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之變:震撼西方并塑造現代世界的四十年(1490—1530)
- (美)帕特里克·懷曼
- 1219字
- 2023-08-14 16:51:13
葡萄牙人的大西洋
哥倫布第一次與國王若昂二世接觸大概在1484年。這是向葡萄牙王室鼓吹遠洋探險的大好機會:若昂二世是中世紀晚期典型的有興國大志的人物,亟愿加強葡萄牙中央機構的權力和財政保障。下一章我們會詳談這一進程。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對若昂二世而言,為了成就興國大業,王室必須參與并控制海外的貿易和探險之旅。之前王室只要從收益中抽成,而若昂二世打算由王室來指揮所有在非洲的商業活動。哥倫布應該在去幾內亞灣時到訪過“黃金海岸”,此處的“圣喬治礦山”貿易港的建立就是不折不扣的王室項目。[24]
見到非洲探險帶來滾滾財源,若昂二世決定比商人戈梅斯的沿岸之行再多走一程。1482—1486年,探險隊在迪奧戈·卡奧帶領下,曾有兩次,更可能是三次穿過赤道抵達剛果河,并沿河而上,后來更往南到了今日的安哥拉和納米比亞海岸。當時在非洲不斷設置的貿易項目獲利頗豐,進一步探險的建議更顯得十分在理:如果黃金、象牙和奴隸在幾內亞都如此豐富,誰知道再往南還會有什么發現呢?[25]
找尋貿易機會只不過是所費不貲的探險之旅背后的原因之一,還有不少其他因素也在考慮之列。正在進行的對伊斯蘭世界西部據點北非的爭奪就是其一。數百年來一直有這樣一個傳說:在穆斯林的領土的另一邊有一位出沒不定、有錢有勢的基督教國王,祭司王約翰。如果能同這位神秘君王聯絡上,或許就能一舉平定伊斯蘭世界,圣城即可重回基督教懷抱——這反映了葡萄牙王室血脈中流淌著的“救世”使命感,特別是若昂二世的繼任者曼努埃爾一世的想法。另外一個因素就是簡單的商業考慮了:印度是價格高昂的貿易品的來源地。香料的需求量一直很大,而有能耐的商人都知道是埃及和奧斯曼帝國等伊斯蘭國家阻擋了這些貨物的直接流通,他們作為中間人從中收取了高額費用。如果能繞過他們直接聯系來源地,這個商機的價值將是無法估量的。[26]
往南尋找非洲的末端,最終會把他們帶到印度,但哥倫布還有一個選擇:如果大西洋果然像他認為的那么窄,世界果然比較小,那么西行航線不但可行,而且更可取。因為在接近香料來源前無須長期忍受艱苦的南行之旅,朝紅日西沉的方向駛去,印度應該就在地平線那端的不遠處。
我們猜想,哥倫布就是用這些話來游說若昂二世的。可是葡萄牙國王沒有上鉤,理由有二。首先,若昂二世身邊的航海專家和地理專家覺得他這個項目不靠譜。其次,若昂二世覺得哥倫布這個人自以為是,不招人喜歡,特別是他要的賞錢太高。若昂二世寧可用他自己的人——如迪奧戈·卡奧——進行這類探險,當然將合同分包出去也不是絕對不可以的。事實上,幾年后他就授權身為佛拉芒人的航海家費迪南德·范·奧門往西探險,與哥倫布提出的計劃很類似,不過他并未出資。總之,很可能是卡奧之行的成功和若昂二世對哥倫布的厭惡,把葡萄牙支持熱那亞冒險家的希望攪黃了。無論如何,不久,若昂二世就開始了一個比哥倫布的建議更有雄心壯志的探險之旅。此行的指揮是巴托洛梅烏·迪亞斯,他們成功繞過好望角,于1487年和1488年進入印度洋的最南端。東方的財富已近在咫尺。[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