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給心靈洗個澡(7)

有沮喪失落的時候,我們對一切感到乏味,生活的天空陰云密布,看什么都不順眼,像T恤衫上印著的:別理我,煩著呢!生活中有很多時候令我們心情不好。面對高考落榜,面對失戀,面對解釋不清的誤會,我們的確不易很快地超脫。但是人有逆反心理,更多的時候是“多云轉睛”,憂郁被生氣勃勃的憧憬所取代。煩些什么?你的敵人就是你自己,戰勝不了自己,沒法不失敗;想不開、鉆死胡同,全是自己所為。

沮喪的時候,退歸你生活的角落,去充電、打氣。選一盒錄音帶、京劇、越劇、歌曲、樂曲什么都成,邊聽邊練毛筆字,書寫龔自珍的乙亥雜詩“霜豪擲罷倚天寒”,多帶勁!“不是逢人苦譽君,亦狂亦俠亦溫文”,多親切!你還是發泄一下,那就大聲唱出來:“我站在冽冽風中,恨不能蕩盡綿綿心痛;看蒼天,四方云動,劍在手,問誰是天下英雄……”(取自歌曲《霸王別姬》)漸漸地排譴了沮喪,煥發了新的振奮激情,環視四周,發現一切正常,你的消沉、你的低落、你的怨憤沒有任何意義,既然如此,何不讓自己回歸正常?憑什么總跟自己過不去呢?!試試看,每天吃一顆糖,然后告訴自己——今天的日子,果然是甜的!

有時候,我們要對自己殘忍一點,不必過分縱容自己的哀憐,“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走出去或登到頂上去,你會看到另一番景象:“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我們看清了自己,再來看生活,也許多了幾分寬容在里面,生活本身,并不是可以實現所有幻想的萬花筒,生活和我們是相互選擇的,不該過分計較生活的失言,生活本來就沒有承諾過什么。它所給予的,并不總是你應當得到的,而你所能取得的,是憑你不懈的真誠和執著所能得到的。

人類以熱愛生命為目的,人類中卻有另一部分人以獵取生命為職業,一位德國作家兼心理醫生,維克多·費蘭克,回憶自己住納粹集中營的生活時說:“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后的自由不能被剝奪,正是這種不可剝奪的精神自由,使得生命充滿意義且有目的。……那一刻我所身受的一切苦難,從遙遠的科學立場看來,全都變得客觀起來。我就用這種辦法把自己超越;在困厄的處境,我把所有的痛苦與煎熬當成前塵往事,并加以觀察,這樣一來,我自己以及我所受的苦難全變成我手上一項有趣的心理學研究題目了。”這種方式值得借鑒。當我們憑窗而坐,靜觀一本關于戰爭或其它的書時,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快活,不滋潤?

原諒生活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方式,原諒生活,不是可以淡漠所有的不公,不是為了超脫凡世的恩怨,而是要正視生活的全面,以緩解和慰藉深深的不幸。相信生活,才能原諒生活,如果你的桅桿折斷,不論是你自己的錯,還是生活的錯,都不該再悲哀地守著蕩舟的孤獨。

請重新支起新的桅桿!

原諒生活,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43.聞過則改

一個人的過失和錯誤總是不可避免的,它是客觀存在的規律,重要的是要正視它,即“聞過則喜”,并且勇于改正它,即“聞過則改”。此不失為精明的處事為人之道。

人們在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之中,每日每時都要處理許多人際交往中大大小小的事情,但是,要么由于經驗不足、情勢不明,要么有意無意地把事情弄成僵局,甚至招致失敗,犯下這樣或那樣程度不同的過失和錯誤,害己殃人。錯誤和過失是客觀存在的,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

