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ZNZL-7

第一部分 基本理念

第1章 自律是什么


每個人都必須在兩種痛苦中進行抉擇:自律的痛苦,或后悔的痛苦。

——吉姆·羅恩 (Jim Rohn)

積極行動者的一個本質是具備使沖動服從于價值的能力。

——史蒂芬·柯維 (Stephen Covey)


自我變革的旅程,從澄清什么是自律,以及什么不是自律開始。因此,本書的第一部分內容將專注于什么是自律,而后續的章節將重點論述如何增強自律。


自律:諸多美德的融合

簡而言之,我個人是這樣定義這項基本技能的:自律是與個人的目標和價值觀和諧相處的藝術。

關于自律的長篇大論版定義是:

自律是一個人以更高的目標和價值觀為準則,持之以恒生活的能力。它是個體克服內部障礙和外部障礙的能力,使人可以專注于對個人而言有意義的事情,并讓它指引個人的思維方式、做出的選擇和采取的行動——直到成功地把目標變成現實。

上面的定義可能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包含了豐富的信息,下面就讓我帶著諸位一起解析其中的多層含義:

“以……為準則”意味著你有能力選擇符合個人最佳利益的事情,這就意味著選擇更高尚的自我,并尊重這一選擇;意味著選擇遵循目標而非情緒;意味著選擇明智的決策而不是受情緒的驅使;意味著選擇遵循高遠的志向而非一己私欲。這就要求我們具備為了更高尚的愉悅而犧牲低層次享受的勇氣。

“目標和價值觀”是我們想要實現的東西,例如:更健康地生活,寫一本書,戒酒,每天早上冥想,成為一個優秀的吉他手,成為最好的媽媽,發家致富,提高技能,等等。這些都是長遠的目標,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并且意味著我們需要放棄即時滿足和一夜成功的幻想。

“內部障礙”是指諸如拖延癥、各種借口、缺乏動機、自我貶低的信念、自我懷疑、懶惰、壞習慣等。“外部障礙”是指像導致分心的事物、社會壓力、不利的環境、失敗以及擋在面前的挑戰等。

“讓它指引”意味著自律將給你的生活帶來清晰的認識,它將成為每一個決策的指南針,一個能夠為你指出成功方向的燈塔。

“直到成功地把目標變成現實”,而不是“只要你覺得好就行”。自律并不會關注你今天的感覺如何,它提出的問題是“你今天將如何實現你的愿望”和“什么樣的選擇,才能夠讓你成為真正想成為的人”。

自律包含了多個方面的技巧,從表面上看,它們看起來像是各不相干的美德,但實際上彼此相互關聯。如果從自律對個人能夠產生的作用的角度來看自律,我們就可以看到,自律將允許你:

● 專注于最有意義的事情,盡可能地摒除雜念和浮華的東西,將時間和精力花在真正能夠增加生活價值的事情上(專注力)。

● 做你需要做的事,不管你當下的感覺如何,也不管路上有什么樣的障礙(意志力)。

● 阻止自己做明知對自己不利的事情,并指導自己做那些對自己有利的事情(自我控制)。

● 克服借口、拖延、恐懼和疑慮。即使在沒有動力的情況下,也要堅持實現設定的目標和夢想(決心)。

● 遵守你對自己(決心)和對他人(承諾)的承諾(正直、可靠)。

● 恪守你自己的價值觀、標準和規則。將個人的思想、行動和行為與你渴望成為的人相匹配(真實性)。

● 在生活、人際關系和工作中展現最好的自己(慷慨)。

● 做明知自己需要做的事,以便在生活的不同領域獲得想要的結果。專注于自己能控制的事情,接受你不能控制的事情(責任、自主權)。

● 通過考慮所做的每個選擇可能帶來的長期后果,實現更有目的的生活,而不是任憑沖動行事。當即時滿足的誘惑與設定的長期目標不一致時,對其說“不”(長期愿景)。

● 每次跌倒(失敗)都要爬起來,要知道自己是為了長期發展,最終會成功的(不屈不撓、堅韌不拔)。

● 即使事情看起來不順利,也要堅持原定的計劃,做到有始有終(堅毅和韌性)。

● 將你的生活——你的思想、情感、行動和習慣結合起來,共同致力于追求有意義的目標,這使你變得統一和完整。只要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們人格中的所有力量都將指向同一個方向,內部矛盾就會減少(整合、整體性)。

