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大清后宮秘史
  • 陳靖宇
  • 5946字
  • 2022-08-01 17:29:19

13 慈溪壽慶大揭秘

一、慈禧五十壽慶揭秘

“光緒十年甲申(1884年)”十月初十,為“慈禧端佑康頤昭豫皇太后”(慈禧的全稱)五十壽辰,又稱為“萬壽圣節”。

先是欽天監選擇初七辰時吉刻,請光緒帝第一個先到慈禧住處慈寧宮預行“祝嘏”(祝壽稱祝嘏)之禮,然后退下。這時候,天色剛亮,晨鐘乍響,鑾儀衙設皇太后儀駕于慈寧門外,這個儀駕,“虎賁對列,豹尾槍排,采耀鸞綾,影遮雉扇”,迤邐直達長信門外。執事官員們分班而立,肅肅雍雍,誰也不敢出一點兒聲響。慈寧宮的檐下,陳設中和韶樂;長慶門外,陳設丹陛大樂。“鳳韶協律,象管和聲,鼓吹歡騰”,不外乎祝愿慈禧長壽之曲。慈寧宮檻正中,由備武院預設黃緞拜褥。慈寧宮東門外,禮部鴻臚寺官員備下進賀表黃案一張,內閣大學士由內閣捧出皇上的慶賀表文,這表文放在一個精制的匣子內,內閣大學士進表的路線有所規定:自熙和門中門出發,經永康左門外,由禮部堂官前引,進慈寧門,將表匣安放在黃案之上,隨即退出。其他王公百官及將軍提鎮等的慶賀表文,都安放在午門外的龍亭內。

祝壽的官員,集聚在各自的既定位置:碩親王以下入八分公(清宗室封爵名。天命間,立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禮遇優異,謂之八分。后定封爵,貝子以上皆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等,有入八分的,也有不入八分的)以上的集在隆宗門外,不入八分公以下、二品大臣以上的,集在長信門外,三品以下文武官員,集在午門外,都是雁形排列。

諸事安排就緒之后,欽天監于乾清門外高唱“吉時已到”,禮部堂官即跪伏丹墀,請皇上到慈寧宮正式行祝嘏之禮,皇上身穿禮服,乘輿出宮,禮部堂官先行,由隆宗門至永康后門外降輿;碩親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隨皇上之后,行到慈寧門的階下兩旁;禮部堂官引皇上由東階升至門左,西向立;展表大學士二員升階分立東西檐下,宣表官站在東檐下;大學士之后,有日講官四員站在慈寧門外西階下,面東佇立;前引大臣及侍衛等站在儀駕之末的兩旁。這些人都分級站完后,內監即奉請慈禧具體服升座慈寧宮,中和韶樂奏起“預平之章”,慈禧坐定,音樂停止;禮部堂官引皇上至慈禧座前拜褥上,丹陛大樂奏起“益平之章”,碩親王以下入八分公在慈寧門階下,前引大臣、侍衛等在儀駕末都面向慈禧站好;不入八分公以下、二品大臣以上等,都面向慈禧站在儀駕之末。鴻臚寺鳴贊官跪喊一聲“跪”,皇上及碩親王等官員都跪下,鳴贊官接著喊“宣表”,宣表官立即捧表到慈寧門檻外正中跪下,又有大學士二員跪于宣表官的左右,奏樂,樂止,宣表官高聲宣讀表文,宣表畢仍將表文放回黃案上,退下。又奏樂,在樂聲中皇上率諸大臣行三跪九叩禮。在皇上行禮的同時,在慈寧門東西檐下有御吏二員、鳴贊官四員;在長信門外有御史、禮部堂官、鳴贊官各一員;在午門外有御史、禮部堂官、鳴贊官各一員;在永康左門、右翼門、熙和門、午門內各有鳴贊官一員,這些人隨著慈寧宮皇上跪拜,傳出“跪拜”的信號,各處官員應聲跪拜,跪拜已畢,鳴贊官喊“禮成”,皇上及各大臣官員均復原位,樂止。內監奏請慈禧還宮,慈禧起座,中和韶樂奏起“履平之章”,還宮后,樂止。皇上由永康左門出,乘輿還宮。碩親王以下官員均退出,禮部堂官捧賀表送內閣存檔,全部大禮告終。

