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33章 與學校部門及學生組織的處世方法
- 第32章 同學之間如何相處
- 第31章 怎樣與老師交往
- 第30章 與特殊性格的人的相處之道
- 第29章 與內向性格的人的相處之道
- 第28章 如何與朋友的朋友打交道
第1章 前言
構建一個成功的人生,這其中的途徑非常多。殷實的家底、廣闊的人脈、過人的才華,或者是機敏的處世之道,這些都是成功的奠基石。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家底、智力、人脈等都已經基本固定,而處世技巧卻有很大的改進和提高的余地。歷史上也出現過很多智商奇高的才子,但是他們到最后卻將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他們不懂得變通之道。
從個人所掌握的知識來說,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化學家亨利·卡文迪許毫無疑問到了“世界頂級”的水平,但是他對如何處世卻“一竅不通”。在和別人相處的時候,卡文迪許都試圖將自己隱藏起來,別人只要稍微說一點恭維他的話,他都會為此而感到惶恐不安。用那些研究者們的話來說,卡文迪許就是一個“處世能力為零的人”。在一次聚會上,有一位外國同行興奮于見到了自己仰慕已久的大人物,于是激動地湊過去贊美了卡文迪許幾句。卡文迪許卻對此大為惶恐,竟然丟下其他人,獨自逃回家去了。而且,他的傳記作家也披露說:“外人想要和卡文迪許溝通,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即使是他的管家,也要通過傳字條的方式來和他交流。這顯然是非常糟糕的現狀。沒有人樂于和這樣的人生活在一起,雖然卡文迪許繼承了一大筆遺產,同時也在學術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是這種光環卻并沒有為他帶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直到離世那天,卡文迪許都沒有結婚。”
在很多人看來,類似于卡文迪許這種“病態的處世態度”,自己是絕對沒有的。但是很顯然,處世技巧并不單純包含“如何面對他人的贊美”、“如何與其他人正常交流”等方面。或者說,以上這些只能算是處世技巧的“冰山一角”。事實是,人們在和其他人交往時,總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有的人順風順水,走到哪里都有“貴人相助”;有的人四處碰壁,甚至連一些老朋友都會對其反目。
現實中,學會如何做人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一個人本身所擁有的才華。很多時候,那些才智平平的人,也能夠憑借自己機敏的處世技巧,贏得一個精彩的人生。關于這一點,著名的勵志大師戴爾·卡耐基曾經解釋:“將來的社會,信息傳遞將會越來越快,人與人之間關于智力方面的差別也將會越來越小。一個人能否成功,將會與他是否掌握了如何與人相處的技巧有關。”在卡耐基看來,隨著社會信息交換速度的加快,人類獲得知識的可能性趨于平等。于是,原本那種上流人士壟斷知識的格局被打破。如此一來,社會各個階層之間,人們彼此的文化積累逐漸趨同。在更多的時候,區分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將要看他會不會處世,會不會做人了。
實際上,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犯類似于卡文迪許那樣的錯誤。卡耐基說:“我見過很多年輕人都在抱怨自己得不到重用,或者自己沒有朋友。但更多的時候,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應當從他們自身去找——為什么相同的困境,沒有發生在其他人身上呢?”
另外一點,由于互聯網的介入,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越來越“不真實”。很多年輕人都患上了“網癮”。這種長期生活在虛擬世界當中的狀況,很顯然對提高一個人的處世技巧非常不利。在最新的網民調查問卷當中,有超過七成的網友表示自身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網絡依賴癥,這對他們在現實社會中的生存,無疑是一個“減熵”行為。
種種跡象表明,學一點為人處世的技巧,對于一個“文明人”來說是非常必要的。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宅文化”大行其道,如何幫助所謂的“宅男宅女”了解到與人相處的知識,就成了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這也是本書作者搜集、整理大量資料,提筆創作的重要原因。
本書劃分為六篇,每一篇都從極為細小的方面來向讀者闡述具體的處世技巧,其目的就是,希望每一位遇到困惑的人,都能夠從書中找到與之相對的解決辦法。全書內容編排細致嚴謹,行文通俗流暢,分別從“親屬相處”、“日常生活”、“職場”、“社交場合”、“朋友之間”,以及“學生時代”六個方面來論述社會生活當中的處世常識。
最后,也衷心地祝愿每一位接觸過本書的人,都能夠將自己的日常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成為一個受人歡迎、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