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廣固悲歌:慕容氏最后一次被滅國
書名: 細讀南北朝二百年作者名: 陳峰韜本章字數: 4420字更新時間: 2022-04-08 14:00:30
398年,當慕容德從滑臺撤走時,已經六十二歲了。
從慕容俊到慕容恪,再到慕容垂,慕容德的哥哥們在歷史的舞臺上出盡了風頭。如今,光復大燕、恢復宗廟血食的任務,倏然間落到了他的頭上。
一、平凡之子
慕容德是慕容俊的幼子,比慕容垂小十歲(慕容垂生于326年,慕容德生于生336年)。慕容俊南下中原時,有慕容恪主持軍政大局。慕容暐時代,慕容德雖然不受猜忌,但僅在枋頭之戰中短暫地亮過相,其余時間都是配角。
身為幼子,他的性格特點與慕容恪相近,對皇權既沒有什么奢求,也甘于被諸兄的光環掩蓋,故而在險象環生的王族權力傾軋中,這位平凡的皇子一直過得平平無奇。
前燕亡后,慕容德被俘至前秦。他既不像慕容垂一樣懷璧其罪受人迫害,也不像慕容暐等處在權力的中心而被牢牢控制在長安。苻堅任命慕容德為張掖太守,在遙遠的河西走廊過了幾年逍遙時光。
一切看起來都平凡至極,沒有絲毫亮色和特點。甚至到了384年前秦崩潰,慕容垂開始興復大燕的事業時,年已四十八歲的慕容德依然沒有樹立起自己的志向。他一度想勸慕容暐牽頭光復,在被拒絕后,這才東奔鄴城,投奔了慕容垂。
慕容垂對慕容德的才德品識有很深的了解,他對這位幼弟一直青眼有加。后燕立國后,慕容德被委以重任,參贊朝政,很多軍國大事慕容垂都會聽從慕容德的意見。
攻滅西燕之役,慕容德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彼時后燕連年征戰,軍力疲憊,群臣大都不贊成再大規模用兵。但慕容德看問題,既能看清表象又能識透規律,他說“(慕容永)扇動華戎,致令群豎縱橫”,一下子戳中問題要害,慕容垂會心喜悅,大贊“司徒(慕容德)議與吾同,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客觀地講,慕容德的特點是老成、穩重,這在普遍剛猛好戰、輕銳有余、穩重不足的慕容氏家族成員中,是相當可貴的。
所以慕容垂臨終之時,遺命慕容德率重兵鎮守鄴城,其意就在于借重他的老成持重,為危機重重的后燕帝國加上一道保險。
二、第二次光復大燕
398年,北魏攻陷燕都中山,后燕境內崩潰,沒有一處能堅守下來。慕容德在鄴城苦苦支撐,終因鄴城城池太大,難以固守,故而撤向滑臺(今河南滑縣)。
有道是墻倒眾人推。后燕在北方被北魏打成篩子,一直忍氣吞聲的東晉頓時也來了興趣。東晉開始發兵進攻滑臺,雖然不斷吃敗仗,但與北魏合力,打得慕容德兩面受敵,難以應付。
慕容德將鄴城中的家屬和軍民接出,四面環顧,并無一塊立足之地。如果換作常人,比如那幫逃到龍城的以慕容寶為首的皇族,估計就立即作鳥獸散了。
在此關鍵時刻,慕容德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穩定軍心。
此時的慕容德已是慕容氏家族中輩分最長、年紀最大、資望最高的人了。
有他在,野心家不敢爭權。不會發生慕容寶在龍城被反叛,最后死在自己人手里的慘事。
有他在,總代表著希望。他可是當年打過枋頭之戰、跟東晉五萬大軍對抗過的英雄。
有的時候,跨越過不平凡時代的人,本身就是力量的象征。
慕容垂沒有看錯他。
幾經權衡,慕容德決定率眾東行,進入山東。山東青齊、瑯琊諸州郡此時處于東晉掌控中,但東晉桓玄正躍躍欲試要篡位自立,內部矛盾嚴重,無力顧及緣邊之地,而北魏也在集中全力掃滅后燕在遼西的殘余勢力。因此,山東沒有強大的外力阻止慕容德。
慕容德率軍連克廣固、瑯琊、莒城、寧陽等地,青齊諸州基本被慕容德控制。400年,六十四歲的慕容德在廣固(今山東青州)稱帝,改元建平,史稱南燕。
