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洪門起源:明清風云下的秘密集結

明朝滅亡后,社會政治環境發生巨大變化。許多漢族人士對清朝統治心懷不滿,他們渴望恢復明朝統治,這種強烈的民族意識和反清情緒,為洪門的創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1661年,抗清名將鄭成功設立金臺山明遠堂,這被視作洪門立堂結社的開端。鄭成功反抗清朝統治的精神和行動,激勵了無數追隨者。他們以金臺山明遠堂為據點,秘密組織起來,早期的洪門組織就這樣逐漸形成了。

反清復明的傳奇往事

明朝末年,洪門始祖以“反清復明”為號召,前赴后繼,創立了洪門這一秘密社會組織,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壯舉。有關洪門的傳說,300多年來口耳相傳,被崇拜者們賦予了英雄的光環。

據傳說,洪門的開山祖有二人,分別是鄭成功和朱洪英。

鄭成功在山海關守將吳三桂投降后,退守福建、臺灣,繼續抗清。眼見大明政權大勢已去,一些文武官員見風使舵,鄭成功深知要趕走異族統治,必須把眾人籠絡在一起。經過苦思冥想,他想出了一個辦法。

八月十五,圓月高懸。鄭成功在金臺山上點燃篝火,張燈結彩,大擺宴席。一時間,觥籌交錯,眾人對酒狂歌,一掃往日頹喪。酒過三巡,鄭成功看準時機,緩緩起身。皎潔的月光灑在他魁偉的身軀上,宛如披上一層輕紗。他舉起酒碗,微笑著對眾人朗聲說道:“今日是團圓之日,我請諸位賢弟前來,是想讓大家銘記大明天下已不復完整,大明臣民當人人奮勇,重建大明盛世。承蒙諸賢弟相助,我沒齒難忘。如今國破家亡,我愿與眾兄弟結為金蘭,協力光復大明。愿意結拜者,請隨我起誓:反清復明,誓同生死!”話音剛落,眾人紛紛起立響應。就這樣,金臺山明遠堂草創,成為洪門開山立堂之始。

洪門的另一祖師朱洪英,曾隨史可法在南京附近抗清。清兵攻臨江南時,明朝文武大多自顧家眷,紛紛逃竄,唯有史可法死守揚州,最終城破罹難。當時朱洪英恰在城外催辦軍務,幸免于難。之后,他匯集史可法殘部繼續戰斗,直至病死疆場。

那他為何成了洪門始祖呢?原來,當時秘密結社缺乏號召力和中心,入社者寥寥。洪門創始人便找個名人來“裝點門面”,擴大聲勢。再者,中國農民有崇上心理,認為自己受苦是官吏之過,皇帝多為“明君”,所以只反貪官不反皇帝。辦秘密結社,若有皇親國戚之類的人參與,會顯得名正言順。而洪英姓朱,傳說是崇禎皇帝的三太子,因此被奉為洪門始祖。

再說鄭成功。他據守臺灣時,民事皆交陳永華裁決。鄭成功去世后,陳永華廣納四方忠義之士和有才能之人,收養諸將侯伯后代及明室遺少,實力頗強。他日夜苦心籌謀,矢志光復大明。為此,他在臺灣創立了秘密團體天地會。

天地會繼承金臺山明遠堂傳統,四處傳播反清復明思想,以喚起人心。天地會是洪門組織的別稱,如今我們所知的“天地會”之名即由此而來,后來它逐漸從洪門的一支發展為獨立組織。

天地會成立后,面臨組織擴大的問題。當時最敏感的是國難家仇,但在人們心中二者地位不同。能爭取到的實力派是鄭姓家族和鄭的屬僚,對他們來說,國家公仇不如鄭家私仇強烈,所以要強調為鄭家復仇的宗旨。

然而,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曾撤去仙霞關守備,使清兵順利入閩,鄭家卻遭慘殺。因有這段降清的不光彩歷史,單提為鄭氏報仇有局限,必須同時提出為國報仇、反清復明,以適應人們的懷舊心理,才有號召力。陳永華不愧精明,他編出兩個荒誕不經卻寓有復仇之意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為鼓動鄭姓人而編的少林寺恩仇記。

康熙甲午年,西魯國擾亂中原,清兵屢戰屢敗。一位大臣向皇上獻策:“朝廷缺乏能將,難以取勝。請皇上出皇榜,頒行天下:不論何人,只要能抵御西魯,便賞千金,封萬戶侯。”康熙依計行事。

在福建莆田縣九蓮山少林寺,有128位僧人。他們聽聞此事后,前去扯下皇榜。清軍軍官呵斥道:“區區僧人,有何本領,竟敢扯皇榜?”眾僧答道:“我們兄弟無需朝廷兵將,便能平服西魯國。”隨后,官兵將他們帶到京城面見皇帝。

