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因暑貪涼導致脾濕
- 家庭保健小百科(生活保健系列30本)
- 秋實編著
- 545字
- 2022-01-19 16:27:34
我們來看看現(xiàn)代都市人群的一些生活習慣。比如到了夏季,天地之氣相交,酷熱當空,濕氣上蒸,加之氣溫交叉變化,放晴時暴熱,下雨時陰涼,因此,暑濕最易襲人。特別是在南方,太陽的照射使水分從水面、土壤和植物中蒸發(fā)到大氣中,氣溫越高,空氣中水蒸氣越多,暑濕也越重。
中醫(yī)認為,暑為熏蒸之氣,濕為重濁之邪,暑濕內(nèi)襲人體,使脾胃運化受制,加之暑濕直接耗傷正氣,困阻清陽氣機,就會使人倦怠乏力、食欲減少,氣短心悸,肢困頭重,大便溏薄,低熱綿綿,舌苔膩,民間稱為“疰夏”。
疰夏易發(fā)生于老弱或氣陰不足、脾胃虛弱者。因此,中醫(yī)一直強調(diào),久病體質(zhì)虛實夾雜者,在炎熱的夏季不要貪吃寒涼之食,以免導致濕邪。暑濕為患和脾濕為患既有內(nèi)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夏天驕陽似火,容易讓我們采取一些方法去避暑,但是在避暑的過程中問題就出來了,這就是:因暑貪涼。
什么是因暑貪涼?我就曾經(jīng)見過這樣一個女孩子,她跟人家比賽吃冰激凌,一吃冰激凌就吃七八個;有的人把西瓜從冰箱里拿出來立刻就吃;還有的人夜里不睡覺,約上三五個好友上大排檔,一喝啤酒就喝到凌晨,而且喝的啤酒都是冰鎮(zhèn)的。我覺得從養(yǎng)生的觀點來說,偶爾喝一點涼爽的東西過把癮是可以的,但是如果長期這樣,人的脾就會受寒。
脾受寒就會影響脾的運化功能,打亂人體的動態(tài)平衡,成為致病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