慕容德吸取了前燕、后燕窮兵黷武的教訓,稱帝后既不向北魏報仇,也不向南方發展,只是固守青齊,滿足于御敵國門之外。即使后來東晉爆發桓玄之亂,出現可乘之機,慕容德也沒有發兵南下。
如此低調的發展策略,在諸胡政權中實屬一股清流。
一方面,確實是實力有限。慕容德所占山東數州之地,人少力弱,再加上后燕新敗,慕容德保存下來的二萬余人,實在經不起折騰了。
另一方面,慕容德真正認識到了一味好戰的下場,反思自祖父慕容廆創業以來,六十多年時間生聚教訓、積蓄力量,才換來慕容俊在中原的厚積薄發。然而即使是六十多年的資本,也僅能支撐前后二燕二十多年的戰爭。
強如兄長慕容垂,對外戰爭幾乎戰無不勝,也沒有打下一個鐵桶江山。
有些道理本不難認清,但難在有很多人的思想慣性太大,遇到彎不會轉。慕容俊如此,慕容垂如此,后來的子孫輩更是如此。
而今,慕容德以兩代帝國血的教訓,終于換來了思想上的轉變。
低調不是為了和平,強敵環伺之下,和平換不來生存。低調是為了收回拳頭,積蓄力量,以便在需要時能夠更有力地揮出去。
慕容德利用敵國暫時顧及不到自己的寶貴戰略空當,集中力量開始打理內政。
他極力清查蔭戶,把鮮卑貴族控制的私人戶口清理出來,重新納入國家統一控制之下。這一舉措損害了不少勛貴的利益,以至于激起了一起兵變,好在被慕容德及時平定。但從長遠看,蔭戶問題一天不除,對于南燕這個體量極小的國家來說,必定嚴重影響國力。這件事,慕容德辦得很對。
在此基礎上,南燕還廣泛推行了擴戶之策,全國一共清理出五萬八千戶,為國家增加了大批稅源。
慕容德在商山開設了冶鐵作坊,在烏常澤設置了鹽官,以增加國庫收入。這都是政局穩定、民生向好的標志。
政治上,慕容德也頗有建樹,他鼓勵臣屬們直言。一次君臣大宴,慕容德問諸臣,自己能和古代哪些君主相比。青州刺史鞠仲吹捧說:陛下是和夏朝少康、東漢光武帝一樣的賢君。慕容德當場宣布賜鞠仲一千匹帛。一千匹可不是個小數目,即使立了大功也不至于賞這么多,鞠仲嚇得連連推辭。慕容德大笑說:你拿肉麻的話調戲我,我就拿這個賞賜調戲你。
尚書韓范在旁直言批評說:自古天子無戲言,忠臣無妄對,剛才君臣的言談互相欺哄,可謂君臣俱失。韓范的話說得有些刺耳,慕容德卻毫不以為忤,反而賜了他五十匹絹,以鼓勵他的直言。在慕容德的倡導下,南燕朝野一時出現了競相直言的良好局面。
在齊魯大地扎下根后,慕容德對齊魯文化表示出了濃厚的熱情。他遍訪齊地先賢舊跡,到營丘拜望了戰國名臣晏嬰的墓和西漢城陽王劉章的廟,并宴請本地庶老。久違了的漢化舉動,令慕容鮮卑贏得了齊魯百姓的擁戴。在一次親自主持的太學諸生的策試結束后,慕容德與眾臣討論起齊魯的先賢人物。尚書魯邃贊揚慕容德存問長老,認為可與當年武王伐紂而封比干墓、漢高祖臨魏地祭信陵君之墳相提并論。
這個比擬固然有過譽之嫌,但也鮮明地顯示出,南燕的執政風格已全然不同于前后二燕了。
三、金刀認親
慕容德平穩地當了五年皇帝,于405年年底撒手人寰,享年七十歲(虛歲)。慕容德的兒子們在當年慕容垂復國之時,被前秦全部殺害,故而慕容德把皇位傳給了哥哥慕容納的兒子慕容超。
關于慕容超,還有一段頗為傳奇的故事。當年慕容德被苻堅派去南征東晉,慕容德離家前,給母親留了一把金刀。
慕容垂起兵后,前秦把慕容德的哥哥慕容納以及兩兄弟的兒子們全部殺死。慕容德的母親公孫氏因為年齡大獲免,慕容納的妻子段氏當時正懷著身孕,被關在獄中。獄掾吏呼延平是慕容德的老部下,曾經犯過死罪被慕容德赦免。呼延平感念故主的恩德,于是帶著公孫氏和段氏逃走,在羌人部落中避難。
段氏后來生了個兒子,就是慕容超。十年后公孫氏病死,死前把金刀拿出來交給段氏,讓他們母子找機會返回東方。姚氏后秦建立后,段氏母子成了姚秦要挾后燕的人質。慕容超身材高大,英姿過人,他怕引起秦人忌害,便裝瘋賣傻,出去乞討,以此騙過了秦主姚興。
慕容德聽說哥哥尚有遺腹子在后秦,便遣使迎接,慕容超在燕使的協助下,改換名姓,終于逃回南燕。
