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循序漸進,完美人際關系的守則

作家安妮·拉莫特(Anne Lamott)給我們講述了她弟弟的故事。10歲的弟弟需要寫一篇關于鳥的調查報告。這個艱巨的任務讓小男孩十分苦惱,于是弟弟去找爸爸幫忙。安娜寫道——爸爸摟著弟弟的肩膀說:“一步一步來,孩子,一步一步,慢慢來。”

這個方法同樣適用于處理我們同家人、朋友和同事的關系。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在一次次的日常溝通中逐漸建立的。

如果你能與我們的研究團隊一起分析每次日常溝通,你會發現每次溝通都是由一個個的溝通片段構成。每次溝通邀請都對應一個對溝通邀請的回應。這些溝通片段就像構成人體的細胞和建成樓房的磚塊,是情感溝通的基礎。每次溝通所包含的情感信息可能加深或淡化人們之間的關系。看下面幾個例子。

“媽媽,什么時候可以吃晚飯?”

“別煩我了!看我把飯菜端上桌就能吃了。”

“這個月的報告你又沒按時交,你怎么總是這樣?!”

“為什么不查查你的郵箱?我昨晚就發給你了。”

“有人嗎?”

“誰啊?”

“你今晚有時間嗎?”

“也許有……也許沒有……”

溝通邀請以及對溝通邀請的回應可能發生在很重要、很夸張或很神圣的時刻,如我們經常在電影中看到的畫面:

“維奧莉特,你愿意嫁給我嗎?”

“是的,杰克,我愿意!”

也可能發生在很普通的日常溝通中:

“上樓的時候給我帶瓶啤酒,好嗎?”

“好的,還要別的嗎?要薯條嗎?”

溝通邀請可能很隱晦:“這條裙子真漂亮!”也可能非常直白:“我想和你做愛。”

溝通邀請可能發生在陌生人之間無足輕重的溝通中:“能幫我叫輛出租車嗎?”也可能發生在好友分享秘密時的低語里:“知道昨晚我遇到了什么事嗎?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溝通邀請可以拉近陌生人的距離:“我可以坐在這里嗎?”也可以使熟人關系更親密:“好想你啊,我們找個地方聊聊吧!”

對溝通邀請的積極回應通常能帶來進一步的深入溝通,溝通雙方往往會提出更多的溝通邀請。旁觀者仿佛在看乒乓球比賽,雙方你來我往,不斷提出溝通邀請,而對方總是積極回應。

“今天午餐打算怎么吃?”

“我帶了一個三明治。想和我一起到外面吃嗎?”

“好啊,不過我想先去食品店買點東西。要帶點什么嗎?”

“好,給我帶罐樂倍(1)吧。我把上次聚會的照片也帶上。”

“好,正想看呢!還有,我們得商量一下為佩格辦聚會的事了。”

“對對,是該商量這事了。”

但對溝通邀請的消極回應會終止溝通的繼續進行,其他溝通邀請也不會再發生。

“今天午餐打算怎么吃?”

“午餐?誰有時間吃午餐啊!”

“那以后再說吧!”

“嗯,以后再說。”

研究表明,“以后”幾乎不會有“再說”。事實上,一旦首次溝通邀請被拒絕,人們幾乎不會繼續嘗試。當然,這并不是說我們要接受所有的邀請。只是,人們可以在拒絕別人的同時,仍然接受對方情感溝通的邀請。

“今天午餐打算怎么吃?”

“真希望我能有時間吃午餐,只是我必須完成這個報告。你呢,怎么吃?”

“我帶了個三明治,想坐外面吃。我還要去食品店買罐可樂,需要給你帶點什么嗎?”

“太好了。能給我帶個黑麥漢堡和一罐樂倍嗎?啊,還有,你在外面時,別忘了也替我曬曬太陽。”

“沒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葫芦岛市| 林甸县| 张家界市| 米脂县| 突泉县| 龙游县| 德阳市| 斗六市| 晋中市| 涿州市| 巢湖市| 微山县| 当阳市| 南岸区| 岳阳市| 黎川县| 禹州市| 龙胜| 玉门市| 惠水县| 上林县| 荔波县| 顺昌县| 本溪| 台东县| 石渠县| 肇源县| 金阳县| 二连浩特市| 台安县| 定南县| 苗栗县| 常山县| 北辰区| 安远县| 岑溪市| 禄劝| 定南县| 石阡县| 东光县| 光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