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健康新概念(2)
- 聽保健專家講故事
- 郭敏
- 5477字
- 2014-11-28 16:07:28
第三類:慢性病人。慢性病人指的是一些已患有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肝炎、腸胃病、哮喘、腎病等疾病的人,他們在醫生精心治療下可能得到暫時的緩解,但“緩解”不等于一勞永逸。因此,這些病人仍應定期對疾病進行復診和檢查。
在這方面,年輕人要學習老年人。因為老年人大都會堅持這一習慣,定期上醫院,并重視醫生的意見;而年輕人則因為工作繁忙把這一習慣拋諸腦后,只在身體被病痛擊倒之后才想起醫生的建議來。
因此,定期體檢的習慣對你是最有保障的。
健康小檔案
20多歲的年輕人應每3年進行一次體檢;40歲以上的中年人最好一年一次體檢。每次體檢大約花200多元錢,就可以檢查血常規、尿常規等幾項基本指標,若有條件最好每年做一次B超,有胃病史的人應該定期做胃鏡等。
飲食誤區
吃得飽未必吃得好
在西方,人們一直將猶太人稱為飲食結構和上帝最相近的人。他們在經歷了納粹人為的慘烈饑餓,當盟軍旗幟插上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墻頭后,一些成年人開始盲目自我惡補,父輩們盡最大的努力為曾經極度缺乏營養的子女們補充營養。
但很快惡果出現了: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開始瘋狂肆虐……
聰明的猶太人沒有遲疑,他們立即開始行動,改變自身飲食和營養的攝取比例,現在,猶太人依舊苗條,依舊健康。
在我們周圍,經??梢月牭竭@樣的疑問:我也沒有比別人多吃什么,為什么長得這么胖?人們都說現在人可以活到120歲,可我還不到40歲為什么就已經感到力不從心了呢?同學聚會才發現好幾個曾經鮮活的生命都已經先離開了,遺憾的是他們才剛剛步入中年……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物質及膳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肉,是人類最鐘情的一種食物,因為它的口感好,因為它是蛋白質、維生素和其他營養的重要來源。可以說,肉,可能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盡管近些年來素食主義越來越流行,但肉類仍是人們餐桌上最主要的食物。
殊不知,過多的高脂肪,高熱量等食物是糖尿病、膽囊炎、高血脂、高血壓、骨關節炎等慢性病發病的主因。只有補足“缺乏”的,減少“過?!钡?,才能達到營養均衡,只有均衡的營養才能換來健康的身體。
還有一種錯誤的說法是:“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飽,晚上吃得少?!币沁€生活在依賴高強度的體力勞動掙飯吃而食物偏偏又不夠充足的年代,這句話無疑算得上是最有意義的小建議,能幫助你合理安排一日三餐。“早上像皇帝,中午像諸侯,晚上像乞丐”——諺語之所以深得人心,自然是因為它確實經得住生活實踐的檢驗。假若誰不信,每天晚上非要多吃不可,那就算他不缺糧食,撐著肚子肯定也睡不好。
然而,今天的西方工業社會,豐盛精美的早餐已經體現不出當年的好處。因為勞動強度改變了,飲食習慣也得隨之調整。早餐不再像皇帝的早膳一樣極盡鋪張,許多人僅滿足于一杯咖啡;他們更情愿在美好的夜晚與親朋好友一起享受美食,不愿像過去的乞丐一樣可憐兮兮地餓著肚皮熬夜。而且還因為,美麗明亮的燈光可以使人們的“清醒狀態”延至深夜,甚至更有不少人愿意在寧靜的夜晚從事腦力勞動。所以,不僅是晚飯要多吃點,恐怕還得再來頓夜宵呢?