康熙皇帝聽了眾僧的對答,大喜過望,當即封少林寺住持為提督兵,賜印信寶劍,命其兩日之內祭旗出兵。交戰不到三個月,眾僧便剿平西魯國,班師回朝,準備受封。滿朝文武官員出城到十里長亭迎接僧人。

大臣上奏皇上說:“僧人應當受封?!北娚畢s齊奏皇上:“我們兄弟乃出家之人,不敢受封?!贝蟪加肿啵骸凹热凰麄儾皇芊猓少p黃金千兩,賜印信寶劍和一應素宴齋物,送他們回寺修行。”眾僧人謝恩后,欣然返回寺院。

后人吟詩贊嘆:“英雄居第一,豪杰定無雙。統兵一舉定西魯,諸將啼歌九漢關?!?

幾年后的一天,朝中奸臣鄧勝到寺中燒香,偶然見到寺內的印信寶劍,劍上刻有“日山為記”四字,此劍由三角鋼鍛造而成,銳利無比,削鐵如泥。鄧勝一見便想據為己有,遭到拒絕后,他懷恨在心?;厝ズ螅B同僚建秋、陳宏二人,設計陷害少林僧人。

一日,鄧勝等人相伴入朝,暗中上奏:“少林寺僧人如狼似虎,若起異心,皇上江山難保。難道擊敗西魯時,皇上沒見到他們的強大實力嗎?”

康熙仔細一想,覺得有理,當初百萬大軍被西魯國打得七零八落,幾個和尚卻打贏了,恐怕其中有詐。若這百多個僧人居心不良,御林軍也難以抗衡。此時,他忘卻了僧人昔日的功勞,偏信了奸賊的讒言,急切問道:“用何計可除掉他們?”

奸臣奏道:“正月十五是元宵節,皇上可命二人帶硝磺引火之物進入寺內,傳旨皇上向僧人賜酒,派兵在外面圍住,見寺內火光便行動。”

次日清晨,建秋、陳宏二人徑直前往少林寺,途中遇到馬寧兒趕著車路過,便搭了他的車。這馬寧兒本是游手好閑、吃喝嫖賭、無惡不作的無賴,見酒就迷糊。兩個奸賊有意將行動透露給馬寧兒,讓他帶路。他們深知馬寧兒的心思,一邊拿出吃喝,一邊哄騙他說,事成后給他找個媳婦。

馬寧兒用袖子抹了抹嘴上的油,說道:“我先前在寺內挑水,不小心打爛了家伙,被趕了出來,我也早有報復之心,只是打不過他們。今蒙兩位大人厚愛,真是感恩不盡?!辈贿^二兩燒酒、一個雞爪,他就心甘情愿地為其帶路。半夜時分,他們來到了少林寺。

寺內僧人一見二人,便覺來者不善,但不露聲色,以茶煙相待,連聲道辛苦。建秋拿出御酒勸飲,僧人見酒色異常,暗中將祖師留下的寶劍插入酒中,劍尖頓時變黑。僧人們一擁而上,怒目而視,喝道:“阿彌陀佛,為何要害無辜?”

兩個賊人不敢答話,趕忙往外逃竄。建秋因身形較胖,卡在門口,僧人趕上,一頓少林拳將其打死。

這一耽擱,陳宏已在門外放起火來。當時正值三更,多數僧人還在睡夢中,措手不及,很多人被燒死,只剩18人攜印劍走出后殿,朝天向佛祖禱告。大羅神仙命朱開化下凡救人,朱開化分黃黑兩路,助僧人逃出大門。

眾僧人出了大門,見到冤家馬寧兒正站在門前傻笑。僧人明白緣由,不容分說,當頭一棍將他打昏,馬寧兒再也沒醒來。

這18個僧人沖出包圍,走到天明,又有13人在風雪中凍死,僅5人幸存。

再說朝中與少林僧人結拜的湖廣分州總鎮鄭君達受到株連,被誣謀反,賜紅羅自縊,尸體被拋在湖廣下港尾。

君達之妻郭秀英、妹妹鄭玉蓮聽聞噩耗,尋得尸首葬于水邊,而后還鄉。

從少林寺逃出的5人——蔡德忠、方大洪、馬超興、胡德帝、李色開,為躲避官兵追捕,來到湖廣地面靈王廟住下。

一日,五人到下港尾敘話散心,見水面漂著一個白錠爐,爐有兩耳三足,拾起時不覺振動,爐底有“反清復明”四字。夜里,白錠香爐亮光閃爍,四字尤為明亮,眾人驚奇,以為天公顯靈,將成大事。

于是,他們商量結拜兄弟,學劉、關、張桃園結義。此地荒郊,便插草為香,取干木棍當蠟燭,拿出花碗擺上,向天禱祝:“投于石上,若有反清復明之意,碗不破碎?!蓖霋伒桨肟章湎拢煌暾黄疲娙私源笙?,認為仇可報矣。

正議論間,抬頭見一小男孩欲加盟。他年約13歲,面如桃粉,唇若抹朱,兩耳垂肩,雙手過膝,有帝王貴相。眾人問:“你小小年紀,手無寸鐵,能做何事?”

