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關系:讓幸福與美好肆意流淌

1

在我們的常識中,有一些詞匯其實是很難被精確定義的,比如文化、意義、美好、幸福與愛。之所以難以精確定義,主要是這些詞匯所囊括的人類生活內容以及背后所想傳遞的意向實在是太豐富了。我們無法,更不忍心讓這些偉大的詞匯僅僅承載一點點的人類情懷。

有趣的是,越是這種人們普遍熟悉又不能精準定義的詞匯對人們越重要,越能激發起人們最深層的情感悸動,并且,越對人們現實的生活與選擇起到至為關鍵的作用。

所以,古往今來,人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這些詞匯與它們所傳遞的意向的思考與探索。而往往這些內容,無論是對于以“終極關懷”為目的的宗教,還是以“闡釋意義接近真理”為趣向的哲學,或者以“求真求實”為使命的科學來說,都是共同珍視的領地。

關于“什么是人類的美好生活?”,正是這諸多領地之中至為突出的一席方圓。

正如作者在書中所描述的那樣:“我們能夠列出上百種類似的觀點,出自不同時代、不同地方。”事實上,我們也不太能夠武斷認定某一種觀點才是最正確的。我們能做到的僅僅是針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歷史階段與不同的社會環境下,對那時那處的人們之于美好生活的感受與表達作為參照系而做出當下我們的某種回應——

“美好生活,對于我們來說,意味著什么……”

哈佛大學成人發展研究(the Harvard Study of Adult Development)對此做出的回應是一項始于1938年的科學探索,迄今已達85年。在幾代研究中心科研人員的竭誠努力下,這項研究顯得越來越非凡。像參與者的生活一樣,哈佛大學的這項研究本身也是漫長而曲折的。幾十年來其方法不斷改進,至今已經更迭了三代人,包括最初的724名參與者與他們的1300多名后代。它如今還在繼續發展壯大,成為有史以來對人類生活進行的持續時間最長的深入性縱向研究,也成為心理學史上最長的一項努力揭示美好生活與人類幸福的偉大作品。本書的作者羅伯特正是這項研究的第四任主任,而另一位作者馬克則是副主任。在這本書中,羅伯特與馬克將85年漫長時間與空間所沉淀下來的驚人事實展現給世人:美好生活是在一個賦予我們生命意義和美好的關系網中得以維持的。

2

現代心理科學屬于比較典型的經驗主義科學,其主要是通過實證科學的方式對人類生活的種種觀念與行為進行檢驗與發現。與哲學上的理性主義強調思辨與邏輯有所不同的是,心理科學更加傾向于在此基礎上對事實的發現、尊重與理解。通常意義上來說,一項杰出的心理學研究至少需要具備一些重要的判斷基礎,例如樣本選擇的普適性、樣本的數量與質量、研究的時空跨度、研究條件設定的適合性、研究方法的嚴謹性與數據描述的嚴密邏輯,等等。

哈佛大學成人發展研究這一項跨越80多年的追蹤研究,無論就上面的哪一個方面來評估,都可以稱為心理學實證研究中的杰作!在這本著作中,我們除了能了解到這項研究如小說、電影一樣曲折的過程與驚人的結論,也能了解到這項研究所采納的諸多方法與技術。比如從心理學案例角度,這項價值巨大的實驗是如何被長久地支持下去的,心理學家如何具體操作來保證它的真實性,如何讓研究的問題和方法升級,如何跨越時代與時空的限制持續至今的。因此,無論是對于大眾讀者還是專業學者來說,這部著作都是值得仔細品讀與收藏的。

當然,作為一本能夠進入全球暢銷書榜的優秀著作,當然也離不開書中那些精彩又出人意料的科普知識。

事實上,哈佛大學的這項研究長期以來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并被許多人所熟知。但歸根結底,這項研究是想要解釋一件事:底是什么因素能給人的一生帶來最多的幸福感,并且,會影響人的健康與長壽?

有趣的是,雖然很多人都知道這項研究,但是這項研究的結論卻也令很多人非常詫異。這項研究所提取出的最重要的那個幸福因子,居然既非金錢,亦非名譽,也不是成就與權力,而是那個為每個人所熟悉的——人際關系的質量!正如作者在書中所提出的那樣:“美好生活是一種復雜的生活;它是快樂的,且極富挑戰性;它充滿愛,但也伴有痛苦;它永遠不會有嚴格意義上的‘發生’,相反,它是一個過程,它包括動蕩與平靜、輕松與負擔、掙扎與成就、挫折與躍進,以及重創。”歸根結底,“美好生活是在一個賦予我們生命意義和美好的關系網中得以維持的。”

