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慕容垂隕落:參合陂下的遲暮英雄

慕容垂,原名慕容霸,慕容氏系列燕國中后燕的開創者。

這是一位充滿悲劇色彩的英雄。他的傳奇人生經歷,見證了慕容部從輝煌到衰落的過程。如果說非要為慕容部找一位代表人物,那么毫無疑問,非慕容垂莫屬。

一、喪家之犬

慕容垂是慕容皝第五子,是一位雄武過人、天資過人的英雄人物。慕容皝對他尤為喜愛,甚至超過世子慕容俊。由此,慕容俊對慕容垂極為嫉恨。慕容俊即位后,慕容垂雖被封為吳王,但慕容俊對其不理不睬。后趙爆發冉閔之亂時,形勢已非常明朗,慕容垂向慕容俊建議出兵伐趙,但慕容俊卻有意拒絕。及至大將慕輿根再以同樣的建議進諫,慕容俊才同意出兵。說白了,就是要冷落慕容垂一下。

人在矮檐下,只好低頭。慕容垂雖懷命世之才,在前燕的權力版圖中卻一直處于邊緣地帶。雖然他與慕容恪無法相提并論,但縱然是才能一般的慕容評,地位也大大高于慕容垂。慕容俊臨崩前遺命慕容恪、慕容評、陽鶩輔政,慕容垂又被摒棄。

這一切,慕容垂都默默地忍受了。

369年,晉軍在桓溫率領下又一次北伐前燕。前燕軍隊屢屢戰敗,晉軍前鋒殺到枋頭,距離鄴城不足二百里。慕容暐惶懼不已,企圖奔還龍城避難。

國難思良將,慕容垂挺身而出。他勸慕容暐堅守鄴城以安眾心,自告奮勇領兵拒敵。慕容暐于情急之下,也不管什么猜忌不猜忌了,命慕容垂率師出擊。

雙方大戰于枋頭。慕容垂掐準晉軍補給線過長、同時水路不暢的命門,以小勝挫其銳,以持久戰制其弊。桓溫進無可進,求戰不得,糧荒日甚一日,及至糧盡,無奈退兵。慕容垂率騎兵尾追七百里,在襄邑(今河南睢縣)大破桓溫,擊潰晉軍主力。

這場仗打得揚眉吐氣,既讓前燕轉危為安,也為慕容垂正了名。然而彼時前燕政局已被慕容評把持,此人嫉賢妒能,不僅不給慕容垂應有的肯定,反而與太后可足渾氏合謀誅殺慕容垂。有人建議慕容垂先下手為強誅殺奸佞,但慕容垂不愿自相殘殺。其子慕容令建議不如出奔避禍于燕舊都龍城,于是慕容垂便找了個借口北上。孰料剛到邯鄲,素來不受慕容垂喜愛的兒子慕容麟逃回鄴城告密,慕容評于是派兵追擊慕容垂一行。

此時再回龍城,無異于自陷死地,慕容垂索性決定逃奔前秦。

前秦與前燕互相攻伐多年,慕容垂或許并沒指望在前秦能有什么好果子吃。空懷濟世安邦之才,卻弄得有國難投、有家難奔,還要在敵國委身茍活,上天對慕容垂的不公,確實太多了。

好在前秦天王苻堅頗有兼納天下的胸懷,雖然秦相王猛屢次勸苻堅要除掉慕容垂以絕后患,畢竟秦燕處于敵對狀態,但苻堅不為所動,封慕容垂為冠軍將軍。

370年,蓄力已久的前秦趁前燕慕容評亂政,發兵進攻前燕,王猛率軍連克前燕河東重鎮,攻陷晉陽城。慕容暐遣慕容評親率四十萬大軍救援河東。前燕兵多,前秦兵少,雙方對峙于潞川。

如果前燕主帥是慕容垂,那么這場仗前燕贏面相當大。王猛雖然也是不世出的人才,但在軍事指揮方面,恐怕尚遜于慕容垂。

然而歷史不容假設,前燕主帥慕容評眼界才識過于低劣,對行軍打仗缺乏基本的敬畏。他在大局掌控上全無對策,不知道分兵牽制諸部秦軍,也沒有一鼓作氣擊潰當面之敵,只會完全被動地招架秦軍的攻勢,從戰略層面就先輸一招。

尤其令人氣憤的是,慕容評貪婪無比,竟然把主意打到正在舍生忘死戰斗的士兵身上。他把駐軍之處的山木和水源都管控起來,士兵打柴和汲水都要掏錢來買。慕容評從中獲得暴利,士兵們怨聲載道,失去了斗志。