● 做到真正的學習,“紀律”這個詞和“弟子”這個詞的詞根是一樣的(成長)。

● 不被當下的情緒和沖動所控制(專心)。

● 將個人的技能和知識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實現個人的成長(追求卓越)。

● 做出未來的自己會感激的決定(自愛)。

● 根據你渴望成為的人的樣子(未來),而不是受限于環境的曾經的樣子(過去)來采取行動(協調)。



現在諸位或許已經很清楚地知道,自律包含了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外部因素指的是個人養成和保持良好習慣、改掉壞習慣和按照目標行事的能力。內部因素則意味著自我管理,良好的自我管理是實現外部目標的前提。它指的是我們協調統一內心世界不同元素——我們的思想、情感、沖動和目標——的能力。這就意味著我們有能力在任何特定的時刻抉擇出由內心各種相互沖突的聲音中的哪一個來主持大局。沒有自我管理的能力,我們就無法控制自己,因此也就無法掌控我們的生活和人生。


自律是一種個人力量

《隱藏的自我:大腦的秘密生活》(Incognito: The Secret Lives of the Brain)一書的作者大衛·伊格曼(David Eagleman)認為,人類的行為不過是人類大腦中短期欲望和長期欲望之間的許多爭斗的結果。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自律就是我們選擇應該贏得重要戰斗的是大腦的哪一部分的能力。

用來表達“紀律”含義的希臘語單詞“enkrateia”的詞根是“krat”,表示控制或權力。自律就意味著你的核心個人力量,它是自我管理,也是所有其他力量的來源。

每當你行使自律的力量時,它就能夠得到增強,你也會獲得一種滿足感,因為你知道你在呈現最佳的自己。如果能夠日復一日地呈現最優秀的自己,我們就可以心滿意足地生活,不留任何遺憾,不會有所謂“如果……就好了”或“早知道我應該……”等追悔莫及的想法在腦海中縈繞不去。

反過來說,每當你對自己的目標說“不”時,你就喪失了部分核心力量;每當你忽略了對自己來說重要的東西,因為即時滿足而分心或被其他的誘惑所迷惑時,自律的力量就會喪失。

每當你說“我不是很想做”“我下周開始”“這一次就先算了”“今天不算數,明天再開始”時,自律性就會喪失。

所有這些行為,都是在愚弄自己,而每一次的自我安慰或愚弄,都是在放棄部分自主權,這將使你變得軟弱無力。很快,你會在某天發現,自己的決定和話語不再重要,你自己甚至都無法相信或尊重自己說的話、做的事情,這很容易令你產生欺騙感、抑郁或后悔的情緒。

所以,要尊重個人的力量,不斷地培養和增強它,然后明智地行使這種力量。

自律是一種自我調節、自我控制或自我管理的形式,它是對個體內部權力的積極使用,就好像一個優秀的國王/王后帶領著一個國家走向更快樂、更美好的未來。

這種個人權力的行使(自律)對我們很有好處,它將帶來幸福感,而非壓抑感。事實上,研究表明,自我控制能力強的人吃得更健康,運動得更規律,睡得更好,喝更少的酒,抽更少的煙,在大學取得更優秀的成績,人際關系更加平和,經濟上更有保障,并享有更強的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他們的自尊程度更高、人際交往能力更強,并擁有更多的最佳情緒反應。

尊重和培養個人的自控能力,也會使你對自己更滿意,對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在社會上更有影響力。一個自律性很強的人,會散發出一種自然而然的權威感、尊重和信任。

如果不具備這些優勢,我們就不能脫穎而出,而只能選擇隨波逐流。用那位以一針見血的方式傳遞哲學而聞名的思想家(弗里德里希·尼采)的話來說:“不能聽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不妨將你個人人格的不同方面視為生活在你統領的王國中的不同公民,它們各自有著不同的欲望、擔憂和目標,彼此之間必然有著利益的沖突。然后問問自己:我的王國是什么樣子的?大多數公民是在為共同的目標和諧地努力,還是各自為戰?坐在寶座上的是一位睿智仁慈的君王,還是一個無知的小丑?


