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練奉承
書名: 里面靠能力 外面靠關系作者名: 周偉光編著本章字數: 6327字更新時間: 2021-12-31 10:18:33
在你的頭上有一個人你永遠無法忽視,那就是你的老板或者上司。每個人都想取上司或老板而代之,但是你必須記住一句哲理:如欲取之,必先予之。奉承就是你手中的魚竿,而他們的滿意和信任就是你釣上來的魚。
為臣之道
無論你到了哪種官階,亦或是到了哪種領導崗位,你的上面還是會有上司領導你,所以你必須處理好一個問題,一個關系到你前途的定位問題,那就是你選擇做一個什么樣的追隨者。
從古至今,共有五種“為臣”類型:
(1)目光短淺者
跟人的最低境界是只顧個人眼前利益,誰能讓眼前利益滿足就跟誰,“有奶便是娘”。這種人眼界狹小,容易在主子失勢時賣主求榮。
(2)勢利眼
這些人往往為了保住個人的身家性命迫于形勢不得不屈服于強權勢力,見風使舵,誰勢力大就跟誰。這類人人數較多,也是靠不住的。
(3)改弦易轍者
他們有時會迷惑于某些政治家或領袖人物的政治口號,或者一開始就跟了個政治騙子或者所跟的好人中途變壞。于是,他們在失望之余不得不改弦易轍,棄暗投明。雖然他們最終跟了英明之主,但他們畢竟走了彎路,落了個背叛前主的罪名。
(4)大忠之士
這類人的特點是忠誠到底、殺身成仁,如伯夷、叔齊等。這些人一旦做出了選擇,就無怨無悔,矢志不渝,表現堅定的信心和執著的精神,是許多人敬仰的楷模。對那些上級領導來說,選擇這樣的下屬是人生一大幸事。
(5)擇英主而大忠者
跟人的最高境界是,賢臣擇主而事,良禽擇木而棲。此類人如三國時的諸葛亮。
這五種臣屬,代表不同層次、不同境界、不同品德的追隨者,前面三種大多得不到什么好的結果,而第四種又有著某種局限性,那就是一旦你跟錯了人,那將注定是愚忠。所以,我們追求的是第五種為臣之道,通過我們的細致觀察與判斷來選擇你要追隨的上司,并且要注意,一跟就要跟到底,這樣才能顯現出你自己的價值。
做“萬能充”
我們都知道,萬能充電器什么電池都能夠充,所以才深受人們喜愛,那么你就應該成為上司的“萬能充”,成為其“肚中的蛔蟲”,這樣上司才能賞識你,離不開你,進而對你事業上的成功產生積極影響。
在處理與上司的關系時,你應當注意自己的方式。以下是你充當“萬能充”所要注意的事項:
①分清上司提供的哪些建議會對你有所幫助——分清你的上司在哪種情況下會給你提供幫助,并在有必要的時候去接受。
②提出可能得到上司積極反應的需求——了解什么對他(她)起作用,什么不起作用,然后運用較易成功的策略。
③清楚上司想從你這里得到些什么——了解上司對你的期望,以及認為你成功的幾個關鍵因素是什么。
④給上司所要的東西——工作中盡可能地滿足上司的要求,上司期望你做些什么,你就應該如期如數完成,并且做到沒有怨言。
⑤了解上司的生物鐘——當你要向上司提出什么要求與建議時,應找一個合適的時機和場合,然后抓住好的時機,將重要的事情向他(她)提出。
⑥盡可能經常地讓上司了解你的行為——這樣才是安全的保證。
⑦時刻保持敏感——這樣你才能保持細心的態度,以免出現失誤。
靈活奉迎
當沒有英明的上司在你身邊時,或者在上司頻繁更替的時候,你怎么才能做到保全自身呢?那就要通過靈活的奉迎手段,既對上司負了責任,保全了自己,又能把事情辦得漂亮,并提升自己的發展空間。
下面我就向各位介紹一位靈活奉迎大師——叔孫通老先生。
秦始皇時,這位老先生擁有博士頭銜,卻是四百六十余位博士中唯一一名逃過坑儒的人,可見其奉迎的深厚功底。
秦二世皇帝召來了一幫博士儒生詢問對策:“南方有一些兵卒攻城奪地,你們看該怎么辦呀?”有三十余名博士紛紛進言,意思是民眾造反了,請立即發兵鎮壓。偏偏秦二世不敢正視現實,不肯承認老百姓會起兵反對他,一聽這話臉色都變了,一副怒氣沖沖的樣子。叔孫通明白了秦二世的心思,立刻上前進言,意思說,天下一統哪有造反,小事一樁,不值一提。他這番進言果然討得秦二世的歡心,結果,那些說是造反的博士們都被送交司法部門審訊,而叔孫通卻得到了二十匹布帛、一身衣服的賞賜,并將他的官職升了一級。
