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健康離你有多遠
你亞健康了嗎
連續經歷了“經濟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在1950到1960年間,一直將中產階級的標準體型定位于:細胳膊、細腿、大肚皮。這一點在表現同期美國生活的電影和畫報中均可得到證實。
幸運的是,這種體型在美國流行了不到10年。由于這類人長期不從事體力勞動,同時營養又好,健康掩蓋下的危機,把美國人驚嚇得魂飛魄散。新一輪的健身和減肥運動,又一次在美國街頭熱了起來。
現在如果你站在美國的街頭,你會驚奇地發現,大腹便便的人仍然不少,但他們不是中產階級而是最底層的“勞力者”!
許多人依舊抱有這樣的老觀念——沒病就是健康。其實這個觀點是不科學的,是錯誤的。
國際相關組織對人體的健康制定了如下標準:
1.精力充沛,能從容應對來自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壓力。
2.遇事態度積極、敢于承擔責任,辦事效率高。
3.入睡容易,睡眠充足,夜間少夢。
4.思維敏捷、應變能力強,能快速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
5.有較強的抵抗力,可抵抗一般性的流行性感冒和傳染性疾病。
6.身體勻稱,小腹無墜肉。
7.眼睛明亮,沒有炎癥,反應敏銳。
8.牙齒清潔,無齲齒、齒齦顏色紅潤。
9.頭發烏黑亮麗,無斷發、無頭屑。
10.皮膚光滑富有彈性,無雀斑、青春痘。
如果你的身體達到了以上的標準,那么,你就擁有健康的身體,反之,建議你去看醫生。
對照著下面這些癥狀,測一測自己是不是有亞健康或是亞健康到了什么狀態了?如果你的累積總分超過30分,就表明健康已敲響警鐘;如果累積總分超過50分,就需要坐下來好好地反思你的生活狀態,加強鍛煉和營養搭配等;如果累積總分超過80分,趕緊去醫院找醫生,調整自己的心理,或是申請休假,好好地休息一段時間吧!
1.早上起床時,有持續的頭發絲掉落。5分
2.感到情緒有些抑郁,會對著窗外發呆。3分
3.昨天想好的某件事,今天怎么也記不起來了,而且近些天來,經常出現這種情況。10分
4.害怕走進辦公室,覺得工作令人厭倦。5分
5.不想面對同事和上司,有自閉癥式的渴望。5分
6.工作效率下降,上司已表達了對你的不滿。5分
7.工作一小時后,就感到身體倦怠,胸悶氣短。10分
8.工作情緒始終無法高漲。最令自己不解的是:無名的火氣很大,但又沒有精力發作。5分
9.一日三餐,進餐甚少,排除天氣因素,即使有口味非常適合自己的菜,近來也經常如嚼干蠟。5分
10.盼望早早地逃離辦公室,為的是能夠回家,躺在床上休息片刻。5分
11.對城市的污染、噪聲非常敏感,比常人更渴望清幽、寧靜的山水,休息身心。5分
12.不再像以前那樣熱衷于朋友的聚會,有種強打精神、勉強應酬的感覺。2分
13.晚上經常睡不著覺,即使睡著了,又老是在做夢的狀態中,睡眠質量很糟糕。10分
14.體重有明顯的下降趨勢,早上起來,發現眼眶深陷,下巴突出。10分
15.感覺免疫力在下降,春秋流感一來,自己首當其沖,難逃“流”運。5分
16.性能力下降,昨天妻子(或丈夫)對你明顯地表示了性要求,但你卻經常感到疲憊不堪,沒有什么性欲望。妻子(或丈夫)甚至懷疑你有外遇了。10分
健康小檔案
