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鄧肯號”上又添了一位俠肝義膽的人
-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凡爾納科幻經(jīng)典)
- (法)儒勒·凡爾納
- 4481字
- 2022-05-06 10:22:21
此刻,“鄧肯號”正被非洲北部的海流推送著,飛快地駛往赤道。8月30日,馬德拉群島已經(jīng)遙遙在望了。格里那凡爵士信守諾言,讓船靠岸,讓他的那位客人下船。
“我親愛的爵士,”巴加內(nèi)爾說道,“我想問一句,在我錯搭上此船之前,您是否就已經(jīng)有意要在馬德拉群島停泊?”
“不是的。”格里那凡爵士回答道。
“那么,就請您允許我將錯就錯吧,反正馬德拉群島已經(jīng)被人們研究透了,對于地理學家來說,已經(jīng)沒有做進一步研究的必要了。該說的都說過了,該寫的也全都寫了,而且以種植葡萄而聞名于世的馬德拉群島,現(xiàn)在的葡萄生產(chǎn)已一落千丈,無法與當年相比了。1813年,其葡萄酒的產(chǎn)量高達兩萬兩千桶[1],而到了1845年,已跌至兩千六百六十九桶。到現(xiàn)在,連五百桶也達不到了!真讓人痛心!如果您不覺得有所不便的話,可否到加那利群島停泊呢?”
“沒有問題,就去加那利群島停泊好了,”格里那凡爵士答道,“這并未偏離我們原先的航線。”
“這我知道,親愛的爵士。加那利群島中有三組島嶼值得研究,而且我一直都想觀賞一下那兒的特納里夫山峰。這正好是個機會,我想趁此機會,在等船返回歐洲之前,攀登一下這座山峰。”
“悉聽尊便,親愛的巴加內(nèi)爾。”格里那凡爵士不禁微微一笑地回答道。
格里那凡爵士這么莞爾一笑是有道理的。
加那利群島與馬德拉群島相距不遠,也就二百五十海里[2]左右,對于“鄧肯號”這樣的一條快船,那簡直是小菜一碟。
8月31日午后兩點,孟格爾船長和巴加內(nèi)爾在甲板上散步。那個法國人一個勁兒地向孟格爾船長詢問有關(guān)智利的情況。突然間,約翰·孟格爾打斷了對方的絮叨,指著南面海平面上的一個點說:“巴加內(nèi)爾先生……”
“什么,親愛的船長?”
“請您往那邊看。您看到什么了嗎?”
“什么也沒看到呀。”
“您沒看對地方。不要看海平面,往上看,往云彩里看。”
“往云彩里看?可是我……”
“喏,您朝著觸桅的輔帆架看過去。”
“什么也沒看見呀。”
“您沒認真看。總之,盡管相距四十海里,仍可以清晰地看到特納里夫山峰就在海平面上方。您該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不管巴加內(nèi)爾是否認真地看了,反正過了幾小時,特納里夫山峰就已經(jīng)呈現(xiàn)在他的面前,除非他是個盲人,對什么都視而不見。
“這一下您該看清楚了吧?”約翰·孟格爾問道。
“看見了,真真切切地看見了,”巴加內(nèi)爾回答道,“那就是特納里夫山峰呀?”他鄙夷不屑地補了一句。
“正是。”
“看上去并不高嘛。”
“它可是高達海拔一萬一千英尺呀。”
“沒有勃朗峰[3]高。”
“這有可能。不過,您若往上爬的話,就會覺得它太高了。”
“啊!攀登它!親愛的船長,洪寶先生和朋伯朗先生都曾經(jīng)攀登過,我再爬又有什么意思呀!那位洪寶先生真的非常偉大,他爬過這座山峰,他把這座山峰描繪得淋漓盡致、無一遺漏。他對它做了考察,發(fā)現(xiàn)它有五種地帶:葡萄地帶、月桂地帶、松林地帶、阿爾卑斯山系灌木地帶和最高處的荒瘠地帶。他一直爬到山尖尖上去,那兒幾乎無處下腳,無地兒可坐。他在山尖上放眼望去,看到了一片廣闊的土地,有四分之一個西班牙大。另外,他還觀賞了那兒的那座火山,下到火山口內(nèi),直探到那已熄滅了的噴火口的最深處。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做了這么完美的考察之后,我再爬上去又有何用呀?”
“這倒也是,”約翰·孟格爾說,“確實也沒什么可做的了。只是挺遺憾的,既無事可做,又得在特納里夫干等著船返回,又沒什么可以散心解悶的地方!”
“散心是談不上了,粗心的機會倒是有的是,”巴加內(nèi)爾自嘲地笑著說道,“我親愛的孟格爾船長,佛得角群島是否有停泊站呀?”