慈禧五旬慶壽,如此繁文褥節,而六旬、七旬慶壽更為窮極奢華,由紫禁城內到頤和園,每隔幾丈即搭有戲臺、彩坊,入夜燈火輝煌,萬人空巷,男女雜踏,看劇觀燈,集一時之盛,形如一派“太平景象”。實際上,當時中國正飽受外國帝國主義的侵略,大清政府搖搖欲墜,危如累卵之時,但慈禧一味揮霍無度,一次壽辰所用竟達數百萬兩白銀,清朝滅亡,那是應該的事。

二、慈禧六十壽慶揭秘

光緒二十年十月初十日(1894年11月7日),為慈禧的六十“整壽”,照例要舉行極其隆重的“萬壽慶典”。為了籌辦這次“慶典”,早在兩年前就著手進行準備工作。光緒十八年(1892年)十二月初二日,光緒發布上諭:“甲午年,欣逢(慈禧太后)花甲昌期,壽宇宏開,朕當率天下臣民臚歡祝嘏。所有應備儀文典禮,必應專派大臣敬謹辦理,以昭慎重。著派禮親王世鐸、慶郡王奕劻,大學士額勒和布、張之萬、福錕,戶部尚書熙敬、翁同和,禮部尚書崑岡、李鴻藻,兵部尚書許庚身,工部尚書松溎、孫家鼐,總辦萬壽慶典。該王大臣等其會同戶部、禮部、工部、內務府,恪恭將事,博稽舊典,詳議隆儀,隨時請旨遵行。”隨后于次年春,成立了慶典處,專司辦理慶典事宜。

為了舉行這次慶典,需要進行許多準備工作,備辦大量的器物,其中包括為慈禧制辦大量的衣物與珠寶首飾;宮廷內外進行修飾、陳設、點綴;街道鋪面修葺裝潢、點設景物以及慶典期間舉行一系列慶賀筵宴,宮中和頤和園演戲多日,等等。這些活動需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費大量的金銀財物,其奢華靡費的程度真令人瞠目吃驚。這里就主要應備辦的事項及內幕分別予以公開曝光:

(一)衣物、玉寶、金輦等全曝光。慶典時,為慈禧備辦的龍袍、龍褂、氅衣、襯衣以及各色蟒緞、大小卷緞綢等衣物和面料,其數量之多、質地之精,令人咋舌。共計有:各色緞綢繡龍袍、龍褂五十四件(其中包括明黃江綢繡五彩云水十二章加品月壽字全洋金龍旗龍袍九件,明黃緞繡五彩云水十二章加品月壽字全洋金龍旗龍袍九件,明黃兩面透緙五彩云水十二章加品月壽字全洋金龍旗龍袍九件,石青江綢繡五彩云水四章加品月壽字全洋金龍八團有水旗龍褂九件,石青緞繡五彩云水四章加品月壽字全洋金龍八團有水旗龍褂九件,石青兩面透緙五彩云水四章全金龍八團有水旗龍褂九件等),繡大紅旗蟒袍料五十件,各種貂皮、天馬皮、青白肷皮、銀鼠皮、灰鼠皮氅衣、馬褂、緊身皮筒等一百六十二件,各色緙絲繡緙、江綢繡各式壽字圖案氅衣、襯衣、馬褂、緊身二百一十六件,各色綢緞、羅縐五千九百七十七匹件(其中包括各色大小卷花緞八百匹件,各色蟒緞、大小卷緞綢一千匹,各色大小卷緞綢紗羅縐綢二千四百五十一匹件,元金妝閃八絲緞一百二十六匹,大小卷花緞江綢六百匹件,八五絲緞一千匹件)。以上這些總共耗費二十三萬二千余兩銀子。這些龍袍、龍褂、蟒袍、氅衣、襯衣、馬褂、緊身和各種蟒緞、綢緞、羅縐等衣物和面料,分別由蘇州、杭州、江南三織造承制。因為是“萬壽慶典皇太后上用”的“特傳要件”,質量要求十分嚴格,必須質料要精、作工要細、花色要新,有許多圖案畫樣“未經辦過”,“必得挑造花本,方可上機織辦,工程實為繁重”。但是,“工繁限迫”,從派辦到交貨,不到半年時間,必須于限內“全數解京,勿稍遲緩”。

