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5.仁者無敵

【原文】梁惠王曰:“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恥之,愿比死者一灑之,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p>

“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使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跽埼鹨?!”

【注釋】晉國,天下莫強焉:晉國,即魏國。魏、韓、趙三家本都是晉國的大夫,后恃強分晉,各立其國。公元前403年,東周威王承認他們為諸侯國,這就是史上的三家分晉,乃戰國時代的開始。戰國初年,魏國稱強一時,故此魏惠王說“晉國,天下莫強焉”。莫強:沒有哪個諸侯國強過魏國。

東敗于齊:見《史記·魏世家》,魏惠王三十年攻打韓國,韓求救于齊,齊發兵攻魏,用孫臏之計,馬陵之戰大敗魏。魏將龐涓自殺,惠王長子申被俘,即歷史上有名的馬陵之戰,從此魏國一蹶不振。

西喪于秦七百里:指魏惠王三十一年、三十二年,兵敗于秦,求和割地,魏國河西之地盡歸于秦,約七百里。

南辱于楚:據《戰國策·韓策》和《史記·楚世家》記載,公元前323年,楚國為了迫使魏國倒向楚,插手魏國王位繼承,派柱國昭陽在襄陵打敗魏,奪取魏八座城邑。

愿比死者一灑之:比,為;灑,洗。希望(要下決心)為死去的將士們一洗恥辱。

易耨(yí nòu):耕田除草。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wàng),擁有天下,天下歸心而王。這句話是用周文王以百里而王天下之典,告誡梁惠王效周公施仁政行王道,不是只要有地方百里就可以稱王了。

【譯文】梁惠王說:“分晉初年,天下沒有比我魏國更強大的國家了,您老是知道的。但是到了我的手上,我東敗于齊,我的長子申戰死了,在西方接著又敗給了秦,被迫割地七百里,在南方受辱于楚國,我很羞愧。我決心為我死去的將士們一洗恥辱。敢問您,我如何做才可以呢?”

孟子回答說:“周文王以百里之地而王天下,惠王如果對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罰,減輕賦稅,百姓就會及時深耕細作,勤于耕田除草,還讓年輕人在耕作之余進行孝悌忠信的人倫道德修養,使他們在家里以孝悌忠信事其父兄,出門在社會上,以孝悌忠信事其長上和朋友。這樣(雖百里小國,也可以天下歸心),惠王您以魏之大國號召全國的百姓就可以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拿起棍棒也足以戰勝秦國、楚國的堅甲利兵了!而秦國和楚國為征戰侵占百姓農時,使百姓不能及時耕種以養父母妻兒,父母老人凍餓,兄弟妻兒離散,百姓陷入深重的災難之中。這個時候,王發兵去征討他們,那又有誰能敵您呢?所以古語說:‘仁者無敵’,請惠王不要懷疑這一點!”

【解讀】這段對話,梁惠王的意思是“愿比死者一灑之”,志在討伐秦楚報仇雪恨。孟子的回答呢,重點是說:“王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其本心在仁民救民。

中心思想是:施仁政可得民心,得民心可贏天下,有廣大百姓的衷心擁護,百里可王,天下無敵,所謂“仁者無敵”。

“仁者無敵”是句古話,是歷史的結論。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軍事家,我們最崇敬的毛澤東主席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綜觀歷史,總結人民革命戰爭的寶貴經驗,說:“兵民是勝利之本。”“戰爭的威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边@是對“仁者無敵”最經典的詮釋,“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毛澤東《論持久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山县| 宁国市| 永济市| 长兴县| 西畴县| 博乐市| 泰宁县| 怀化市| 东安县| 张家界市| 北碚区| 宜阳县| 来凤县| 舟山市| 襄汾县| 阿勒泰市| 若尔盖县| 商城县| 蕲春县| 海林市| 正蓝旗| 香格里拉县| 稻城县| 肥东县| 乌兰浩特市| 明星| 铁岭市| 吴旗县| 新乡县| 精河县| 鹤岗市| 大足县| 山阴县| 武义县| 长兴县| 罗山县| 定边县| 前郭尔| 论坛| 铜山县| 永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