小孩答:“我是崇禎帝三孫朱洪竺,西宮娘娘李神妃所生太子之子。想我祖上江山,被清人所占,若不能恢復中原,有何面目見祖宗于九泉?萬望諸君助我一臂之力,實現生者、死者心愿?!北娙诉B聲應允,心想有皇孫加盟,名正言順。

正說話間,清兵前來捉拿,眾人身邊無兵器,只得后退?;艁y中來到江汊處,三面環水,一面追兵,情況危急。忽然,十步外一墳頭冒出桃李木寶劍,劍頭兩龍爭珠,劍尾有“反清復明”四字。僧人用寶劍殺退清兵。

再聽墓里有人哭訴:“我丈夫當日與你們交往,受株連被奸臣所害。我也遭劫難,殉情于丈夫身邊。現在追兵緊,非說話時機,明日再來,詳告你們?!?

次日晚,五人又尋到墳墓,擊掌三下,里面傳出婦人聲音:“我先告訴你們寶劍來歷。劍是龍泉劍,分左右兩把,左邊是君王隨身劍,右邊叫姑嫂劍,就是你們拿到的這把。‘嫂’即我郭秀英,‘姑’是小姑子鄭玉蓮。自鄭君達被害后,我倆無處安身,到寺院暫住。寺中有惡僧馬福儀,品行惡劣,常犯僧人大忌,偷偷喝酒,還仗著武功高強,蹂躪良家民女。他見我和小姑子,起了邪心。夜里沖進我們臥房,我倆雖懂些武功,但力弱,無奈投江自盡。尸骸流落此地,被吳氏父子埋葬。為報答恩情,我姑嫂化成桃李二樹,結滿碩果,讓吳氏父子賣錢。之后,我們又以靈魂感化樹身,磨煉成劍。你們盟誓我們都聽到了,慶幸有人報仇,剛才見清兵追趕,便運真氣推劍出墳助你們。此劍能千變萬化,飛騰空中,千里取人首級,是至寶,贈給你們,愿為復國出力。我倆已身竭力盡,壽數已到,你們保重?!痹捨凑f完,轟然一聲,墳墓處只剩一縷青煙。

五位僧人向墳的方向拜了幾拜,然后離去。后來他們找到惡僧馬福儀,用亂箭將其射死,為姑嫂二人報了仇。

從結社緣起到名稱奧秘

再說這五人回到廣東省惠州府石城縣太平寨白鶴林岳神廟,開始招收人馬,高舉義旗。可該選誰為首領呢?論武功,五人皆高超,但領兵布陣的才能卻有所欠缺。他們相互推讓許久,仍難以定奪。

就在這時,有人來報,門外有人求見。五人一同出門迎接,只見是本地德高望重的萬云龍大哥,還帶來了一人。此人眉宇清秀,年約三十出頭。眾人將客人請至凈室,奉上香茶。

茶敘間,萬大哥向大家介紹道:“他叫陳近南,清朝翰林出身,曾任兵部大堂,因痛恨朝內奸臣眾多,辭官后在白鶴洞中修道?!北娙思娂姽笆中卸Y,并各自做了介紹。

萬云龍接著問道:“你們剛才在商量何事呀?”這話提醒了眾人。他們見萬大哥絡腮胡須,兩眼有神,身材高大,豪氣十足,便一致推舉他為首領,陳近南為香主。雍正甲寅年七月廿五日丑時,他們歃血立誓,擇日準備出征。這便是洪門結社的開端。

以上傳說撲朔迷離,且牽強附會,難免存在前后矛盾之處。陳永華編造這些神話故事,并非為陳述歷史,而是為激勵忠貞之士。所以若過于糾結故事細節,反倒會受拘束?,F在我們不妨拋開故事本身,來分析一下此傳說的寓意。

此前已說明,要讓眾人響應起義號召,就必須激起民眾的公憤私仇。為此,一方面要吸納鄭氏舊部,讓他們四處秘密串聯;另一方面要博得忠于明朝之人的同情,使他們凝聚于秘密團體之中。

