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營利組織管理(修訂版)
- 古小華等主編
- 2244字
- 2022-07-27 11:22:14
三、契約失靈與志愿失靈理論
韋斯布羅德在指出政府和市場缺陷的過程中論述了非營利組織提供公共物品的必要性,然而,難道非營利組織就沒有局限性?實際上,非營利組織也并非天使,在提供公共物品的過程中,同樣也存在很多問題和局限性。研究這個問題比較典型的理論是契約失靈和志愿失靈。
契約失靈是指由信息不對稱導致僅僅依據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契約,難以防止生產者坑害消費者的機會主義行為的出現。契約失靈理論是由美國學者漢斯曼于1980年在《非營利企業的作用》中提出的,它也是從經濟學的角度研究非營利組織問題。它與市場失靈、政府失靈理論的不同之處在于,政府失靈、市場失靈理論主要研究的是為什么有些公共產品要由非營利組織提供,而契約失靈理論研究的是為什么有些私人產品也要由非營利組織提供。
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都不可能擁有完全的市場信息。同時,生產者和消費者所擁有的經濟信息往往互相不對稱。總體來說,生產者所擁有的信息遠遠多于消費者,信息不對稱使消費者往往缺少足夠的信息來評估產品和服務的質量。這使他們達不成最優的契約,即使達成契約,也很難真正實現。在這種情況下,由營利組織構成的市場競爭可能是無效率的,生產者完全有能力通過提供劣質商品來獲得額外的收益,甚至出現所謂逆向選擇問題,即劣質商品把優質商品驅逐出市場的現象。這種契約失靈現象的結果是消費者的利益蒙受較大損失。例如,醫院提供醫療產品和服務,消費者常常不具備專業知識,由此而產生的信息不對稱,使消費者可能會付出更多的代價取得這些產品和服務,這也是現在醫療費用越來越昂貴的一個原因。這是一種很典型的契約失靈。
契約失靈無法靠市場自行解決,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往往會選擇依靠市場之外的一些組織來保護自己的利益。政府和非營利組織就是市場之外的組織機構,它們都不以營利為目的,它們在提供產品和服務時不會借信息不對稱的優勢獲取利潤。政府和非營利組織受非分配性原則約束,不能將所得利益分配給對組織實施控制和管理的成員。非分配性約束原則使政府和非營利組織在提供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商品和服務時故意提高價格或降低質量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因此,政府和非營利組織能抑制一些市場主體的機會主義行為,維護消費者的利益。
市場失靈、政府失靈和契約失靈理論從經濟學的角度為非營利組織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相當有說服力的理論解釋。但無論是市場失靈、政府失靈,還是契約失靈理論,都有一個基本假設,即非營利組織是獨立于市場與政府之外的,是政府和市場失靈后的輔助性衍生物。這些理論認為,政府和市場由于其內在的局限性,無法滿足人們多樣性的需求,無法適應多元化的社會,而這兩者之短正是非營利組織之長,非營利組織可以彌補市場與政府失靈,為社會提供市場和政府不能提供的服務。
但是事實上,正如市場失靈、政府失靈和契約失靈存在一樣,非營利組織也有其內在的局限性,在以籌款志愿為基礎而建立的非營利組織中,問題也是層出疊見。薩拉蒙提出了著名的“志愿失靈”理論,這一理論指出了非營利組織的幾大缺陷:
(1)慈善不足。非營利組織活動所需要的開支與所能籌集到的資源之間存在巨大的缺口。就獲取資源的方式而言,政府的特征是“強制”,營利組織的特征是“自愿”和“互利”,而非營利組織的特征是“自愿”和“公益”。非營利組織用來“生產”公共物品的資源有三個來源——社會捐贈、政府資助和收費。通常志愿捐款只占非營利組織開支的很小一部分。服務性收費是一個很敏感的問題,收費過高將很容易導致公民反感,從而受到抵制,而且這不符合非營利組織的初衷,一般來說,非營利組織不會將其作為主要資金來源。因此,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政府補貼一直是非營利組織的主要資金來源,在其預算開支中占主要地位,并且處于上升趨勢。但由于新公共管理運動和政府重塑運動,政府越來越沒有能力也沒有意愿過多地支持非營利組織。
(2)非營利組織往往存在家長作風,實際掌握經濟資源的人對如何使用資源有較大的發言權,他們所做的決定往往既不征求多數人的意見,也不必對公眾負責和接受監督。
(3)非營利組織的業余性。非營利組織強調的是志愿性,義工服務常常由有愛心的志愿人士提供,這不可避免地影響了組織績效和服務產品質量。同時,由于非營利組織不能提供有吸引力的工資待遇,因此很難吸引專業人員加盟,這也會影響非營利組織功效的發揮。
(4)非營利組織對象的局限性。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作為政府失靈的一種補充,非營利組織活動的對象往往只是某些特定的社會群體,如特定的種族、特定的宗教、特定區域的居民、特定的性別和年齡。由于不同非營利組織的籌集資金、組織動員能力不同,不同群體受到的服務也會不同。以慈善活動為例,如果每個群體都要建立自己的慈善機構,那么很多機構提供的服務將很難產生規模效應,或者成本很高、效率很低。
除以上問題外,作為制度環境的產物,非營利組織存在被環境同化的可能,這是因為任何一種組織的存在都是以反應迅速和高效管理為目標的,非營利組織也不例外。政府組織與市場組織是兩種成功的組織形式,它們的結構和運轉方式也是被非營利組織模仿和選擇的,所以,非營利組織的官僚化傾向和組織目標的轉移在所難免,這也是志愿失靈的一種表現。
承認非營利組織的志愿失靈,并沒有削弱非營利組織存在的必要性。薩拉蒙認為,非營利組織的短處正好是政府的長處,而政府的短處正好是非營利組織的長處;它們之間是相互依賴的。非營利組織應該作為最初提供公共服務的制度安排,只有在非營利組織提供服務不足的情況下,政府才需要進一步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