對待過失和錯誤,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像孔子所言,“過則勿憚改”(《論語·子罕》),就是說要勇于改過。因為“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春秋》)可見,孔子非常重視“改過”的行為。《史記·孔子世家》說:“君子有過則謝以質,小人有過則謝以文。”意思是說,君子能認識錯誤,承認錯誤,態度誠懇;小人對自己的錯誤,則往往虛偽地掩飾,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文過飾非”。這種掩飾過失和錯誤的態度本身就是一種錯誤。應該看到,過失和錯誤對任何人都在所難免,只要知過能改,就是良好的道德品質的表現,行走于世也便容易了。

古語講:“朝聞過而夕改之。”歷史上許多明智之士或達官貴人,當他們犯了過失和錯誤之后,一旦覺察,就主動地認錯,積極地改過,從而受到人們的尊敬和信賴。《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了戰國時,趙國名將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負荊請罪”這一成語也家喻戶曉。廉頗處世,起初缺乏全局觀念,計較個人名利,意氣用事,與藺相如比職位高低,并散布閑言中傷他,這是廉頗的過失。而藺相如識大體,顧大局。不計個人恩怨得失,甘愿忍受屈辱,不與廉頗爭鋒,表現了他的寬宏大量和高尚品格,深受人們的贊揚。然而,廉頗負荊請罪也同樣被傳為佳話。他雖有過失,但當他一旦認識了錯誤之后,能堅決改正,這就說明他不僅是戰場上的猛將,而且是生活中的勇士。要知道,改過是需要勇氣的,更何況他一位名將。毫無疑問,廉頗的精神,同樣值得頌揚。

從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中,可以看出,知過能改需要有兩個最基本的條件:一是要“自知”,自己的所作所為經過反省之后,感到自己真是錯了,而不僅僅是別人的指責。知錯是一種自覺的行動,嚴刑之下只有屈服,卻談不上信服。二是要“虛心”,世界上許多事情,往往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局者經過他人指出錯誤,反省領悟,進而改正。這多表現在古代帝王身上,他們有過失時,一些正直的大臣們敢于冒險進諫,直言不諱、闡明利害,使他們從迷惘中覺悟過來。

一個人對待過失和錯誤,首先要有“聞過則喜”的態度,其次是“聞過則改”的決心。實踐證明,“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有錯誤而不愿意改正,這種錯誤才是正確的錯誤)是振耳發聵的名言,每個人都必須認真去品嘗,它是一劑治病救人的良藥。正確的態度,應該像《呻吟語·應務》中所說的那樣:

你說“是”,我便從。我不是從你,我自從“是”,何私之有?你說“不是”,我便不從。不是不從你,我自不從“不是”,何嫌之有?

看來,這改過還要講實事求是呢!

我們需要樹立“過則勿憚改”的人生態度。可以這樣說,“聞過則喜,聞過則改”是一種有益于自身修養不斷提高,有益于改正過失,避免今后再犯的美德,它體現了人的理智和胸懷,是一種不斷完善自我,激勵上進的處世之道。

44.失意時要學會心寬

人生偶有失意,在所難免,一向得意容易讓人忘形;為失敗哀怨,對現實不滿也是無用之舉,一切當以心寬化解之。

古人詩云:“人生失意無南北。”俗話也說:“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此人生豈不讓人傷心透了?否。有句話——你是知道的——叫“好事多磨”。我們應該有這個信念:失意是一種磨練的過程,心即使在冰凍三尺之下也不會涼的。有瑞雪兆豐年之說,雪愈大,年愈豐。你更不會忘記“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比海更寬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靈。”生活不論如何磨人,如何將你壓縮在一個四方的小盒子里,但思維的空間是不受限制的,心靈的視野沒有藩籬,無比寬廣,任你馳騁。來去自如,生命的迷人之處就在這里!

站得高,你就看得遠。紅橙黃綠青藍紫,七彩人生,各色不同;酸甜苦辣咸,五種味道,各有所好;喜怒哀樂悲恐驚,七種情感,品之不盡。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如果一生無挫折,未免太單調、太無趣、太乏味。“觀錢塘潮者,賞其潮頭也;著奇文臺,一波三折也;偉大在世羨煞后生者,三起三落也!”沒有坎坷不必走,沒有失敗的尷尬和忍辱哪來成功的喜悅?也許你就是忍受不了人情的冷暖和失敗的打擊,抱頭哀嘆,早已說過“不如意事常八九”,你自己還會遇到,那就當它是橫亙于面前的一塊石頭吧。擺正它,蹬上去!也許視野會更開闊、心胸會更豁達呢!

