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給心靈洗個澡(3)

每天,漁夫總會往水缸里放些魚蟲,魚很高興,不停晃動身子,展示漂亮的服飾,討漁夫歡喜。漁夫真的樂了,又撇下一大把魚蟲,魚大口地吃著,累了則可以停下,打個盹。魚兒開始慶幸自己的美妙命運,慶幸現在的生活,慶幸自己一身花衣。想到當初在海中,每天不得不自己出去尋找食物,還得時時提防大敵的突然襲擊。那些朋友可能已幾天沒吃過東西,也可能已成了他人腹中之物。想到這,它大口咽下一群魚蟲,自言自語道:這才是生活。

在它眼中,這分明是一條漂亮魚應得的待遇。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魚兒一天一天的游。似乎有些厭倦,但再也不愿回到海了。“我是一條漂亮魚”,它總這么對自己說。

漁夫要出海了,這次可是出遠海,十天半月才能回家。留下兒子一人。第一次,魚沒按時吃到魚蟲。第二天,依然沒有吃的,他開始抱怨漁夫兒子這樣怠慢一條漂亮魚。第三天,他漸漸支持不住,餓得發慌。想到在海中,十天找不到食物,它依然行動敏捷,現在身子是發了福,只是游水的本領大不如前了。第四天,終于有吃的了,不是魚蟲,而是漁夫兒子吃剩的殘羹。顧不上嫌棄,魚大嚼起來。它實在不行了。漁夫兒子總是隔三差五地送些殘羹。魚兒抱怨不停。

終于,消息傳來,漁夫出海遇難了。漁夫兒子收拾了東西搬走了。什么都帶上,只忘了那條漂亮魚。魚在缸里大喊:“嗨!帶上我,別丟下我!”沒人理它。

四周靜悄悄,只剩下一口破水缸,一條漂亮魚。

魚很悲傷。想到昔日漁夫待它實在不薄,現在卻遇難身亡,它十分悲傷。想到自己今后,無人照料,困于水缸。

魚抱怨,抱怨水缸太小,抱怨伙食太差,抱怨漁夫兒子對它無禮,抱怨漁夫輕易出海,甚至抱怨它決意離開大海時伙伴們為何不加勸阻,抱怨它所認識的一切,只忘了抱怨它自己。

它又開始幻想。一個富商路過此處,發現一條漂亮魚,于是把它小心地收好,養在家中的大水塘,每天都有可口的魚蟲……

太陽升起來了,四周靜悄悄,只剩下一口破水缸,一條漂亮的魚,死魚。

真的,很漂亮。

生活就是這樣,你可以選擇在屬于你自己的空間里自由翱翔。任何愛慕虛榮,幻想在別人的世界里幸福的人,永遠找不回自己真正的生活,也就是將被生活的浪濤淘汰。

17.弱者回首就變強

在強者面前舍得放棄的人,表面上是弱者,其實他才是真正的強者,因為他學會了正確的去選擇。

看《動物世界》,有一個場景始終在我的腦海里激蕩。

一群遷徙的野牛在行進途中,突遭數只獵豹的襲擊。剛才還是悠然自得的牛群頓時像炸了窩的馬蜂,驚恐著四處奔逃,躲避著獵豹,逃脫著死亡。一只只野牛在奔逃中被撲倒,沒有搏斗,掙扎也是那樣有氣無力,只是哀鳴了一聲,成了獵豹的食物。就在我為野牛大叫惋惜時,突然,一只看似弱小的野牛,就在快被獵豹追上的剎那,突然轉向,全身奮力后坐,努力將身體的重心后移,奔跑的四蹄成了四條鐵杠,直直地斜撐在地上,隨即身體周圍騰起一股濃濃的塵土,如同爆響的炸彈掀起的浪。在這生與死千鈞一發之際,這只小小的野牛停住了,我的心隨即提到嗓子眼。我的擔心是多余的。急停下來的小牛,不但沒有被獵豹嚇倒,反而反轉過身來,憤怒地沉下頭揚起頭頂上那一雙尖尖的硬硬的角,猛抵沖過來的獵豹。那只不可一世的獵豹,還沒有看清眼前發生的一切,就被野牛的尖角抵住了身體扎進了肚子,被高高地捅起,拋向空中。頓時,情況急轉直下,奔逃的野牛們還在拼命地奔逃,而制造死亡的其它獵豹卻驚呆了,先是頓立,繼而掉頭逃走。

