace),后又為安納托利亞和希臘本土的斯巴達人效勞。他被雅典流放,卻受到了斯巴達人的庇護,被安置在斯奇盧斯(Skillus)的一處莊園里,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那里寫就的。斯巴達人敗走留克特拉(Leuctra)之后,色諾芬也被驅逐出了他的莊園,盡管此時他已與雅典和解,但還是在科林斯(Corinth)附近度過了余生。公元前362年,他的兒子格里盧斯(Gryllus)在曼提尼亞(Mantinea)附近的雅典騎兵戰中陣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