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么這個研究的結果會跟我們平時對幸福生活的認知大相徑庭。這真的是我們世俗意義上的美好嗎?而這也正是科學研究工作的趣味之處——你不深入探索,永遠不知道結果會是什么。

這給我們一個十分重要的啟示:在生活中,我們可能聽說過某件事情,甚至對它略知一二,但真實的事情本身,就跟它的真實的結果一樣,有很大可能會出人意料又讓人猝不及防,有趣且迷人。

3

復雜的人生就像一場交響音樂會,豐富的音色才會讓人生之曲酣暢淋漓。人類的痛苦與快樂都是一種天然的存在,而挑戰和解決問題會激發人的潛能與幸福感。人類就是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出了心智,而后發展出強大的認知能力、基于倫理與美學意義上的價值觀、愛的感受和對生命意義的探索。

回到每個個體身上,各種生活情景與各種情緒會時常伴隨我們,不論是那些被認為是“好的”或者“不太好的”。這似乎正是每個人生命的基本節律,卻也是我們不得不去面對的人生事實:每一段人生都是不平凡的,是隨波逐流也好,是逆風飛揚也罷,人生是一場不能走回頭路的單行道,一路走過,一路風景,一路經歷與一路感受。而最終洗盡鉛華,我們發現,真正支撐著我們這一路走來、風雨無阻的最重要的力量竟是我們周圍那些強有力的關系——溫暖而堅毅、持久而平和。在這樣的關系中,當我們能夠去身心一致地沉浸到解決一件事情當中,那么負面情緒就會被屏蔽出去、化解掉,留下的,就是長久的幸福感。

這就是這項“跨世紀”的珍貴研究的重大意義。因為它記錄了很多人完整的一生,也客觀真實地將這些人一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進行了科學的實證探索。這本書不僅是哈佛研究的相對完整的過程記錄,也擴展了很多相關幸福研究的佐證,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希望每個人都能在了解了這個關于美好生活的啟示之后,形成自己的幸福觀,給出自己關于“是什么造就了美好生活?”這個問題的答案,而比回答更重要的是,去積極行動,實踐好人生中的每一次抉擇。

從20世紀開始,心理學家就反思人類追求幸福的本能,希望用積極的方法調動人的內在能量,讓我們開心快樂起來。這個研究也是幸福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這跟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如出一轍。真正讓人感受幸福美好的東西,其實一直在我們身邊,它既不昂貴,亦非高懸,就是身邊點點滴滴的積累。它既不是遠方,也不是目標,就在當下的每個決定中。

這讓我們不由得想起漢語中的那個“仁”字所追求的古老意向。

在《說文解字》中,仁最初的意向是一個人背向端著兩個木棍平穩地站立著。木棍能夠平穩需要一些條件。比如,前面端木棍的人的力量與責任,或者后面隱藏著一個同樣的人使木棍保持平穩。因此,古人造這個字的時候賦予它的圖形的意義就再明確不過了。那就是一個能稱為“仁”的人,首先要有責任與擔當,并且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也代表著一種奉獻與犧牲精神,強調互幫互助的協同與和諧。而在中國文化的傳統中,“仁”所代表的大愛與大德,正是儒家正統學說最為核心的理念,也是中國古代社會兩千多年的正統社會規范與倫理追求。

更大膽一點兒,我們似乎可以把哈佛大學這項跨世紀的研究與我們的文化隔空遐想——

為什么一代代的中國人這么重視關系,這么依賴關系,這么維護關系?

是不是在我們的文化里正是有著這樣一種通往人類真實幸福的基因?

一個如此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歷史的關系的東方民族的深層的幸福感,為什么一邊呈現著濃烈的世俗煙火與現實紛擾,一邊又盛放著無比超然的覺性、靈性與灑脫?

東方文化中的煙熏火燎與逍遙超然的矛盾與統一,中國人的生命追求與生活方式的復雜性中,是不是正是被那個“關系”的流淌所聯結起來,造就了這個經久不息的偉大文明?

最后,我想說,科學無國界,幸福無邊界。關系,讓幸福與美好在世間肆意流淌。

彭凱平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與東亞研究終身教授
2023年6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交城县| 沈丘县| 夏津县| 于都县| 凌源市| 宽城| 吉安县| 黄山市| 永胜县| 沅江市| 新河县| 南乐县| 蕲春县| 吉木萨尔县| 建昌县| 建水县| 新余市| 合水县| 苍梧县| 林西县| 昌宁县| 嘉荫县| 卢氏县| 高阳县| 郯城县| 岗巴县| 东至县| 垫江县| 新安县| 察隅县| 邓州市| 天长市| 外汇| 石台县| 嫩江县| 渝中区| 云林县| 观塘区| 兴义市| 利津县| 正蓝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