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自我觀點與純粹意識的區別——無為和有為
- 無我為:內觀,治愈和道德經
- (韓)百紙
- 668字
- 2022-05-16 17:32:46
不管怎么做都不可能滿足所有人。有人喜歡少的,有人喜歡多的;有人喜歡短的,有人喜歡長的;也有人喜歡咸的,有人喜歡辣的。總之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
——《返照,照亮心靈1》阿贊查著/惠安譯
老人說:“雖然第1章中也說過,我所用語言的意思和世人所用語言的意思是有區別的。”
“這個區別簡而言之就是,我所用語言是從‘非自我、純粹意識’出發,只是為了表達什么而用了與之相適應的表現方法而已,因此也就沒有什么‘我對你錯’的觀點。而世人所用語言是‘自我的,為了表達我的觀點,我的想法,我的信念體系以及集體信念體系’,所以往往會有‘我對你錯’的觀點。”
世人從“自我的觀點”來看很美麗的東西,但是從“非自我的觀點”來看的話就可能會變得丑陋了。這是因為和世人自我觀點來看認為的美麗和丑陋或者正確和錯誤一樣,而從我的角度來看的話就有可能是丑陋的。
正如世人都認為的善良也是從自我的觀點出發,而從我的角度(非自我)來看的話也有可能是不善良的。
從純粹意識角度來看的話,有和無只是相互創造;難和易只是相互實現;長和短只是相互比較;高和低只是相互表現;音和聲只是相互配合;前和后只是相互跟隨,其實并沒有主張任何的觀點。
真正醒悟的人是沒有自我、只有純粹意識的人。
所以這樣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是無自我意識的。施教時也并不是傳授所謂我的觀點,我的想法之類的;他們使世界出現,但卻從未跟人提及;他們的一生并不曾占有任何東西;無論做了什么,他們也從不炫耀;即使有了一番成就,他們也從不執著于此,正是因為不執著于任何東西,他們也就不會為此追逐而去。
這些是因為“得道的人都沒有自我”,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