健康小檔案
吃得飽,指的是機體攝入和消耗的能量是否達到平衡;吃得好,指的是攝入食物中營養素比例是否合理。真正的吃好、吃飽就是機體攝入和消耗的能量要大致平衡,攝入營養素比例要合適。因此,吃得飽不等于吃得好,吃得好不等于吃得有營養,吃得有營養不等于吃得健康。
營養多不意味身體好
一年夏天,一位19歲的美國士兵在參加一次10公里長途拉練的途中突然暴斃。經法醫鑒定,當時他的體溫達到了華氏108度。醫院對其死亡原因的診斷結果是,中暑和血液中的鈉含量過低,其中補充過量水分是導致后者的直接原因。因為,過量飲水會造成體內的有機物質大量被排泄出去,身體代謝功能紊亂。
不僅僅是水過量對人體的危害大,任何營養物質過量都有損健康。
《健康報》報道,癌腫的病因除遺傳因素外,約80%~90%與環境因素有關。不合理的營養也是形成癌腫的重要因素之一。如與營養過量有關的有結腸癌、直腸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腎癌、乳腺癌、子宮癌和卵巢輸卵管癌等。所謂營養過量,主要是熱量過高。尤其是來源于脂肪的熱量過高。據統計,由于熱量過高而形成肥胖的人癌癥的死亡率明顯偏高。如限制熱量攝取,控制體重過度增加,減少攝取動物脂肪,對預防上述類型癌癥的發病是有益的。
一般來說,強化食品主要是針對營養素缺乏的人群設計的,有些人則盲目地認為,只要是強化營養素的食品,吃了總比不吃好,這種心態已經遭到了質疑。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營養問題越來越關心。營養是每個健康人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人們營養知識的匱乏,有些人錯誤地以為營養素攝入是多多益善,因而容易產生許多危害身體健康的嚴重后果。
長期過量食糖,會使人體內維生素B因消耗過多而缺乏,以致廢物蓄積于人體;同時又使體內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代謝以及腦與組織中能量轉化受到負面影響。如果攝入太多的糖,就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性格,如情緒異常、情緒惡劣、任性、易沖動、易暴躁;還可導致多種疾病,如骨骼酸痛、齲齒、兒童弱視、近視等。重者可導致高血壓與肥胖癥,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乳房腫瘤等。
微量元素“碘”是機體所必需的生命元素,是甲狀腺合成甲狀腺素的主要原料,調節和影響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等的代謝及其組織器官的生長發育。當機體攝取的碘不能滿足生理需求量時,就容易形成一系列病理損害,如甲狀腺腫、早產、先天畸形、聾、啞、癡呆等。
蛋白質吃的過多也會增加肝、腎的負擔,如果是肝功能不良、腎功能不好的人,吃蛋白質過多還會加重病情。在攝入大量的蛋白質的同時會帶進大量的脂肪。過量蛋白質造成體液酸化和脫水,使疲勞提早發生,不但不能增強活動能力,反而會降低活動能力。
補鈣過多會致低血壓。特別是兒童補鈣過量會造成低血壓,并使他們日后有罹患心臟病的危險。疑有佝僂病或缺鈣的兒童,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補鈣。
補鋅過量造成鋅中毒,常表現為食欲減退、上腹疼痛、精神萎靡,嚴重者造成急性腎功能衰竭。
補魚油類過多易致高鈣血癥。特別是兒童機體鈣吸收增加會導致高鈣血癥,表現為表情淡漠、皮膚干燥、嘔吐、多飲多尿、體重減輕等。
中國有句古話叫過猶不及,健康的身體需要的是充足的而不是過量的營養。
健康小檔案
過量攝入營養,會增加體內負荷,引起代謝紊亂,器官提前衰老,影響體內酸堿平衡導致酸性體質,降低免疫能力,容易感染疾病。因此,在補充營養時一定要把握一個度。