自律是讓生活奏出和諧之音的工具

看待自律的一個更溫和的方式,是將其視為一種協調個人和在生活中創造積極節奏的方式。節奏是一種紀律和秩序的形式,它意味著所有的事情以可靠的方式發生。

在我們的生活中,節奏無處不在。

人類的身體有自己的節奏,如晝夜節律。我們可以將其視為身體的常規,這是身體的自然自律。當我們通過健康的飲食、有規律的睡眠時間等,尊重和維持身體的自然節奏時,我們會體驗到身體的健康、活力和幸福。打破這些自然的自律,身體可能就會開始出現各種問題。

音樂也是一種節奏,每一個音符、每一個停頓都需要完全在正確的位置上——不能早一秒,也不能晚一秒,否則不和諧的音律就會出現。這是一個非常嚴格的紀律,遵循它,你就有了美妙的音樂;破壞它,你得到的只是噪聲。

美也是一種節奏,它是一種重視和諧、對稱和平衡運動的視覺紀律形式。甚至在故事的創作中,也存在紀律和形式來塑造創意流,沒有這種紀律,故事的表達和力量就會被削弱。紀律是節奏、平衡的基礎,因此也是和諧的基礎。缺乏紀律就會導致不和諧、浪費精力和混亂。

正如你所看到的,紀律已經存在于我們身邊的許多事物中。在駕駛中,紀律能確保安全;在醫學上,紀律能確保健康和拯救生命;在編程中,紀律確保了一個應用程序或網站的有序運行,以及不會讓你在使用時一籌莫展。

回過頭再想一想你個人性格的不同方面,它們作為王國中的公民,有著不同的欲望、恐懼和目標,如果將它們視為大型樂隊中不同類型的樂器,問問自己:我演奏出來的音樂聽起來像什么?所有的樂器是否都能和諧地協調起來,創造出一部杰作,或者我的生活是否已經荒腔走板了?

自律是最優秀的指揮家,請務必確保它擔任這個樂隊的演出指揮,只有這樣,優美的音樂才會成為可能。


自律的生理學基礎

(溫馨提示:如果你認為沒必要了解大腦工作的原理,可以跳過此節內容)

理解我們如何在這個世界上運作的一個有用模型是美國神經科學家保羅·D. 麥克林提出的“三重大腦理論”(triune brain model)。他認為,人類的大腦可以分為三個層級。

大腦最古老的部分是爬行動物系統,也被稱為原始大腦(primal brain)或蜥蜴大腦(lizard brain),主要關注的是威脅和生存,它對環境的反應是基于恐懼和攻擊性。在現代生活中,當我們沖動地做出反應,并在事后對后果感到后悔的時候,大多都是靠這個原始爬蟲大腦做出的反應。

當有人因為需要在公共場合發言而感到驚慌失措,或者被家人的無禮評論激怒而大發雷霆時,這就是原始大腦在作祟。依賴這種爬行動物的本能意識行事,往往會導致追悔莫及的后果,除非真的遭遇了需要依賴原始大腦的反應以確保生存的情況。

大腦的第二層是邊緣系統,也被稱為哺乳動物的大腦(mammalian brain)或情緒大腦(emotional brain)。它負責人類的情緒、動作的協調、喜歡和不喜歡、快樂和痛苦等感受。當我們忘了減肥的誓言,轉而追求吃掉餅干帶來的即時滿足感時,這就是情緒大腦在發揮主導作用。