“有呀,在微拉普拉伊亞搭船就很便當。”
“在那兒下船有個很大的便利,”巴加內(nèi)爾又說道,“佛得角群島離塞內(nèi)加爾不遠,我可以在那兒遇到一些法國同胞。我知道,人們常說它沒什么意思,很荒涼,很不潔凈,不過,在一個地理學家眼里,什么都是有意思的。觀察就能長知識,長學問。許多人就不懂得觀察,他們旅行時就像海螺和蛤蚌一樣,只知道蒙著頭往前走。您放心,我可不是這種人。”
“悉聽尊便,巴加內(nèi)爾先生,”約翰·孟格爾回答道,“我相信您在佛得角群島的逗留對地理學一定會有所貢獻的。我們正好要在那兒停船加煤,所以您在那兒下船對我們的航程并沒有什么妨礙的。”
說完之后,孟格爾船長便把船朝著加那利群島西邊駛?cè)ィ涯亲蘸沼忻纳椒鍜佋诹俗笙弦贿叀!班嚳咸枴痹诶^續(xù)向前疾駛著,于9月2日清晨五時駛過了夏至線。一過夏至線,天氣便發(fā)生了變化,成了雨季潮濕悶熱的天氣,西班牙人稱之為“水季”。對旅客來說,這種天氣實在難熬,但對于非洲各島嶼上的居民來說卻是很有利的,因為島上沒有樹木,缺水,全指望老天下雨才有水喝。這時候,海上風大浪急,人在甲板上待不住;大家只好回到方形廳內(nèi),照樣在談笑風生。
9月3日,巴內(nèi)加爾在整理自己的行李,準備下船。此時,“鄧肯號”正在佛得角群島諸島之間鉆來繞去。它穿過似大沙冢般的荒涼貧瘠的鹽島,繞過大片的珊瑚礁,從側(cè)面駛過圣雅克島。圣雅克島被一條雪花巖般的山脈從北到南地縱貫著,兩端兀立著兩座高山。越過圣雅克島后,孟格爾船長讓船駛?cè)刖S拉普伊亞灣,很快便停在了維拉普伊亞城前的八英尋[4]深的海面上。天氣十分惡劣,雖然海風無法吹進海灣里來,但海浪卻猛烈地在拍擊堤岸,浪高聲大。這時候,大雨傾瀉,城市隱沒在雨簾之中,只影影綽綽地看到它坐落在平臺似的一處高地上,下面是三百英尺高的火山巖在支撐著它。隔著密實的雨幕看去,這座島顯得一片凄涼。
海倫夫人本想進城看看的,現(xiàn)在只好作罷了。船在加煤,進度很不順利。“鄧肯號”上的乘客們因為天上的大雨與海上的波濤匯合成一片洪流,只好躲在甲板下面。大家自然而然地把話題集中到天氣上來。每個人都怨聲載道,只有少校是個例外,因為他對這大雨這海浪毫不在意。巴加內(nèi)爾踱來踱去,一個勁兒地搖頭。
“這不是在故意跟我過不去么。”他說。
“大概是風雨波濤在向您宣戰(zhàn)吶。”格里那凡爵士說道。
“我一定得戰(zhàn)勝它們。”
“雨大風急浪高,您千萬別去冒險。”海倫夫人勸說道。
“我么?夫人,我才不會去鋌而走險哩。我擔心的只是我的行李和儀器,被雨一淋就全完了。”
“麻煩的也就是下船的那一會兒,”格里那凡爵士又說道,“進了維拉普伊亞城之后,您住得就不會太差。雖然不算干凈清潔,與猴子呀、豬呀,住在一起,但是,對于一個旅行家而言,就沒那么多的講究了。希望您七八個月之后能夠搭上船回到歐洲。”
“七八個月!”巴加內(nèi)爾嚷叫道。
“至少得七八個月。佛得角群島一到雨季就很少有船只往來。不過,您倒是可以充分利用您等船的這段時間。這片群島尚不為人們所熟悉,在地形學、氣象學、人種學、高度測量等方面還有許多事情可做。”
“您還可以踏勘一番一些大的河流。”海倫夫人也說道。
“根本就沒有什么大河,夫人。”巴加內(nèi)爾糾正道。
“沒有大河,那也該有小河呀?”
“小河也沒有。”
“這么說,只有小溪了?”
“連小溪也沒有。”
“那么,”少校插言道,“您就到森林里去研究一番吧。”
“那兒連一棵樹也沒有,哪兒來的森林呀!”
“這地方可真叫美呀!”少校說道。
“您別氣餒,我親愛的巴加內(nèi)爾,”格里那凡爵士又說道,“至少還有一些大山呀,您還是可以去考察一番的。”
“哼!大山!沒什么大的山,而且早就有人考察過了,爵士。”
“早就有人考察過了?”格里那凡爵士感到十分驚訝。
“是呀,我總是這么倒霉,干什么都讓人搶了先。在加那利群島,洪寶先生捷足先登;在這里,地質(zhì)學家德維爾先生又先我一步。”
“不至于吧?”
