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擁抱變化
金融市場在不斷地變化,與之相關的戰略規劃、商業模式、經營理念、產品服務、業務形態等金融體系也在更新、迭代。金融企業發展的關鍵在于面對市場規模、競品布局、產品玩法、運營打法、經營戰略等方面,如何去擁抱變化。
“擁抱變化”成為金融行業的主旋律。金融產品經理要從以下幾方面重新定義業務邊界并突破產品形態。
1)實現產業金融的資金融通、資源整合和增值服務。產業金融是指商業銀行通過提供流動的金融資本來滿足生產者經營過程中融資需求的金融體系。數字融資滲透到產業端,能夠推動產業金融走向成熟,有效促進特定產業向科技化、資本化、垂直化以及生態化發展。
產業與金融深度融合,將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嵌入產業的各個環節,充分發揮金融賦能產業鏈資金流、商流、物流的優勢,進而推動產業鏈轉型與升級。產業金融有很好的發展契機,未來有望推動金融企業的資金融通、資源整合、價值增值。
產業金融未來必將走向金融大市場、金融交易平臺,所以產業金融一體化是必然趨勢。面對特定產業中企業數字化轉型和客戶需求變化,金融產品經理需要重新思考產品定位和商業模式,從而迎接產業金融帶來的新挑戰。
2)提供廣覆蓋、多層次、可持續的普惠金融服務。普惠金融是指基于商業可持續原則,為有資金需求的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客戶群體提供支付、信貸、保險、理財等有效的金融服務。
商業銀行是普惠金融的主力軍,它們鼓勵數字融資和抵押融資,有利于B端企業的日常經營。小貸機構是普惠金融的操盤手,它們利用數據和技術優勢向金融業滲透,有利于C端用戶的短期消費。基于教育、醫療、基建、制造、物流、貿易、出行等場景推出的銀行助貸、聯合貸款,可促進金融業的持續發展。
科技企業賦能普惠金融,關鍵在于如何以科技手段為抓手,打造數字化經營引擎,推動產品聚合、數據聚合、金融聚合。
面對普惠金融的產品創新與經營服務能力不足,金融產品經理要思考如何積極擁抱數字科技與模式創新,從而更好地踐行普惠金融之道。
3)踐行數字金融的線上化、智能化、數字化。數字金融是指依托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與傳統金融服務業態相結合的線上化支付、銀行、保險、基金、貸款、貿易等金融服務。
在數字化時代,金融企業和商業銀行都在嘗試數字化轉型,并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浪潮,基于數字技術和數字引擎開辟轉型新賽道:數字化融資、數字化供應鏈、數字化電子票據等。
以數字化融資為例,商業銀行利用SaaS服務黏住企業客戶實現線上化智能展業,利用融資服務實現平臺增收,從線上化服務過渡到數字化融資,打破了傳統金融體系的邊界。
數字金融最核心的就是開放,打造超級API或集成SDK的開發平臺,融入數字生態,推動數字基建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從而重塑金融商業模式。
數字化轉型面臨一些業務復雜度加深的問題,金融產品經理要加深業務梳理和數字技術能力,從而更好地利用數字金融的長尾效應,實現金融企業的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