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雇傭兵與珠寶匠的國度

腕表大牌為何扎堆法語區?

瑞士是一個把腕表機芯印在鈔票上的國家。把10瑞士法郎的紙鈔翻到背面,就能看到一個由擺輪、游絲、擒縱、齒輪組成的機芯,正在驅動時針與分針。而與之相配的,則是同樣視時間為生命的鐵路網。

10瑞士法郎鈔票

在這個機芯的旁邊,是用法語和意大利語寫的“鈔票受刑事法律的保護”,而鈔票正面則是以德語和拉丁羅曼語寫的“瑞士國家銀行”,這四種語言就是瑞士的四大官方語言。

瑞士這個國家國土面積不大,為41284平方公里,比齊齊哈爾市還小一點,2022年的人口約為874萬,比寧夏多一點。但其構成卻仿佛一個拼盤,四大語言區涇渭分明,德語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法語區其次。這兩者的關系簡直如同德法兩國關系的翻版,甚至還有個詞叫“土豆餅鴻溝”土豆餅鴻溝(R?stigraben/Barrière des R?sti),源自德語區特色食物土豆餅,用來形容兩區人民的分歧。,用來形容二者的語言文化隔閡。

瑞士一半多國土都是山地,東部和南部的阿爾卑斯山與西北部的汝拉山(也稱侏羅山)把地勢較為平坦的瑞士高原夾在中間。瑞士高原的起點是西南部的日內瓦湖,發源于阿爾卑斯山的每一條河流都從它的身上流過,一路向北流過紐沙泰爾湖和比爾湖,然后向東拐去,流入沙夫豪森州的博登湖。

如果把今天的瑞士制表工業地圖和這張地形圖相互對照,我們還會發現很多完全一致的名字:日內瓦、汝山谷、紐沙泰爾、拉紹德封、比爾、沙夫豪森……在瑞士的西部形成了一條自南向北的“制表帶”,而這些鐘表城除了比爾與沙夫豪森,其他無一例外都位于法語區。

法語區包括日內瓦州、汝拉州、紐沙泰爾州和沃州全境,堪稱瑞士制表的“總部基地”,像日內瓦州就擁有江詩丹頓、百達翡麗、蕭邦、勞力士、法穆蘭、羅杰杜彼,汝拉州則有里查德米爾的總部,紐沙泰爾州是雅典表、真力時、伯爵、芝柏表、帕瑪強尼等品牌的大本營,沃州則是積家、愛彼、天梭的老家。除此之外,傳統上屬德語區的伯爾尼州、弗里堡州和瓦萊州,也有部分地區說法語,像寶珀、浪琴、百年靈就誕生在伯爾尼汝拉伯爾尼汝拉(Jura Bernois)是瑞士伯爾尼州使用法語的地區。境內。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瑞士的制表業會興起并扎根在法語區,而不是經濟水平更發達的德語區呢?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從瑞士的歷史說起。

瑞士人竟是戰斗民族?

在中世紀的封建制度下,一個個屬于領主的城市和鄉村在這片土地上星羅棋布。而實力強勁的領主或征伐或聯姻,不斷擴大自己的領地范圍。到13世紀末,今天德語區的大部分土地都屬于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而這個家族的領袖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

瑞士聯邦的歷史,起始于烏里、施維茨和翁特瓦爾登這三個自治山谷社群的聯盟,它們號稱“老三州”。瑞士的國名,就來自三州中的施維茨(Schwyz)。1291年,為了反抗強大的哈布斯堡家族,三州于8月上旬訂立條約結成永久同盟,后來瑞士人干脆把8月1日定為國慶日。同樣是在這年8月,中國元朝朝廷批準了設立上海縣的奏請,這么算來,瑞士和上海還是“同齡人”。

在中世紀的歐洲,瑞士人是妥妥的“戰斗民族”,以長矛破騎兵、斧槍短劍打近戰,經常上演一群農民反殺精銳的戲碼。像1315年的莫爾加藤戰役,就是1000多個農民擊敗了兩三倍于自己的精兵;1386年的森帕赫戰役,1400個民兵對戰至少4000個騎兵,最后竟然殲滅了對方400多名貴族并擊殺主帥;1477年,野心勃勃的勃艮第公爵“大膽查理”,也死在瑞士兵的斧槍之下。

憑借超高的武力值,“老三州”擴展成了“八州同盟”,最終在1513年確立了舊瑞士聯邦十三州的格局,基本覆蓋了今天的德語區,直到1515年在馬里尼昂戰爭中被法國炮兵“降維打擊”,才停止擴張的腳步。因為戰斗力強悍,雇傭兵成了15—16世紀瑞士最主要的“特色出口”,以至于在戰場上經常會出現瑞士人互殺的情景。其實今天的高級腕表市場上,相互競爭的也都是瑞士的品牌,頗有點歷史重演的意思。

鐘表之都日內瓦,當年卻是珠寶城?

德語區團結一致,一邊與哈布斯堡家族干仗一邊擴張。相比之下,法語區各州就顯得更加“分散”。法語區四州里,沃州和汝拉州都曾從屬于德語區強大的伯爾尼州,日內瓦和紐沙泰爾則相對比較獨立。紐沙泰爾幾百年間在不同的領主間轉了好幾手,加入瑞士聯邦時還是個君主國。

日內瓦的歷史就更亂了,自中世紀以來,它就處在貴族領主和主教的權力斗爭旋渦中。在勃艮第戰爭里,日內瓦還因為站隊勃艮第公爵而被舊瑞士聯邦威脅,賠了一大筆錢才了事。不過借著這個契機,它倒是和伯爾尼州建立了同盟。

作為“經濟強州”,15—16世紀日內瓦的珠寶業十分繁盛,城中最多的就是金匠、珠寶匠。迷人的珠寶和華麗的宗教用具,不僅供應本地,也暢銷歐洲,服務了數不清的主教和貴族。很多年之后,大仲馬在他洋洋灑灑的《瑞士旅行印象》中還沒忘提一句:日內瓦的3000名工匠,供應了整個歐洲的首飾。

靜謐的日內瓦老城區

日內瓦珠寶業繁盛,自有其社會文化的基礎,那便是天主教和貴族階級。天主教在日內瓦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這里早在公元4世紀就成為一個重要主教區,而且這個教區主教的地位相當崇高,一度等同于神圣羅馬帝國的親王,用“樹大根深”四個字來形容天主教在這里的地位并不為過。

然而誰也想不到,當時間來到16世紀最初的30年,日內瓦人竟然會和天主教一刀兩斷,而曾經昌隆無比的珠寶業也會因為一個人的厭惡而宣告完蛋,取而代之的便是制表這一行當。與這一切緊密相連的,是發生在鄰國法國的殘酷宗教戰爭,以及被迫發生的“產業大遷徙”。

簡而言之,瑞士的法語區之所以能成為制表的黃金地帶,新教與法國難民這兩個要素缺一不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界市| 上饶县| 苍南县| 阳城县| 南靖县| 即墨市| 临邑县| 光泽县| 丰镇市| 邯郸市| 太保市| 彭州市| 开平市| 岢岚县| 仪陇县| 浮梁县| 昌吉市| 临邑县| 渭南市| 聊城市| 纳雍县| 宜兴市| 云安县| 盐亭县| 南通市| 从化市| 永寿县| 衢州市| 名山县| SHOW| 高邮市| 东莞市| 突泉县| 论坛| 泽库县| 苗栗县| 饶阳县| 南陵县| 兴宁市| 新邵县| 衡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