至于故事中的人物與事件,大多是對先人的隱喻。一般認為,鄭君達影射的是鄭芝龍。鄭芝龍曾撤至仙霞關守備,使清兵長驅直入福建,對清有功,然而清朝卻在京城殺害了他一家老小。這段史實通過少林寺僧人有功于清卻遭焚毀的故事得以隱喻;鄭君達之妻郭秀英受辱自殺,暗合鄭芝龍之妻(即鄭成功之母)被清兵侮辱后自縊身亡之事。

而萬云龍(萬大哥),有人認為影射張念一,也有人認為影射鄭成功。小主朱洪竺,被認為是清初四處假托的朱三太子或其后裔,也有人說是影射明桂王或唐王。陳永華則把自己編成了香主陳近南。當然,這些結論都是人們的推斷。

陳永華的故事確實迷惑了那些缺乏主見的人,洪門成立的條件也逐漸成熟。那么,為何結社稱洪門呢?對此,說法各異。

一種觀點認為,“洪”取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號的“洪”字,“洪門”意為洪武門下的英雄。另一種說法是,在歃血會盟時,蘇洪光前來投軍,陳近南見他勇猛,便任命他為先鋒,準備出征。此時東邊出現一陣紅氣,陳近南靈機一動,宣布本結社以“洪”為姓,以義為主,將蘇洪光改名天祐洪,祭旗興師。

還有一種說法是,因小主朱洪竺(竹)來投,所以取他名中的“洪”字。孫中山也曾有過考證:“洪門不是因洪秀全而得名,應當是由朱洪武或由朱洪祝而得此稱?!比 昂椤毙眨蟾攀菫榘凳竞槲浠蚣o念洪祝(祝、竹、竺均為同音字;或作英,亦指朱洪英)?!伴T”有家門之意,因此洪門也稱洪家。

洪門是對內的稱呼,對外則稱天地會,所以洪門與天地會實為一家。為防外人識破,天地會三字被改寫為“廉黥劣”。倫敦不列顛博物院所藏《天地會文件抄本》中有記載:“自入洪門之后,手足相顧,設立忠義堂,拜為餼黥岌,歃血聯盟?!?

那為何叫天地會呢?因為該會有“一拜天為父,二拜地為母”的儀式。入會誓詞也提到:“今夜拜天為父,地為母,日為兄,月為姊妹,復拜五祖及始祖,萬云龍等與夫洪家存神靈。”這或許是受《水滸傳》中“合異姓為一家,指天地作父母”思想的影響。

由于拜天地為父母,異姓便如同一家同姓,所以洪門有“四海九州盡姓洪”“滴血盟心本姓洪”和“朋友相交盡姓洪”等詩句,以此團結眾人。

天地會的名稱也有多種,普通所稱的三合會、三點會都是它的別名。三合會名字的由來,是因傳說拜盟結會于三合河,故而得名。有詩為證:“小會創始在三河,結義會盟兄弟多。正是天本團圓日,大家齊唱太平歌?!?

始祖朱洪英之母金氏九娘,以及鄭君達之妻郭秀英、妹鄭玉蓮都葬在三河旁邊。在洪門詩句中,“三合河”三字也頻繁出現,如“三合河水萬年流”等。三合會與三河會常常通用。

三點會同樣是天地會的別名,這里也有個故事。先鋒萬云龍舉兵到五鳳山交戰,他身高丈余,頭大如斗,闊面紅發,手持雙龍棍,在敵群中穿梭,如入無人之境,有萬夫不擋之勇。但因沖鋒過猛,失馬墜于石燦巖下身亡。

眾人將大哥的尸骨火化后,葬于丁山腳下,前面有九重塔,后面是十二峰山。并立了三角墓碑,高9尺,寬1.6尺,碑名“萬壽碑”。碑上有15個字,每個字都帶三點水,共成四十五點水,“暗藏三點革命,誓滅清朝,扶回大明江山,共享榮華,同樂太平天下?!庇纱?,天地會便又有了三點會之稱。

總之,洪門及天地會的傳說與名稱背后,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反映了特定時期人們的反抗精神和團結意識,這些故事在歷史的長河中流傳,成為了獨特的文化現象。

那些不為人知的神秘內幕

在洪門總部,有一處神秘的秘密地下室,四周有洪門的武林高手日夜嚴密看護,嚴禁任何人靠近。地下室設有十八道門,每道門都暗藏機關,即便有人僥幸闖入,也絕難躲過暗器的致命襲擊。唯有洪門掌門人和少數心腹能夠自由出入此地。

