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前言
你的身邊是否總有一些人看起來怪怪的呢?
有人反復做一些自己跟自己找別扭的事;
有人看上去彬彬有禮,私下卻是另一個樣子;
有人喜歡看重口味的電影,比如僵尸、變態殺人狂之類;本是男兒身,卻一直堅信自己是個女性;
怪蜀黍總是喜歡小蘿莉;
乖乖女總是幻想男同性戀;
……
現實生活中,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和體驗,以至于“情不自禁”地對號入座,可是,你又不知不覺地陷入了無法自拔的怪圏:自己究竟是神經病、死變態,還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路人甲?當然,你也可以饒有興趣地問問身邊那些熟悉的人:“在你看來,xx是不是怪怪的?”
不過,想必你多半不會得到態度認真的回答。為什么呢?大概很少有人想過這個問題,也很少有人真的愿意面對這個問題,因為大家都更在平自己,很少有人在平別人活得怎樣。
這些人雖然跟我們一起生活,而我們卻很少進入他們的世界。但是說起來,大多數人都曾有過“另類”的體驗,如抑郁、強迫、攻擊性、表演型人格、神經性厭食、酒精依賴等。只是關于“異類”,人們往往是避之不及的。也難怪,最開始人們便是通過“相似”來選擇自己的族群伙伴的。倘若有一個怪胎與所有人都不一樣,那么被孤立和排斥便在所難免了。
在本書中,作者討論的社交恐懼、催眠障礙等領域往往因為“異化”程度較輕而被忽視,然而卻切實地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許多影響。例如睡眠障礙,或許每個人都曾經歷過,但如果視而不見,或被判定為不合實情的失眠類型,不僅無法解決問題,甚至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困擾。
事實上,即使是一位心理工作者,也很難通過一般的觀察和交往對另類分子做出判斷。一位心理學家曾有過這樣的感慨:一個正常人想證明自己的正常是非常困難的。也許只有不試圖去證明自己的人,才稱得上是一個正常人。或許可以這樣說,就像天才和瘋子一樣,另類和常態的界限原本就不是那么涇清分明,兩者就像住在隔壁的鄰居,稍不留神走錯了門,就會陷入迥然不同的境地。
本書作者深諳快節奏社會里的人們對閱讀的潛在恐慌,于是,每一節都以一個有趣的小故事開篇,因為敘事比純理論的拆解更容易引起共鳴,而這無疑會讓一些期盼理念干貨的讀者失望。考慮到沒有讀者喜歡看平淡的流水賬,峰回路轉總該有個高潮,所以,本書堅持以通俗幽默的筆調刻畫身邊各色人等千奇百怪的行徑,歡迎執迷不悟者品鑒求索。總之,你所預料不到的所有關于瘋狂行為的解釋都將在這本書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