“真的是這樣呀,”巴加內(nèi)爾可憐兮兮地說道,“這位學者當年就乘坐法國的艦船‘堅毅號’在佛得角群島下來,實地考察了群島中最值得勘查的山峰——佛哥島上的那座火山。他既然已經(jīng)做過觀察研究了,我還去干嗎?”
“唉,真遺憾!”海倫夫人說,“那您下了船之后,又怎么辦呢,巴加內(nèi)爾先生?”
巴加內(nèi)爾默不作聲。
“這么看來,您還真不如在馬德拉下船了,”格里那凡爵士又說道,“盡管馬德拉已不再生產(chǎn)葡萄酒了!”
巴加內(nèi)爾仍舊沉默不語。
“換了我,我就在船上等候機會再說。”少校說道,看他的那個表情,意思是說:換了我,我就不下船了。
“親愛的格里那凡爵士,”巴加內(nèi)爾終于開口了,“您下一站還打算在哪兒停泊呀?”
“啊!這之后嘛,到康塞普西翁之前就不準備停泊了。”
“啊呀!那可是讓我離印度太遠了!”
“這倒不一定,繞過合恩角,您不就一天天地接近印度了嗎?”
“這倒也是。”
“再說,”格里那凡爵士更加鄭重其事地說,“只要是到印度,去東印度還是去西印度[5]都沒多大關(guān)系的。”
“什么?沒有多大關(guān)系?”
“是呀!而且,巴塔哥尼亞草原上的居民不也同旁遮普的居民一樣,也都是印度人[6]嗎?”
“啊!對呀!親愛的爵士,”巴加內(nèi)爾嚷叫道,“您要是不說,我差點兒就忘了這點了。”
“再有,親愛的巴加內(nèi)爾,想要榮獲金質(zhì)獎章,在隨便什么地方不是都可以獲得嗎?世界上值得人們?nèi)パ芯康氖挛锒嗟檬牵教幎加行率挛锟梢匀ヌ骄浚梢匀グl(fā)現(xiàn),在西藏的深山密林中與在高低巖[7]的群山峻嶺中不是一樣嗎?”
“那雅魯藏布江呢?”
“您就拿科羅拉多河[8]代替它就行了嘛!大家對科羅拉多河知道得也不多,它在地圖上完全視地理學家們的興致所至,愛怎么畫就怎么畫的。”“這一點我也知道,親愛的爵士。在地圖上,這條河往往會偏離好幾度。唉!我相信,我當初要是提出要求的話,地理學會也會像同意我去印度一樣,同意我去巴塔哥尼亞的。唉,我怎么早沒想到呢?”
“您一向粗心大意,所以想不到。”
“還是別扯遠了,巴加內(nèi)爾先生。您就說說,愿意不愿意跟我們一道去呀?”海倫夫人用極其誠懇的態(tài)度問他。
“夫人,那我的使命又如何完成呢?”
“我還要先告訴您一聲,我們還要穿越麥哲倫海峽吶。”格里那凡爵士補充說道。
“爵士,您總是在誘惑我呀!”
“我還要告訴您,我們還要游歷饑餓港哩!”
“饑餓港!”這位法國地理學家叫道,他只覺得爵士在想方設(shè)法地從各個方面向他發(fā)起攻擊,讓他改變想法。“這座海港太著名了,許多地理書籍都把它寫得神奇無比……”
“您再想想,巴加內(nèi)爾先生,”海倫夫人補充說道,“您若是參加到我們的這個事業(yè)中來的話,您就把法蘭西的名字和蘇格蘭的名字結(jié)合在一起了。”
“您說得太對了,夫人!”
“您就相信我好了,將錯就錯吧,或者更確切地說,您就順乎天意吧。請您像我們一樣去做。是天意讓我們得到了那些信件,我們也就按照天意啟航出發(fā)了;天意又把您給送到了‘鄧肯號’上,所以您也就不必離開了。”格里那凡爵士勸說道。
“諸位,我的好朋友們,你們這是真心實意地在挽留我呀!”巴加內(nèi)爾終于松口了。
“您自己的意思呢,巴加內(nèi)爾?我看您自己也很想留下來的。”格里那凡爵士說。
“是呀,沒錯,”博學的地理學家嚷叫道,“我沒敢早點說出來,是擔心自己太過冒昧了!”
注釋:
[1]每桶容量為五千升。
[2]約九十法里。——原注
[3]勃朗峰,歐洲東部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
[4]英尋,海洋測量中的深度單位1英尋約等于1.828米
[5]哥倫布欲往西駛往印度,無意之中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并把它誤以為是印度,所以稱美洲為印度。后來,人們?yōu)楸苊馀c亞洲的印度弄混淆,便稱美洲為西印度,而把亞洲的印度稱為東印度。
[6]巴塔哥尼亞草原上的居民是印第安人,亦即西印度人。
[7]此系南美土語,意為“火山脈”,專指縱貫南美的安第斯山脈。
[8]美洲共有三條科羅拉多河,此處系指南美洲的那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