人很善良,常常把寬容給了陌路,把溫柔給了愛人,卻忘了給自己留一點。有一句話很有用,叫“沒什么”。對別人總要說許多“沒什么”,或出于禮貌,或出于善良,或出于故作瀟灑,或出于無可奈何;或是真不在意,或是別有用心。不管出于什么,誰讓生活有那么多不盡人意之處?如果你要勸解自己,也要學著這么說。缺少陽光的日子很憂郁,你要學會說“沒什么”,失去朋友的生活很寂寞,你要學會說“沒什么”。自己已經很累了,他需要一種真誠的諒解,說句“沒什么”對你自己,對自己疲憊的心靈。這么說著,并不是讓你放縱所有的過錯,只是渴求自拔;也不是決意忘懷所有的遺憾,只是拒絕沉溺。自己勸慰自己才管用。

人有同情心,見別人傷心——除了敵人和仇家——自己也不會快樂,總要上前勸一勸。勸告是出于善心,言語也很有哲理,然而聽的人未必都能聽得進去,聽進去了也未必照此行事,因為劇痛使人麻木。有位女作家說:“我不勸任何人任何事。解鈴還需系鈴人,自己心上的疙瘩只有自己親自動手方可解開,朋友的話,善良人的話都只是催化劑。自己才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

總之,失意在所難免,權且把心放寬。

45.學會善待自己

都市的喧囂,紅塵的煩惱,使得我們每個人覺得生活得很累、很累。那么何不順其自然,少一點對別人的在意而多給自己留點空間呢?

生活在現代的大都市里,尤其是現在隨著時代競爭的加劇和生活節奏的飛速提高,使得我們不得不適應這一大的趨勢。于是,緊張的工作、沉重的社會周圍環境的壓力,加上時間的寶貴、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逐漸冷淡,人們在社會上真正的心靈溝通越來越少,老年人與青年人之間的代溝也越來越大。于是,我們當中很多人便覺得生活得很累。覺得生活似乎已失去了活著的目的而顯得有些蒼白和暗淡,以致于怨聲載道。其實,我們對“累”可以進行具體的分析。

一種累,的確是工作太忙,休息的時間太少,以致于身心疲憊,而感到很累。這種累其實只需要好好休息休息,減少一點工作時間,多進行點娛樂活動和社交活動,你便覺得很輕松,只要松懈下來,你便不會覺得很累。我有一位朋友在三資企業工作,他的情況即是基本如此,因為三資企業的加班費比較高,所以他就連星期天也投入了進去,這樣超負荷的工作使他面目憔悴。回到家后又得不到妻子的理解,這樣,整天他總覺得活得很累很累。直到有一天,公司里組織到外地旅游,他被同事勉強說服報了名。在旅游的途中,他不僅得到了充分的休息而且大大激發了他對娛樂活動的興趣,回京沒幾天后,就學會了玩和休息,結果工作效率也提高了,生活得很輕松愉快!

另一種累,完全是心理上的累。這種人本來很樂觀、豁達,對人非常熱情,為人誠實,周到而一絲不茍,辦事非常認真。稍有點過失他就有點過意不去。這種典型的完美主義者,似乎是理想主義者。為了使每件事近乎完美,他必須要比別人付出的更多,這樣下去當然要比別人累。但這還不是其真正的原因。這種人往往對某種東西特別在乎,他感覺付出了很多,當然要求要有所回報,這樣他的期望值就比較高。而一旦事不順心,他的內心在期望與實際情況之強大反差下,感到一種失落感,正由于如此,他才覺得很累。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而且也很在乎別人的回報。我們不可能一味地給予別人而不求回報,這樣會引起我們心理上的極大不平衡而覺得很累。人總是帶有某種期望的,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問題是人的期望越大,其失望也就越大,如果我們不會善待自己、保護自己,那么我們將生活得很累很累。