當你發現自己很難拒絕汽水的誘惑,或無法停止漫無目的地瀏覽互聯網或社交媒體時,這就是情緒大腦在作祟。如果你想要開始每周進行三次戶外跑步,卻因為擔心其他人會以異樣的眼光看待你,或以超重為借口對你進行負面評價,最終由于這種羞恥心而無法開始跑步,那么也是情緒大腦在阻礙你的改變。

大腦的第三層是大腦新皮層(Neocortex),即理性大腦(rational brain)。它負責語言、計劃、自我調節、意識、理性思維和決策等方面。這是大腦中最新和進化程度最高的部分,也被認為是人類大腦中最先進和高級的部分。



自律、意志力和自我意識都是理性大腦中前額葉皮層的功能,這部分大腦能夠幫助我們區分相互沖突的想法,判斷孰好孰壞,考慮當前決定可能帶來的未來后果,努力實現選定的目標,并控制個人的情緒和沖動。在管弦樂隊的比喻中,前額葉皮層可以說是總指揮家。

因此,自律的實踐是人類進化的一種練習。它意味著有意識地發展我們的理性大腦,使其不再被爬行動物的大腦或情緒大腦所壓制。這實際上是要超越人類的“內在爬行動物”,即克服我們作為動物的本性,并更多地作為一個完全成熟的人發揮作用,或者至少具備在對我們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選擇這樣做的能力。

這本書中推薦的所有實踐或練習,尤其是冥想練習,將幫助你強化前額葉皮層,讓它更經常地發揮主導作用。這并不是要殺死內心的爬行動物或哺乳動物,它們同樣是構成每個獨立個人的寶貴部分,我們只是要馴服它們的野性,確保它們知道自己的位置,并始終聽從理性大腦的指揮。


本章要點


● 自律是每個人克服內部和外部的障礙,時刻按照個人的更崇高目標和價值觀生活的能力。這是每個人致力于實現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的能力,并讓它指導個人的思維方式、做出的選擇和采取的行動,直到把目標變成現實。

● 自律本身就包含許多美德,如專注、意志力、決心、正直、遠見、韌性、持之以恒、樂觀和卓越等。

● 自律有一個外部方面(習慣和常規)和一個內部方面(自我管理)。

● 自律可以被看作核心的個人力量(國王/王后),需要不斷地培養和鍛煉。它也可以被看作個人的和諧代表(樂隊總指揮),是協調個人生活中所有元素的藝術,其目標是創造輝煌的人生。

● 自律是人類大腦中最高級的部分,即前額葉皮層的功能。因此,這種技能的練習是一種超越人類天性中更沖動部分的練習,它將使我們在生活中擁有真正的自由和主導權。


自律帶來的有益回報是無窮的,而且自律是每個人都可以培養的東西——我們不需要生而有之,在擁有了自律能力之后,關鍵在于如何明智地行使自律的力量。

之所以需要明智地使用它,是因為自律就像任何形式的權力一樣,其價值是中性的,既可以被用于“好”的事情,也可以被用于“壞”的事情,就好像語言可以用來表達深刻的思想,宣布愛,但同樣可以用于發動戰爭一樣,自律只是一種推動事情發生的中立力量。選擇正確的目標來追求不屬于紀律的范疇,而是屬于智慧的范疇(但這并不是本書論述的重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潭市| 平原县| 公安县| 调兵山市| 吉安县| 体育| 弥渡县| 遵义市| 高密市| 久治县| 安康市| 永昌县| 咸宁市| 株洲县| 德州市| 义乌市| 岗巴县| 广州市| 莱芜市| 漳浦县| 东宁县| 镇安县| 福建省| 林甸县| 紫阳县| 桐乡市| 南投县| 弋阳县| 北京市| 兴宁市| 南投市| 白河县| 五台县| 桂东县| 保山市| 山阴县| 海丰县| 天水市| 宝应县| 惠州市| 安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