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守望四十天
- 蔣理
- 822字
- 2022-09-29 10:08:23
開營儀式
我們的車直接開進了敦煌研究院辦公區。這些房舍是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擴建為敦煌研究院之后,在與莫高窟隔河相望的戈壁灘上建起來的。下車的地方正好在常書鴻先生半身像旁邊。這位敦煌的守護神目光炯炯,望向莫高窟的方向。
“敦煌文化守望者”開營儀式在研究院小報告廳舉行。頭發花白、笑容可掬的趙聲良院長出席了活動,他已經在敦煌工作和生活了整整37年。開營儀式簡單而質樸,但趙院長的講話真摯而深情。他對我們說,敦煌研究院的幾代人,從常書鴻、段文杰到樊錦詩,再到他這樣的“年輕人”,都是因為真正熱愛敦煌,在這里找到了人生的支撐點,才能夠無所畏懼地坦蕩前行。他希望我們能不止于在敦煌獲得工作的創意和靈感,還能在這異常豐富的歷史遺存當中,找到一點真正的生命啟迪——這才是此行最大的意義。聽著這番肺腑之言,我感覺此刻的趙聲良似乎不是那個聲名赫赫的敦煌院長,而只是一個聊著人生、盼著你好的慈祥長輩。

▲敦煌研究院辦公區內的常書鴻像。常書鴻于1944年開始擔任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所長,帶領眾人將荒蕪已久的敦煌石窟重新管理和保護起來,并將其一生都奉獻給了敦煌,因此被人們稱為“敦煌守護神”。
在研究院食堂吃過午餐之后,我們沿著遍植白楊的林蔭道步行前往莫高窟,不到十分鐘便看到宕泉河橫亙窟前。為了保證工匠和僧人的生活用水,莫高窟這樣的大型石窟寺都開鑿在河谷之中。雖然今天主河道中不見流水,只有紅柳在河床上搖曳,但我知道開鑿于盛唐的莫高窟148窟中曾有碑記記載:那時的游人,初至莫高窟,就可以見到“前流長河,波映重閣”的壯麗景象。

▲莫高窟前干涸的宕泉河。宕泉河發源于祁連山西端的野馬南山。流經三危山中,吸納眾多溪流,來到鳴沙山下,成為莫高窟的“母親河”。
今天的宕泉河并非自然干涸。敦煌研究院在河道上游筑壩截流,將水用于窟區綠化和植樹治沙。只有偶爾夏季山洪爆發的時候,才有機會重見宕泉河波濤奔涌。不知道1 655年之前,樂僔和尚初到此地時,三危山金光萬丈,宕泉河云影徘徊,會是怎樣一番攝人心魄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