不管何種原因引起的亞健康,不管哪種表現的亞健康,最主要、最本質的是人體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就能遠離亞健康。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全面均衡適量的營養;
勞逸結合;
經常運動;
培養多種興趣,保持精力旺盛;
戒煙戒酒;
心理健康。
留意身體的健康警報
跨國公司總經理劉先生,40多歲,年富力強,事業有成。然而,獲得成功總與辛勤奮斗相伴。在公司里,劉先生每天都是早來晚走,經常加班到深夜,有時甚至為了準備一次談判連續幾天不回家,在公司只睡幾個小時的覺。
長期的辛勞,加上曾得過乙肝的病史,劉先生覺得身體越來越不對勁,疲倦、乏力、胃口也不好。終于在一次慶功晚宴后吐出一口咖啡色的液體……
許寧和王鵬是同班同學,畢業后,一起分配在一家國有企業技術科。工作后,在學校成績總不如許寧的王鵬一路官運亨通,而許寧卻還滯留原位,許寧為此痛苦異常。
于是,許寧工作開始拖拉起來,并且還背后數說張以前的“桃色新聞”。但偏偏此舉令人們對她更加反感。此后,成了“孤家寡人”的許寧深陷自己造成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在她生氣時,特別感覺呼吸困難、胸悶、胃部不適、心悸、頭昏等。而且不過30歲的她竟被查出有高血壓。
程洋從小就是家中的寶貝,要吃什么便給什么,于是,程洋14歲時就有70公斤,等到29歲,身高僅1.70米的程洋,體重已有100公斤。為了娶老婆,程洋開始減肥。可是婚后幸福的程洋因放松警惕,比婚前來了一個大反彈。而且竟被查出患有糖尿病、脂肪肝和高血壓。醫生告訴他,這些病的潛伏期可以追溯到童年時代,發展期則會向后延至他的整個下半生。
亞健康雖然不是疾病,卻是現代人身心不健康的一種表現。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人體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罹患疾病。預防、消除亞健康,是世界衛生組織21世紀一項預防性的健康策略。“中國目前大約有七成的人口處于亞健康狀態”。這是日前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國際亞健康學術成果研討會透露的數字。
其實,身體會有意無意向我們發出種種信號,預警我們的生理系統,以便我們迅速找出應對之策。
經常清晨頭暈——有可能是患了頸椎骨質增生,也可能是血黏度過高。
早醒后失眠——一般會發生在患各種抑郁癥和有心理障礙的人身上,尤其以抑郁癥患者居多。
心慌饑餓難忍——如果你總是醒來很早,并且感到饑餓,有心慌和渾身沒勁的感覺,你很可能已經有了糖尿病的跡象,建議你去醫院做個化驗。
身體浮腫——要警惕是否有了腎病或是心臟病。
健忘——動脈硬化是導致健忘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段時間脾氣特別暴躁——皮膚突然變得干燥了許多,頭發上還有許多頭皮屑。這可能是由于工作壓力大,需要適當減壓了,另外,缺乏維生素B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白天上班時總是沒精神——這不僅僅是缺乏睡眠的問題,慢性疲勞綜合癥已經侵襲了大多數上班族,你也不能幸免地成為了亞健康人群中的一員。
晚上發熱——如果低熱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則要馬上去醫院進行詳細檢查了。
