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練心機
- 里面靠能力 外面靠關系
- 周偉光編著
- 7071字
- 2021-12-31 10:18:33
問:“與人競爭,何以制勝?”答:“想他人之所不能想,做他人所不能做。”一個人要想成就大事從而獲得大成功,就必須具有大智慧,而要具備大智慧就必須練謀略,練謀略你就必須玩心機。理由很簡單:就像兩個人打牌,對方的牌你都猜到了,別人還有得玩嗎?
多想想
古往今來,都說作戰打仗靠的是謀略。其實,作為一個統帥,確實要時時刻刻想到戰勝敵人的謀略,這是古代兵書中所總結出的重要法則。但這只是宏觀上的取勝之道,微觀上靠的還是細致的思索,也就是說要比別人想得多。想多了也就變成想得全面了,想得全面,大局自然在你的掌握之中。
在第二十三屆奧運會之前的歷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沒有哪一個主辦國不虧損的。而由美國第一旅游公司副董事長尤伯斯負責承辦的、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二十三屆奧運會,卻不僅沒有虧損,而且還有贏利。這是為什么呢?原來尤伯斯在充分了解人們的心理活動之后,果斷采取了一種“拍賣榮譽”的方案。
尤伯斯利用大家向往奧運會的心理,向市民發出邀請:凡自愿為本屆奧運會義務服務者,安排每人發兩套制服,供應一頓快速午餐,免費看幾場球賽。為奧運會節省了大量服務開支。
火炬傳遞,是奧運會的第一套程序。這屆奧運會,火炬傳遞儀式于5月8日上午9點30分從紐約市聯合國大廈前開始。要在7月28日奧運會開幕時準時到達洛杉磯紀念體育場。歷時八十二天,全程一萬五千公里。奧委會作出決定,火炬傳遞權以每公里三千美元的價格出售。也就是說,分若干小段出售給那些想過一過癮的人,僅這一項就可贏得四千五百萬美元。
尤伯斯成功的秘訣,就在于他想到了每一個細節,特別是他將奧運會的榮譽及參與權以金錢或義務服務的方式拍賣給了想過過癮的人們,不僅節省了開支,而且創造了更多的贏利。
在社交或者職場中,我們必須想得多,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獲得足夠的安全空間。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把想的重點放在反省自己的得失上,這樣才能夠完善自我、升華自我,在獲得安全的同時,也得到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玩細節
白蟻很小,但它們能夠把房梁吃空,以至于破壞整個建筑。雖然它們常常在我們身邊出現,但是,人們很難注意到這個小動物,以至于人們在房倒屋塌后還恍然如夢,甚至還不知道原因。這就是大意,這就是對細節的忽視導致的后果。
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忽視細節,在事業上更是如此,在這個競爭時代,我們能承受得起幾次這樣的后果呢?
比如身邊的小人,判斷這樣的人,有時必須從細微處著眼,一旦發現有不對的苗頭,就應立即采取措施,斷然扼制于未然。否則,發現這個人對自己不利,甚至已經對自己采取了行動,你還在那充圣人,放縱其行,只能是自取其辱。
人們常說細節很重要,但在現實處事待人的過程中,人們又常常被一些假象所迷惑,或者由于自己不敢去面對而失去主動,從而蒙受打擊或者損失,與其說這是對細節的一種忽視,不如說這是一種軟弱的表現。
重推理
我們都知道由表及里的道理,有時候,事情雖然還沒真正發生,跡象其實已經顯露。如果不能從初期的跡象去掌握即將發生的事實,那是非常危險的。有智慧的人只要見到一點跡象,就能判斷出事情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而采取適宜的行動。