這是我平生看到的最驚心動魄的場面。

被獵豹追捕,多么驚恐萬狀;面臨死亡回首痛擊,又是多么壯烈偉岸。野牛是動物世界中身體強壯而眼大膽小的群體,又是一個生存中求實惠缺乏靈性的動物。在突如其來的災禍面前,它們惟一的選擇就是逃跑。逃跑的路線又是那么的單一,不管前面是沼澤、叢林,還是大山、斷壁,一個勁地往前沖。跑的是一條直線,往往成了獵物最好的捕捉。而一旦被捉住,只有任其獵殺。自然的本能,拙劣的求生,悲慘的結局。我不知道為什么惟有那只小野牛不像它的父母兄弟姐妹以奔逃求生,而選擇以戰為逃生方式——回首痛擊,戰勝死亡。但從中卻給了我許許多多的啟迪和聯想。

生活困難多于幸福,人生磨難九十九。面對困難,人不應在困難中倒下,要努力在死亡中挺起,哪怕是不可抗拒的天災人禍,哪怕是你弱小得奄奄一息。要時刻記住:弱者回首就變強。

18.選擇人生的正面,舍棄人生的反面

人生,原是有正反兩面的,有些人選擇了犯罪,是把自己的背面翻到了正面。我們所以成為好公民,是因為我們壓抑了自己做壞事的背面,放棄了去犯罪。

去監獄采訪,回來的時候竟有些迷惑。

他們的經歷,并不怎么讓我吃驚,犯人嘛!犯了罪的人,我有心理準備,讓我不解的是其中的一些細節。

比如他,犯搶劫殺人罪,和同伙持刀搶劫,他朝被害人身上砍了三刀,同伙搶了錢喊他跑。他跑了幾步,又折回來,對倒在地上的被害人說:“捂住,別喝水!”再比如他,偷盜罪,那次他在火車上瞄準了一個帶孩子的農村婦女,靠上前去,把手伸進女人衣兜,摸到一個小布包。車到沈陽他下了車。走出站口,想找一個沒人的地方洗錢。忽然聽到一陣哭喊聲,他走過去,只見剛才那個被他偷的女人坐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到:“我丈夫到南方打工,一年多沒回家,上個月寫信來,不要我了,要和我離婚。我賣了兩口豬湊了路費去找他,可是剛才在車上全丟了。我找不到丈夫,回不了家,只有去死了!”他聽了,走上前去扶起女人,說:“大姐,別哭了,哭也沒用,去報案吧。”拉著她往外走,趁她不注意,把布包放到孩子的被里。“大姐,你再好好找找,是不是丟到別的地方了。”他假裝幫她找,翻開被,露出小布包,女人一看,破涕而笑。他又從兜里掏200元錢,給了女人。女人感動得給他跪下。

殺了人又跑回來告訴人家別喝水,因為他知道喝水會引起大出血,讓生命更接近死亡。偷了錢又還給人家,還把自己的錢給她,他看不得她無路可走的慘狀。原來這些壞人的身上,有時也有好的一面。

前些日子,我寫文章引用了別人幾句話,就有讀者寫信到報社罵我,我找朋友訴說。朋友看我生氣的樣子,就說:我幫你出出氣,也寫信罵他一頓,或者找人把他家玻璃砸了。其實我們這些安分守己的好人,有時也有過想做壞事的一面。

19.舍得放棄“尊嚴”

只有舍得放棄去維護個人的“尊嚴”,我們才能有尊嚴,一味的堅持自己的錯誤,能談何尊嚴?

作為教師,也許“道歉”比“訓斥”難度大得多。

最近,一個偶然的機會,一位小學教師向我講述了他的一次“經歷”:四年級語文單元測驗,老師誤將一位學生答對的題扣了分。卷子發下來,這位學生舉起手:“老師,我認為這道題這樣答是對的,理由是……”老師重新看后作了糾正。按說這件事就過去了。不料,一會兒這位學生又舉手:“老師,您錯了,應該向我道歉。品德課上老師就是這么說的。”頓時,教室里一片寂靜,老師也愣住了。片刻,這位老師笑著說:“是我疏忽了。對不起!”我問這位老師:“您當時不覺得窘迫嗎?”他卻說:“像這樣有道德勇氣的學生,很少見,我喜歡。”