那么,這個神秘地下室里究竟藏著什么呢?此前,這里仿佛被一層神秘的面紗所籠罩,想要揭開其底細的人,往往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直到解放后開展打擊反動會道門運動,謎底才最終被揭開。

原來,這里是一個面積約三四百米的大廳。廳內燈火通明,長明燈常年不熄,四面油燈閃爍,祖宗牌位前燭光搖曳。廳的正面掛著一溜先祖的畫像,位居正中的是陳永華,也就是傳說中的香主陳近南。此外,洪門還供奉朱洪竺為始祖,鄭成功為武宗,史可法為文宗。

由于洪門組織在創立初期歷經曲折,故而產生了前五祖和后五祖(也有稱前五房和后五房的)。前五祖分別是蔡德忠、方大洪、馬超興、胡德帝、李色開;后五祖則是吳天成、洪大歲、李識弟、姚必達、林永昭。

香案背面有一塊活動木板,抽開后會露出一個精致的棗木匣子,里面存放著一本記錄歷代頭目信息的花名冊。各地洪門都有自己的首領,被稱為山主,他們按照公、侯、伯、子、男五爵進行分封,其下屬則編為三十六個部。

后來,排法有所改變,據說這是受到了《水滸傳》的啟發,開始仿效宋代梁山泊的三十六天罡設置相應部位。這些部位又進一步分為內八堂和外八堂。

內八堂相當于京官體系,山主被尊稱為龍頭大哥。其次設有香長、盟證,他們屬于客卿,并不納入正系。除此之外,還有各司其職的六堂,分別是身為丞相的座堂、副宰相的陪堂、管理人事的管堂、負責總務的執堂、主管禮教的禮堂以及掌管刑法的刑堂。此外,還有一些心腹人員,他們彼此之間互稱大哥,地位高于外八堂。

外八堂名義上有十排,其中四、七兩排為婦女散將,主要負責具體的軍政事務。這背后還有一段特殊的來歷。洪門的一支隊伍,在蘇洪光的帶領下起兵反清,大軍浩浩蕩蕩入蜀。

當時,清朝的四川總督王春美派心腹符四、田七二人詐降,蘇洪光沒有識破,還將符四排在屬下第四位,田七排在第七位,并任命田為副軍師。在攻打重慶時,符四、田七二人充當清軍內應,致使洪門軍隊遭受重創。后來,洪門驍將擒獲了這兩個內奸,將符四的心挖出用以祭奠先烈,把田七剮成了108塊。從此,洪門各支脈的四、七兩排都忌諱男子,轉而安插女將。

四排首領名叫金鳳,也被稱為金姐、四姐;七排首領叫銀鳳,也稱銀妹、七妹,且必須由未婚女子擔任。這也是洪門中女性成員占比達20%的原因之一。

洪門的人員構成頗為復雜。在鄭成功設立金臺山明遠堂時,他以延平郡王的身份結拜群臣,最初吸收的都是所謂的上九流人士,即“一流舉子二流醫,三流地理四流推,五流丹青六流(戲),七僧八道九琴棋”。后來,在蔡德忠等人重新盟誓之后,洪門開始擴大隊伍,逐漸吸納了下九流人員。

想要參加洪門活動并非易事,不僅要事先學會必要的規矩,入會費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為大家擇錄一段入洪門時的儀式,從中可略窺洪門內幕。

會場外,有洪門人手持紅棍把門。想要入會的人,必須雙手抓住紅棍,并念出:“手執紅棍到會場,你來問我我不慌。弟兄問我將焉往,你來早我走得慢?!比魺o法說出這句口訣,不僅不能進門,還可能有生命危險。因為新入會人員事先都接受過相關教導,所以能夠對答如流。

進入門后,依次經過忠義堂、楊柳村,來到紅花亭。繼續前行,經過天地壇,那里有兩塊銅鐵板鋪成的橋,過橋后便是太平廣場,最后進入福德殿。會場內的設施極為復雜,有五色彩旗共36面,其中包括三軍司令三級黃羅寶傘,還有左桃右李、左松右柏的布置,中央放置著一把桃李劍、一把白紙扇,以及算盤、筆墨、厘戥秤尺、鉸剪寶鏡和一盞紅燈。

臺面上擺放著果子、三牲禮、檳榔、茶煙和七星燈。旗桿頂上有大帥紅旗一面,城外有招軍旗一面,還有招軍榜、十禁牌。城內設有三堆八卡,有21間中軍府衙門,紅花亭點將臺,以及108間房屋。此外,還有三眼塘、五個井和三個園子,園子里種著桃李。會場中心有一個白錠香爐,爐邊刻有四字“順天行道”,爐底則刻有“反清復明”。