慈禧六十壽慶時,照例要給她加封徽號。因此,必須備辦玉冊一份,玉寶一方,并隨滿漢冊文一份,寶文一件。這項任務交蘇州織造承辦,“照式鐫刻”,共用銀一千九百二十三兩。由工部打造裝盛玉寶的金箱一個,金印池一個,金錢一個,共用八成色金二百四十三兩。為了打制金箱、金印池,以及金銀首飾、器皿、鍍金活計等,由粵海關采辦足金一萬兩(合銀三十八萬六千兩)。

慶典時,慈禧從頤和園還宮,從宮中回頤和園,要乘坐金輦,皇帝、皇后以及瑾妃和珍妃等也要乘輿陪從。所用金輦和轎輿,均要新造。慈禧金輦一乘,由工部制造,金輦及其所有漆飾泥金、衣幃,以及鍍赤金銅鐵一切活計應需物料及工價,共耗銀七萬六千九百一十三兩;還需要為慈禧備制四人暖轎、亮轎各二乘,八人暖轎、亮轎各二乘,共耗銀一萬二千五百兩。帝后及妃嬪的轎輿,有十六人金龍畫轎一乘,八人、四人暖轎、亮轎六乘,共七乘,制造這些轎輿及其隨用冬夏季圍簾、絳絡、套墊、座褥、靠背等件,共用銀一萬五千零六十五兩。此外,還要制造太后乘用明黃漆車二輛,皇帝乘用硃紅漆車二輛,皇后、妃嬪乘用黃油車七輛,媽媽、女子乘用青車三十輛,修理庫存各種舊車九十余輛,以及車上所需冬夏圍簾、絳絡、靠背、坐褥及鞍轡等全套設備,共耗銀七萬八千九百余兩。

(二)宮廷點綴、陳設、修繕全曝光。在慶典期間,紫禁城、中南海(當時稱西苑)、頤和園、萬壽寺等處殿宇、門座,均要加以裝飾點綴,陳設布置,修繕油飾,以示喜慶。

慶典期間,宮廷各處殿宇和門座均要架彩和彩綢。紫禁城內架彩一百六十四間,彩綢六百三十五處;頤和園內架彩九十八間,彩綢一百四十三處;中南海內架彩一百七十一間,彩綢二百九十八處;萬壽寺架彩五十五間,彩綢三十八處。以上共計架彩四百八十八間,彩綢一千一百一十四處。僅此項工程所需采買物料、扎彩人夫工費、安掛運腳及照管官役津貼等,就需用銀十四萬四千一百五十兩;所需各色彩綢,分別由三織造承制,共需二十萬零六千六百五十匹,耗銀八十六萬六千六百一十兩。

慈禧在慶典期間,要從頤和園還宮,頤和園東宮門外、倚虹宮門外、錫慶門外、仁壽堂等處均要搭設彩殿、彩棚。頤和園東宮門外搭彩殿五間,錫慶門外搭彩殿五間,倚虹宮門外三間。仁壽堂前搭彩棚二進,前進五間,次進七間。以上共需采買物料、拉運車腳、匠夫工價等銀四十六萬零八百七十八兩。

