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得了癌,千萬別小看吃

第一節 “中國式病人”不是飯不好,而是不會吃

在中國做一名病人,我其實是偷著樂的。

還在很小的時候,每次感冒,我便喜歡渾身發冷裹著被單吃一口媽媽做的番茄面湯。這湯必是用熟透了的、炒過的番茄打底,千萬不能加蛋,那樣會因為油膩影響口感。掛面是兩元厚厚一板那種,煮熟了也條條分明不會黏在一起。出鍋時撒上些香菜葉子,再來點醋和生抽,滴上一滴香油,吃起來暖到心窩,感覺不到一絲惡心。清湯寡水的面構成了我對于感冒發熱的全部回憶,甚至于我在國外不幸中招流感后,看著伙伴送來的貴重的披薩和牛肉完全無感,我想念家鄉的掛面,想念青菜豆腐湯。這寡淡的口味并不能說明我是個佛教人士,只能證明我確實匱乏貧瘠的童年培養了我對“美食”的片面理解。

但這份理解,我認為是有美感的,這份中國飲食文化所帶來的美感無法用電子秤來準確衡量,它有自己的分寸,也根本不缺擁護者。文學家汪曾祺的《五味》就可以用“好吃”來形容。他說:做麻婆豆腐要用的肉末是牛肉末而非瘦豬肉末,“炒青菜須用葷油,炒葷菜當用素油”。又說:“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雞活鴨、鮮魚水菜、碧綠的黃瓜、彤紅的辣椒。”我不需要太多語言就可以說服你,中國的美食文化是迷人的,中國人對于“好吃”是有發言權的,不需要米其林幾星這樣的定義,街頭巷口排長隊就是最好的證明。

可悲的是,當一個人成了癌癥病人,他就彷徨了,他的一家子也都彷徨了,他們總想吃點“好的”。他們一邊認為過去的食物中必定有什么導致了這令人絕望的疾病的發生,一邊又不知道究竟什么才算“好的”。這種“吃點好的”并不是指像20年前那樣,賺了一筆小錢一家人去下個館子,點上三菜一湯,而是要有益身心的、延年益壽的,最好還能有些防癌功效的。

這就是我們每天看到的“中國式病人”,不是飯不好,而是不會吃。假設一個家庭遭遇了癌癥,多數人首先會陷入反思——是不是我做了什么錯事?這種病恥感會驅使人進行改變。吸煙的人會立刻戒煙,飲酒的人會立刻戒酒,同時也會把注意力放在每天的飲食上,畢竟我們自己的一切,都是自己吃出來的。于是便多了很多說法,例如吃肉致癌,酸性體質致癌,吃發物致癌,吃海鮮致癌,吃雞肉致癌(但是鴨肉沒問題),喝碳酸飲料致癌,吃燒烤致癌,吃湯泡飯致癌,吃隔夜菜致癌……

我經常對此類說法進行總結——生而為人,就會得癌。

無數的說法產生之后,一個新學派便誕生了,那便是營養學。營養學是純粹的科學,是基于生物學、統計學、醫學的綜合學科,它的目標是實現人的營養均衡,達到健康的目的。但是營養學在中國病人的康復過程中遭遇重重阻礙,它不僅要和偽科學所造成的謠言為敵,還要與中國的傳統飲食文化相抗衡,而后者的戰斗曠日持久,到今天也未分出個高下。即便“科學”告訴人們早餐要吃肉,許多人也仍然堅持認為粥是最合理舒適的早餐。

所以,在這本書內,我們將反復進行的一件事就是平衡,平衡傳統與現代,平衡中國和西方,平衡習慣和科學,平衡損失與獲益。一方面,要降低傳統飲食文化造成的破壞性影響,另一方面,要提高科學飲食的可操作性和可接受度。這種既要又要還要的事情,我未必能成功,但也要試試。

很早的時候有一部電影叫作《刮痧》,是由梁家輝和蔣雯麗聯袂主演的,故事講的是許大同到美國工作和生活,事業有成,家庭幸福,自以為實現了美國夢的時候,卻發現這一切抵不過中美文化之間巨大的差異。其中有一個情節讓所有人印象深刻。兩個人的孩子生病了,鬧肚子發燒,孩子的爺爺因為看不懂藥品上的英文說明,便采用中國民間流傳的刮痧療法給丹尼斯治病,被保姆發現之后告上了法庭。丹尼斯背后的“傷痕”讓美國人瞠目結舌,認為衣冠楚楚的成功人士道貌岸然,對孩子如此虐待。法官當庭宣布剝奪許大同的監護權,不準他與兒子見面,他的美國夢就此破裂。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小孩子發燒時,很多老人就會給他蓋厚厚的被子用來“捂汗”,認為汗透了就能退燒了。我們現在慢慢了解了,出汗的確能夠降溫,但是通過“捂”的方式會帶來更多問題。我們的祖輩提出的很多觀念,和西方醫學的“放血療法”相似,都會隨著科學的進步被不斷證偽。在當下,我們完全不需要使用捂的方法,有了更為簡單有效的方法,例如使用酒精或者溫水擦拭進行物理降溫,又或者是采用藥物讓孩子降溫。