然而這位經歷傳奇、儀表出眾的慕容超,并未給南燕帶來新的希望。
慕容超沒有任何政治經驗,他即位后大肆排擠慕容德留下的舊臣慕容鐘、慕容法、段宏等人,任用其祖母公孫氏的外戚公孫五樓。在北魏和東晉內政都相繼穩固、開始擴張之際,南燕卻連連發生內亂,雖然慕容超依靠公孫五樓削平了異己勢力,但政局日漸紊亂,不復慕容德時代穩定祥和的局面了。
409年,東晉掌握實權的太尉劉裕,以南燕頻頻襲擾晉朝疆土為由,發兵北伐。劉裕大軍水陸并進,所過之地都留兵筑城,以鞏固補給線,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勢。
南燕的南部疆土無險可守,沂蒙山脈以南迅速被晉軍攻下。南燕公孫五樓向慕容超提出了上中下三策的拒戰方案。
上策是避晉軍的鋒銳,據守大峴(今山東臨朐的穆棱關),而后從海道出兵,南下截斷晉軍的退路;再以另外一支軍馬,從陸路自兗州南下,同樣截擊敵之后路。這樣前有堅城,后有堵截,晉軍的攻勢必然化解。
中策是緊守大峴,抓緊將莊稼收割,除去己方所需,其余悉數燒毀,使晉軍無法就地補給。以此困敵,也能收到坐而制敵的效果。
下策是讓晉軍直入大峴,在廣固城外決戰。
公孫五樓策略的基點有三:
其一,后勤補給是關鍵。晉軍是客,燕軍是主,歷來以主制客,核心優勢就是補給。縱使晉軍能從泗水將糧草轉運至淮北,但再向北運送,只能靠陸路運輸。劉裕之所以沿路筑城,就是要保衛補給線。
其二,大峴是南燕防線的關鍵。大峴是魯南山地通往淄青平原的關口,據險設防,可以加倍消耗晉軍的戰斗力。
其三,燕軍戰斗力不一定拼得過晉軍。
平心而論,公孫五樓的建議還是相當高明的,如果按其上策施行,進行大范圍的戰略調動和牽制,劉裕必然無法集中力量進攻廣固。要知道,東晉的歷次北伐,大多數敗在糧運不濟。
但可惜的是,慕容超年輕氣盛,不愿出兵到大峴固守,也不愿意堅壁清野燒毀莊稼。他自恃燕軍騎兵多,意欲放晉軍到平原,以騎兵戰勝晉軍的步兵。
劉裕統率的東晉北府軍士氣正旺,進入大峴后,見野有莊稼,前無險阻,加之統帥高明,猛將如林,而且燕軍沒有逐城堅守,只據守臨朐,野外道路通暢,沒有任何能夠限制晉軍的不利因素,進入南燕境內作戰,簡直如同主場作戰。
故而巨蔑水一戰,雙方甫一接觸,晉軍就擊敗了公孫五樓率領的燕軍。稍后,慕容超親率主力前出臨朐,在城外與晉軍決戰。
如慕容超所愿,晉軍展開步兵,與鮮卑鐵騎在平川曠野上對攻。但慕容超預想中騎兵肆意屠殺蹂躪步兵的場面沒有出現,劉裕用上了步兵對抗騎兵的傳統招數——結車為陣。雙方大戰不分勝負。
關鍵時刻,劉裕又出奇謀,他不顧兩軍鏖戰正酣,另遣一支部隊,繞路直撲臨朐城,將城池攻下。后方據點被端,慕容超嚇得手足無措,倉皇逃回都城廣固。晉軍追而圍之,把慕容超死死困在城中。
慕容超屢遣使者到后秦求救,但后秦困于北方赫連勃勃不斷襲擾,無力出兵救燕。重重圍困之下,南燕臣僚不斷有越城而出投降的。燕臣張綱精于軍械制造,劉裕命他制作攻城用的沖車云梯。公孫五樓挖地道出城反攻,被晉軍打退。
慕容超眼見突圍無望,便遣使向劉裕請降,請求燕晉以大峴為界,燕向東晉稱藩。這無異于癡人說夢,劉裕勝券在握,堅決拒絕。
晉軍從409年六月開始圍城,一直到410年二月,晉軍切斷了廣固城的水源地五龍口。城中缺水,再加上長期圍困糧食斷絕,很多人都得了軟腳病。南燕尚書悅綰開城投降,慕容超與左右數十騎突圍不成,被晉軍生擒。
劉裕在廣固城下苦戰了八個月,心中早已怨毒異常。他本要殺盡城中燕人,在南燕降臣韓范的極力勸阻下方才作罷,但仍殺死慕容氏王公以下三千余人,慕容超被俘送建康斬首。
從285年慕容廆創業,首尾共125年,慕容氏立前、后、西、南四個燕國,有過輝煌,有過霸業。至此,一個部族政權徹底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