節食不能盲目
巴西女模特安娜13歲時在家鄉舉辦的一次選美大賽上脫穎而出,并從此開始了T型臺生涯。目前她是一位名氣正在逐漸上升的模特,曾在中國、土耳其、墨西哥和日本的幾家模特公司工作,并成為意大利著名時裝品牌喬治?阿瑪尼的形象代言人。身高1.74米的安娜最低體重僅40公斤,為了達到減肥的目的,她主要靠吃西紅柿和蘋果等維持生命。
過度的節食為安娜帶來苗條的同時也奪走了她的健康,年方21歲的巴西女模特安娜?卡羅琳娜?雷斯頓死于因厭食引起的并發癥。安娜小姐的悲劇給時裝界那種為求完美身材而鼓勵女模特拼命節食的風尚,再次敲響了警鐘。
單純的節食,往往最初是瘦了下來,因為當你攝入熱量不夠的時候,人體自然會動用儲備的脂肪,可是慢慢的,人體為了適應這種饑餓狀態,會自身作出相應的調節,降低新陳代謝,減少對熱量的消耗,這樣的結果就是基礎代謝的降低!本來你可能是一天消耗的熱量是1800卡,隨著你不斷的節制,會降到1500,1200,甚至900!而當你一旦恢復到從前1800卡的飲食,本來你是可以完全消耗掉的,結果隨著基礎代謝的降低,你反而多出了900卡的熱量!這就是很多人節食減肥后反彈的根本原因,不但反彈,還很可能更胖!所以減肥千萬不能節食,適當的控制飲食是可以的,但不要到了讓自己難受的程度,一是很難堅持,二是基礎代謝降低了之后恢復起來非常難,一旦基礎代謝降低了你就真變成極容易長胖的體質了!
一些人為了迅速減重,采取了少吃甚至不吃膳食的方法。除個別肥胖者有醫囑外,這種饑餓療法是不可取的。在自然界中,除了純糖制品、酒、烹調油屬于純熱量食品外,其他食物都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素。
一個人通過長時間的挨餓,確實可以暫時減輕體重(其實這樣減的大多是肌肉,不是脂肪),但同時會造成多種營養物質供給不足,導致營養不良,這種減肥方法的結果是體重減輕,身體體質下降,免疫功能降低,同樣會發生多種疾病,影響健康。
減肥已經夠難的了,健康的減肥就更難了。
在節食減肥帶來營養不良、藥物減肥帶來副作用的痛苦經歷后,越來越多需要減肥的朋友在苦苦地尋覓著一種可以在健康中減肥的方式,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明白,減肥減的只是脂肪,不是健康。減肥要減的是不必要的零食,而不是減掉必須的營養素!
那么,如何做到科學的節食減肥呢?專家指出:節食最初1~2周,體重會迅速下滑,但隨著人體的調節功能,肌體會對節食所造成的能量短缺作出反應:降低細胞代謝率以減少能量的消耗。許多減肥者“瘋狂”節食會使細胞代謝率降低,能量消耗量減少。到后來,即使每天只吃一點點,體重都掉不下來,因為此時代謝率已變得很慢,體內脂肪無法迅速而有效地燃燒。要除脂減肥,必須靠迅速有效的代謝率,才能燃燒體內多余脂肪。因此,對于節食減肥者,學者主張每天的食物熱量不能低于1000卡。其目的有二:避免長新脂肪并維持迅速有效的代謝率以燒掉舊脂肪。節食期間如每周做3次以上的有氧運動(持續性運動),就能有效地維持快速的代謝率,體重一定會繼續下滑。
健康小檔案
健康的減肥方法是科學合理地控制飲食,結合運動逐漸減輕體重。
不要偏信“天然食品”
食物藥理學家研究發現,不少植物能夠自行合成抗蟲害的毒素,如茄類蔬菜中含有尼古丁,菠菜中含有毒物質草酸鹽,土豆中含有毒生物堿等等。過多地食用這些食物,一樣會置人于不健康狀態。癌癥專家更進一步指出:人類從食物中攝取的天然毒素,其數量遠多于人造合成毒素,天然食品致癌的幾率在某些人群中比人工食品還高。他們認為,每種食物毒素對人體來說,都有一個天然的可承受量,只要攝取量低于這個劑量,身體便會自行地產生抵抗力,以防止毒素的傷害。具體執行起來就是:只要我們不是特別的偏食某種食物,一般不會有什么問題。
