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投資從入門到精通
- 合信島編著
- 589字
- 2024-04-25 18:31:55
(二)銀行理財vs基金
銀行理財和基金是目前主流的理財方式,兩者都是將投資者的錢募集起來拿去投資,最終本金及投資收益(或虧損)屬于投資者。在風險等級的劃分上,兩者也基本相同(R1~R5[5])。那么除了運作主體不同,銀行理財和基金還有哪些差別呢?
1.基金信披更透明
通常來說,基金資產需要在具有相應資質的托管人處設立托管賬戶,賬戶的設立和運作要嚴格獨立于基金管理人。同時,《證券投資基金法》對基金的信息披露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對比來看,銀行理財的資金去向披露得比較少,信息公開透明度不及基金。
2.基金購買門檻更低
銀行理財尤其是銀行自營理財的購買門檻通常高于基金,一般是1萬元起購。基金的購買門檻相對較低,如前所述已有不少基金實現1元或者10元起投,尤其是貨幣基金等。
3.風險不同
雖然銀行理財和基金都有各種風險等級的產品,但銀行理財中風險及以下風險等級的產品更多一些,高風險的產品則相對較少。例如,低風險產品中,銀行理財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現金管理類產品,基金則有貨幣基金;高風險產品中,基金有股票型基金,銀行理財則有權益類理財產品。通常,基金的權益產品布局相比于銀行理財更完備,而銀行理財的投資范圍相較基金更廣泛,除了投資貨幣市場、債券、股票,還可以投資藝術品、收藏品等另類資產。
在實際的配置決策中,二者并不沖突。投資者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投資偏好及風險承受能力,在銀行理財與基金之間進行靈活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