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會溝通,學會愛:如何消除誤解,讓親密關系更穩固
- (美)阿倫·貝克
- 1605字
- 2021-12-29 15:57:37
制定規則
妻子想要抽空和丈夫聊會兒天,卻可能不得不忍受他周末花大把時間在電視上看足球賽,或者下班后與朋友們小酌幾杯,又或者晚上在辦公室研讀打印的資料。丈夫可能要適應妻子“性趣”不高的情況,或者適應她不認同自己的工作、體育運動以及在政治方面的興趣等情況。以上幾個方面的失望通常會令夫妻降低對另一方的期望。當婚姻的現實讓他們調整了自己的夢想,他們通常會學著接受現狀,盡管可能會偶感失落。
然而,有時夫妻的期望(希望與夢想)不僅不會降低,反而有所升高。希望另一半將家庭放在第一位的愿望會升級為一種要求。“將”的字眼改成“應該”:“他(她)應該把家庭放在第一位。”原來的愿望變成了絕對規則。夫妻在自己的愿望未實現時會感到悲傷,自己的規則被打破時則容易心懷怒氣。
我們如果想對馬克斯與西比爾的矛盾做出公正的評判,對此下定一個絕對的結論似乎并非易事。馬克斯是否應該立即回家,或至少主動提出立即回家?西比爾希望馬克斯立即回家正確嗎?一個簡單的結論是,這樣做既不全對也不全錯。但是,這種結論會忽略掉兩人之間真正的矛盾。兩人的矛盾焦點要比“馬克斯是否回家”這個問題更加寬泛和復雜。他們心中真正在乎的問題是“西比爾會不會支持我的工作”“馬克斯會不會支持我的家庭事務”。
當我們忽視婚姻沖突中許多抽象的問題時,可能會“誤入歧途”,一心想著給問題尋找過于簡單化的解決方案。“馬克斯是否回家”這個具體問題之所以重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代表著更寬泛的原則:在西比爾希望獲得他的支持時,馬克斯的做與不做具有象征性意義。
本書第2章將夫妻雙方認可但往往意識不到的一些寬泛原則稱作“優點”。這些優點與公正、關愛、體貼、有責任心、尊重等品質相關。因此,簡單的言行卻包含了寬泛、抽象的原則。西比爾認為,如果馬克斯主動提出回家,就意味著他關愛體貼自己、有責任心、處事公允;如果他不主動提出,則意味著他不關愛體貼自己、沒有責任心、處事不公允。在西比爾看來,馬克斯要做的選擇早已自有決定。
一般而言,在一些重要原則被違反前,制訂規則的需求并不明顯。例如,有關雇用慣例和選舉權的法律都是在違反不歧視原則之后才通過的。同樣,只有在發生了一連串事件,夫妻雙方在一些重要原則上產生沖突之后,他們才會萌發制訂規則的念頭。泰德對凱倫的遲到屢屢感到失望之后,頭腦中便形成了針對她遲到的規則。從此以后,凱倫一不守時,泰德就會套用他的規則,并認為自己理應對她的“不良行為”表示憤怒并予以懲罰。
這些規則的問題在于沒有考慮對方的需求和愿望。事實上,一旦坦誠言明(這種情況寥寥無幾),這些規則會顯得任性專橫,甚至在對方看來不可理喻。在緊張的婚姻關系中,憤怒情緒大多歸因于破壞規則,而非其中一方真正做了壞事。
為某一言行賦予個人期望的意義,并評判它的“合法性”時,我們會采用一些“固定程式”作為評判標準,而上述規則正是基于這些“固定程式”制訂出來的。這些“固定程式”包括:
·如果對方關心我,我煩心時他會主動幫助我。
·如果對方尊重我,他就不會讓我一個人去干臟活累活。
·如果對方體諒我,他會主動去做我希望的事。
當一方的言行踩中“固定程式”的“雷區”,另一方會對此感到不快。比如,勞拉和西比爾都對丈夫沒有滿足自己的請求感到失望。她們當時在潛意識中借用了上述第3條程式:“如果對方真正關心我,他(她)會去做我希望的事。”如果對方沒有滿足自己的愿望,便意味著他不關心自己。這種意義對這兩位妻子而言是毀滅性的打擊。在此后的生活中,她們暗自決意制訂這樣的規則:“丈夫一定要滿足我的需求。如果不能滿足,我便會離他而去。”
從上面“固定程式”中可以得出的規則包括:
·我煩心時對方應該幫助我。
·對方應與我共同承擔家務。
·對方應主動去做我希望的事。
這些規則可以保護夫妻一方免于傷心或失望。因此,當馬克斯違反了西比爾的規則,未能滿足她的需求時,西比爾會感到非常生氣而非失望痛苦,于是她希望懲罰一下馬克斯,或者直接離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