王猛抓住機會與燕軍決戰,士氣萎靡的前燕軍大敗,被殲五萬余人。此后苻堅又增兵十萬助戰,前燕再無招架之力,鄴城失守,全局崩潰,自皇帝慕容暐以下王公大臣悉數被俘。苻堅遷鮮卑貴族四萬余戶于關中,將前燕的統治力量連根拔起。

二、不放棄就有希望

亡國奴從來都是屈辱的。

雖然慕容暐等人都被苻堅授予官職,但慕容氏全都成了苻堅任意處置的戰利品。慕容氏清河公主被苻堅納為妃,長相俊美的慕容沖(燕帝慕容暐之弟)也被苻堅召為男寵。慕容垂也沒有幸免,他的妻子段氏因為頗有姿色,也被苻堅霸占。

這些窩囊氣,要么忍受,要么奮起反抗,但慕容垂根本無從反抗。慕容氏親族和舊燕大臣,都把慕容垂視作復興大燕的希望所在,慕容垂心里有數,但不作聲。

苻堅滅前燕之后,把下一個目標對準了東晉。淝水之戰爆發前的數年中,前秦大軍不斷南下進攻東晉南陽、襄陽、淮北等地,慕容暐、慕容垂、慕容越等人都率軍征戰。慕容垂摧城拔寨,在東晉荊漢戰線屢建奇功,因此也更得苻堅的信任。

383年,淝水之戰爆發,苻堅大敗,僅以千余騎兵逃至當時在漳口(今湖北當陽)的慕容垂軍中。不少前燕舊臣和慕容氏親族都勸慕容垂殺苻堅起事。

就當時的形勢而言,苻堅一敗,軍心大衰,加之東晉乘勝反攻,羌人、丁零、烏桓等異族蠢蠢欲動,前秦乃是破鼓任人捶之勢。但慕容垂感念當年苻堅收留之恩,不忍殺之,反而把手中兵權拱手交還。

君子不乘人之危。慕容垂此時的表現,光明磊落,令后人稱道。

不以怨報德,不代表慕容垂忘了家國之恨。公是公,私是私。慕容垂借口到關東震懾反側,率親族子弟開赴前燕故境,準備放開手腳,大干光復之業。

慕容氏親族子弟和前燕舊臣紛紛來投,丁零、烏桓等部族也主動投附慕容垂,其部眾很快擴充至二十萬。384年正月,慕容垂自稱燕王,分拜諸將臣僚,燕國宣告恢復。

慕容垂先率兵拿下洛陽,考慮到與長安太近,又四面受敵,于是調頭圍攻鄴城。之前苻堅滅燕之后,派兒子苻丕率重兵鎮守燕都鄴城。慕容垂反復強攻不能得手,于是筑墻圍困鄴城。慕容垂的兒子慕容農也召集了十余萬兵馬,在河北前燕故地攻城略地。苻丕兩面受敵,派大將石越率兵北擊慕容農,結果被聲勢浩大的燕軍擊敗,石越被斬首。

此后的戰爭形勢異常煩瑣復雜,苻丕、慕容垂、丁零、東晉、高句麗、匈奴屠各部互相攻殺。值得一說的是苻丕,此人意志極為堅韌,雖然關中已經大亂,沒有一兵一卒來援,他仍堅守不退。甚至慕容垂撤開西面之圍,答應放他回關中,他仍然堅持不走。

慕容垂圍困鄴城一年之久仍不能攻下,只好撤圍北上。在此期間,丁零部與慕容氏反目,經過慘烈廝殺被消滅。

東晉大將劉牢之率師北伐,苻丕向晉軍求援共同攻擊慕容垂。

此時北方亂局已成。依苻丕之計,應當與東晉聯手,穩定鄴城以南的形勢,逐步將慕容垂的勢力向北壓縮,絕不能孤注一擲,與慕容垂決戰。但劉牢之挾屢勝之威,根本不把慕容垂放在眼里,甚至想先滅慕容后吞鄴城,立一石二鳥之功。結果慕容垂連續退卻,行驕兵之策,在五橋澤設伏擊敗晉軍,劉牢之僅以身免。

慕容垂并不戀戰,掉頭北上,攻略冀州(今河北衡水市冀州區)、中山(今河北定州)、信都(今河北邢臺市信都區),并收復龍城、遼東、玄菟等慕容氏故地,在中山建都。385年八月,困守鄴城的苻丕得知關中已然大亂,無奈之下只好棄城西走。隨著舊都的收復及前秦勢力在河北徹底消失,慕容垂于386年正月即位稱帝。為區別于慕容俊的前燕,其國史稱后燕。

