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之變:震撼西方并塑造現代世界的四十年(1490—1530)
- (美)帕特里克·懷曼
- 2928字
- 2023-08-14 16:51:13
找尋贊助人
不過,哥倫布還有其他選項。西班牙的兩位君主,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和阿拉貢的斐迪南,也都在尋找對海外進行風險投資的機會。他們曾在1475—1479年內戰期間多次發放遠航許可,15世紀80年代晚期還曾支持對加那利群島的最后一次征服戰。哥倫布于是混跡宮廷,建立起對他自己及其計劃的支持網。這一過程十分漫長,挫折不斷,但哥倫布從來都不懷疑自己最終定能成功。他如此鍥而不舍,終于如愿以償,既得到了贊助,也爭取到了資金,這是美洲發現之旅的兩樣必備要素。最終,使他的航行成為現實的是政治和金融兩方面的支持,而不是他廣博的、為人稱道的地理知識。[28]
有關哥倫布計劃的故事曾多次被描述為一幕幕不屈不撓的英勇場景:計劃慘遭若昂二世專家團隊羞辱性的拒絕;見到西班牙天主教的君王時,出身卑微的熱那亞紡織工之子應對得當,讓歐洲最偉大尊貴的王室人員對他的才干、他的正義事業佩服至極;這些有遠見的王室成員在洞悉可能性后決定支持此次冒險,世界的面貌從此為之改觀;他在充滿異域風情、剛剛被征服的摩爾人的城市格拉納達遭伊莎貝拉斥退,灰心喪氣之余正打算離開該城,前往法國或熱那亞,不承想在離城后被王室使者趕上,來人告訴他,女王改變了主意。
這些小道消息讀起來津津有味,卻與事實相距甚遠。真相是此人立志攀高枝,堅持不懈地用他那三寸不爛之舌在政界和金融界拉關系,鉆營長達六七年;而統治者日理萬機,只能偶爾抽空聽聽他的推銷話術。
哥倫布混入宮廷也是漸進式的,他一步步擠進本來已經對大西洋冒險感興趣的眾多官員顯貴和金融家構成的網絡中。有些人的興趣緣于他們心懷最終打敗穆斯林、奪回耶路撒冷的末日“救世”情結,還有順便強迫異教徒皈依基督教的希望;而更多的人則是想在新地點追求榮譽和騎士精神。我們不能小看這些想法的價值,哥倫布就堅信這一論調,并知道它具有說服力。最后還有一些人的興趣就純粹是商業利益了:他們是想運用資本獲取回報的各式各樣的投資商人。以后我們會看到,這些人并不相互排斥,也并不是只能在斐迪南和伊莎貝拉的宮廷里見到。其實,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整個大西洋擴張計劃多少都是他們合作無間的成果。
最后是好幾個團體,包括上述所有利益集團的共同努力,讓哥倫布最終克服萬難,率領“尼娜號”“平塔號”“圣馬利亞號”于1492年出了海。他與伊莎貝拉和斐迪南的子嗣,即有些遲鈍、能力平庸的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胡安關系比較近,于是他有了入宮的后門,也有了可以為自己的計劃說上話的人。他的關系網中最重要的人物當數弗雷·迭戈·德薩,此人當時是親王的老師,后來又做過主教、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領導者和塞維利亞的大主教。胡安親王身邊盡是日后大權在握的顯貴,有貴族也有神職人員。多年的摸爬滾打后,哥倫布期盼躋身貴族行列的雄心有增無減,他決心充分利用這些特殊關系往上爬。
另外一伙人則以同在安達盧西亞的帕洛斯港為中心。長期以來帕洛斯都是風頭遠遜于附近塞維利亞的無名小城,但在15世紀末的一段短暫時間內,它是剛剛起步的大西洋探險的樞紐。這座小港口城市的船和水手都曾在1475—1479年的卡斯蒂利亞王位爭奪戰期間參與過卡斯蒂利亞的貿易、販奴和海盜生意,介入頗深,但運氣不佳。雖然生意做得不成功,但帕洛斯倒是有不少航海經驗豐富的水手。所以,哥倫布第一次命運多舛的遠航就以它為母港。