開會時,會員會改穿白衣。新丁宣誓環節,只安排一人朗誦誓詞,其余眾人起立保持靜默,然后滴血為盟,以表同心。誓詞共有36條,第一條強調要遵守孝道,第二條要求嚴守本會秘密。倘若有人違背,將會被割去耳朵,并遭受108下棍責。

會友之間要相互扶持,如同兄弟一般,此外還包括行善、誠實、慈愛、正義等諸多要求。其中最特殊的一條是“不許蛇類混入龍群”,這里的“龍”指代漢人,“蛇”指代滿人,體現了洪門反清的決心。

新兄弟入會之初,要披散頭發,用草束或畫成一個人形,將其視為大清皇帝,然后新入會者對著人形射三箭。

宣誓完畢后,每人要奉上一個紅包,作為入會的贄敬,一般紅包內包有108文錢,也有人會額外添加其他物品。奉完紅包后,先生會開始演講,再次強調復仇的信念。

最后,新會友要到案桌前上酒、上燭。案桌上擺放著茶、飯、酒各五份,用以供奉五祖,但不掛五祖的畫像。新會友要袒胸右衽,用刀做出斷辮的姿勢。完成這些流程后,領取會證,便正式成為洪門會員了。

會場上的各種布置都有其特定寓意,例如穿白衣是為了銘記喪國之痛,紅棍、紅花亭則是為了紀念洪英與洪武。

洪門還有一套獨特的標志和暗語,以便在活動時更加方便隱蔽。比如旗幟、腰憑、暗語、誓文、茶陣等等。傳說在萬云龍戰死之后,陳近南意識到當時的力量尚不足以與清廷抗衡,于是分派眾人到各省發展力量。為了日后便于聯系,便設立了天地會一個五色旗號,以及相應的詩句、口白。

獨特江湖的隱秘規則

洪門的記號是“共同和合,結萬為記”。其腰憑中暗語為“不正便關,龍現不開洪”,普通說法是“關不正便龍開不同”。不論身處何地,只要對上暗號,持有腰憑者便是兄弟,兄弟之間須無償提供衣食住行。

此外,洪門還有各種獨特暗語。比如,豬肉稱“白爪”,青菜叫“青苗”,牛肉是“大菜”,咸魚為“丫環”,大魚叫“川浪”,毛雞稱“亞七”,生油叫“滑”,筷子叫“雙锏”,酒杯叫“連米”,飯碗叫“蓮花”,茶葉叫“青蓮心”,飲酒叫“哈”,飲茶叫“哈青蓮”,酒壺叫“載”;衣服稱“袈裟”,雨傘叫“獨腳”,花錢叫“芝麻”,借錢叫“力助”;去叫“游”,官府叫“對頭”,官兵叫“猛風”,被叫“遮天”等等。

口白是洪門中流傳的對話和詩,頗具趣味?,F擇錄一段如下:

“洪水橫流放石頭,水干水火幾時休。新丁過石同忠義,奸心命喪水中浮。”

“既然如此八字腳,三八二十一步帶新丁過來。你們新丁眾等,個個忠心義氣八字腳,三八二十一步,可向橋下過來?!?

“原來二位將軍在此。且問二位將軍高姓大名?!?

“我是萬杜芳,萬杜龍在此。你是何人?到此何事?”

“我乃蘇洪光。聞得五祖架橋開墟,因此奉了高溪天祐洪之命,帶了新丁數百萬,前來桃園結義,奪回明朝江山,請令定奪?!?

洪門的誓詞共36誓,現發現有三種說法?,F錄前5誓如下:

第一誓:入洪門之后,洪家兄弟以忠孝為先,不可傷礙父母。倘有不法之人敢傷礙父母者,百日內死在五湖,骨沉海底而亡。查出者打百零八棍。

第二誓:入洪門之后,洪家兄弟不得恃強欺弱,爭親占戚。自古道: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若有不法之人敢爭親占戚者,死在五內崩裂而亡。查出者打七十二棍。

第三誓:入洪門之后,洪家兄弟不得同場賭錢過注,莫得看兄弟錢多眼熱。如若不法之人通外食內,過注輸贏者,死在萬刃之下而亡。查出者打百零八棍。

第四誓:入洪門之后,洪家兄弟闖出事來,有官差來捉拿,須當救兄弟出關,不得阻擋。如有不法之人不肯救兄弟出關以及阻擋者,五雷打死拖尸而亡。查出者打百零八棍。

第五誓:入洪門之后,洪家兄弟不可貪圖意外錢銀,引食花紅透(引)人來掠兄弟。若有不法之人領食引官差捉拿洪家兄弟者,死在刀箭之下而亡。查出者洗身。

這里的打棍即杖刑,從18棍到108棍,輕重不一;去順風刑,即割耳;洗身則有誅殺之意。

洪門徒眾中不乏才人,在二三百年間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如忠義堂詩:“忠義堂前過萬軍,將軍一對兩邊分。若有奸心轅門斬,忠心義氣伴明君。”

四七變二九詩:“東方日上見日分,云開日月照子孫?;ㄅ掠靶且凭?,冷冷清清羅絲裙。”祭橋詩:“焚香叩清為明朝,奠酒虔誠囑道超。伏乞靈神米鑒納,扶助明朝把冤消?!?