慶典期間,紫禁城內儲秀宮、長春宮、翊坤宮、乾清宮、鐘粹宮、養心殿、體和殿、太極殿、麗景軒等處,頤和園內排云殿、樂壽堂、仁壽殿、頤樂殿等處,中南海內豐澤園、瀛秀園等處,均要布置陳設,鋪設棕毯、氈片,以及座毯、坐褥、靠背、迎手、足踏、床毯、大褥、帳幔、椅墊、凳套、簾子等項鋪墊。這些物品,分別由三織造、武備院等處備辦。紫禁城內各宮殿陳設不算,僅頤和園仁壽殿、排云殿、頤樂殿需要制辦的圍屏、寶座、孔雀扇、香幾、香薰、景泰藍仙鶴、鳳凰等項陳設,就耗銀十一萬四千余兩。各處所需鋪墊中,僅棕毯就需要一千塊(其中長二丈寬八尺的五百塊,長二丈寬一丈二尺五寸的五百塊),所需棕毛五十萬斤;氈片六十萬尺(其中紅色三十萬尺、白色和黑色各十五萬尺),所需山羊絨八十八萬一千二百五十斤。只頤和園和中南海內所需的鋪墊,共耗銀二十二萬四千五百四十五兩。

慶典期間,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萬壽寺等處各殿宇、門座、甬路均要安掛各式燈只,總共六千三百九十五只,需銀二十萬兩。修理宮內各處銅路燈石座一百七十三座,共耗銀一萬六千九百六十五兩;制辦宮內各處燈只隨用珠繡吊掛等二千一百六十七件,以及銅接油挑頭鉤子、葫蘆頂等件,共耗銀六萬兩。各處殿宇、門座等處,均要陳設匾額、畫屏,貼掛對聯、門神、畫斗、橫批等物,共耗銀七萬余兩。

為了迎接“萬壽慶典”,對各處一些破舊殿宇、門座、房屋、寺廟等,需要進行修繕、漆飾,“以壯觀瞻”。因此,凡慈禧六十慶典需要拈香的廟宇,以及蹕路經由的紫禁城附近門座等處所,都要“一律修理整齊”,其中包括內城隍廟、永佑廟、宣仁廟、凝和廟、昭顯廟、西華門門樓、西安門門座、北上門門座,以及西華門、東華門、神武門和北上門附近的大連房等處。此外,還有景山上五座亭子工程、慈寧宮工程、寧壽宮工程、御河橋東西琉璃門改建工程、萬壽寺碑亭工程,以及大高殿牌樓和福佑寺工程,等等。這些工程花費了大量銀兩,其中僅幾項有賬可查的工程耗費就相當可觀:慈寧宮工程耗銀三十五萬余兩,寧壽宮工程耗銀二十萬兩;御河橋東西琉璃門改建工程,僅琉璃瓦料就用了八萬二千九百六十件,耗銀達七萬零二百七十八兩;大高殿牌樓和福佑寺廟宇工程需銀四萬三千六百一十六兩;萬壽寺碑亭工程需銀一萬五千零三十九兩。而那些沒有記載工程費用數目的內城隍廟、紫禁城附近門座等處工程,其所需資費,也為數巨大。

(三)貢賞物品、報效銀兩全曝光。在慶典期間,慈禧為了表示對臣屬的“行慶施惠”,還要“加恩”賞賚王臣、百官、公主、命婦以及在慶典中效力的差役人等。為此,需要備辦大量的賞用物品。其中有:如意一千柄、瓷瓶五百件、朝珠八百四十掛、銅手爐一千五百個、黃盤三百個等等,共用銀三萬四千三百一十二兩;香色丈帶花大荷包四千對;各色蟒緞、八五絲緞四千匹,用銀十一萬五千四百零六兩;各色大小卷緞綢紡絲五千六百七十五匹,用銀十萬余兩;各色袍料二百余件、手巾一千條、包頭一千塊,共用銀四萬三千二百余兩,等等。

慈禧為了滿足自己窮奢極欲的需求,借做壽為名,大肆搜刮財物。皇帝以下王公大臣、外省大員都要向她進獻“萬壽貢品”。王公大員們為了討好主子、向慈禧這個“老佛爺”表示“忠誠”,也就絞盡腦汁,紛紛向她進獻能使之滿意、“賞收”的貢品。可惜,由于當時各地大員進貢的“貢品清單”沒有完整保存下來,所以,現在無法了解貢品的全部情況。這里只把光緒皇帝、內務府大臣福錕等進貢的物品曝光,從中也可窺見一二。