這就要求我們凡事都要多長個心眼,主動去揣摩、去推理一件事情,透視這件事背后的利弊,這樣才能做到對自己有利,這也是成大事的先決條件。
一般來說,憂患的來臨必有其征兆;如果不預先設法消除,將后悔莫及。這種防患于未然的做法,正是明哲保身的借鑒。
漢朝初期,漢高祖劉邦派樊噲以相國名義帶兵去平定謀反的燕王盧綰。發兵之后,有人揭發樊噲在劉邦生病時,與呂后勾結,等劉邦一死,就要把戚夫人一家殺絕。劉邦很生氣,就派陳平騎馬去傳達命令,讓周勃代樊噲指揮軍隊并立即在軍中把樊噲斬首。
陳平接受任務后,私下里同周勃商量說:“樊噲是功臣,又是呂后的妹夫?;噬现皇且粫r惱怒,想殺掉他。但是皇上已經病重,未來是什么情況,并不明白。所以還是不把樊噲馬上斬首,只是把他押回來讓皇上自己下命令殺掉為好?!敝懿餐膺@樣做。
后來,在押送樊噲回京的路上,陳平聽見劉邦去世的消息。他急忙趕回向呂后報告逮捕樊噲的經過,呂后叫他把樊噲放了。因為他沒有照劉邦的旨意殺死樊噲,所以呂后還是相信他,又讓他做太子的老師。以后呂后家族要為樊噲報復陳平,在呂后那里也通不過了。
明哲保身是成就輝煌事業的前提,你連自己的地位都沒有鞏固,還談什么進步、更談不上在事業上取得質的飛躍。而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日里注意觀察,遇事多加推理,否則你一定會成為別人進攻的目標。
不當武松
與人打交道時你必須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雞蛋確實碰不過石頭,胳膊確實擰不過大腿,螳臂確實當不了車轱轆。一些人總以為自己能夠創造奇跡,非要去硬碰硬,明知道自己的實力不行,還要和人家去PK,這不是勇敢,這是愚蠢。
比如在生活中,免不了與上級打交道,而下級沖撞上級也是很常見的,但是結果卻都一樣,那就是下級一定會受到批評,或者遭到排斥,這并非上級頑固,而是下級太糊涂。
下級的沖撞會使領導下不了臺,面子難堪。當領導的命令確有不足時,采用對抗的方式去對待領導,這無疑會使他感到尊嚴受損。特別是在一些公開場合,領導是十分重視自己的權威的,或許他會表示,可以考慮你的某些提議,但他絕不會允許你對他的權威提出挑戰。
對抗會使領導失去理智。一旦尊嚴受損,便覺得權威受到挑戰,在面子上相當狼狽難堪時,他會把事態看得十分嚴重,一時也不會考慮什么是非曲直,只有一味地宣泄。
在此種情形下,領導一般都會十分激動,甚至是頭腦發昏,惱羞成怒。失去冷靜的判斷,你就成了他的第一號敵人,過激行動常常會因此而發生。即使是當時比較克制,事后也會越想越是氣惱,找機會報復你。
所以,在做事情時,不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想做現實生活中的武松,這種精神雖然值得肯定,但是后果也必定會很嚴重。待人處事一定要掌握方法,不可盲目而行,否則你注定被競爭這只大老虎“吃掉”。
卸下偽裝
人們都知道,在社會上闖蕩,自身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人們出于安全考慮,總是想盡一切辦法把自己從頭到腳都偽裝得徹徹底底、嚴嚴實實,好像生怕讓別人看穿了自己的底細。
其實,與人交往或者做一些事情時,你必須“卸妝”,把自己的底牌和真實的一面給別人看一看,這樣對方才能放松對你的警惕并對你表示尊重。否則,別人會因為你平時辦事都是深藏不露而時刻對你保持戒心,這不但不利于雙方交往,更重要的是,當你與這些人發生競爭關系時,他們常常會以你為第一敵對目標,不為別的,就因為怕你突然發力給他們一下重創。由此看來,偽裝是一種保護的手段,有時卻也是種危險的行為,而露底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是種示弱,但卻是一種最為有效的保護措施。