其實,他已清楚地看出了秦國即將滅亡的形勢,當夜便逃出秦都咸陽,投奔陳勝、吳廣的隊伍去了。陳勝、吳廣失敗以后,他先后又歸順過項梁、義帝、項羽,最后項羽失敗,他投降了劉邦。劉邦這個人不喜歡讀書人,叔孫通為了迎合劉邦,脫掉了自己儒生的服裝,特意換上一身劉邦故鄉通行的短衣短衫,果然贏得了劉邦的好感。
當劉邦當上皇帝以后,那些故舊下屬全不懂得一點君臣大禮,有時在朝堂上也爭功斗能、飲酒狂呼,甚至拔劍相向,劉邦顯得很不耐煩。叔孫通看出了這一點,便趁機建議制定一套大臣朝見皇帝的禮儀。劉邦大喜,不但升了叔孫通老先生的官,還賞賜了大批金銀。
叔孫通之所以在幾任上司那都吃得開,就是因為他深諳最高奉迎之道——靈活,那就是在摸清君主的脾氣、秉性、喜怒、好惡的基礎之上,不斷地改變著自己的言行、對策。這樣才能不坐等上司的責罰。
巧給面子
面子問題很重要,尤其對于一個領導來說。在日常工作中,你必須給足上司面子,否則你會吃不消,這可讓不少人犯了愁。為什么犯愁呢?因為你不知道什么時候該給上司面子。
比如上司為了聯系群眾,常常和自己的下屬在一起開展各種娛樂活動,比如打打球、下下棋等。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下屬,要不要客氣一些呢?也就是說,給予一點照顧,讓上司多贏幾回,給他一點面子呢?
答案很簡單——看人。確切地說是看你的上司與你的娛樂目的是什么。
(1)為了溝通而玩不用給
因為上司既然打算與自己的下屬一塊兒玩,就表明他是放下架子的,也不是作為一個上司的身份進行娛樂活動的。而且,有些上司恰恰正是希望通過這種娛樂活動與群眾打成一片,進行感情的聯絡、溝通,緩解工作中的某些緊張關系。所以,你在這種情況下無須給上司面子。
(2)為了爭氣而玩必須給
有些上司屬于爭強好勝一類的人,這個時候就要讓著一點兒,對這種上司最好的方式是不要在一起娛樂。另外,有時上司跑來娛樂是出于另一種目的,他可能是工作中有些不順心,也可能是受到其上司的批評,正悶著一肚子氣,想找種方式調劑一下。在這種情況下你必須給,否則,你只能承受“狂風暴雨”的侵襲。
拍馬看點
做什么都講個最佳時間段,拍馬屁也是如此。如果你盲目而行,有可能適得其反,遭到上司的厭惡。成功進行拍馬屁的一個重要前提便是掌握上司的有關信息,一有機會便見縫插針,及時迎合其喜好,滿足其欲望,以達到取悅討好之效果。
有一個關于李蓮英大總管的故事可以幫助你對此有一個比較正確的認識。
李蓮英剛進宮時,是在梳頭房里打雜。一次慈禧想嘗試一種新發型,梳來梳去總不滿意,一連幾天,她對梳頭的太監喝來罵去。梳頭的太監無計可施,回到梳頭房唉聲嘆氣,李蓮英知道后,認為機會來了。他跑出宮,去了妓院。
他知道,妓女們最喜打扮也最趕時髦。整整三天,李蓮英苦練梳頭方法,終于掌握了幾種最流行的發式。回宮之后,他懇求為慈禧梳頭的大太監,向太后推薦他,并作了示范表演。終于,慈禧答應讓李蓮英試一試。他施盡了渾身解數,在太后的頭發上做足了文章,梳出了一個讓慈禧左看右看都滿意的發式,人漂亮了,心情自然好,高興之余,自然忘不了李蓮英。
李蓮英不僅消息靈、心眼快,更重要的是他掌握了取悅慈禧的時間段,也就是說他出場時間把握得好,正是太后為梳頭一事大費腦筋的時候才出手,他獲得了成功。
你千萬不要對時間段這個概念不屑一顧,教訓告訴我們:時間段掌握不好,拍到“馬蹄子”上會很疼。
自力更生
有些時候,當下屬的缺乏“自力更生”的能力,什么事都要請上司幫忙,久而久之,你在上司的眼里將不是以助手的角色出現,而將以一個無用之人加累贅的形象出現在他的腦海中,這時候的你就會很危險,隨時有可能被開除。所以,你必須學會“自力更生”,自己解決問題。
上司被迫去解決下屬提出的問題,不僅會耗費他們的時間,而且往往也會削弱他們的影響。
當你把問題推給上司的時候,你不僅干擾了他的工作,同樣也影響了你的工作能力。至少,你失去了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與別人交往的機會。而這兩點恰恰是卓有成效的工作所必須具備的。而且,你還會給你的上司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你沒有能力應付工作中的變化。雖然這也許與你的工作并無直接聯系,但再也沒有別的事情比這種不好的印象對以后的工作產生更為不利的影響了。