光緒皇帝進貢物品。共計有:無量壽佛九龕,金字經一部,壽軸三軸,如意二匣(每匣九柄),金鑲珠石如意一柄,時樂鐘一對,珊瑚盆景一對,玉陳設二十九件,瓷陳設二十九件,古銅陳設二十九件,各種壽字朝珠、念珠六盤,各種綠玉、白玉、珊瑚、玳瑁、檀香、伽南香、金銀簪、鉗、鎦、鐲子、戒指等共二百零四只,嵌壽字伽南香十八子手串十二副,各種嵌花伽南香珮二十件,珠口琺瑯金表一對,各色龍袍、龍褂、馬褂、緊身和衣面九十九件,各色緞綢、羅紗二百二十八匹件,羊皮、銀鼠、灰鼠、天馬、珍珠皮、青白狐肷皮、貂皮等各種皮筒七十二套,一兩重銀錁五千個,五錢重銀錁一萬個,銀三十萬兩。光緒帝進貢的這些物品,共耗銀二十八萬八千兩,加上銀三十萬兩、銀錁一萬兩,總值達五十九萬八千兩之巨。

內務府大臣福錕等貢品。共計有:脂玉如意五對,綠玉紅瑪瑙壽星仙桃二件,脂玉插屏一對,脂玉盒子一對,脂玉瓶洗二件,脂玉鑲嵌花瓶一件,脂玉花觚洗子二件,脂玉杯壺二件,脂玉蓋碗茶盅二對,脂玉花插圓屏二件,玉石大小仙臺六座,玉字鑲嵌圍屏一副,鑲嵌象牙花卉烏木圍屏一副(隨寶座、足踏、宮扇、香幾、景泰藍鳳凰二只),鑲嵌象牙人物紫檀圍屏一副(隨寶座、足踏、宮扇、香幾、景泰藍鳳凰二只),玉鑲嵌掛屏對子二副,珊瑚嵌綠字瑪瑙盆景一座,繡花卉各色氅衣、襯衣、馬褂、緊身料面五十四件,加寬各色壽意江綢、庫緞七十八匹。

安徽巡撫沈秉成貢品。共計有:文玉如意一對,一統萬年一座,翠玉麻姑全尊,景泰藍銅鶴一對,靈壁樂石九座,鐵花掛屏四扇,黃山景松九盆,花卉圍屏九扇,牡丹畫冊四本。

為了舉辦這次規模宏大、豪奢鋪張的“萬壽慶典”,需要大量的經費開支。這筆數目巨大的“慶典用款”從哪里來呢?據記載,一部分由“部庫提撥”,一部分由“京外統籌”。部庫提撥之款,從“籌備餉需、邊防經費兩款”中提用一百萬兩,從鐵路經費中“騰挪”二百萬兩,“共籌備銀三百萬兩,專供慶典之用”。此外,“應由戶部行知各直省督撫,量力籌解,以供需要”,這就是“京外統籌”部分,也就是向京內外臣工攤派的報效銀兩。據檔案記載,宗室王公、京內各衙門、各省督撫將軍等文武官員,報效慶典需銀(由官員俸廉銀中按二成五厘扣繳)一百二十一萬四千一百余兩,報效工需(點景)銀共一百七十六萬七千四百兩,兩款共計達二百九十八萬一千五百余兩。

這僅是慈禧借慶壽為名搜刮來的有據可查的現銀,至于賬上不記的巧取豪奪,還不知有多少。此外,她向京內外官員索取的“貢品”不計其數,其價值則更是無法估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攀枝花市| 清河县| 固镇县| 德阳市| 普兰店市| 筠连县| 偏关县| 蒙阴县| 南江县| 长白| 淅川县| 琼中| 莱芜市| 若尔盖县| 类乌齐县| 方正县| 南澳县| 西充县| 澄江县| 专栏| 晋城| 蒙自县| 阳江市| 攀枝花市| 绥宁县| 襄樊市| 崇阳县| 垦利县| 牙克石市| 德惠市| 小金县| 红原县| 额尔古纳市| 明星| 四会市| 邢台市| 广宁县| 通州区| 开平市| 夏津县| 民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