西漢三杰之一的陳平,有一次只身逃亡,船上的艄公看見他身帶寶劍,知道他是個軍官,就覬覦他的錢財,陳平怕他由于誤會而害自己性命,就故意脫了衣服光著膀子幫他搖櫓。艄公見他除了一把劍之外,沒有分文,也就不多費手腳了。
露出自己的本色在某種程度上除了可以保護自己外,現如今還升華到了一種擺脫束縛的精神境界。人生活在世界上,大部分時間里和大多數場合中都在演戲,都在扮演各種角色。在古代中國這樣禮法煩瑣的國家里,每個人更會感覺到這套角色服裝的沉重,它像盔甲,更像桎梏。
能夠擺脫這種種束縛,達到心靈的四門洞開,無所隱匿,一切話都可以說于人前,一切事都可以做在當面,實在是一種人生大智慧。所以,不妨脫光自己的偽裝,赤條條見人。人們不但不會嘲笑你,反而會認為這是一種藝術的美。
危戰之術
社會其實就是傳說中的江湖,人們在社會中闖蕩,就如同在江湖中行走。小說里都說:江湖險惡。其實職場又何嘗不是如此,危機四伏,險象環生。如果不多長個心眼,你就有可能遭人暗算或者功敗垂成。這就需要你掌握危戰之術。
在古代兵法之中,危戰是在人們處于潛在危險環境中的作戰方法。人善于在安全時覺察到危險,而采取預防措施,這就是危戰之術。《孫子兵法》中說,想要獲得勝利,也不要忘記敗的可能。也就是說要居安思危,假設萬一失敗的話,要事先制訂好應變措施。由此可見,未雨綢繆,絕非杞人憂天,而是為了確保獲勝,是防患于未然。
戰國時,智伯想討伐衛國,就給衛君送去四百匹馬和一塊玉璧。衛君很高興,群臣都來祝賀,只有大夫南文子面有憂色。衛君問他:“大國與我們交好,而你面有憂色,這是為什么?”南文子說:“無功而受賞,沒出力而得到禮物,這是不能不明察的。送四百匹馬和一塊玉璧,是小國間的禮節。而大國這樣做,大王就要有所提防了?!毙l君把南文子的話告訴了邊境部隊,部隊加強了防范。后來智伯果然起兵襲擊衛。等到了邊境,見到衛國已有準備,就回去了。智伯說:“衛國有賢人,已預先知道了我的計謀。”
俗語說:“無功不受祿?!敝遣疅o緣無故地送衛國重禮,必定是有所圖謀,南文子料定智伯是故意做出與衛國交好的姿態以掩蓋起兵襲衛的真實目的。
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像智伯這樣的人,很善于用虛情假意打動對手,使對手麻痹大意,而出其不意地采取行動。南文子對智伯的行為從一開始就有所警惕,清醒地認識到別人根本不會無故地給你好處。這等違反常理之事不可不查明原因,以防后患。南文子的這一韜略在各種情況下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喜而念憂
人們常說“居安思?!保瑳r且我們大多數還沒有取得什么成就,還沒有干出什么名堂,也就是說還沒有到“居安”的狀態。但是,有的人偏偏嘗到一點兒甜頭,成功地做了幾件小事,就以為“不過如此”,由此放松了警惕,最后的結果也只能是“悔不當初”而已。
宋真宗時,陳晉公陳恕做三司使,總攬天下財計。宋真宗命令他將宮廷內外的府庫中的錢財、糧食全部統計一下上報給他。陳恕當即答應,但卻未統計上報。拖了很久,真宗屢次催促,陳恕始終沒有上報。真宗便命令宰相去質問他。陳恕回答說:“天子還很年輕,如果他知道府庫這樣充實,我怕他會生出奢侈之心?!标愃髴n不報喜,確有遠見。
總之,人們在處理事情時,要考慮到失敗的一面、損失的一面,得失兼顧,方能周全。用最大的努力去爭取好的結果,同時做好失敗的心理準備和物質準備,以及應變措施。遇喜不忘憂,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人情投資