還有萬能的熱水理論。每當生病的時候,男朋友就會說一句:“多喝點熱水吧!”每當心情不好的時候,男朋友就會說一句:“多喝點熱水吧!”每當發燒感到肚子痛,他們永遠都只會說一句:“多喝點熱水吧!”這種“中國式關心”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關鍵的問題是,它真的有科學依據嗎?熱水究竟要多熱才管用我不確定,只是知道65℃以上的熱水能提高患食管癌的概率。

不是我們熟知的經驗,即所謂的“講究”,就是科學,也不能用“外國人肯定和我們體質不一樣”來排斥和否定西方的醫學。作為醫生的我們需要時刻保持謙卑,通過不斷學習逐漸接觸到真相。但是現在,我們的病人對科學先入為主地拒絕,“相愛相親一家人”群里充斥著觀念的碰撞,讓醫生和家人都束手無策。

每年,450萬新增的中國癌癥病人,不少都在假裝養病。你越是希望TA加強活動和鍛煉,TA越是天天歪躺在床上,似乎這一生了病,TA的家庭地位就馬上提升到了極致,每天像皇帝或是太后一般使喚伴侶或是子女,動都懶得動一下。你說TA是在養病,TA就是把“養”理解為了“養豬”。

現在都在提倡ERAS(加速康復外科治療),這是一個整體概念,并不是簡單的“手術前住院時間短、手術后趕緊出院”這么簡單,也不只是需要醫生加速拔管拆線就好,它需要的是醫生、病人和家屬從每個細節做起的、全方位的努力,從而促進病人康復的速度,減少住院時間和花費。

就我臨床觀察到的現象,化療的病人,越是文化水平稍低一些的,越是會努力配合醫生,努力克服自己內心對化療藥的恐懼,嘗試用各種方式來提高自己的食欲,這樣不但能減少并發癥,也能減少花費。反而是那些受教育程度很高、平時養尊處優的病人,顯得略為“嬌氣”。他們更希望選擇一種簡便易行、容易操作的方式,那就是花錢。他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更高,顯得更加惜命,但是做法上卻是購買大量的保健產品和“補藥”,那不但沒有幫助到自己,還使自己的狀態越來越差。

還有的病人屬于另外一個極端。有一次,一位手術后的病人來門診找我復查,我看她骨瘦如柴,便問她平時都在吃什么,她說自己什么都不敢吃,說這個是發物,那個會致癌,成天就喝粥吃粗糧。認為生了一種無法理解的疾病是由于自己之前的享樂,在康復后像苦行僧般地壓制欲望,是全世界病人共有的一種特殊的心理,吃素、吃低鹽低油、拒絕辛辣,這些生活方式在患癌群體中屢見不鮮。這個骨瘦如柴的病人,覺得吃飽飯會給腫瘤提供營養,所以就不敢多吃……每天喝水、念佛、吃青菜,從一個健康的人硬生生地吃成了一副骨架。

我問她:“那您最近身體不好,老感冒發燒吧?”她無奈地點點頭,同時肚子里傳來一陣子咕嚕咕嚕的聲音。餓死癌細胞,也是一些人鼓搗出來的坑人謠言。我又問她:“那當時給您提這些建議的那些親戚朋友看您現在這么瘦,還和您有來往嗎?”她搖搖頭。

在中國的傳統抗癌防癌觀念當中,五花八門的講究著實不少。多年不看書讀報的村口王大爺,在別人生病的時候,搖身一變就成了祖傳名醫,各種講究張口就敢說;但是當病人出了問題的時候,這些人往往又消失得無影無蹤。

另一方面,家屬們寧可斥重資去買保健品,也不愿意把父母的一日三餐做得營養,更不愿意去聽營養師苦口婆心地講營養搭配的均衡。每個家屬都在想:“都長這么大了,我吃飯還用你教?”很可惜,在抗癌的過程中,吃飯還真是一門重要的學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寿县| 临沂市| 巴塘县| 郓城县| 邻水| 万州区| 江津市| 冕宁县| 兴和县| 凌海市| 筠连县| 崇义县| 临安市| 全州县| 白河县| 墨竹工卡县| 肥城市| 林西县| 浙江省| 崇义县| 宜兰市| 龙泉市| 澜沧| 同仁县| 揭东县| 屏南县| 阳城县| 水城县| 建宁县| 图片| 仲巴县| 平阳县| 葵青区| 禹城市| 阳高县| 临高县| 遂平县| 靖州| 东平县| 江陵县| 博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