有時你這樣做也許只是為了給他留下一個你處境困難的印象,即使如此,你也應該盡量抑制這種想法。因為上司認為他們自己的問題已經夠多了,所以他們不會像你所希望的那樣對你的困難表示同情。另外,大多數的上司賞識那種不怕困難的下屬。
當然,有些問題是應該由上司來處理的。因為,這些涉及權力或會產生糾葛的事情是與你不相干的。當然,也有些問題在你的職責范圍之內,而你又非常希望得到他的幫助,當你真的要向上司提出這種問題時,你最好向他征求建議,而不要懇求解決方法。
獨當一面
相比于自力更生,獨當一面更能夠顯示出你的辦事水平。上司提拔助手、晉升員工、提高待遇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讓員工能夠為上司獨當一面。所謂獨當一面,即是在上司的統一指揮、統籌安排下,按照上司的授權范圍,能夠獨立地、恰當地處理各類業務問題,而不是事無巨細均向上司請示匯報。
事實上,一個公司或部門的工作千頭萬緒,十分繁雜,上司一個人不可能也沒必要把每項工作的處置權都抓在自己手里。現代企業講究分權治理、民主管理。只有那些落后的、愚昧的上司,才會采取集權的管理模式。
因此,開明的擁有現代意識的上司,總是敢于和善于選賢任能,并放手讓他們獨當一面,從而造就和發揮群體優勢,使企業生機勃勃、一往無前。
但是,獨當一面也要講究一個原則問題,那就是為上司獨當一面,而不是為自己獨當一面。有些任用者在為上司獨當一面時,不是將上司所放給的權利用足、用夠,而是時常越權行事。名義上是為上司,實則是為自己。俗語講:過猶不及。就是說無論什么事情只要做過了頭,那就猶如沒有做足一樣,自然會遭受損失。
心腹之路
成為上司的心腹,你就有了晉升的指路人。上司可以在工作中指教你、幫助你,督促你事業上的發展,在人際矛盾中幫你排憂解難,從而為你的晉升助上一臂之力,這是你晉升的一條最快途徑。
要成為上司的心腹,要注意以下三點:
(1)多請示,勤匯報
“多請示,勤匯報”既符合上司希望得到下屬尊重的心理,又表明你是謙虛好學、誠懇待人的。更重要的,這樣做給你提供了與上司接近的機會。
(2)具有強烈的角色意識
一個成功的下屬,他了解自己在組織中所處的地位、將起的作用、擔負的責任、應盡的義務,了解自己工作的性質、工作的方式方法、工作的環境等,并積極在工作中全力以赴演好這個角色。
(3)推動你的上司發揮專長
下屬晉升成功的一個重要訣竅在于推動自己的上司發揮長處、做出成績,迅速獲得晉升。下屬是上司的工作助手,如果上司沒有被提升,下屬將永居其下,若上司迅速提升則下屬也容易成功。
借人傳話
對上司進行贊美有多種方式,可以直接贊美,也可以間接贊美。直接贊美就是直接面對上司,通過聲音、表情將贊美之情傳遞給他;間接贊美就是不直接面對上司,而是借他人之口將自己的贊美之詞傳遞給上司,這樣做效果更佳。
上司從第三者口中得知后必定認為那是認真的贊美,毫無虛偽包含在里面,于是就會真誠接受,而且對你也會另眼相看。所以當上司不在身邊時,不妨將上司的優點和成就向其他同事大肆吹捧一番。
“第三者”,不僅僅是自己的同事,也包括其他人。比如,在看到上司的妻子時,你可以適當地贊美一下上司,甚至在看到上司的子女時,也可以說一些諸如此類的話。
如果有一天你上司的上司來你所在部門視察工作,那也要尋找時機進上一言,好好把自己的上司贊美一番。當然,贊美時一定要言之有據,不可為吹噓而吹噓。恐怕這是上司最期望的了,自己替自己說好話,容易使上司心存反感,而由自己的下屬代言,則既可避嫌,又可給上司留下較為客觀的印象,效果會好得多。
這樣一來,上司對你可能就要“感激涕零”了。當日后遇到升遷事宜時,自然不會忘記你這個“知己”。
投其所好
在人際交往中,要想贏得上司的好感,就必須時刻留意對方的興趣、愛好,明白上司的意圖,理解上司的心思,這樣才能投其所好,“對癥下藥”。