洪門最有趣的當屬茶陣,飲茶時有不同講究,飲過還要吟詩。飲茶總詩:“清朝天下轉明朝,聯盟結拜把兵招。心中要把清朝滅,查出奸臣定不饒?!?

具體飲法和說法眾多,舉個簡單例子:一茶壺,二茶杯,茶分上下,上者寫有“滿”字,下者寫有“下”字。若要飲,斟上便飲。詩曰:“二人同學一師尊,一個忠時一個奸。忠者得傳師法受,奸心飲過命不留?!?

洪門的這些神秘暗語、獨特儀式和文化,是其在特定歷史時期發展的獨特印記,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情感和抗爭精神,為我們了解歷史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

神秘隱語下的糾葛與變遷

“三八二十一”,若從常規算術看,顯然算錯了,應是“三七二十一”。然而,這并非簡單的算術,而是天地會的隱語,喻指“洪”字。無獨有偶,在太平天國的詔諭和朝天朝主圖中,經常出現“氵,八,共,洲”等符號,皆由“洪”字拆出,與天地會遺義相吻合。研究洪秀全可知,他深受天地會影響,起義軍中摻雜著不少洪門元素,致使洪門中人誤以為他是洪門大哥。

洪秀全在私塾教書時,便萌生出創教鼓動造反的想法。為吸引人,他試圖借助當地剛興起的洪門說教,但因并非洪門中人,僅知曉一些洪門神話傳說,常露破綻,信從者寥寥。

后來,他科場失意,偶然結識天主教徒,學得天父、天兄之說。初次聽布道時,他沒全聽懂,只模糊記得上帝、父、子、靈等內容,便自編天父天兄之說,自稱有妖術,在村子里舞劍念咒,實則不過是教書的三字經和臨時編造的暗語。百姓信以為真,對他敬畏三分。

洪秀全趁機與馮云山編造各種口訣,稱作天兄降凡,創立了拜上帝會。當時洪門勢力漸盛,他便有意靠攏天地會。據說洪秀全本姓鄭,為假托明朝后裔,假借“洪武”字樣改姓洪,以迷惑會眾。

兩個組織相互滲透,關系錯綜復雜。在天地會文件中,有許多與洪秀全、楊秀清事跡相符之處。例如,洪、楊將士皆包紅頭,文件中便有相關的包紅頭之詩:“紅巾一條在手中,包在頭中訪英雄。招集五湖并四海,殺滅清朝一掃光?!?

洪、楊將士稱被傷口開花,文件中亦有蓮花詩:“蓮花蓮花,富貴榮華。有忠有義,賞過蓮花;不忠不義,照碗開花?!?

同樣,太平天國的文件中也有諸多與天地會相通的內容。天地會有“太平墟”“太平廣場”,虎頭牌上寫有“太平重地,禁止喧嘩”,洪秀全則定國號為“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還有首十全大吉詩曰:“三星共照日出天,禾王作主救人善。爾們認得禾救饑,乃念日頭好上天。人字腳下一二三,一直不出在中間?!贝嗽娬秒[喻洪秀全的名字,其中的三星以及“一二三,一直不出在中間”,契合董仲舒“一貫三為王”之意,講的是三合,所以洪秀全被稱為三合會之首。

洪門的宗旨是反清復明,任何人都不能取代明朝后裔當皇帝,中間的牌位須虛位以待。洪秀全深知軍中洪門中人眾多,不敢獨立于復明之外。因此,在永安建制時,雖分封五王,自稱太平王,卻不敢據山為王、另樹一幟。但到長沙后,他得到玉璽稱天王,此舉似有違背天地會反清復明旨意之嫌,于是天地會中人紛紛脫離,轉而投奔曾國藩。湘軍多為農民,以洪門的一支哥老會為主體。

