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燧發火槍
- 大明:從工業系統開始
- 藏真
- 3009字
- 2023-12-03 10:28:26
那幾個隨從太監拍了拍身上的灰,半弓著身子躲出門去,他們先把門稍稍抬起來,而后往后挪,門一點兒聲音都沒有發出,就穩穩地關上了。
朱厚熜睡意全無,乾清宮正殿的炭火把他的臉烤得通紅,興奮一陣接著一陣涌上大腦,但過去的研發生涯告訴他,許多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于是,他深吸了一口氣,讓冬夜的風雪給自己的頭腦降了降溫,他冷靜下來。
朱厚熜看向高拱,說道:“既然如此,那你應該明白,科學也好,科技也好,夸夸其談起不到一點兒作用,作為一名研發工作者,唯有腳踏實地,實心用事,你有這個能力嗎?”
高拱的臉上泛起了血潮,他已經進入了某種狀態,徹底停不下來了,他說道:“皇上,請看。”
他面前的地板上擺著三長一短,四把火銃,每一把火銃都獨一無二。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等呂芳一一檢查火銃,就把其中一把抄了起來,槍口正對著朱厚熜。
“高大人……”呂芳提醒道。
“哦!”
高拱反應過來,調整槍口,槍口直沖屋頂橫梁。
他尷尬地笑了笑,說道:“皇上請看,這把鳥銃是神機營現在主要裝備的火器,由蛇桿牽引火繩點燃藥池。相較于成祖皇帝時期的三眼火銃,這鳥銃的精準度,射程都要高出許多來,最要緊的是,它可以讓士兵,一邊瞄準一邊射擊。問題也很明顯,火繩易受潮,火藥易濺射,槍管易炸膛,而且一旦敵方騎兵接近,我軍將無還手之力。”
這也是明軍士兵更普遍使用三眼火銃的原因之一,三眼火銃彈藥打光了,可以當錘子用,而鳥銃就完全沒作用了。
高拱放下鳥銃,拿起另一把更大的鳥銃來,說道:“這是微臣托人新造的重型鳥銃。”
那重型鳥銃比普通鳥銃大了幾倍,既沉又大,所以,高拱在槍下面配了一個支架輔助,射擊的時候可以更穩定。
高拱解釋道:“此重型鳥銃,配備的彈丸是普通鳥銃彈丸的三倍重,射擊時,配以彈丸同樣重量的火藥。經微臣測試,一百步以內幾乎可以射穿任意重甲,連敵人帶敵人的馬,一并射穿都沒有問題。若將此重型鳥銃配置到曾尚書的部隊,韃靼、瓦剌須臾可破。”
高拱放下重型火銃,又拿起一把沒有火繩的鳥銃來。
朱厚熜一眼便認出來了,這便是他前些日子布給翰林院書生的題目:燧發火槍。
他一直沒看到正確的圖紙,沒想到,高拱居然已經造出一把來了。
高拱得意地笑了笑,說道:“這把便是皇上要的燧發火槍,微臣造的對與不對?”
朱厚熜回應似的笑了笑,并不答他的話。
高拱繼續說道:“這把燧發火槍,去掉了火繩,采用燧石激發火星,點燃火藥,另外,微臣還特地將槍管中的通道仔細打磨了一番,去除了內部毛邊,彈丸成圓球形,與槍管直徑接近,精準度更高,另外,”
高拱的手摸向后背,像是變魔術似的,從腰間摸出一把長刀。燧發火槍上有一個槽正好可以裝上這把長刀,他把長刀插進去,燧發火槍這就成了一把長矛。
“給燧發火槍裝上刺刀,沒有彈藥時,便可以做長矛使用,這樣就可以解決與敵軍近戰的問題,而且我在設計燧發火槍時,還特意量了軍中士兵的身高,這個長度算是為他們量身定制的。海上倭寇少有重甲,燧發火槍配上刺刀,對付倭寇綽綽有余。”
高拱放下燧發火槍,又從地上撿起那最后一把又短又小的火銃。
“這把短小的火銃,微臣是特意把它做的短小精悍的,可以叫它燧發手銃,它的射程,威力,精度,都很有限,但是,兩軍交戰,必有短兵相接的時候,諸如,海上與倭接舷作戰時,騎兵接敵應急時,這燧發手銃肯定大有可為,微臣建議,浙軍的先鋒軍,和各部騎兵每人帶上三把,交替作戰。”
高拱一口氣把自己研發的東西,一應介紹完了,他繼續說道:“我軍重整旗鼓之后,至于大明西南,那班人自然會繼續俯首稱臣。”
到此為止,朱厚熜對高拱提出的方案很滿意,他問道:“你有這么好的方案,為什么不呈上來給朕看看?”
高拱收起了之前的興奮,他的神情變得落寞了一些。
朱厚熜問道:“你有什么難處嗎?”
