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溝通的本質
- (美)羅納德·B.阿德勒等
- 899字
- 2023-07-27 16:35:57
社交需求
有一些社會科學家認為,溝通除了幫助我們定義自己是誰外,同時也是我們建立人際關系的主要方式。例如,茱莉·楊林(Julie Yingling)就斷言孩子們“通過溝通建立友誼”。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成人,很難想象如果沒有溝通,怎么表達友誼在感情中的給予、接收、玩樂、互助與支持,并賦予我們一種自我價值感。正因為與他人的關系是如此的重要,所以許多學者甚至彼此爭論,是否溝通才是人類生存的首要目標。對此,人類學家戈德施密特(Goldschmidt)便將滿足社交需求的動力稱為“人類的志業”。
良好的溝通質量和成功的社交關系極為相關。舉例來說,根據調查,兒童若是在健談的家庭中成長,在成年后通常都有較佳的同性友誼或異性情感。另一項研究中則提出,對女性而言,“社交活動”在提高生活滿意度方面的貢獻明顯大于其他活動,如放松、購物、美食、運動、看電視或祈禱。
雖然我們都已經了解到溝通對社交滿意度有多么重要,但研究證實,仍然有許多人沒法妥善地經營人際關系。例如,一項研究發現,三分之一的美國人都說他們從未和鄰居打過交道,而在幾十年前,這個數據是五分之一。調查顯示,美國人擁有的好友數量正在減少。在1985年,美國人人均擁有2.94名閨密或兄弟,但是20年后,這一數值下降到了2.08。值得注意的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美國人通常擁有更龐大且多元的社交網絡。換句話說,高等教育不僅能夠提高我們的智力,同時也能拓寬我們生活中的人際關系。

電影電視 孤獨與溝通:《涉足荒野》
謝莉爾·斯瑞德(Cheryl Strayed)努力擺脫悲痛和被個人錯誤所困擾的生活,沿著崎嶇的太平洋屋脊步道獨自踏上了上千千米的徒步旅行。
在荒野中,斯瑞德花了很多時間反思過去,思考自己對未來的選擇。在自我強迫的孤獨中,她發現了人際關系的價值。為了減輕孤獨,滿足對食物和水的實際需求,她急切地尋找與其他徒步旅行者的相遇機會,并回答有關自己身份的問題。孤獨和溝通能幫助她認清自己是誰,想成為誰。
斯瑞德的旅行證明了我們需要溝通的許多原因。在冒險開始不久,她就對自己說:“我喜歡和人聊天。傾聽別人……這是我的一個愛好,我甚至都沒有意識到我有這么個愛好。”
在她的荒野探索中,斯瑞德學到了適用于我們所有人的一課:獨處和反思可以讓我們為更健康的關系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