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腦的金錢觀:做財富世界的聰明決策者
- (英)克勞迪婭·哈蒙德
- 1474字
- 2023-09-05 15:04:50
零花錢的作用
對大多數人來說,對“自己可支配的錢”的初步認識來源于零花錢。例如,在英國,研究表明,無論父母有錢與否,孩子都會得到一些零花錢。倫敦著名心理學家阿德里安·弗恩海姆(Adrian Furnham)做的一項研究發現,低收入家庭給孩子的零花錢比中等收入家庭給孩子的零花錢所占家庭收入的比例更大。他還發現,父母給孩子的零花錢的數額在孩子7~10歲之間增長最快,在15~18歲之間增長最慢。[23]
弗恩海姆的研究還表明,中等收入的父母更愿意讓孩子通過勞動獲得零花錢,這一研究結果頗為有趣,即使孩子是在外面幫忙,這些父母也可以多給孩子些零花錢,可能這些父母覺得即使家庭富裕,向孩子灌輸“錢不會從樹上長出來”的觀念也非常重要。
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中等收入家庭采取的方式是否正確。有些研究表明,孩子們做完作業或家務后再給他們零花錢,是幫助孩子們形成正確金錢觀的最好方式。還有一些研究發現定期給孩子們零花錢,可以鍛煉他們規劃管理自己錢財的能力。
這樣做也有一定的風險,一旦你將家務活與金錢掛鉤,孩子們就不會主動幫忙了。(成年人也會受其影響,要想更好地了解這一問題,請讀第七章有關激勵的部分。)還有一個問題,臨近考試的時候,你肯定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專心復習而不是為零花錢去洗碗。
本領域的研究人員建議等子女長大一些,父母就將家庭收支情況告訴子女,這樣子女就能從大處著眼,知道他們的零花錢應該用在何處,以及如何利用零花錢才能得到更多的錢。尼爾·戈弗雷(Neale Godfrey),《錢不是從樹上長出來的》(Money Doesn’t Grow on Trees)一書的作者,出版了多部父母理財指南。她建議將孩子的零花錢和成年人的收入一樣進行規劃,將15%的錢放入家庭基金中,家庭成員投票決定這個錢該怎么花。她還建議將孩子零花錢的10%捐給慈善機構。孩子雖然無法選擇捐多少,卻能決定錢捐向哪里,這樣的話孩子就會慢慢學會做“家里的主人”。
并不是所有人都想采取這種極端的方式,但父母應該對孩子們零花錢的來源和他們想要的東西保持開明、始終如一的態度。父母也應該要求孩子們同樣做到透明。事實上,有的專家還提出了一些不同尋常的建議:孩子們要提交年度花費總結,看他們的花費是否符合家庭收支情況。
在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1 500個家庭的青少年(12~18歲)中有三分之二的人說父母知道他們都把錢花在什么地方。該項研究還發現,需要勞動才有零花錢的孩子更愿意把錢捐給慈善機構。令人驚訝的是,家庭收入對孩子們存錢或捐錢的數量并無多大影響。親情溫暖很重要,生活在一個溫暖家庭里的孩子更有可能將零花錢存起來,有時候他們會為自己的大學學費而存錢。[24]
當然,成功的金錢管理不僅要求人們知道自己有多少錢,還要求人們知道這些錢的購買力。明娜·羅肯施泰因的研究說明學前兒童只知前者,不知后者。她研究中的孩子都知道自己有多少錢,并且都迫不及待地想告訴她。但他們都不明白手中的錢有多大購買力,當一個孩子說他有200美元時,其他人都覺得那是一大筆錢,卻沒人知道200美元能買什么。
像孩子們一樣,成年人也是這樣了解金錢中的數學的。有證據表明,數學概念掌握得好對今后生活中的理財很有好處,對上面提到的美國家庭的研究也表明,不擅長數學的孩子很可能會有財務方面的焦慮。相反,精通計算的人更有可能捐錢給慈善機構,以及未雨綢繆。
這一切意味著,正如父母應該和孩子們多談談錢一樣,父母也應該鼓勵孩子們掌握數學。數學有助于孩子們成年后很好地管理金錢,與金錢形成一種健康的關系。但數學不能使孩子們完全掌控金錢。掌控金錢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度的問題。
我們已經看到我們與金錢關系的開端,但這一關系終結于何處呢?金錢與我們對死亡的看法密切相關,這個發現超乎我們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