是年,慕容垂六十一歲。

成功雖然來得晚了些,但終于沒有錯過。

三、極盛與隱憂

慕容垂建國后,敵對勢力還有很多。翟遼統領的丁零部族時降時叛,甚至還在滑臺一帶建立了政權。慕容泓、慕容沖、慕容永相繼率領在關中的慕容鮮卑起事,最后在河東南部建立了西燕政權。匈奴余部也在河東北部不斷鬧事,更有拓跋鮮卑在代北不斷恢復部族勢力。拓跋部首領拓跋珪雄才大略,成為代北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

慕容垂采取先南后北、由東向西的策略,先擊滅了盤踞在河北南部的丁零翟魏政權,而后不斷發兵進攻山東與河南,將山東半島收入囊中,基本上恢復了前燕的舊疆。此時,后燕的勢力達到極盛。

必須承認,慕容鮮卑之所以能完成復興,與慕容垂出眾的個人能力是分不開的。同等條件下,如果由前燕故主慕容暐,或者慕容泓、慕容沖、慕容永之流來當領袖,或許能不同程度地恢復舊疆,但絕無可能把前燕全部疆土恢復,整個慕容部中,沒有任何人具備慕容垂出眾的軍事水平和堅韌意志。

我們更應清醒地認識到,后燕此時只是達到了軍事上的極盛。任何一個國家,絕不能僅靠軍事勝利來維持運轉。

前燕因窮兵黷武而亡,那么后燕一定要避免重蹈覆轍。慕容垂的當務之急,是迅速將戰時狀態調整到和平狀態。和平狀態包括哪些呢?大體而言,主要是完善的政治制度、權力分配秩序、穩定的農業生產條件和相對緩和的內外矛盾。

當然,和平狀態不僅這些,上述諸項僅是國家穩定的最主要指標。但可惜的是,慕容垂在這方面用力不夠。帝國的隱憂,慢慢凸顯出來。

慕容垂最大的隱患在政治制度和權力分配方面。后燕的政治制度全面承襲前燕,事實上這也是諸胡入主中原后的通行做法,胡人沒有自行創立新制度的能力,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建設制度,因而大多抄襲魏晉制度。

慕容氏本族沒有杰出的政治人物來維持和修補抄襲來的制度,能做這件事的是漢族士人。慕容垂的失誤在于,他沒有大量征辟漢人充實帝國,在這方面的胸襟和氣魄,他遠遜于其祖慕容廆。后燕的軍政大權牢牢控制在慕容氏宗親手中,特別是慕容垂的兒子們手中。在長期的征戰中,慕容垂逐漸把各個大城的守備之責交給兒子,這原本無可厚非,但戰事基本結束之后,慕容氏諸子仍舊手握重權,政治運轉仍舊處于簡單粗暴的模式之下,導致后燕很難迅速恢復國力。

由此而來,衍生出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權力分配失序。

雖說慕容垂一稱帝就立了慕容寶為太子,但這位寶貝太子并非儲君的材料,于才于德都沒有超出幾個兄弟多少,甚至在軍事才能方面,還弱于慕容農、慕容隆、慕容麟等人。

慕容垂為了增加慕容寶的分量,甚至從歷史的故紙堆里把“大單于”這個封號撿回來,加授給慕容寶。或許出于局面尚不安定的緣故,慕容垂并沒有削奪慕容氏宗族的權力,這無疑為君權的代際傳承埋下了隱患。

拓跋部復國后,拓跋珪正是看到后燕內政的嚴重問題,才有了攻而滅之的意圖。

四、參合陂之敗

后燕在北方的主要敵對勢力是拓跋鮮卑。

拓跋部早年立代國,為前秦所滅,后拓跋珪復代國,其稱帝后定國號為“魏”。慕容、拓跋兩部早年是姻親關系,慕容俊的一個女兒嫁給拓跋什翼健——拓跋珪的祖父,但及至后燕滅西燕,其勢力范圍拓展至河東、代北后,兩家的沖突就不可避免了。

慕容垂自恃實力強大,意欲威服拓跋部,使之成為后燕的藩屬。但拓跋珪雄心遠大,不甘為后燕所控制,他目睹后燕政局不穩,早就有心要與后燕一決雌雄。

395年,拓跋珪發兵進攻后燕,慕容垂隨即興兵伐魏,意欲一舉消滅之,永絕后患。后燕國中并不是沒有明白人。散騎常侍高湖看出后燕經過長期戰爭,需要休養生息,況且拓跋珪才略過人,與魏作戰,不僅不能急速攻克,還會傷國本,因此極力勸阻伐魏行動。慕容垂出乎意料地大怒,罷了高湖的官,派太子慕容寶率軍北征拓跋魏。