下肢酸痛——一般伏案工作時間過長或經常站立工作的人會出現這種情況。如果是腿部有沉重酸脹感,還伴有下腹部墜脹和低熱的感覺,則可能是有婦科炎癥,如盆腔炎等。
食欲劇增,體重卻不明原因地減輕——要警惕是否患了甲狀腺機能亢進癥,也可能是糖尿病在搗鬼。
食欲不振——如果小便顏色像濃茶一樣,照鏡子時發現白眼球發黃,則可能是患了肝炎。
發質變得脆弱了,脫落得比平時多——這可能是由于頭發的養分不足或身體的激素分泌異常。
皮膚上有紅斑或手掌的皮膚變紅——有可能是肝病引起的。
乳房上的皮膚有改變,如果出現橘皮樣的皺褶,用手能摸到乳房內有不易推動的腫塊,乳頭有分泌物溢出——要警惕乳腺癌。
皮膚上的黑痣突然變大和突出,或者皮膚上突然長出了新痣——這些都是皮膚癌的危險信號,一定不可忽視。
起夜次數增加——有可能是泌尿系統出了問題。
每晚都被噩夢糾纏——壓力太大或心臟功能不佳。
腳抽筋——最大的可能是缺鈣。
健康小檔案
如果你的身體也出現上述狀況,那是因為你的身體預警系統在告訴你,你已經走到了亞健康的邊緣,要及早治療。
警惕“灰色”心理綜合癥
美國加州大學的郝伯格教授研究發現,進入中老年時期的男性多產生一種與更年期病癥不完全相同的綜合癥。其主要特征是,在性格和心理上發生突變,且感到焦躁不安,郁郁寡歡,而自己又矢口否認何病。郝伯格教授把這種病癥稱為“灰色”心理綜合癥。
“灰色”心理綜合癥的發生,多起因于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生理上,人從童年、少年、青年而到壯年,有一種永無止境的感覺。但進入中老年,這種成長就逐漸地由緩慢而停止,開始出現衰退。
即使身體沒有什么大的毛病,也有力不從心、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如白發、皺紋的出現,肥胖身軀的形成,動輒產生疲勞感等,都引起情緒失衡,精神反常。在心理上,首先產生的是厭倦感。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開始面臨衰老。盡管沒有誰能改變衰老,但人們卻可以抵抗衰老,美國營養保健專家弗蘭克博士研究發現,人體衰老與飲食有密切關系,如果營養搭配合理,就可以延緩衰老的進程。
適當節食
雖然衰老是人類生命過程中的必然規律。但是去除外界不良因素后,有可能使人按原有遺傳程序健康地生活到百歲以上。
美國科學家用小白鼠做過一項實驗,他們發現限制飲食能引起身體生化和病理方面的改變,并且證明了限制飲食可延長壽命的結論;捷克有人調查老年人的營養史,發現長壽老人絕大多數出自貧窮家庭,兒童時代處在“限食”狀態,由此人們得出結論:“人類因多食而早死。”美國科學家推論,人類如果采用“少吃”這種飲食模式,概率壽命可望延長20~30年。
多食雜食
科學研究發現,無論是素食還是葷食,都不如雜食獲得的營養全面。葷素搭配、比例適當才能健康長壽。
人類長期生活積累的實踐經驗為:適合人類最合理的飲食結構就是谷物豆類、蔬菜水果與肉食之比為5∶2∶1,即植物性食物與動物性食物最佳比例為7∶1。
常吃核桃
核桃享有“長壽果”之稱,具有卓著的健腦效果,一直被列為世界四大著名干果之首。盡管人類大腦所需的脂肪中有近一半不能在體內由自身合成,但是核桃卻可以直接提供。此外,核桃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對保持心血管健康、調節內分泌、生殖功能以及增強人體內臟細胞活力都有重要作用。
怎樣防治“灰色”心理綜合癥呢?
