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茍利國家
- 春秋鄭國風云
- 千里草人
- 2017字
- 2022-03-11 08:01:38
但貌似子產對百姓的盤剝還不止于此。子產又實施了“廬井有伍”制和“丘賦”制。
廬井是井田制下的一個單位名稱,由于當時規定,八戶人家共同使用一口井,因稱共一井的八戶人家的房子屋舍財產為廬井。
而“廬井有伍”即本來是八戶人家共同使用一口井,現在變成五戶人家共同使用一口井。
子產的改革便是增加了財產稅,這代表什么意思呢?
以前是按八戶人家來計算一個單位征收100元財產稅,那平均每戶只要13元不到。
現在是按五戶人家計算一個單位征收100元財產稅,那每戶就變成了要交20元的財產稅。這就是直接增加了百姓的負擔。
“作丘賦”是什么意思呢?
丘,就是指來自開荒、奪取其他國家或者部落得來的土地,這些土地有的賞賜給了貴族,有的則是荒地,是不在國家征收稅賦范圍的。而且一些由所謂的野人開發的土地,本就由野人耕種。
丘這樣的土地從前是沒有賦的,但子產規定,這些也都屬于國家所有,都要按要求承擔對國家的義務,即貢賦。
這個賦,包括車馬、甲盾、徒兵等東西。
子產要求按丘的面積來承擔車馬、甲盾和徒兵的義務。
那對于這部分土地上的人來說,從今以后要購買戰車戰馬、皮甲武器,遇上戰爭必須參軍。這當然是新增加的負擔。
所以,這些改革措施剛一頒布,子產便遭到了全國人民的罵聲。
史料記載,百姓作歌謠大罵子產:“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我其與之?!?
可以說,舉國痛恨子產!
大夫子寬憂心沖沖來找子產,道:“您這些措施已經證明對國家有害,快要激起民變了,要不暫停一下?”
“茍利社稷,死生以之?!弊赢a當然不肯暫停,他對子寬道,“只要有利于國家的事,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價我也要堅持!治理國家,哪能朝令夕改?
不能因為碰到了一點困難便放棄,也不能因此而縱容百姓。
既然是改革,那必定是以前沒有的,需要時間來證明。我既然是為了國家和百姓推行這些改革措施,又有什么好擔心的呢?”
面對著全國人民的責罵,子產沒有絲毫退縮,他堅持自己的方向,堅定著自己的信念。
“就讓時間來證明一切吧?!泵鎸Ψ请y,子產緊握著拳,他相信自己是對的。
是的,鄭國處于戰火紛飛的中原地帶,四戰之地,單靠幾個“國人”,兵力不足,必須將“野人”的力量也發揮出來。
果然,鄭國從此兵源得到極大補充,大大提升了戰斗實力。
增加稅收的前提,是先給予了百姓利益。國家通過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必將提高土地收成,從增加的收成中來增加稅收,并非是對百姓的盤剝。
果然,幾年下來,百姓突然發現,貌似子產增加了稅收,但百姓實際得到的卻比改革前多得多!
鄭國國家小,但卻不得不要同時向晉、楚兩國繳納貢賦,負擔太重。
正因為負擔太重,子產不得不將全國人民的生產積極性都發揮起來,并通過增加稅賦的方式增加國家的財力。
增加賦稅,顯然是不得已而為之,但子產已經將對百姓的損害降至最低點了。
為了推行改革,子產還對各級官員加強監管,對忠謹儉約者予以獎勵提拔,對玩忽職守、奢侈腐化者則撤職查辦。
對普通民眾,子產并沒有因為改革初期受到廣泛非議而予以封鎖輿論,反而是暢通言路。
他下令興辦鄉學,本來接受教育是貴族的特權,但現在既然普通百姓對國家都有了賦稅的義務,那應該享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鄉學當興辦時,由于正處于子產改革之初,許多措施百姓都非常不滿,結果鄉校變成了持不同政見者妄議國政的場所。
人們紛紛利用聚集在鄉校學習的機會,大罵子產。
然明非常擔心,他對子產道:“現在人們都在鄉校議論您的新政,明也去聽了幾次,發現大家其實都在罵您啊,這對您太不利了,要不關了吧?”
子產微微一笑道:“然明啊,大家喜歡聚集在鄉校,說明鄉校是一個能夠吸引人的地方。
大家議論新政是好事,他們支持新政的,那我便堅持下去。反對新政的,那我便深入思考并作深入調研。如果確實是我錯了,立即改正就是。
我們作為卿大夫的,肩負著國家的使命,為人處事一定要擇善而行,從而減少怨恨,不能利用權勢去壓制人們。
當然,關了鄉校,我們固然聽不到人們的罵聲,但這樣一來,我們便永遠聽不到正確的意見了。
對于社會輿論,我們要重視,要象治水一樣,直接圍堵可能導致的危害更大,不如開辟一個泄洪區,就讓老百姓把怨言和意見都在鄉校發出來吧。百姓的批評,我們應該當成治病之良藥啊?!?
這里,我們必須向子產表示崇高的敬意,他堅持不毀鄉校,開放庶人議政,開放言路,這是什么工作?
意識形態工作!
這是什么思想?
民本思想!言論自由!
最后,鄭國不但沒有取消鄉校,反而越辦越好。更多的鄭國人受到了教育,學到了知識,也懂得了作為一名鄭國人應該對國家應盡的義務。
子產的改革,在短短三年以后,整個鄭國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三年前那些痛罵子產的人們,此時又編了歌謠來歌頌子產:“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子產而死,誰其嗣之!”
輿論一邊倒的支持、擁護子產!
是啊,自己的子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自己家的田地產量增加了,自己的生活變得富足了,自己的國家越來越富強了,國家的軍力越來越強大了,這樣的好長官可千萬別去世啊。
他如果去世了,就要令人擔心繼任者不會堅持這些好政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