那么究竟怎樣才能善待自己呢?我想首先要順其自然,不苛求自己,不給自己故意制造壓力。老子曰:“天法地,道法自然。”世間唯自然為正道,一件事,我們按它本來的規律去做而不扭曲它的本來面目,這樣我們豈不得到一種和諧而安寧的心境?特別是那種比較熱情的人,我們更應該冷靜思索一下,我們的熱情是否有點過分?過分的熱情會使人覺得很不自然,有時候讓人覺得很尷尬的,這樣豈不給雙方都造成了心理負擔?

其次,我想應多留給自己點空間。人活著是為了什么呢?是為了父母?為了子女?為了朋友?都不是,他是為了自己的存在而活著的。既然出生和存在是我們所無法選擇的,那么我們就應該好好善待自己。多留一點空間給自己。我們可以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去休息去娛樂,去社交,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而全面的發展,我們可以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去獨立思考、獨立生活、獨立體驗自己的存在。而不是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繁瑣的家務事情中,也不是將自己獨立的個性依附于別人的肩膀上,這樣的人為他人而生活著,不會不累的。

最后,我們應合理地向別人和社會有所索取。索取是人們生存的最起碼條件,離開了索取,人們將無法生活。我們向社會索取并非沒有理由,因為我們也畢竟為社會做出了很多。公平交易是世間的永恒法則,所有的正義都將根據這個法則來判斷。如果我們一味地給予,那么人性是不允許的。人性決定了他的利己性、自我為中心性。人總是期待著別人的給予,人總是期待著別人給予回報。如果得不到適當和足夠的回報,人在內心深處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心理抵觸情緒,而使周身緊張,造成心理不平衡。其實,每個正常人的生活前提有一條是身心健康。長期的心理不平衡,會使我們的內心沖突加劇,以致導致心理疾病的發生。所以我們合理索求、要求回報不是什么不道德的事情,而且為了我們起碼生存的必要條件。

以律己之心律人,以寬人之心寬己。有時候,我們學會了如何寬容別人,而卻忘了如何寬恕自己。畢竟,我們自己也非圣賢,我們也會像小孩一樣犯下很多可笑的錯誤,這時對我們來說,就是要寬容自己,不要殘忍地對待自己,畢竟我們還小,小就意味著允許我們犯錯誤,我們還會有機會。

總之,善待自己,使自己成為最好的比善待別人更有重大的意義。我們除了學會律己、寬容別人、成全別人之外,還要學會成全自己、寬容自己、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不斷發展和完善自己。這樣,你才生活得充實、幸福。

46.朋友可“多”勿“濫”

朋友多了路好走,但是濫交朋友找麻煩,故朋友可以廣交不可濫交。對朋友一定要學會選擇,舍得放棄。

人,不能沒有朋友,沒有朋友的日子是難過的。但是,蕓蕓眾生誰為友,需要慎重選擇。現如今,被稱為朋友的人大街上到處都是,人們已慣將過去稱為“同志”的改成稱呼“朋友”,似乎更親切。其實“同門曰朋,同志曰友。”“同志”之稱也有朋友的意思。我們所講的交友需選擇,不是這種泛泛之稱的朋友,這里需要說明一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前旗| 安吉县| 措美县| 句容市| 赞皇县| 大洼县| 徐闻县| 黄龙县| 定襄县| 淅川县| 汉源县| 环江| 普陀区| 九江市| 英吉沙县| 麻城市| 英吉沙县| 奉化市| 潢川县| 泸定县| 招远市| 美姑县| 肇州县| 张家川| 得荣县| 磐石市| 黎城县| 雷波县| 洮南市| 中西区| 保山市| 伊金霍洛旗| 仁布县| 商洛市| 云梦县| 隆林| 永修县| 灌阳县| 镇宁| 光泽县| 刚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