嘗試新的環境:中老年人到了新的環境,可以產生新的活力,恢復新的潛能,如外出旅游、到子女或親戚家住幾天等。
讓生活豐富多彩:不要把生活視野固定在某一點上,若能積極地把興趣放在知識、運動、娛樂等方面,使生活豐富多彩,可以活躍單調或疲倦的生活。
平和:正確認識自己,培養主觀平靜的情緒,發現自己有不良情緒應及時調整,遇有不快的事不要悶在心里,應找機會向親人、知心朋友傾訴出來,往往被人點撥幾句后,困擾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陶冶情操:不貪求、不計較、不把事做絕,當糊涂時且糊涂,該讓步時就讓步,以培養開朗的性格,寬廣的胸懷。
健康小檔案
嘗試更多地了解自己,嘗試更多地發現表象中潛藏的本質,積極生活,舒適自我,扶正以祛邪,就不難處于健康的狀態。搭上了健康的快車,你就是在駛向幸福——人是在身心健康中幸福。
定期進行身體檢查
2004年10月17日。北京交通大學學生劉紅斌參加北京國際馬拉松賽猝死兩個月之后,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系2002級本科生湯镕華在操場踢球時突然倒地,但當120急救人員趕到時發現其已經死亡。
兩起高校學生猝死事件,時間正好相隔兩個月。值得思考的問題是——為什么問題不能在發生之前得到及時發現和預防?有記者對此專門調查了部分高校的學生,據他們介紹,除了在新生入學時會有一次比較正規的體檢之外(有的在畢業時也有體檢),學校在大學期間基本不會再組織定期的體檢,這就很難及時發現一些突發病癥的前兆。而學生除了生病,平時也很少有前往醫院檢查身體的習慣和意識。
確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能見到的情況是:感到身體不舒服了、有病了,才去看醫生,而疾病或許已經比較嚴重了。
盡管人們對健康的認識已經越來越充分,但是能夠自覺去定期體檢的人卻不多,往往是得病了才想起來去看醫生,可這種情況下往往病情已經挺嚴重了,治療困難并且花錢也很多。去醫院體檢的人多是單位組織員工集體體檢,或是招工、出國時被迫體檢,主動自費體檢的并不多。
健康體檢是健康者或亞健康者了解身體健康狀況、評估健康素質的一種方法。只要條件許可,任何人都應參加健康體檢。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專家認為,定期進行全面的健康體檢,有利于疾病的早期發現,特別是對于一些亞健康狀態和一些身心疾病表現者,可以排除其器質性病變的可能,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將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這是自我保健的重要方式之一。
近20年來,由于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發病率逐漸升高,而高血脂、高血壓和吸煙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這些因素僅僅單獨出現,就已經對人的健康構成很大威脅,如果同時出現,危險性就會成倍增加。高血壓和高血脂等被稱為無聲殺手,不進行體檢,是難以及早發現的。目前,心腦血管病的流行特點是具有年輕化的趨勢。
健康體檢其實就是為了及早發現一些健康狀態中的危機,使產生疾病的危險因素得以及時消除。
現在,關注健康的大多是老年人,其實,健康應該從青少年開始注意,比如像動脈硬化這類病,通常它們被稱為“突發心肌梗死”、“突發腦卒中”,但醫學專家認為,這種提法不對,因為心肌梗死、腦卒中并不是突發的,動脈硬化植根于青年,發展在中年,發病可能在中老年,是一個漫長的、積累的過程,沒有病程的積累發展,就不會有所謂的突發心梗,不會突發腦卒中。很多研究已經證明,有些20多歲的青年人已經開始動脈硬化,到30多歲已經堵塞一半以上,到50多歲堵死了,好像堵得很突然,實際上已經經過長久的積累。因此專家呼吁人們要轉變健康觀念,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健康狀況作一個“定期總結”。
有三類人群對定期體檢需要特別關注——
第一類:白領族。一項對4000多名31至60歲白領人員的調查,發現脂肪肝發病率高達12.9%,肥胖癥患病率達31.6%,高脂血癥患病率為12.8%,冠心病患病率為3.1%。據專家分析,白領的脂肪肝、高脂血癥等患病率之所以比其他人群患病率來得高,可能是由于白領常有應酬,過量的攝食、吃宵夜等不規律的飲食方式,擾亂了正常代謝,為脂肪肝、高血脂和肥胖的發病提供了條件。若能每年體檢一次,這些疾病就能做到及早發現,及時治療。
第二類:40歲以上的亞健康人群。18至40歲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心已逐漸開始輕度失調,而到40歲以上,潛疾病狀態的比例也陡然攀高。亞健康狀態在中年以后也變得明朗化。肩負事業和家庭重擔的中年人,切勿輕視亞健康狀態,以免將來諸病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