人們做生意時都注重投資的回報率,其實,在現今的投資中,回報率最高的應屬人情投資,這種投資不但回報率高,而且常常使你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人與人交往講究的就是感情,人都有不如意的時候,但當你身邊很重要的人有不如意或者遭遇某種困境時,這就是你最好的投資時機。所以,當有人遇到困難時,不要等到他們主動來求你,而是主動發現、幫助他們解決困難,不但維護了別人的面子,還會讓其在心里感激你,這比等到他們有困難后主動求助于你后再幫助的效果要好上百倍。以后當你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自然會主動出現,替你分憂。
其實,人情投資也是中國古代圣哲歷來倡導的生活謀略,但真正體會它的意義并不容易。
孟嘗君派他的門客馮援去薛地替他收債。臨走時馮援問孟嘗君:“收完債買些什么回來?”孟嘗君說:“看我家少什么就買什么吧?!瘪T援到了薛地,召集所有向孟嘗君借債的人,將借據收集以后,就假傳孟嘗君的命令,將所借的錢統統賜給了借債的人,然后將借據全部燒掉了。薛地的百姓都呼“孟嘗君萬歲”。馮援很快返回了齊國,孟嘗君奇怪他怎么回來得這么快,問道:“債都收完了嗎?”馮援說:“收完了?!泵蠂L君又問:“買了什么回來?”馮援說:“你說看你家所缺少的買,我看你房中藏有大量珍寶,外面犬馬很多,美女也無數。只有一件缺乏,那就是義,所以就私自決定為你買了義回來。”孟嘗君不以為然:“買義有什么用?”馮援說:“目前你只有薛這一小小的封地,但卻不愛護薛地的百姓,只知從那里取利。因此,我假托你的命令把借債都賜給了百姓,燒掉了借據,百姓們都非常感激你,這是我為你買的‘義’。”孟嘗君此時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心中不大高興。
一年以后,齊王疑忌孟嘗君,就免了他的宰相,讓他到薛地去。結果薛城的百姓扶老攜幼,遠遠地都來迎接他。這時孟嘗君才明白了馮援買“義”的深意。
藏起辮子
在現代職場上競爭,制伏對手的一種快捷方式就是抓住對方的小辮子,然后一頓“窮追猛打”,讓其在上司和壓力下無所遁形,主動敗下陣去。這是制伏對手最有效的方式。當然,你也別忘了,這也是對手制伏你的一種最有效的方式。
人與人之間充滿了各種競爭。有的人通過尋找對方的錯處,以此作為把柄,最后再借助領導人與上級的力量扳倒對手。一般來說,他本人是不會直接出面與對手進行面對面的正面交鋒,而且往往作出推心置腹、親密無間的姿態,使對手放松警惕。一旦你露出自己的小辮子,他便死死抓住,借助各種力量對你一陣窮追猛打,將你置于死地。
因此,在這種復雜的環境中,我們必須小心翼翼地藏起自己的小辮子。這是一種做人做事的藝術,也是一種成大事的必備心計。
知止不殆
為什么哲人們總是告誡我們:知足者常樂。原因就在于在歷史上有太多的人因為貪婪而身敗名裂,甚至是丟了性命。
老子說:“知止所以不殆。”“知止”,適可而止、適時而止,見好就收?!按保kU也。在社會中建功立業的過程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追逐利益的過程,如果你不懂得“知足”兩個字的意義,也就不懂得“知止不殆”的道理,那你就如同一個在懸崖邊上迷情狂舞的瘋人,遲早要掉進懸崖下面,摔得粉身碎骨。
三國時代曹操,之所以能力挫群雄,統一北方,這與他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分不開。他遇事“知止”,見風使舵,及時避險,在中國歷史上被譽為“治世的能臣,亂世的奸雄”。
一次,他揮師進攻被劉備占領的漢中后得手。幾年后,劉備氣勢洶洶又攻入漢中,曹操親自率兵應戰。劉備采用“以逸代勞”、“釜底抽薪”戰術,切斷了曹軍的糧草補給線。精于戰略戰術的曹操對此深感不安。他深知興師遠征、糧草不濟的危害,戰則不利,因而有退兵之意。夜晚,巡夜官前來問當晚的口令,曹操正吃雞肋,信口說了聲:“雞肋。”諸將不解其意,唯有主簿楊修知曹操心思,他悄悄吩咐士兵們收拾行裝,準備撤兵。有人問楊修何以知之,楊說:“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而漢中猶如雞肋,居之無益,不若棄之,是以知之。”后來曹操以蠱惑軍心殺了楊修,但還是退了兵,保住了曹軍的元氣。
