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界成長:如何在迷茫時做出最優選擇
- 董佳韻
- 4121字
- 2023-08-23 12:46:29
第3節 重生第3問:如何讓你的后半生脫胎換骨
每個人的后半生都可以重新來過、脫胎換骨,成為一個前半生想象不到的人。即便你覺得你的人生已經糟糕透頂、無法改變,你覺得你只能一輩子深陷泥潭,實際上,你也還有很多條路、很多選擇。只要你愿意重新開啟你的后半生,愿意轉換一下思維方式,愿意按下“脫胎換骨”的開關鍵。
剛踏入職場的第一年,我的職場導師對我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說不定幾年之后,他們還沒你發展得好。”
導師所說的“他們”是當時比我職級高很多的中層管理者。那個時候,我百思不得其解,我認為,在我進步的時候,他們肯定也在進步啊,說不定進步得更快;若我升職,他們也會升職啊,就像圖1-7 中上圖中的兩條線一樣,他們的發展高度永遠都會在我上面。

圖1-7 我以為的發展路徑和實際的發展路徑
然而,十年過去,我才發現,人生的路徑并非一條直線,也許是曲線,也許是螺旋線,也許是斷線……唯獨直線的可能性太低了。
我看過不少人的生命線記錄圖2,大部分人的生命線是曲曲折折的,有高有低。有低開高走的“大女主”劇本,也有高開低走的“落難仙子”劇本。
2生命線記錄圖的繪制方法詳見第2 章第2 節。
但同時,我還發現一個令人雀躍的現象:總有人在經歷過某次事件后,成功找到了天命所歸,也就是他自己的熱情和能量所在,活出了一種自在暢快的感覺。這種感覺,是藏也藏不住的,時不時就會從他們的精神狀態、聲音、表情溢出來,感染他人。
我還發現,許多人遭遇人生轉折的年齡,大約在 30 歲到 50 歲。他們似乎突然開竅了一樣,經歷過一段時間的苦悶,而后開始向內尋找答案,向外尋找機遇。很巧的是,一條新的路,就在這個時刻,悄悄從一片白茫茫的迷霧中漸漸顯露出來。
如果你正處在這個年齡段,想想看,你現在身上背負的角色是不是正在增多?
美國著名職業生涯規劃大師舒伯于 1953年基于年齡層次將每個人生階段與職業發展結合,把職業生涯發展階段劃分為成長、探索、建立、維持和退出五個階段,并提出了生涯彩虹圖模型(圖1-8)。你可以在對應的年齡段涂上顏色來表示投入程度,顏色面積越大,表示對該角色投入的越多,空白越多,表示對該角色投入的越少。
圖1-8 僅為示例,你可以畫出自己的色塊,看看你的角色重疊較多的是哪個年齡段。
一旦角色重疊較多,就會面臨角色平衡的問題。這也是大多數人的困擾,本書第2 章第3 節中分享了一些方法,希望那些方法能把你從焦頭爛額中解救出來。
除了平衡的困擾外,在這個階段,我們還會萌生出一種想法:安穩。與 20 多歲時努力拼搏、力爭上游不同,此時的努力多了一層“為了未來的安穩”的想法。
那么,究竟什么是安穩?

