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努爾哈赤死亡真相

明朝晚期,國家政治腐敗,戰火四起。明崇禎皇帝繼位后,希望勵精圖治振興大業,但一來弊政積重難返,二來崇禎帝剛愎自用,不善用人,雖然他勤勉于政務,但仍然挽不回局勢。與此同時,北方的女真族卻日漸強大。滿洲民族英雄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遺甲起兵,開疆拓土,統一了女真各部,并對中原大地虎視耽耽。

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見時機成熟,親率八旗精銳西征,連續攻克了錦州、大小凌河、杏山、連山、塔山等,所向披靡,勢不可擋。二月,后金兵攻到寧遠城下。當時明朝大將袁崇煥守城,守兵只有二萬人。二十日,努爾哈赤命令攻城,袁崇煥命家丁羅立施發紅夷大炮,擊退敵人。后來后金兵進抵城下,袁崇煥一面命士兵扔下棉油火把焚燒敵人戰具,一面組織敢死隊出城殺敵,擊退后金兵。二十一日,后金軍乘夜出擊,但仍以失敗告終。二十六日,清軍被迫退兵。

同年八月,努爾哈赤死于距沈陽40公里外的璦雞堡(現今沈陽市南端),終年68歲。關于努爾哈赤之死,眾說紛紜,但顯然與寧遠戰役有關。

據說努爾哈赤在此役中炮負傷,不治而亡。《袁崇煥列傳》中說,大炮擊中后金軍的黃龍幕,傷一裨王。《中國皇帝要錄》、《歷代帝王傳記》等均持此說,認為努爾哈赤在此役中負重傷,撤回沈陽,不久病死。《明熹宗實錄》中則寫道,大炮擊斃后金軍一大頭目,后金兵用紅布包裹抬走,放聲大哭。有人推測,死者就是努爾哈赤。

而日本學者稻葉君山《清朝全史》引朝鮮人記載,有名叫韓璦的譯官,被袁崇煥請到了寧遠,親眼見到后金軍被誘入外城。明軍先從城墻往下投擲矢石,又發地炮,殺得后金兵人仰馬翻,于是撤退。第二天,袁崇煥派使者獻禮物給努爾哈赤,說:“老將久橫天下,今日敗于小子,豈非數耶?”努爾哈赤本已負重傷,見到禮物,又聽到這些譏諷之語,于是憤怒而死。

依據清太祖武皇帝、高皇帝兩朝實錄,寧遠一戰的確讓努爾哈赤惱恨不已,但隨后他仍在繼續征戰。六月,蒙古科爾沁部的臺吉奧巴晉見時,努爾哈赤還親率貝勒大臣,出郊相迎十里,并對其說:“今爾我無恙,得相會足矣!”說明寧遠之役并未受到重傷。

也有史書說努爾哈赤是疽發而死。寧遠兵敗使努爾哈赤精神上大受創傷。他對諸貝勒大臣說:“朕自二十五歲征伐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獨寧遠一城不能下耶!”他心情始終郁忿難平。又因長期鞍馬勞累,且年事已高,于是積勞成疾。這年七月,身患毒疽,二十三日往清河湯泉療養。八月初七,病情加重。十一日,乘船順太子河而下,欲返沈陽,行至璦雞堡死去。努爾哈赤患的病叫“肉毒瘤”,俗稱“搭背瘡”,是老年人的危難大癥,極難治愈。寧遠兵敗,努爾哈赤心懷忿恨,也是誘發此病的重要原因。

努爾哈赤在寧遠之役受挫,憂郁而死。他死后第二年,皇太極由廣寧進兵圍攻寧遠,實現了其父沒有實現的遺愿。

努爾哈赤死后,被他的后輩子孫奉為太祖,謚號為武皇帝,康熙元年(1662年)又改謚號為高皇帝。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瓦提县| 龙川县| 涿州市| 连云港市| 越西县| 嵩明县| 景德镇市| 勐海县| 新乐市| 东安县| 隆昌县| 临汾市| 客服| 朝阳县| 通化县| 虞城县| 广水市| 江口县| 莎车县| 金堂县| 洛隆县| 新和县| 汶上县| 额济纳旗| 黑水县| 开封市| 周口市| 武清区| 平谷区| 泽州县| 通榆县| 西藏| 武宣县| 凤冈县| 博客| 陇南市| 玉田县| 邵武市| 龙山县| 昭苏县| 隆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