這句話深深地震動了我。一位四年級的小學生敢于堅持自己認知的正確性,要求教師糾正自己的錯誤已屬不易,更可貴的是他用品德課上構架起來的道德標準去待人處世,堅持學生和老師不僅在真理面前平等而且在人格上平等,更為勇敢。更何況這份勇敢還可能是要承擔“膽大妄為”、“得寸進尺”,甚至“目無尊長”的嘲笑和訓斥。

盡管道歉是生活中一個再平常不過的細節,但在我的所見所聞中,作為老師,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并誠懇道歉的并不多。因為,道歉對于老師來說,同樣承擔著“威信”一落千丈,學生效仿找“茬兒”等風險。但是,那位老師做了,他用自己的道德勇氣呵護了幼小學生心田里剛剛萌芽的異常圣潔的光芒。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育人,就是教孩子做具有健全人格、高尚人格的人。如果說“教書”是教師以知識的力量征服、感召自己的教育對象,那么,“育人”就需要教師以人格的力量征服、感召自己的教育對象。因此,塑造和維護好自己的人格形象,是教師做好教書育人工作的必要條件。教師人格上的“失足”,不僅會導致“育人”不能,甚至連“教書”也會難以為繼。試想,如果那位老師堅持維護個人“尊嚴”,動輒訓斥學生,那個小學生還敢與老師“據理力爭”嗎?

“做好人的工作要憑兩種力量,一是真理的力量,一是人格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就是知識的力量,多數教師是比較注意的。可是,人格的力量、人格的形象呢?

20.放棄和老鼠打架

你是獅子,你就要選擇好你的對手,對于老鼠的挑戰,你要舍得放棄比賽。

有一次,一只鼬鼠向獅子挑戰,要同它決一雌雄。獅子果斷地拒絕了。“怎么,”鼬鼠說,“你害怕嗎?”

“非常害怕,”獅子說,“如果答應你,你就可以得到曾與獅子比武的殊榮;而我呢,以后所有的動物都會恥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你如果與一個不是同一重量級的人爭執不休,就會浪費自己的很多資源,降低人們對你的期望,并無意中提升了對方的層面。同樣的,一個人對瑣事的興趣越大,對大事的興趣就會越小,而非做不可的事越少,越少遭遇到真正問題,人們就越關心瑣事。

威廉·詹姆斯說過:“明智的藝術就是清醒地知道該忽略什么的藝術。”不要被不重要的人和事過多打攪,因為成功的秘訣就是抓住目標不放,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犧牲上。

21.給別人溫暖也就解決了自己的饑餓

自我欣賞的結果,必然是自我封閉。給別人一條路,也等于給自己一條路;給別人一個機會,也等于給自己一個機會。

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講的是寒冷的冬天,一個賣包子的和一個賣被子的同到一座破廟中躲避風雪。天晚了,賣包子的很冷,賣被子的很餓,但他們都相信對方會有求于自己,所以誰也不先開口。

過了一會兒,賣包子的說:“吃一個包子。”賣被子的說:“蓋上條被子。”

又過了一會兒,賣包子的又說:“再吃個包子。”賣被子的也說:“再蓋上條被子。”

就這樣,賣包子的一個一個吃包子,賣被子的一條一條蓋被子,誰也不愿向對方求助。到最后,賣包子的凍死了,賣被子的餓死了。

人若敬我,我便敬人;人若愛我,我便愛人;人若求我,我便求人;人若予我,我便于人。賣包子的和賣被子的所奉行的,就正是這樣一種人生哲學。

有句歌詞唱道,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但其中最關鍵的,是誰先獻出一點愛。第一個人獻出的愛,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寶貴的愛。

22.人生無處不套牢

既然無論如何都只是一個套中人,那我們何不像藝術體操運動員那樣,將自己于圈套中出出進進,還不失時機地來一個表演動作,瀟瀟灑灑過一生呢?

