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訂婚和出世
- 一個女人的自傳(附雜記趙家)
- 楊步偉
- 2198字
- 2023-10-11 19:06:16
【第一部分 “男孩”時期】
我是在光緒十五年在南京花牌樓的一所一百二十八間的房子里出世的。那時候的花牌樓,不是像我四十多年后在南京住家時候的大寬馬路,那街窄的兩頂轎子對面走還得慢下來才免得碰著了。可是那是城里一個很熱鬧的中心,街邊上炸油條的炸油條,烤燒餅的烤燒餅,挑水的叫行人站開,講究人家總叫小孩子們不要站在大門口看熱鬧。
我小時候從曾祖母以下住的兩處房子,第一處就是花牌樓的房子。我們一家大小三十四口,再加上二十七個用人,所以我們那一百二十八間的房間,分成了一個一個的院子,真是間間都用得著。
我還沒有生的時候,他們大家就起頭爭論我的事情了。第一樣么,我的父母得算是我的伯父伯母,我的叔嬸得算是我的父親母親。第二樣么,我是指腹為婚的(所以本章的標題先說訂婚后說出世):看是我生出來是女的還是男的,對方表親那邊生出來是男的還是女的,我就做他的妻或是夫。當然兩家生的都是男的或都是女的,那就結不起親來了。這些事情是有點復雜,我最好解釋一下。
先說我的父母,我祖父的長子生了有九個子女;可是二房一個都沒有生,所以就過繼了大房的第九個小孩子。那就是我。固然他們等我一懂事,很早就讓我知道我是過繼的。可是我既然是沒生就過繼了,所以我一直就是“大伯”,“姨姨”,“大(音打)大”,“姆媽”那么叫的,對別人提就說“大伯”,“大伯母”,“父親”,“母親”那么說。所以那時候我總覺得與其說我是從我的父母過繼了給叔父嬸母,不如說是從伯父伯母過繼了給我父親母親較為自然一點。就是有一層,我的生母是喂我奶的,所以我對她特別戀記一點。可以說我的四位父母當中我最愛的是“姨姨”跟“父親”[1]。
現在我得講講我的訂婚,再講我出世,因為不是我先出世后訂婚的煞。我的大姑母嫁的是安徽程家,他們住家在揚州,到南京不過兩天的船。她每次懷了孩子總是回娘家來住,住到臨產前一個月再回去。她一小是個嬌慣小姐。嫁了姑夫也不大合適,四周圍又全是程家人。回到娘家來都是楊家人,大家都奉承著大姑奶奶,那多好。這一次是第四次懷著喜回娘家了——那“喜”就是我的未婚夫——一同帶著有三個孩子,兩個用人,另外每個孩子還有兩個帶孩子的用人,那么伺侯這一大家子上上下下的責任就落在“姨姨”和“母親”的身上了。
“大伯”結婚了兩年,祖父到英國去了。在中國有個老迷信說凡姊妹弟兄們在同一年內結婚的人,先結婚的是順利的,因為把好運氣都給拔去了,后結婚的會遇見不順的事,或總有一樣缺點。所以,我過繼母親終身抱恨的就是這一點,總罵我過繼父親為什么要讓人,并且“父親”還是姑母的哥哥,為什么不先娶,顯見祖母偏心眼,對姑母好,再加姑母有孕就回家住著,種種的麻煩,以后聽“姨姨”她們說起來總是流淚,因為他們姊妹弟兄談天,可以談到深夜一二點鐘,而“姨姨”他們要等著伺候還要預備夜晚點心等等,第二天一大早又要起來伺候祖母。姑母她們可以睡到十二點,所以這是中國規矩做女兒的快樂,做媳婦的苦處。若是小家庭制度就沒有這個苦處了。祖母看出種種情形來,所以想到她自己一死哥嫂們一定不會再多接妹妹的(其時祖母已病了多年),于是就想出一個法子來,對“姨姨”(我生母)說你們兩面指腹為婚吧,多一層兒女親戚多好呢。(中國從前這種隨姑走的結婚最多,有時幾代接下去。我丈夫的姑母和堂姊妹三代都是這樣的。)所以就給我這個沒有出世的孩子照樣子辦了。第二若是兩面都是男的或都是女的不是沒有把戲了嗎?就說若是男孩就過繼給我“父親”“母親”(二叔嬸)做兒子,因為祖母最恨祖父從前要娶一個“并妻”,說因不隨愿之故所以祖父就不做官了(其實并不皆然。)所以她就定一個例下來,兒孫輩中不管何人不準娶妾,無子的過繼。所以又給我定了這第二個出路。
在生我的前四天晚上,“姨姨”夢見一個老太婆遞給她一枝并蒂蘭花給她,也沒說什么。“姨姨”想懷胎夢花一定生女,并且兩枝,一定雙生女兒。“母親”就說,一個給姑母為媳,一個給她為女兒。但是“姨姨”說留下的那一個女兒我們兩房共吧。因為她生我已是第九胎了,不想再生了,而想到二房沒有子女,將來一定還會要過繼兒子的。
那么在光緒己丑(十五年)十一日初三子時,就是西歷一八八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我這個不自由淘氣的孩子就出世了,公然是一個女的,只是一個。
要是讓我挑哪一年生也許挑這年夠好的了。那時候太平亂后南京也恢復了一點繁榮。甲午之戰還沒發生。清朝是已經衰了,但是還沒倒。孫中山先生還沒有組織革命黨。那時候我祖父和“父親”在外國,巴黎鐵塔落成開世界博覽會的時候他們去做中國代表——我比愛非爾鐵塔小八個月。
可是姑母雖住在家里還不知道她將來生的是男是女呢,但是“母親”喜歡的很,說一個女兒我也要,惟恐姑母生男要和她們結親那就是她最不愿意的事,那只好等姑母生后再定了。那時曾祖母還在,對這個舉動也不贊成。我生母最賢慧,一句不說,她既舍不得訂婚,又舍不得過繼,但是知道大姑子和二嬸子都難說話,惟流淚而已。因為夢蘭花所以給我起名叫蘭仙(仙字是姊妹排行,蘭是因夢蘭之故)。“姨姨”就自己喂奶,“母親”就日夜唉聲嘆氣只希望姑母也生個女兒才好,這個問題就可以解決了。等了三個月,揚州的信到了,生的是一個兒子,祖母就決定下來,那么給我訂的婚,越訂就越定了。
注釋
[1]“姨姨”這叫法倒不是因為我過繼的緣故,我姊姊哥哥他們并沒過繼也都叫“姨姨”。這是根據一種迷信的習慣,因為以前三個兒女早死的緣故,仿佛這么叫法如有害人的惡魔就不知道是誰的兒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