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酷耕耘
- (美)彼得·A.格洛爾
- 3556字
- 2022-07-07 17:35:44
6.Linux的酷耕耘
Linux已發展成為可以取代微軟的主要操作系統,它是一個極好的酷耕耘的案例。1991年,芬蘭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學生李納斯·托瓦茲,邀請其他計算機怪才下載測試和擴展他的“免費操作系統”,“且只是出于一種愛好”(引自李納斯的原始電子郵件)。當時的Unix,也就是Linux的前身,已有長期的成功歷史。Unix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世界著名的貝爾實驗室的兩位研究人員:肯·湯普森和丹尼斯·里奇創建的,并迅速被學術界所接受。Unix成為計算機科學專業學生的學習平臺,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其他專業學生中也對其進行了推廣應用。一些公司,像Sun和Silicon Graphics等,其整個業務都建立在Unix平臺上。
20世紀80年代中期,當我還是蘇黎世大學的一個學生時,我們學校所有計算機科學專業的班級都使用Unix小型機。這時雅達利或蘋果公司等出品的個人電腦才剛剛興起,IBM尚未推出其個人電腦類產品。當IBM個人電腦及其仿制產品出現時,Unix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因為此時計算機科學的教授們開始將Unix用于個人電腦。這樣一來,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學生首次可用自己的臟手擺弄操作系統了。
操作系統是非常復雜的“野獸”,通常情況下終端用戶都不想去碰它。在IBM的大型水冷式計算機時代,只有計算機操作員才能穿著白色實驗室服觸摸操作系統。80年代中期,我所在的計算機專業班級使用的是計算機制造商迪吉多公司(DEC)提供的Unix小型機,而非大型機,但這些計算機仍然由操作員看守,只允許學生每天使用幾個小時,運行他們自己的程序。我為了完成蘇黎世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博士論文,大多數時候只能在操作系統之外模擬我的新想法,因為我們不被允許直接在一個珍貴的小型機里修改Unix操作系統源代碼。
當IBM個人電腦和它的仿制產品出現后,一切都改變了,一些計算機科學教授為了更好地完成個人電腦教學,開始改寫出簡單的Unix版本。其中最為廣泛使用的Unix新版本之一是Minix,這是由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計算機科學教授安德魯·塔能鮑姆開發的類Unix系統。到1991年,學者和研究人員開始大量廣泛使用不同版本的Unix,但它們在商業世界里處于狹縫地位,IBM主機和迪吉多計算機公司的小型機仍然占統治地位。
雖然,學者們可以獲取和使用不同版本的Unix,但大多仍只能得到可執行的“二進制”代碼,而不是容易修改和重新編譯成二進制形式的可二次發布的源代碼。其中一個很著名的例外,是伯克利軟件Unix發行版,就是所謂的BSD Unix。但即使是這個發行版,它的權益仍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小心翼翼地保護著,直到一個具有傳奇學術聲譽的學者以計算機黑客的身份改變了這種現狀。
理查德·斯托曼,是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實驗室的程序員,他啟動了一個項目,稱為GNU——是GNU′s的縮寫,而不是Unix的縮寫——其目標是建立一個“新的Unix”,它不再基于為貝爾實驗室和伯克利分校所有的受保護的Unix版本。斯托曼是一個傳統的計算機書呆子,留著一頭長發,編程技巧超群。斯托曼曾一度因太長時間使用鍵盤,得了腕管綜合征,他的手變得完全麻木,不能再使用鍵盤。因此,他不得不雇用MIT本科生,向他們口授他的計算機程序,就像管理人員向秘書口述一封信一樣。由于斯托曼想讓所有人可以訪問到他的計算機程序,他建立了自由軟件基金會,其目的就是以源代碼的形式將軟件提供給大家。免費軟件用戶的義務是,他們對自由軟件做的任何修改都要免費提供給社會。盡管斯托曼沒有達到重建一個全功能版本的操作系統的最終目標,但是到了1991年,他已經努力工作了將近十年,一手重建了大部分的Unix。
這個任務就落到了李納斯·托瓦茲的身上。作為一個來自芬蘭的年輕學生,他確實不太像一個創造者,一個能夠建立唯一能和微軟——這一在小型服務器市場占主導地位的操作系統——相抗衡的創造者。1991年,托瓦茲在赫爾辛基學習計算機科學,并測試安德魯·塔能鮑姆的Minix,試圖建立一個“自由的操作系統(只是一種愛好,不會像GNU那么巨大和專業)……”結果,事實證明,他的業余愛好,Linux操作系統,變得比GNU更大更專業,這主要是歸因于他身為一個創造者的高超的酷耕耘能力。托瓦茲在完成他的新操作系統的初級版本的半成品后,隨即就在互聯網上廣泛宣傳,同時邀請大家改寫和擴展它。他唯一的請求是,能夠將對該系統的擴展整合進入他原來的產品。但是,與理查德·斯托曼不同,他并沒有禁止其他用戶利用銷售擴展版Linux賺錢。