“我當初是由夏閣老點的翰林,夏閣老去了南京,我在翰林院苦熬了這么長時間,一直都不受嚴嵩待見。六部大臣里,我唯獨認識一個徐階徐尚書,徐尚書這人吧,其他都好,唯獨有些娘們唧唧,總是念叨什么,不敢為天下先啊,不敢為天下先啊,估計我提的方案,兜兜轉轉最終也是會落到嚴嵩手里,我可不想便宜了他,要不然我也不會出此下策,夜闖內廷了。”
“你有你的難處,朕也有朕的難處。”
“微臣明白。今年出兵賀蘭山的軍費,還有抗疫賑災的費用,都是嚴世蕃讓鹽運司弄的,現在皇上還不能沒了他們。”高拱說話直來直去。
“希望這些不要影響到你后續的研究。”科學研究要純粹,不能受朝局干預。
高拱點點頭,說道:“皇上,微臣這些天,射箭,射弩,射槍,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當射出的物體在旋轉時,它在空中的穩定性似乎更好,射擊的精準度會大大提高,怎么能讓射出去的子彈旋轉起來呢?我連日苦思冥想,都沒想到辦法。”
“給槍膛里面畫上螺旋的線。”朱厚熜提示道。
“膛線?”高拱恍然大悟,“妙啊!但是感覺這個工藝有點太難了,一個兩個還好做,可是要批量生產的話,就不好弄了。”
朱厚熜補充道:“你可以先去試一試不同的膛線,看看什么樣的膛線效果更好,眼下做不到,并不代表以后做不到,另外,你可以試著讓槍身輕一些,這樣的話,槍管就要薄,也就意味著所用的鐵要更堅韌,不然容易炸膛。”
“是啊。”高拱連連點頭,“我總感覺我被一處無形的籬笆給攔住了,但是我又說不出來,經皇上這么一點撥,我彷佛來到了開闊的大海面前。對!我們需要更好的鐵,有了更好的鐵,大炮也能射得更遠。”
“那種更好的鐵,叫做鋼。”
“鋼?”
“往后鋼鐵,火藥的事情,你去朝天觀,找藍道行,讓他想辦法。”
高拱愣了一下,說道:“微臣去嗎?微臣只是翰林院的一個編修啊。”
“現在不是了,以后天機院方面的事,由你主導,你任院長,徐階做你的副手任副院長,徐階對內閣負責,你直接對我負責,至于朝堂的事情,你就不要再過問了,專心做你的研究去,有什么難處,朕會給你解決。李時珍,藍道行都是如此。”
高拱兩眼倏地紅了,咚的一聲跪倒在地,磕頭說道:“謝主隆恩!”
“目前,國家財力有限,你剛剛設計的那些設備,優先裝備天庭龍衛,越快越好,嚴世蕃帶來的第二批銀子,朕打算全部用在這上面了。”
高拱應道:“是!”
朱厚熜還有半句話藏在嘴里沒說,那就是:一切準備就緒,就是師出韃靼之時。
屆時,曾銑從延綏鎮出關,從西邊佯攻韃靼,牽制韃靼主力,朱厚熜領兵從京城出發,像一把尖刀似的,從東邊直插韃靼心臟,蒙在鼓里的韃靼無法估量朱厚熜領的這支親軍有多厲害,定能殺他個措手不及。
分裂遏制韃靼的計劃已經破產,而眼下諸國之中,最虛弱的便是剛剛折了右翼三萬戶的韃靼,有了高拱帶來的裝備,進攻他們,風險更小,順帶練兵,還可以防止韃靼大汗整合左右翼三萬戶,卷土重來。
不足之處在于,能搶回來的東西比較少,能彌補此次出兵的軍費,就算很好了。
“皇上!”
正殿之外又有太監喊道,聽聲音像是黃錦。
呂芳無奈地嘆口氣,抱怨道:“這大半夜的,一茬接一茬,還讓不讓皇上休息了?”
黃錦聽不見屋里的話,繼續說道:“剛剛通政使司傳來一封禮部尚書徐階的急疏,韃靼大汗阿拉克汗和瓦剌公主阿利亞進入邊關,特來向天朝求和!”
“求和?”朱厚熜怔了一下,難道我還沒出招,他們就倒下了?
朱厚熜問道:“他們現在到何處了?何日進京?”
“回皇上的話,韃靼使團一行人感染了鼠疫,被攔在邊關了,我朝按李太醫的方案,行防疫之法,邊關守將正在給他們治病,徐尚書已經連夜奔赴邊關,先去一探虛實。”
“求和?”
朱厚熜抿著唇,仔細品味著這兩個字。
“求和?和個屁!”高拱一切都聽在耳里,“趁他病,要他命!大炮開兮轟他娘的!”
朱厚熜覷了他一眼,高拱便住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