曹操遇事知道適時而止、適可而止。所以,得以維持政治、軍事的優勢,最終奠定了曹魏政權的基礎。而后來他的子孫們不“知止”,導致了司馬氏的篡權。可見人貴“知止”。
其實,歷史的身影無時無刻不顯現在我們的當前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警示人們。比如人們炒股,本來一只股票已經持續上漲了很長時間,你卻不拋售,而想再賺一大筆,結果有可能那只股票在第二天就因為一個小小的負面新聞而跌停,你再想拋也沒有機會了,只能眼睜睜地被套牢,這時,你會作何感想?現實中這樣的例子很多,當然,結果對于當事者來說都很殘酷,我們所要做的就是不要當這樣的當事者,永遠記住四個字——知止不殆。
強者自強
一個性格懦弱的人,在人際交往中,對于別人的誤解、責難愛用“我沒有這樣想”,“事情是這樣的”,“你誤解了”等話來為自己解釋。其實,這樣反而會使自己陷入一個被動的境地。
有時,信心和勇氣等內在氣質可以彌補性格上的不足,向別人展示自己真實的實力會改變別人對自己的偏見和藐視,這種展示直接起到了保護自己的作用,從而使自己在以后交際活動中占據有利地位。
王磊一直被上司誤解、發難,他從心理咨詢專家那里學到了自我肯定的訓練方法。有一天,他吃過午飯回到辦公室,經理走進辦公室大聲吼道:“你太糟糕了,你怎么把復印室弄得亂七八糟?”
王磊習慣地想解釋說:“我今天可連復印室都沒進呀?!钡R上想到剛學到的自我肯定的辦法。即從容地從桌邊站起,目不轉睛地盯住他平時敬畏的上司,大聲地說:“你馬上向我道歉!”經理被平時像綿羊似的王磊的舉動驚呆了,“為什么?”“為什么,就是因為你不問清楚而隨便大聲吼叫就必須首先道歉。”
結果,他有生以來第一次反駁成功了,從此他在同事眼里的形象再不是一個忍氣吞聲的出氣筒了。
“強者自強”這四個字只能送給那些立志作為強者的人,而你想要變得強大,首先必須征服自己,從信心、勇氣等諸多方面都要優越于他人,否則,連自己的性格都控制不了,那你永遠成不了強者,更談不上在事業上取得大成功。
我不好惹
如果你細細品味那些文學作品,你會了解其中刻畫人物的一個共性,那就是老實人人品雖然都好,但大都要經歷一些坎坷。為什么,就是因為你太老實,容易成為人家欺負的對象。俗話說“老虎不發威,別把我當病貓”。在職場拼殺中如果不拿出一點硬氣,別人會認為你是個軟柿子,人人都會瞧不起你。
在我們身邊到處都有這樣的受氣者,他們看起來軟弱可欺,最終也必然為人所欺。因為一個人表面上的軟弱事實上也助長和縱容了別人侵犯你的欲望。
人是應該有一點鋒芒的,雖然不必像刺猬那樣全副武裝,渾身帶刺,至少也要讓那些兇猛的動物讓人覺得你不好惹才是。對于那些沒事找事的惡人,你只能是“腰里別副牌,誰來跟誰玩”。
樹立一個不好惹的形象,是確保自己不受欺侮的一條很重要的處世技巧。這一形象在時刻提醒別人,招惹你是要承擔后果并付出很大代價的。
在社會中生存和發展,只要能夠顯示出你是一個不容欺侮的人,你就能夠做到不受氣。當然你不必現還現報,立竿見影,只要能抓住一兩件事,大做文章,讓冒犯者品嘗到你的厲害,就能收到一種“殺雞給猴看”的效果,起到某種普遍性的威懾作用。這就好像是冷戰時期美蘇的核威脅,因為誰都知道它的威力,所以誰也不敢冒犯。不在數量多少,只要你擁有了原子彈,別人就不敢小瞧。
所以,樹立一個不好惹、不受氣甚至敢玩命的形象是很重要的,有了這一形象,就好比是種下了一棵大樹,從此,你便可以在樹蔭下納涼,再也不用擔心別人平白無故地招惹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