作為創造者,托瓦茲是一個了不起的榜樣。他的個性和Minix的創造者安德魯·塔能鮑姆,以及驅動GNU發展的理查德·斯托曼都有很大的不同。托瓦茲與塔能鮑姆不一樣,塔能鮑姆自己寫了全部的Minix,甚至在發給托瓦茲的一個公開電子郵件中聲稱其對Minix擁有所有權,然而李納斯則從一開始就邀請其他人擴展和改寫自己的心血結晶。他從來沒有聲稱自己是最聰明的人,相反,他激勵他人拿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托瓦茲與斯托爾曼也完全不同,斯托爾曼帶著宗教般的狂熱堅持軟件的完全免費:用戶必須把對GNU′s的修改免費地回饋給社會。托瓦茲的態度則輕松很多,沒有那么嚴謹,Linux和Linux的擴展可以在市場上銷售。后來的事實證明,這種差異非常重要。向別人開放,以及對商業化較為寬松的態度使得Linux在所有開源操作系統中的受歡迎程度迅速攀升。托瓦茲的第一篇帖子收到了巨量反饋,并在公布后不到6個月,就成立了第一個Linux在線新聞組。
當你想到,托瓦茲不能和蒂姆·伯納斯·李那樣,借助像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或麻省理工學院等著名研究機構作為一個跳板,卻仍然能讓Linux大獲成功時,會覺得這一切更加神奇。雖然蒂姆·伯納斯·李的工作預算不多,但他至少有一個預算。在第一年的開發階段,Linux完全依賴免費勞動力。此外,即便是萬維網聯盟,現在也是由麻省理工學院主辦,而Linux,即使在今天,除了李納斯·托瓦茲的計算機外,也沒有其他正式的組織。
但托瓦茲非常會激勵他人。他發布第一篇帖子時,出色地調動了程序員的自我意識,成功招募到了其他頂級開發人員。在最初的6—12個月內,他很好地形成了自己的協同創新網絡,吸引了一批人才,如阿里·萊姆克,提議了Linux名稱并建立了Linux主要的在線新聞組;威爾士的程序員艾倫·考克斯,后來成為了李納斯·托瓦茲最信任的助手;曹予德,最初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后來是麻省理工學院的職員,在1991年,成了第一個來自北美的Linux核心程序員,與阿倫·考克斯一起增添了初步的網絡功能。
在以合作方式快速開發Linux的過程中,最初的協同創新網絡開始發展自己的社區,形成了一個協同學習網絡,宣傳Linux的功能。他們大多在互聯網上進行口碑宣傳,并迅速擁有了一群忠實追隨者。我記得,在1996年初,我不得不重新編譯家里的IBM個人電腦的Linux系統,使其能夠識別其硬件配置。這項工作不是為弱者準備的,因為它需要非常強大的計算機科學技能。不過,依托瓦茲所言,這正是早期Linux用戶所尋找的東西。畢竟,他宣傳Linux的廣告是這樣描述的:“男人,會寫下他們自己的設備驅動程序……他們只是急切地想修改操作系統,以滿足他們的渴望,并獲取經驗。”
1992年11月公布了第一個“Linux發行版”,這是一組捆綁軟件,更加容易安裝,其后又有很多其他版本隨之發布。每個特定的Linux版本都有其程序員和忠誠客戶,程序員形成了自己的協同學習網絡,編寫軟件以滿足忠誠客戶群體的需求。其中,最有名的三個版本是Debian,Slackware和Ubuntu,他們都定期推出軟件更新版。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技術上抱負不凡的用戶從消費者轉變為核心團隊成員,形成了一個全力投入的Linux程序員協同創新網絡。
當Red Hat于1995年開始出售其首個商業軟件版本時,很明顯,Linux實現了突破。它不再是一個電腦發燒友的愛好,而成了商業主流軟件。隨后,其他Linux發行版廠商緊隨Red Hat做出了相似舉措,目的是讓最終用戶安裝Linux時像Windows那么簡單。由Red Hat Linux和SUSE用戶組成的一個協同興趣網絡(CIN)迅速崛起。SUSE是另一個商業Linux的領先發行版廠商(由Novell公司于2003年收購)。與此同時,行業巨頭IBM和HP開始從基于Linux的業務中獲取數十億美元的利潤。1997年,當虛擬技術愛好者的主要聚集地之一——Slashdot網上論壇被發起時,很快就成為Linux協同興趣網絡分享Linux最新消息的主要平臺。
如今,作為業界領先的操作系統,Linux已被安裝在Web服務器以及戴爾、惠普和IBM的個人電腦上。據IDC2統計,在2012年,Linux軟件銷售收入將超過1億美元。此外,通過銷售基于Linux的硬件和咨詢服務,IBM、惠普和戴爾等公司可以獲取更高利潤。對于17年前一位學生作為業余愛好開發的這一操作系統來說,成果相當驚人。這才是最好的酷耕耘!
Linux就是優秀的酷耕耘!表1-2說明了創建萬維網和Linux的四個步驟——“創造者—協同創新網絡—協同學習網絡—協同興趣網絡”。
表1-2 萬維網(World Wide Web)和Linux的酷耕耘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蒂姆·伯納斯·李和李納斯·托瓦茲是最好的酷耕耘者的榜樣。酷耕耘者最先關注的是想法,如果他們想法正確,利益回報和其他成功會接踵而來!我們將在“創造者”這一章節中分析他們如何做到這一點,但在這之前,讓我們先仔細看看這個偉大的酷耕耘的推動力:群體創造力,它是協同創新力背后的主要力量。那么群體創造力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