圖1-8 生涯彩虹圖模型
我們的上一代人認為某些單位非常安穩,哪怕工資低也要你擠進去;而我們這一代人認為大公司安穩;更年輕的一代則認為自己創業最安穩。
然而,這些看似的安穩抵不過兩種動物的威力:一種是黑天鵝,一種是灰犀牛。
在如今這個 VUCA 時代,如果想圖個安穩,就得不斷進步,保持向前的狀態,讓自己不斷地豐富,警惕止步不前。
不動,不是安穩;能一直跟上社會的節奏,才會安穩。就像在水流中,順著水流的方向前進,才是安穩的,若原地不動,水流就會把你沖得搖搖晃晃。
因此,你要試著成為一名“X 戰士”,擁有變身的能力。
澳大利亞的墨爾本有一位叫尼克·胡哲(Nick Vujicic)的勵志演講家,他天生沒有四肢,只有左側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個帶著兩個腳趾頭的小“腳”。在他 6 歲時,父親教他如何用身體僅有的“小雞腳”打字。母親為他特制了一個塑料裝置,好讓他學會“握筆”寫字。8 歲時,父母把他送入小學。因身體殘疾,他飽受同學的嘲笑和欺侮。10 歲時,他曾試圖在家中的浴缸溺死自己,但沒能成功。
19 歲時,他打電話給學校,推銷自己的演講。被拒絕 52 次之后,他獲得了一個 5 分鐘的演講機會和 50 美元的薪水,開始了演講生涯。后來,他在五大洲超過 25個國家舉辦了 1500 多場演講,且出版了 5 本書。
如果你覺得他的人生起點太慘了,我們再看一個荷蘭人,叫塔尼亞 3,她在大學里面工作,做文員工作,平常主要是收發郵件,做一些日常瑣事,她一直覺得自己沒什么引人注目的特點,唯一的優勢就是擅長打游戲。后來,他們學院改革,要開一門遠程課程,在一次開會的時候,大家抱怨說論壇太難管理了,里面發言的人說什么的都有,還有很多臟話和對罵。塔尼亞就插了一句:“‘水軍’4 是要管的。”那些教授問她:“什么是‘水軍’?你懂這個嗎?”她說“我有十幾年經驗”,后來,她被委以重任,升職做了網絡管理員。
3案例來源于《跨越式成長》一書。
4指網絡水軍,即在網絡中針對特定內容發布特定信息的、被雇用的網絡寫手。
發現了嗎?我們的人生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的后半生是完全可以脫胎換骨的!那要如何做呢?分享 6 點心得給你。
1. 讓“沒用”的過去成為你的優勢
試著尋找你過去人生經歷中的優勢,找到過去的意義所在。
(1) 借助生命線記錄圖,從過去的經歷中尋找到你的天賦和能力。具體方法請移步本書第2 章第2 節。
(2) 發掘業余愛好的價值。看似“不務正業”的業務愛好,卻有很多好處:讓你思維更加靈活、視野更加開闊、洞察力更強、啟發新思路,不僅增強了工作能力,還有助于和他人產生連接,讓大腦得到鍛煉、內心得到滋養。一個有愛好的人和一個沒愛好的人,他們內心的豐富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千萬不要讓自己這一生活成一個無聊、無趣的角色。
2. 轉換思維,把握人生的第二次機會
我的朋友悅也,從 2016年開始創業做護膚品的代理,做得非常不錯。2020年,她和她的許多代理團隊開始重新尋找出路。其中,有的代理團隊選擇了傳統的地推方式,辛苦卻收效甚微;而她則快速地去學習網絡直播,靠直播,僅僅用 3個月的時間,她個人的零售業績就突破了 9 萬元。
你看,同樣是想辦法應對黑天鵝事件,為什么她能扭虧為盈,而其他人卻收效甚微呢?答案就是 4個字:轉換思維。她敢于踏出原有領域,嘗試新玩法。
在這里,最怕的是自己覺得“這個我們之前沒做過啊”,然后拒絕。突破和創新,如果不是“第一次”,就不叫突破和創新了。沒有突破和創新,何談脫胎換骨呢?