最后一個支持哥倫布的關鍵團體是1480年最終確保了征服加那利群島的金融家和貴族聯盟。這伙人在大西洋冒險之旅中已經做了大量投入,他們的中心人物是卡斯蒂利亞的財務官阿隆索·德·金塔尼利亞。金塔尼利亞拉進了兩名熱那亞商人——弗朗切斯科·皮內利和弗朗切斯科·達·里瓦羅洛,以及佛羅倫薩的詹諾托·貝拉爾迪和安達盧西亞的梅迪納——西多尼亞公爵。這些人的生意據點都在加那利冒險的出發地塞維利亞或附近,錢就集中在這里,所有人都是投資老手。熱那亞的富商都抱團,彼此關系緊密,也與散居地中海各地和宮廷內的熱那亞人聯系。貝拉爾迪做過美第奇銀行塞維利亞分行的代理人,自己也有事業,他從西非進口奴隸到里斯本再賣出。金塔尼利亞找到了這群人,并把他們拉到一起為征服加那利群島投資。他給哥倫布也做了類似安排,找的人基本相同。
另外一個關鍵投資人與過去在加那利的冒險無關,他是阿拉貢的財務官員、金融奇才路易斯·德·圣坦杰爾。最后把不同來源的資金匯總,為哥倫布遠航付錢的就是圣坦杰爾。[29]
航行所需資金約200萬馬拉維迪,相當于地方中等貴族一年的收入,這確實不少,但談不上驚人。比如1491年圣坦杰爾就曾借給西班牙王室1 000萬馬拉維迪以支付各種花費,而當時征討格拉納達的摩爾人所需的貸款是它的16倍。這筆錢肯定不需要像故事里說的那樣,得讓伊莎貝拉女王典當珠寶來換取。即便與其他海上遠征相比,如里斯本商人費爾南·戈梅斯有20艘船的船隊,或15世紀70年代卡斯蒂利亞對西非的遠征,所需金額也不算大。然而,這么多的錢也不可能憑空變出來。兩位天主教君主還得資助其他花錢的項目——格拉納達的最后征服。即便他們介入哥倫布遠航項目的性質就是出錢,也不可能輕松地拿出這么多錢,更何況他們的參與性質有別于此。[30]
湊錢的過程讓我們看清了整個商業投資世界及其背后的支撐。哥倫布要首先墊付四分之一,即50萬馬拉維迪。顯然他沒那么多現款,所以金塔尼利亞就找了塞維利亞的商人聯盟提供。另外四分之一資本來自帕洛斯,帕洛斯還提供了兩艘船。帕洛斯的漁民和商人已經逃稅多時,兩艘小的輕帆船“平塔號”和“尼娜號”就算是以物抵稅??傎M用的一半,100萬馬拉維迪,外加哥倫布的工資14萬馬拉維迪則由斐迪南和伊莎貝拉承擔。王室一下子也拿不出這么多現款,于是路易斯·德·圣坦杰爾就利用差不多相同的金融網絡,找了在塞維利亞的熱那亞金融家給金塔尼利亞提供了一筆短期貸款,弗朗切斯科·皮內利是其中關鍵人物。為還上這筆貸款,圣坦杰爾在埃斯特雷馬杜拉搞了一場銷售贖罪券的活動。只要付費即可洗脫罪行,并能獲得一紙憑證。銷售收入扣除印刷費后均上交王室,然后再還給熱那亞的金融家。圣坦杰爾這個活兒干得很漂亮,哥倫布也是這種國家與金融界既有關系網絡的受益者。[31]
關于計劃的這一部分,哥倫布也并非對錢財之事一概不懂,整日埋頭看書、鉆研地圖的理想主義者。作為熱那亞海員,他知道一直在給他所生活的商業冒險世界注資的正是這類投資同業聯盟。他成年后的生活就圍繞著大西洋轉,而這類航行在大西洋也十分常見。他自己也沒少參與,包括為“百人團”蔗糖貿易聯盟前往馬德拉群島和其他大西洋島嶼,還有幾內亞灣沿岸。其實,很可能就是因為他有這樣的背景,投資人才愿意對他下這個賭注。他了解需要多少資金,知道不同支持者需要什么樣的投資回報。哥倫布對這套游戲規則是知曉的。
哥倫布的最終命運并不取決于哥倫布本人,而是一系列不如他醒目的人物:在政界長袖善舞的七旬老翁金塔尼利亞,此人在王室與塞維利亞投資商人之間起了橋梁作用;想出聰明辦法生財,還清投資人短期貸款的金融天才圣坦杰爾;還有許許多多頭腦清醒、眾多賺錢營生都少不了他們的意大利金融家。最后,哥倫布遠征的成功就是在擁擠的會計室里精打細算的賬單上,和對雇員大吵大嚷的命令聲中確定下來的。商業合同和借條、手寫的信用證和印刷機里涌出的數千張贖罪券、有錢有勢的人在宮廷偏房及裝潢講究的商人住所里的對話,就是它們促成了哥倫布的探險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