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判無處不在:如何通過談判贏得你想要的一切
- (美)赫布·科恩
- 1432字
- 2022-04-14 09:20:33
善于示弱
在談判的過程中,表現出你什么都不知道與顯得你什么都知道會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一個精明的談判家是處處尋求幫助,不厭其煩地詢問對方以獲取信息。而你可以想一想某家公司的高級行政人員,或者是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他們就經常表現出一副什么都知道的樣子,正是他們這種不可一世的樣子,往往能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些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經常被人們議論的高級官員,外貌都大同小異。他們的腦袋上都長著充滿智慧的頭發,下巴圓乎乎的,嗓音低沉而有磁性。他們同別人握起手來十分有力,仿佛能把你的手指頭捏碎。走起路來通常是健步如飛、闊步向前、神氣十足。人們看見了都會說:“瞧,那邊,大領導來了!”而他也會經常嚷嚷:“見到你很高興!”誰知道他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
深夜,如果你在他過量飲酒、瘋狂玩樂之后,把他們從被窩里叫醒,他就會像木偶一樣從床上蹦起來,然后大聲說:“咳!大領導起床了!見到你很高興!”
如果你接著問他:“告訴我,你臉上長過疙瘩嗎?”他會回答你:“哼!”你看,他臉上怎么會長那玩意。
這個聽了令人感到老套的例子完全是虛構的,這些領導的舉動就像鳥兒一樣,因為他們處在圍城之中難以跳出,他們已經被自己打敗。他們滿嘴講的都是大道理、專業理論,他們這種不懂裝懂的態度已經決定了自己不會再有任何進步。對于我們來說,我想還是應當有蘇格拉底什么都不懂的態度,我們應該時不時地一連串地說著:“我不會……幫助我行嗎?”
承認自己并不是事事皆知會大大增加你的親和力,而且會讓別人更加容易接受你的意見。
在談判中,看似愚笨的一方往往能夠占到便宜,口笨語拙的一方往往勝過伶牙俐齒的一方,這就是所謂的大智若愚——以拙勝巧。所以我們要經常嘗試著訓練自己去說些:“我不知道”、“我不懂”、“我不清楚你的意思”、“幫幫我”這樣的話,用這些語句來幫助你達成目的,滿足自身的需求。
試著回想你曾經是如何與那些你以為是反應遲鈍的人進行談判的。你那經驗老到的論述、道理,靈活的比喻,令人信服的數據,都生效了嗎?面對他們,再精彩的大道理,再天花亂墜的數據都等于零,都等于是對牛彈琴。顯然你的才干在這種情況下完全失效,或者說是白費力氣。
有過和語言障礙者交談的經歷嗎?這樣好了,打比方說:我現在正與你交談,而你是有口吃的人,不論是真的還是裝出來的。
我可以這樣說:“好,你說我們要如何才能達成協議?”
你回答道:“第……第……第……”
我說:“別急,你想說什么?”
你回答道:“第……第……第……”
我說:“第一?”
你點頭表示同意。
“好吧,第一什么呢?”我問道
你接著說:“價……價……價……”
我說道:“你的意思是指價錢嗎?”
你點頭。“好的,現在我們繼續第二個問題?”我說道。
你說:“品……品……品……”“品質吧?”你點頭。第三、第四……如此這般。
你說了些什么?什么也沒說。我呢?我在做什么?我在幫你同我談判,我在耗費大量時間使你成為控制全局的中間人物。
我妻子強調說,為什么每次我回答盲人的問話時,總是要提高自己的音量,又不停地比劃著。為什么?這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我是急于想替他們解決問題。
弱者在談判中往往能夠達到目的。假設一家大銀行通知貸款人已超過了分期付款償還利息的期限。這位貸款人回答道:“接到你的電話真好,我的財務剛出現了危機,如果你能降低利息并且允許我延后一年再付的話,我就可以避免破產了。”
借貸人這種軟弱無助的境地,直接削弱了銀行作為債權人的借貸力量以及協議交易的能力。事實上,遇上這種無力償還的情況,誰都無能為力,不得不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