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的本質
- (美)邁克爾·加扎尼加
- 2187字
- 2022-12-29 18:37:00
01 人的大腦是獨一無二的嗎
大腦這一器官,把我們跟其他所有物種區別開來。我們在肌肉和骨骼方面并沒有什么特別的,但我們的大腦與眾不同。
帕什科·拉基奇
Pasko T. Rakic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家
杰出的心理學家大衛·普雷馬克(David Premack)曾經感嘆道:“為什么(同樣杰出的)生物學家威爾遜(Edward O. Wilson)可以在100米外區分出兩種不同的螞蟻,卻看不見螞蟻和人之間的區別呢?”這具有諷刺意味的說法強調了在人類獨特性的問題上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看起來,在科學界,一半的人認為人這種動物跟其他動物是連續統一的,另一半人則認為動物和人之間是斷開的,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群體。雙方的爭論已經持續了許多年,不久的將來肯定也得不到解決。說到底,我們人類既跟其他動物緊密聯系,又跟它們截然分開。我們既可以看到兩者之間的相似性,也可以注意到區別點。
我希望能從一個特殊的角度闡明這一問題。我認為對此進行爭論沒有意義,舉例來說,人類和螞蟻都有社會性行為,人的社會性行為毫無獨特之處。“戰隼”戰斗機(F-16 Fighter)和“派珀”輕型機(Piper Cub)都是飛機,都符合物理學定律,都能讓你從甲地飛到乙地,但它們有著巨大的不同。我想要簡單地指出,人的意識與大腦迥然有異于其他動物的意識與大腦,有一些結構、加工過程和能力僅限于人類擁有。
我一直覺得很奇怪,為什么一聽到有人提出“人類大腦有沒有什么獨特功能”一類的問題,許多神經科學家就會很激動。一些可見的生理差異造就了人類的獨特性,這種觀點接受起來很容易,可為什么說到人類大腦的特點及其運作方式,他們就這么敏感呢?我向一些神經科學家提出了以下問題:倘若你正在記錄海馬切片發出的電脈沖信號,事先你并不知道這一切片來自什么生物,你能判斷出該切片屬于人類還是老鼠、猴子或其他動物嗎?換句話說,人類神經元有什么獨特的地方嗎?未來的大腦工作者能利用這類神經元培養出人類的大腦嗎?老鼠或猴子的神經元也能做到這一點嗎?我們能夠假設說,每一個神經元本身并沒有什么獨特的地方,人類大腦的奧妙在于神經元連接方式的精妙嗎?
隨便摘錄一段回答你就能看出人們的反應何其激烈。“細胞就是細胞罷了。它是一個通用的加工單元,蜜蜂和人類的細胞只有大小上的差異。就算按比例放大老鼠、猴子或人類的錐體細胞,你也沒法看出它們之間的區別。”就是這樣!當我們研究老鼠或者螞蟻的神經元時發現,其中的機制和人類神經元并無差異。
這里還有另外一種回答:“大腦中有多種神經元類型,這些神經元的反應特點各不相同。但就哺乳動物來說,我認為神經元就是神經元。該神經元的輸入和輸出(以及突觸成分)決定了它的功能。”漂亮!其他動物的神經元在生理上又一次跟人類保持了一致。沒有這種假設前提,費力地研究這些神經元就毫無意義了。相似的地方當然是有的,但真的就沒有區別嗎?
人類是獨一無二的。數百年來令科學家、哲學家甚至律師困惑不解的是,人類獨特在哪些地方?為什么會這樣獨特?一旦嘗試區分動物和人類,大家就圍繞各種觀念和數據的意義打起了論戰,等硝煙散盡,我們獲得了更多信息,得以建立更嚴密可靠的理論。有意思的是,這場探索證明許多互相對立的看法似乎各有其正確性。
顯而易見,人類在生理上是獨一無二的,但同樣顯而易見的是,人類跟其他動物的區別存在于更為復雜的層面上。我們創造藝術,品嘗美食,設計復雜的機器,一部分人還懂得量子物理。我們不需要神經科學家告訴我們這一切都是大腦在發號施令,但我們需要有人解釋大腦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我們有多獨特?我們的獨特體現在哪里?
大腦如何推動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至今仍然是個謎。眾多謎題中最大的一道是,源自深層無意識中的想法是怎樣變成了意識。研究大腦的方法日益成熟,一些謎題解開了,但解開一道謎題往往意味著產生了更多的謎題。腦成像研究令一些原本被普遍接受的原則遭到了懷疑,另外那些原則的接受度也大打折扣。舉個例子,有一種想法是這樣的:大腦像個多面手,它以同樣的方式處理所有輸入信息,接著將這些信息一一搭配起來。較之20世紀90年代初期,對這種想法的接受度現在已經大大降低。腦成像研究表明,大腦的不同區域會被不同類型的信息激活。比如,當你看著一種工具時,你的大腦并非整個參與到思考它怎么用的問題當中,實際上,大腦中只有一個特定區域被激活來觀察工具。
這一領域的發現帶來了很多問題:對應著各自區域的信息到底有多少種?激活大腦中每一區域的特定信息是什么?為什么一類活動有特定區域,其他活動卻沒有?要是我們的大腦中沒有針對某類信息的特定區域,那會怎么樣?盡管復雜的成像技術能告訴我們,大腦的哪一部分參與了特定類型的思考或行動,但無法說明大腦的那個部分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如今,學者們認為,大腦皮層恐怕是“科學界已知最復雜的實體”。
大腦本身就夠復雜的了,研究它的學科又極多,這些研究得出了成千上萬的信息域,相關的數據汗牛充棟。一門學科所用的詞匯往往在另一門學科中具有完全不同的含義。糟糕或錯誤的解釋會扭曲發現所得,并成為不準確的理論基礎,引起偏頗的理論爭辯。或許要等幾十年后才會有人對這些東西產生懷疑或重新進行評價。政客和其他公眾人物經常曲解或忽視對己方不利的研究結果,以支持他們特定的目的,或一舉扼殺不符合自己政治意圖的研究。不過,別沮喪,科學家反復思索和推敲,最終會琢磨出準確的理論和研究成果。
讓我們像過去那樣探索人類的獨特性吧,從觀察大腦入手。它的外觀能告訴我們什么特別的東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