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燒不死的鳥是鳳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一個人要琢要學,最好的途徑當然是立足于實踐。要從實踐中練,要在實踐中挑戰(zhàn)。所以,華為認為唯有經歷“戰(zhàn)火”的洗禮,才能得到突破,也才能被稱為真正的人才。
在華為,幾乎所有的高層干部都不是直接提拔上去的,都會有一段被“折騰”的歷史。今年還是某個部門的總裁,明年就有可能成為區(qū)域辦事處主任,后年就要到海外開拓市場。因此,華為有一句名言:“燒不死的鳥是鳳凰”,說的就是那些真正經得起“折騰”的人,才能成長為優(yōu)秀的人才。
魏源說:“逆則生,順則夭矣;逆則圣,順則狂矣;草木不霜雪,則生意不固;人不憂患,則智慧不成?!敝挥心婢巢拍艹刹?。這正是因為只有在逆境下,人才會產生危機意識,從而激發(fā)自己堅持不懈地努力的執(zhí)著精神。
為了徹底消除華為人一勞永逸的思想,任正非堅決要求實施末位淘汰制,其中包括那些“老資格”的高層管理人員。
任正非說:“我們非常多的高級干部都在說空話,說的話落不到實處,‘上有好者,下必其焉’,因此產生了更大一批說大話、空話的干部?,F(xiàn)在我們就開始考核這些說大話、空話的干部,用實踐這把尺子一定能讓他們扎扎實實干下去,我相信我們的淘汰制度一定能建立起來?!本褪沁@樣的淘汰制度,杜絕了讓“南郭先生”充當“艱苦奮斗”的華為人。
任正非一直執(zhí)行的末位淘汰制是一種良性的新陳代謝機制。通過這種負激勵的辦法,把競爭的觀念輸入到每一個華為人的腦海里,增加了華為人的危機意識,從而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這樣,華為公司就有力避免了員工出現(xiàn)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不良狀態(tài),并將華為人打造成為一支能夠長期沖鋒陷陣的職業(yè)化“鐵軍”。
如果我們熟悉任正非的經歷,就能夠明顯地發(fā)現(xiàn):正因為任正非深處逆境才會保持著強烈的危機意識,他才沒有在小有成就后便開始享受成功,而是更加努力地前進。也正因為這樣,華為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放棄責任,就等于放棄人生
我們在這里給出一些小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走出舒適區(qū)。
□ 每天清晨起床、晚間入眠時,雙手合十,心懷敬畏:加油!我將比任何人都出色。
□ 每天工作結束的時候,確認工作成效,并思考如何提高。
□ 每周反思本周內自己的失誤和不足,人只有在不斷反思中才能獲得信念和更好的方法。
□ 隨時清零,保持空杯心態(tài),相信榮譽只屬于過去,著眼于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