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民呼日報》
- 頭版頭條:中國創刊詞
- 古敏編著
- 2511字
- 2014-10-13 14:39:40
[創刊時間]1907年5月15日。
[創刊地點]上海。
[創辦背景]
于右任離開《神州日報》后,經同仁柏筱魚、張人杰、龐清城資助,著手籌辦新的報紙——《民呼日報》。于右任自任社長,由范鴻仙、戴天仇、景耀月等任主筆,內容除通訊、廣告外,分言論、紀事、叢錄三部分,辟有社說、專論、詩話、藝苑等欄,并配合各地時事新聞,刊登有關政治、時事、社會生活的圖畫,但以諷刺為主。
由于《民呼日報》對官場痛加揭露和攻擊,因此出版三個月后被查封。
作者于佑任小傳
于右任(1879—1964),陜西涇陽人。名伯循,字。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中舉人,因譏刺時政,曾遭清政府拿辦,于次年潛逃上海,入震旦學院肄業。旋因抗議外籍教員干涉校務而離校,與學友創辦復旦公學。1906年赴日本,訪孫中山,加入同盟會。1907年4月在上海創刊《神州日報》,任社長。1909年(宣統元年)起,相繼創刊《民呼日報》、《民吁日報》、《民立報》,宣傳革命,持論激烈。1912年1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任交通部次長。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案發生后,致力反對袁世凱的斗爭。1918年返陜西,任靖國軍總司令。1922年國民黨改組,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傾向于國共合作。同年底隨孫中山入京,被任為北京政治分會委員。1927年初,任國民軍聯軍駐陜總司令,準備策應北伐軍。國民黨南京政府成立后,先后任審計院院長、政府委員、監察院院長、最高國防委員會委員等職。后死于臺灣。他善草書,喜作詩,晚年詩作眷念大陸頗深。有《右任文存》、《右任詩存》行世。
[創刊詞譯文]
宣言書
啊!《民呼日報》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出現呀?我們的主張是:《民呼日報》,是黃炎子孫之人權宣言書。有世界而后有人民,有人民而后有政府。政府有保護人民之責,人民亦有監督政府之權。政府不能保護其人民,則政府的資格就喪失。人民不能監督其政府,則人民的權利也就等于沒有。古往今來統治人民的人,往往恃其有無上的魔力,對于人民為不道之行為。在人民之上的人既時時專一憑借權柄蹂躪民權之心法,那么在下之人也必時時心懷仇恥的感情來對待。人民壓郁既久,勢必發生不良后果,或聯合萬眾之同志,以求逞于一二人。當此之際,欲設一策,以鞏人民之藩籬,使官吏無所施其伎倆,其道不一,而要以輿論為之先驅。……今念我同胞三千年來,已受扼于獨夫民賊之手,有冤有恨無處一伸,而今日又連區區言論權都不可得到!出于憤激之情,不得不糾合同志,一同創辦此報。……自今以往,凡向當權者所欲言而不敢言、不能言、不忍言者,都將可以在這里大膽地發表自己言論。
[焦點評析]
于右任敢于放言。當《民呼日報》在尚未問世之前,曾在《申報》刊登廣告,宣稱:“本報實行大聲疾呼,為民請命之宗旨。”揭露清朝統治的黑暗。
《民呼日報》以大量篇幅揭露清朝各級官吏的貪污、暴虐、宿娼、納妓、賭博等腐敗行徑;報道中國各地,尤其是甘肅等地的嚴重災荒,痛陳災民悲苦之慘狀。它揭露甘督升允只顧個人保官,不管人民死活。三年匿災不報,田賦不免;天災人禍造成赤地千里,樹皮草根剝掘殆盡,以致饑民“易子而食”:求生無路的饑民鋌而走險,聚眾搶米劫糧。《民呼日報》把這些現象同清朝的國運直接聯系起來,說“中國自有歷史以來。每際歷朝末運常有兩種異象交乘于一時,而后大命以去,鼎革之禍以興,殆已為一成不易之公例。所謂兩種異象者,一為稗政以失民心,一為水旱以奪民命。兩者交乘,蓋未有不亡。”這顯然是告訴人們,清王朝氣數已盡,“鼎革”的到來是不可避免的了。
有一幅漫畫畫的是清廷官員把一只烤好了的、上面寫有“中國”字樣的乳豬,拱手送給幾個外國人,與之相對照的是一個清吏兇神惡煞地持刀削割中國人民的肉。清廷對內殘暴酷虐、對外卑躬屈膝的嘴臉暴露無遺。
《民呼日報》對官場痛加攻擊,自然會引起當道的嫉恨,那些受到過攻擊的官吏更是對它恨之入骨。當時,旅滬陜甘兩省人士為甘肅災民發起賑濟,組織了甘肅籌賑會,于右任為會員之一,該會就借民呼日報社的一室作為辦事所。7月27日,甘肅護督毛慶蕃致電上海道蔡乃煌稱:“查甘肅義賑公所設在民呼日報,而民呼日報館系陜人于伯循所開。”“訪聞該公所在滬募賑數已三萬余金”,“解到甘省止有二千兩,究竟錢歸何用?款存何處?仰即提案嚴究押追。”蔡乃煌即飭公共租界會審公廨,于8月3日將于右任和《民呼日報》職員陳飛卿拘至捕房關押。與此同時,安徽鐵路公司候補道朱云錦、已故上海道蔡鈞之子蔡國楨、新軍協統陳德龍,也以“毀壞名譽”為詞,對《民呼日報》提出控告。會審公廨連續審理此案14次,于右任被羈留捕房一個多月,不準交保,《民呼日報》被迫于8月14日停刊。最后,經各方證明,甘肅賑款數目并無侵吞的事實,并且同《民呼日報》根本無關。另外三起控毀名譽案,也未能認定。但會審公廨仍在9月8日作出如下判決:“民呼報館不安本分,疊被控發,公堂念系初犯,姑予從輕議結。于右任已在押一月零七天,毋須再行押辦,判逐出租界。”
《民呼日報》只出版了92天,但它在讀者中留有深刻印象。在于右任被押期間,每日都有數十讀者投書該報表示聲援,其中有聯云:“九十期偉論震冠裳,鑄鼎燃犀,只緣盡狀窮形,卿大夫皆日可殺;千萬載大名留社會,覆巢碎卵,行見銷聲匿跡,士庶人何以聊生。”
于右任雖經此打擊,但辦報之志絲毫未衰。由于《民呼日報》已被取消了發行權,遂決定將報名改為《民吁日報》,實行變相復刊。
報紙由“民呼”改為“民吁”,含有很大的諷刺意義。意思是說:人民連大聲疾呼也已不可得,只能長吁短嘆了。這個意思,讀者一看都能明白。香港《中國日報》就指出:“民不能呼而至于吁,顧名思義,如聞國民咨嗟太息之聲。其事可嘉,其情亦良苦矣。”《民吁日報》表示,它將繼續以“宣達民情,鼓舞民氣”為宗旨,把“振發國民精神”作為自己的“第一責任”。
于右任一生致力于民主事業。1949年,他被挾持去臺。《望大陸》的詩,寫于1962年1月24日黎明。被人譽為是一首令人黯然神傷、愴然涕下的千古絕唱,至今令所有海外赤子感動,鼓舞他們為實現祖國統一而不懈努力: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
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
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
天蒼蒼,野茫茫;
山之上,有國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