隨著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壓力越來越大,追求自然、健康的天然食品成為一種時尚。
“純天然”如今已成為食品的最佳賣點,成為安全可靠的代名詞。但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日前提出質疑,目前我國的產品標準中并無“純天然”一項,所謂“純天然食品”是經營者誤導消費者。
目前,市場上許多食品的外包裝都印著“純天然”“絕對天然”等字樣,一些消費者也常常把“純天然食品”與“綠色食品”相混淆,認為“純天然”食品就是“綠色食品”。上海市消協消費指導專家指出,“純天然食品”這一概念欠缺科學性。因為“純天然”并不代表潔凈、衛生,許多天然植物本身就具有一定毒性,用得適量可發揮積極作用,過量使用則會引發不良后果。同時,天然物質也不都是“純”的,即便是對人類有益的野生植物,在生長過程中也難免受到污染,從而失去“純潔”。
其實,天然食品不等于健康食品。很多天然食品在食用中是有很多誤區的。
干果:我們一般都高估了它的營養價值,以為干果比新鮮水果含有更豐富的營養。事實上,正因為干果只是小食品,所以很多人都會吃得比一般生果多,自然也就吸收了更多營養。另外要引起注意的是,有些干果含有用于保持顏色的亞硝酸鹽,有些人會產生過敏反應,引起呼吸困難或是氣喘。
健康薯片:蔬菜脆片和玉米、薯片比較,不見得前者比后者好很多。蔬菜脆片與薯片一樣,所含的維生素與礦物質非常少,與薯片并無區別。
綠色蔬菜和水果:很多人都喜歡綠色食品,認為這會比一般食物新鮮和健康。但是直到今天,美國的研究人員仍在研究何種條件下才可稱為綠色食品。即使是綠色食品食用前也一定要清洗干凈。
綠色牛奶:綠色牛奶是指在奶牛的飼養過程中沒有注射抗生素和荷爾蒙。但是截至目前為止,仍沒有調查顯示這種綠色牛奶較普通牛奶更健康。
豆腐: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以降低膽固醇,但其組織及營養也會因品種不同而有所區別。比較硬的豆腐含有較少的水分,可是與較軟的豆腐相比,卻含有較高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
豆奶:確切地說,豆奶并不能被稱為“奶”,因為它并沒有達到牛奶的標準。奶應該出自動物而非植物,所以豆奶只能算是豆類飲料。不能用它代替牛奶喂養嬰兒。
健康小檔案
天然食品絕不等于安全、衛生的綠色食品,因此,在選擇食品時,要掌握正確的認識方法。
食物搭配誤區多
人體所需的大部分營養是從飲食中獲得的,一種食物與另一種或幾種食物巧妙組合,可起到取長補短、興利除弊的作用。如果搭配不當,輕則降低營養價值,重則引起不良反應或致病。有些食物的搭配組合已經是由來已久,其美妙的口味也被人們所接受,習慣上也覺得這些搭配是順理成章的了。但從健康的角度講,這些搭配存在一些誤區。
1.豆漿沖雞蛋
若用豆漿沖雞蛋,雞蛋中的黏液性蛋白會與豆漿中的胰蛋白酶結合,從而失去其應有的營養價值。
2.小蔥拌豆腐
用小蔥拌豆腐,豆腐中的鈣與蔥中的草酸,會結合成白色沉淀物——草酸鈣,易造成人體對鈣質吸收困難。
3.水果與海鮮同吃
海味中的魚、蝦、藻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物質,如果與含有鞣酸的水果同食,不僅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且易使海味中的鈣質與鞣酸結合成一種新的不易消化的物質,這種物質會刺激胃而引起不適,使人出現肚子痛、嘔吐、惡心等癥狀。含鞣酸較多的水果有柿子、葡萄、石榴、山楂、青果等。因此,這些水果不宜與海鮮同時食用,如果要吃,建議您最好間隔兩個小時。
4.酒和胡蘿卜同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