3. 未雨綢繆,定制板凳方案
說實話,灰犀牛事件在咱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真是太常見了:熬夜傷身體——繼續熬;聽說公司要裁員——抱僥幸心理;發展遇到瓶頸了——依然埋頭做事,懶得想未來……
如果你希望你的后半生能夠脫胎換骨,就一定要“未雨綢繆”,才不至于手忙腳亂。“被迫轉型”令人非常痛苦,但如果提前洞悉到“灰犀牛”的信號,提前布局做準備,你就能夠從“被迫轉型”轉換成“被動轉型”,掌握一定的選擇權。
千萬不要等到一件事做不下去了,再去想下一件事,你要學會給自己留一條退路:如果不做這個,你還能做什么?為自己定制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板凳方案”,你的內心便可安穩。
4. 學會學習
“佳韻老師,我總覺得自己心里沒底,上半年學了很多課,看到好課程自己就忍不住想學,可是學了許久,我好像還是什么也不會,還是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越學越沒自信。”
脫胎換骨的可能性,一是來源于前面說的機遇,二是來源于學習。機遇可遇不可求,但學習這件事我們可以自主掌控,且學習中也藏著機遇和靈感。
(1) 學習不等于上課。觀察也是學習,交流也是學習,行動也是學習。通過這些自學的方式,我學到了許多課程中不會講的東西。對于學個差不多就夠用的技能,找到底層邏輯能讓你快速掌握核心。
(2) 學習不等于要花高價。你可以在“中國大學 MOOC”的平臺上免費學習清華大學的課程;在“學堂在線”應用程序上聽全國很多大學的課程;還可以在起步階段用買書替代高價課;在小紅書、視頻號、抖音、嗶哩嗶哩等網絡平臺,也可以免費學習到很多知識和技能,一分錢都不用花。但重要的是什么呢?是不要做“收藏家”,要做一個“實用家”。畢竟,擁有不如享有。
(3) 學習不等于學專業技能,還要升級思維、拓寬視野、增加知識儲備。有的人踏入新領域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特別拼命地學習,生怕自己不夠專業而露了怯。事實上,考取的證書再多,如果本事沒長在自己身上,心里依然沒底氣。羅列一個自己需要的知識體系,根據重要和緊急程度來學,而不是什么都學。
(4) 保持獨立思考,不要被“權威效應”影響。曾經,我在陷入“內卷焦慮”時尋求解決之道,一位導師對我說:“你要更加努力,去‘卷’得過別人。”我接著問:“那如果別人又‘卷’過我了呢?”答:“那你就要更努力啊,人生就是要努力,只有死人才不用努力,你說對不?”
對……但心里又隱隱覺得哪里不對。
后來我回復說:“老師,謝謝你的建議,不過這個建議可能真的不太適合我。我想過的是舒適自在的生活,我想自得地過后半生。我不想做跑輪上的小倉鼠,不想停不下來。”
正確的答案未必適合你,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人生是自己的,切不可盲目地讓“權威”影響你的選擇。更不要靠別人的導航來走你自己的路。
5. 保持社交
在最失意和迷茫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多社交,不要把自己封閉在房間里,試著走出去,說不定機會就在什么時候出現了。也說不定,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靈感就來了,又或許你今天遇到的這個朋友,會為你帶來一個什么機遇呢。
走出去,拓寬自己的天地,擴大你的身體能量的覆蓋范圍。千萬不要讓自己長期蜷縮在家里的一個角落,這會讓你的能量越來越弱,局面越來越打不開。
6. 探索源動力
找尋一個答案吧,想一想你的后半生想怎么活。你想用你的后半生實現怎樣的生命意義?你的答案,會把你指引到一個全新的方向、全新的狀態中。你可以嘗試下面的方法。
(1) 意義療法:這是心理學家弗蘭克爾(Viktor E. Frankl)所倡導的,主要用來挖掘生命的意義,使人改變對待生活的態度和方式。有一些人在患重病、絕癥或遭受生活挫折、年老孤獨或環境劇變時,常常會感到失去了生活目標,對生活的意義感到迷茫,表現出對生活的厭倦、悲觀失望或無所適從。意義療法特別適合抑郁、空虛、迷惘和絕望的情況。
(2) 五大熱情:熱情測試工具是珍妮特·布蕾·艾特伍德(Janet Bray Attwood)和克里斯·艾特伍德(Chris Attwood)聯合創建的,能夠幫你找到自己的熱情,并明確優先級,將精力和專注力放在自己的熱情中,活出熱情的狀態,過上豐盛而滿足的人生。這種方法特別適合這樣的人群:工作焦慮、迷茫、不開心、沒有動力、找不到方向;想做自己喜歡的事,但不知道喜歡什么或者不知道怎么開始;做事不自信,總愛自我懷疑。
來吧,找到你的熱情和生命的意義,我們現在就一起按下“脫胎換骨”的開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