因為股市猛地熱了起來,有個詞的使用頻率也就突然增高,這便是——套牢。由于被股市賺錢的光環所誘惑而奮不顧身地跳了進去,誰知股價它非但不漲反而直線下跌,這就是套牢了。凡是玩股票的人,沒有一個喜歡自己被套牢的。可是大凡玩股票的人,沒有一個幸免于此。

股市真可謂是人生大課堂。收市之后,你如果將眼光放得遠一點,你會忽然發現,人生真是無處不套牢。生而為人,出生前就被子宮套牢了。后來,被學校套牢,工作了被單位套牢,結了婚被家庭套牢,死了被骨灰盒套牢。

說起來,人總是有一點賤,有些套子是自己要去鉆的。股票是自己要買的,婚是自己要結的,國是自己要出的,兒子是自己要生的,假如買不到股票,人是會抱怨的。假如生不出兒子,人是會沮喪的。至于出不了國,人是會惱火的。有朋友終于拿到了綠卡,然而立即愁眉苦臉起來,問一問,說是原本窮學生一個,萬事沒有關系,而現在要以一個美國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車是什么檔次的車,房子是什么檔次的房子,衣服是什么衣服,工作是什么工作,等等,不一而足。原來綠卡也是個圈套。這么一說,做人就難了。得到了朝思暮想的東西還要犯愁,甚至更愁,這人生真是很無奈。

仔細想想,人是不能沒有一點東西將自己套牢的。過于自由,心里就空落落的,魂不守舍,食不甘味,這種那種的孤獨就要來咬人。人不是被這個套牢,就被那個套牢,小學之后還有中學,一套接著一套,徹底的孤鬼兒一個是不可想象的。有種說法是不會錯的,凡是活人必然是套中之人。

人要套自己最無可救藥。我的一個朋友熱愛炒股,小有進賬。然而他總是撥起算盤算自己理論上應該賺多少,而實際上少賺了多少,這樣算來算去反而愈加不快樂。我勸他何苦和自己過不去,留得“生命”在,還怕沒柴燒?朋友覺得這話是對的,但心里忍不住還是惦記那飛走的銅錢。錢真是一個最壞的套子。

23.不便宜別人

老怕便宜了別人,算計過甚的人,還是便宜了別人,吃虧的還是自己。所以說,生活中該放的就得放該拿的還得拿,過于精明,最后只有吃虧一條路。

朋友向我講過一個笑話,是真事。

某人買回一堆小陶罐,大如拳,廣口,給鳥喂食嫌大,裝醬油還沒蓋兒。問他何意,此人雙眼放光,用手比劃:“才一毛八一個,多便宜。”是夠便宜。大家看罐子有幾十個,問干什么用。他一搔頭皮,說:“這倒沒想。”眾人哄笑說,再便宜,沒用也是白買。他正色,說:“不對,這么便宜,我不買別人就要買呀。全包圓兒,不能便宜了別人!”

看來,賣陶罐的比他先發現此物沒什么用,才便宜賣。他買罐的狂喜到了不計較用途的地步,而最大的快樂不在便宜,而在別人無法享受這種便宜,即買斷。

這樣的心理很多人都有。當他享受某種物用的樂趣時,想到別人也在享用,就立刻黯然。報載,新近謝世的一位日本財閥,是三井或住友的頭目記不清了。與他謝世一道下落不明的還有斥資數千萬美元收藏的兩幅西洋名畫。這是在島國發生的第二個用金錢消滅人類共同文化財富的例子。幾年前,亦有一位日本財閥以梵高的畫殉葬。他們咽不下氣的原因是:他死了,然而許多美好的東西仍然存在著,讓他們接受不了。這些財閥不見得愛畫,但大家都說好,就要買下,而且讓大家永遠見不到它。

在報上,我還讀過一則新聞。說陜西一個農民,發現妻子有外遇,大怒,憤而剪下自己的陽具。有人不解,問:你這是干什么?去勢的農民說,這是懲罰她。原來他以為自己長這么個家伙,是在便宜妻子。后來,村里人譏笑,說這不是懲罰她,是懲罰自己。此人羞愧難當,上吊自盡。

老怕便宜了別人,算計過甚,還是便宜了別人。買陶罐的便宜了賣陶罐的,自去陽具的便宜了老婆和奸夫。最可恨的是那些日本人。對那些曖昧的、精明的東洋人若無足夠的警惕,早晚吃虧。

24.尋找畫的美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钦州市| 平罗县| 珠海市| 武邑县| 保山市| 鹿泉市| 安阳市| 得荣县| 望都县| 辽阳市| 盐城市| 枣阳市| 巴青县| 东乡族自治县| 澄迈县| 周宁县| 丰都县| 济宁市| 通山县| 保山市| 上林县| 灌南县| 淳安县| 闻喜县| 车致| 甘孜县| 济宁市| 汉沽区| 达孜县| 汉川市| 惠东县| 东乌| 东阳市| 华宁县| 葵青区| 黄山市| 阿合奇县| 孝昌县| 陕西省| 邯郸市| 灵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