然而,上司的意圖往往捉摸不定,善逢迎者必須下工夫掌握上司的心意,揣摩上司的心理,然后盡量迎合他,滿足他的欲望。甚至還能搶先一步,將上司想說而未說的話先說了,想辦而未辦的事先辦了,把上司樂得美滋滋的。自然,上司的回報也總是沉甸甸的。
在日常生活中,待人處事也應做到知己知彼,“見什么人說什么話”,對不同的人運用不同的交往之道,隨機應變,才能事事順遂。比如在和領導相處時,就要根據領導的性格特點和好惡,對自己的為人處世方式做一些必要的修正,以便迅速贏得領導的好感,建立起一定的感情。在此基礎上,領導才會有興趣深入了解和考察你的才干,并使你“英雄有用武之地”。
只要你仔細觀察,便不難發現,現實生活中,上司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現象太多,人們必須學會“知上,知下”,盡量不要“哪壺不開提哪壺”,才能避免“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難堪局面。身在職場的白領們,一定要學會愛上上司的愛好。
雪中送炭
上司與下屬的關系,如同魚和水的關系。就是說為了雙方的共同利益,上司與下屬、下屬與上司之間,都需要互相支持、互相關心、互相協作,以結成一個和諧的利益共同體。
不僅下屬有困難時應該得到上司的關心和幫助,而且上司遇到困難時,也同樣有理由得到下屬們的關心和協助。所以,幫助上司解決工作上和生活上的難題,為上司分憂解愁,是每一個下屬應有的積極態度。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你的幫助應該幫在上司需要幫助的時候。幫助幫得不是時候,就是沒有幫到點子上。這種幫助的結果,往往是出力不討好或適得其反,令人生厭。因此,當下屬打算以幫助上司的手法去和上司搞好人際關系時,一定要堅持雪中送炭的原則。
就實際生活而論,我們幫助他人的最佳方法,可以歸結為兩種:一種是錦上添花,另一種是雪中送炭。對于上司而言,由于其身份、地位在世俗者眼里常常高于下屬,因此愿為其錦上添花者是大有人在的。但是,就下屬的身份、地位和實力而言,在上司春風得意、工作順利、前程似錦的時候,下屬給上司送去的“花”,會不會被上司視為“花”,還是一個值得三思的問題。
雪中送炭的幫助與錦上添花不同。它是在他人面臨失意、遭遇坎坷、前途暗淡等情況下,送去的一片溫情、一份熱心和一種支援。平心而論,錦上添花的確會使受益者感到欣喜,但雪中送炭卻會令受益者感激不盡和終生難忘。
由此可見,下屬對于上司的幫助,如能幫在雪中送炭的時候,常常能使你獲得超值的效果。但是,雪中送炭是需要以善良、智慧和勇氣作為前提的。
在現實生活中,錦上添花常有勢利之嫌,而雪中送炭卻往往是厚道、善良和忠誠的象征。所以,后者是我們的首選。
冷廟熱燒
“勢利眼”這個詞雖然不好聽,但好用。當你得知上司即將失勢的時候,你就會去選擇那些眼下正得勢的上司作為自己“表現”的對象,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有一點你要切記,那就是對待失勢的上司不要“扔”,否則你很有可能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因為常言說的好:得失只是一線間。沒準哪天他老人家又得勢了呢。
這跟燒香有相似意義。一般人燒香都要到最為鼎盛的廟宇去,冷廟往往是無人問津,無論這冷廟的神靈是否也神通廣大,大家只相信世俗的認定。
當然,這已構成了一種成功的選擇,可是,趨炎附勢總是不好的,一味地向當權當紅的人們靠攏,自然會極大地傷害自我人格。而且,同樣世俗地講,“熱廟的神明”再厲害,因為要照顧到所有的信徒,這樣,你的福蔭就會是被分后的若干分之一,似乎不如向冷廟靠攏。
“冷廟的神靈”平時受冷落,你的一炷香就會讓他們心存感激,把難得一用的神通變幻出來保佑你,特別是當冷廟變成熱廟的時候,他還會想起曾經的你,縱使再忙、再緊張,他也不會忘了你。
這就是冷廟熱燒的好處,你是否有所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