往年進攻西燕時,后燕國中就出現了士馬疲敝的問題。有人建議慕容垂應暫緩軍事行動,慕容垂也想接受,但因慕容永另立政權,對后燕法統形成嚴重挑戰,而且系出同源,對慕容氏王公貴族存在一定吸引力,內部隱患比周邊的部族政權大得多,因此慕容垂傾其全力消滅之。其實拓跋鮮卑遠在域外,對后燕法統和國內政局并無多大影響,但慕容垂不顧連年戰爭造成的不良影響,希圖逞于一擲,這顯然是對軍事、政治形勢的重大誤判。

慕容寶率兵八萬進入代北,拓跋珪后退示弱。慕容寶本無什么軍事上的見識,于是揮師向前,一步步深入拓跋部的腹地。拓跋珪一邊率主力與燕軍隔黃河對峙,一邊分派陳留公拓跋虔率騎兵五萬屯河東、東平公拓跋儀率騎兵五萬屯河北、略陽公拓跋遵率騎兵七萬截斷燕軍歸路。同時,拓跋珪還擒捉后燕的信使,并散布流言說慕容垂已病死。慕容寶數月不知后方消息,心中疑懼。

拓跋珪持重不戰,與燕軍從八月對峙至十月,期間慕容寶的弟弟慕容麟的手下人發動兵變,企圖擁立慕容麟為帝,雖然立即被平定,但此后軍中人心更亂。慕容寶遂不顧軍事上的大忌,在敵軍正面輕易撤軍。

也是天有湊巧,黃河突然封凍,拓跋珪見機不可失,精選二萬騎兵,踏冰過河追襲燕軍。慕容寶非常大意,派出去殿后的軍隊既沒有足夠的警惕心,也沒有遠出偵查。燕軍到達參合陂解甲休息時,魏軍突然追至,燕軍來不及招架,當場崩潰,慕容寶僅以身免。拓跋珪下令將俘獲的數萬燕軍全部坑殺。

后燕經此一役,元氣大傷。慕容垂打破常規派太子親征的做法,也被無情地打了臉。慕容垂之弟慕容德看到了慕容寶地位受損的長遠危害,勸慕容垂一定要親征拓跋魏,以挽回岌岌可危的形勢。

慕容垂此時已是七旬老人,雖然威名尚在,但已患病在身,左右思量后,還是決定親征拓跋魏。396年三月,慕容垂召集各軍鎮駐守軍隊,留弟弟慕容德守中山,慕容寶的世子慕容會守龍城,自率大軍秘密出征。

行軍作戰靠的是對形勢的判斷,以及每一步行動的合理性。慕容垂深知拓跋部以騎兵見長,又料敵人感到燕軍新敗,防備松懈。他沒有走大道,而是選擇越山而進,直到靠近平城(今山西大同),才派出騎兵突襲。

拓跋虔倉促出戰,被燕軍擊殺。拓跋珪忌憚慕容垂的威名,遠遠躲開不敢交戰。慕容垂想要率軍繼續北進,然而前日他經過參合陂時,看到數萬燕軍殘骸,氣得病發嘔血,此時病情愈加嚴重,無奈只好班師。燕軍回至上谷沮陽(今河北懷來),慕容垂病亡。

慕容垂的人生是飽經磨難的,上天仿佛也嫉妒這位軍事天才,不愿多給其展現的機會,然而只要讓他抓住哪怕一丁點兒機會,他便能創造出炫目的奇跡。

慕容垂的人生也是圓滿的,他突破了在旁人看來幾乎不可能逾越的阻礙,從亡國到復國,從砧板之魚,一躍為龍。

不必奢求他能解決所有問題。他如同慕容部一把銳利的劍,替部族刺開了壓在慕容氏身上沉重的黑帷,為族人帶來了光亮,而這光亮,需要所有人共同去維護,用生命去爭取。

僅此而已!

慕容垂死后,因為繼承人安排得不好,國內迅速出現了連鎖反應。慕容寶雖然是太子,卻沒有處理好內部矛盾,家族發生內訌,其弟慕容麟,其子慕容會、慕容盛、慕容策都卷入皇位爭奪戰。拓跋珪發傾國之兵征伐后燕,未及一年,后燕主體區域分崩離析,至407年,后燕退縮至龍城的一脈被臣下推翻。慕容燕又轉入了新一段歷史的洪流之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州市| 贡觉县| 金湖县| 柳河县| 榕江县| 巴林左旗| 永年县| 镇远县| 临漳县| 平南县| 通州区| 余干县| 高密市| 高淳县| 郎溪县| 南漳县| 镇宁| 琼海市| 凤庆县| 云安县| 碌曲县| 洞头县| 蛟河市| 康平县| 牙克石市| 汕尾市| 历史| 吴旗县| 蒲城县| 南漳县| 高雄县| 邵东县| 上蔡县| 固镇县| 林西县| 瓮安县| 光山县| 沾益县| 谷城县| 禄丰县| 福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