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溫而不諂:隨和友善,守住討喜的底線

互惠互利,才是長久的關系

中國素來被稱為禮儀之邦,“禮”字其實就在于“和”,以和為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品質,也是中國人為人處世的智慧。孟子說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與人相處,互惠互利才是長久的關系。

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人,會和很多人打交道。這其中有與我們一見如故的友人,自然也有與我們脾性不和的“敵人”。對待友人,我們自然會如春風拂面一般,展現最大的善意與熱情。那么,對待“敵人”,又該怎么做呢?

毛主席說過這樣一句話:“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從字面意思看,這句話的意思是要分清敵我,但進一步思索,不難看出其暗指意義,那就是從敵人中也可以分化出一部分我們的朋友。這樣的敵人是在特定的情形、特定的環境下的,如果能夠爭取,敵人也有可能變成自己人。如果能夠和平相處,豈不是一舉兩得?

中國人講求“以和為貴”,和是一種品德,也是一種文化。中國漢語的“和”字,是從“龢”簡化為“咊”,再從“咊”轉化而來的。它可以解釋為多種含義:相安、諧調、平息事端、和美、和睦、和衷共濟、祥和、和平、和氣、和悅等。從這些詞語中我們可以看出和的最終目的是使雙方受益,這也是維系彼此情誼的關鍵。

民間流傳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個國王管理著很多土地和部落。其中一部分部落挨著山區,每年冬天都會受到野狼的襲擊,因此牲口損失不少。國王很郁悶,于是對左右的武士說:“如果誰把野狼消滅了,我就把女兒嫁給他。”

這一年的冬天,第一個武士回來了,但是變成了殘疾人,因為在與野狼的搏斗中,他失去了一只胳膊。在朝拜國王的時候,他滿身傷痕,還拎著一布袋子的狼眼珠子。看到這種情形,國王非常欣賞他這種誓死如歸的勇氣,準備設宴把公主許配給他。可是第二天,探馬來信,說狼群又來了,它們在狼首領的帶領下,對村民進行了殘忍的報復,不僅咬死了牲畜,還傷了不少人。國王氣壞了,派人立即取消了婚事。

另一個武士在第二年回來了。和第一個武士不同的是,在朝拜國王的時候,他帶回了一個體積肥大的狼的尸體。這個武士很有計謀,他對國王說:擒賊先擒王,我殺死了狼首領,狼群潰散了。國王一聽,非常高興,心想這個武士真聰明,于是下令訂婚設宴。狼群沒了首領,它們只得選新的首領,暫時沒有騷擾村民。可是沒想到,三天之后,狼群又來了。新的首領帶領狼群又讓村民遭受了一場災難。國王很失望,取消了婚宴。

第三年的冬天,第三個武士回來了。他居然帶回來兩頭活狼來朝拜國王。他對國王說:他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狼群是因為冬天缺少食物才去侵擾村民的。知道真相后,他便帶領村民以“趕誘餌”的方式,將狼群引誘到另一座山上。那里有很多野生動物可以幫狼群度過冬天,而且那里還有一條不結冰的小溪,狼群即使在冬天也能喝到水。后來,狼群再也沒有侵擾村民,村民們得以過上了安穩的日子。

國王很欣賞第三位武士,很快就把美麗的公主許配給了他。武士帶回來的狼在他們夫妻倆的調養下變成了狗。再后來,它們的后代成為人類忠實的朋友。

當面對強大的“敵人”時,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攻擊,用更強大的武力與之抗衡。然而,這樣做的結果可能是“冤冤相報何時了”,你傷我一分,我便還你一分。就如故事中的前兩個武士,他們勇敢無畏地與野狼對抗,甚至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然而,這種勝利并不長久,每一次短暫的勝利之后,他們迎接的是野狼更加殘酷的報復。

第三位武士則不同,面對強大的野狼,他想到的不是怎么置對方于死地,而是通過分析,尋找到狼和人的矛盾其實是因冬天缺少食物狼不得不捕殺村民的“牲畜”,于是便十分巧妙地選擇了一種“互惠互利”的方式,與強大的狼群“化敵為友”。狼被順利引到別的山上,村民也就此擺脫了狼群的侵害,在時間和環境都改變的情況下實現“與狼共舞”的雙贏夢想。

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仇怨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轉換一下立場,雙方就可能化敵為友。所以,為了“日后好相見”,無論與誰相處,都應做到“凡事留一線”,把握好分寸,守護好底線。以和為貴、互惠互利,才是彼此長久和穩定的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里| 贡嘎县| 卢湾区| 海安县| 孟津县| 武汉市| 禄丰县| 甘肃省| 精河县| 怀仁县| 宣恩县| 电白县| 吉林省| 衢州市| 石狮市| 辽阳市| 洪泽县| 德令哈市| 莫力| 合阳县| 上思县| 寿光市| 本溪市| 榆社县| 平乐县| 新田县| 曲水县| 开封县| 若尔盖县| 沂源县| 苗栗市| 巩义市| 祁连县| 石门县| 海丰县| 乌恰县| 焦作市| 托里县| 杭州市| 平南县| 道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