從洪門與太平天國的這段歷史糾葛中,我們可以看到在特定歷史時期,各種勢力之間復雜的交織與互動。

各派系的傳奇變遷之旅

1661年,鄭成功設立金臺山明遠堂,這是洪門立堂結社的開端。此后,蔡德忠、陳近南(二人均為傳說人物)進入清占區發展組織。蔡德忠在東南發展,經重新盟誓,廣泛接納下九流人士,創辦了三合會、三點會等諸多派系。

陳近南與顧炎武在西北結社,定名漢留(亦作漢流),與東南洪門遙相呼應,影響深遠。此外,洪門還有水上組織安清幫,這幾個結社構成了洪門派系的基本框架。

漢留的發展歷程

陳近南到西北發展時,起初因當地政治、民風等因素并不順利。當時,明朝遺民顧炎武在陜西華陰云臺書院講學,秉持民族大義,仇清親明。陳近南抓住機會,率徒眾擁顧炎武舉義,顧欣然應允,仿洪門組織建立漢留。

“漢留”原意是留漢,即漢族反抗清朝,因內部以哥弟相稱,有“與子同袍”之義,也被稱為“哥老”“袍哥”。其內部組織和忌諱與洪門相似,但也有自身故事。

1670年,陳近南欲說服吳三桂反清遭拒后,在四川精忠山休養待機,卻被叛徒方賓良(綽號“彎帽根”)出賣。建昌鎮總兵馬賡武率兵圍捕,陳近南突圍后出家為僧。此后,漢留忌四排,稱叛徒為“彎帽根”。漢留力量雖一度被削弱,但仍與洪門會師并保留自身組織。

康熙、乾隆年間,河北、河南、山東一帶存有漢留支系,以響馬和保鏢身份活動。嘉慶年間,清代盛極而衰,洪門漢留組織趁機壯大。1810年,福建范松如開發人頭山;1848年,永寧郭永泰攜帶鄭成功遺著《金臺山實錄》開進忠山。

此后,各省紛紛開山立寨。清道光末葉,洪秀全起義,清廷無暇顧及,漢留得以蔓延??上杰娻笥谏系劢?,不支持洪門,使其潛力未充分發揮。

左宗棠出兵新疆時,發現湘軍、淮軍多為洪門分子,幕僚獻策讓其開山堂做洪門大龍頭,使洪門轉為擁清。孫中山早期反清也曾借助洪門漢留力量,辛亥革命軍中敢死隊多由洪門會友組成,四川都督尹昌衡、湖南都督焦達峰均為洪門漢留首領。中華民國成立后,漢留反清目的達成,活動暫告一段落。

三合會、三點會及其分支

三合會、三點會留下諸多分支。天祐洪重傷后,林烈主持會務,分遣黨徒到南洋各埠及內地各省發展秘密組織,如九龍山、清水會、匕首會等,均為其分派。

哥老會與潘門(慶幫)的淵源

哥老會在湖南、湖北最為興盛,在四川、浙東、云南等地也有較大影響,最遠傳至新疆。它產生于太平天國時期,因洪秀全自立為主,被疑不反清復明,湖南人組湘軍反他。李秀成、李世賢隱遣洪門兄弟投降湘軍奪權,并避去三點、三合之稱,因會黨首領有老大哥別號,故而得名哥老會。

哥老會出自天地會,號洪門,自稱洪家,別稱洪幫(俗訛為紅幫)。哥老會出現后,潘慶組織潘門,稱潘家,又稱慶幫(俗訛作青幫)。因潘慶是販私鹽之魁,與抓捕私鹽的哥老會對立,但二者同源出洪門,所以相遇時必稱“潘洪原是一家”。

三合會與哥老會的異同

三合會與哥老會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二者有類似歷史傳說,奉洪英為創始人,同以反清復明為目的,但禮義、隱語、暗號及組織結構有所不同。三合會有傳斗師專頒職務,哥老會組織與老洪門基本一致。

白門、禮門等的異化

洪門在發展過程中,因清廷鎮壓等原因,還異化出白門、禮門等。禮門也稱理門,因清廷對洪門防范甚嚴,禮門借戒煙酒、戒嫖賭之名在城市生存發展,首領通常到死前才將反清復明宗旨告知衣缽傳人,故清廷允許其存在。

安清幫的由來與發展

安清幫源于洪門剛建立時,翁乾潘到北京坐探清廷消息,翁投降清廷后以部分人為基礎組建安清幫。安清幫將組織關系變為師徒相傳,講究輩分,定有“譜系”。清末,革命黨人又加四字。

安清幫主要任務是為清廷護運軍糧,管理運河碼頭。洪門痛恨安清幫,視其為叛徒,二者對立明顯,如諺語“由清轉洪,披紅掛彩;山洪轉清,抽筋剝皮”。太平天國時,安清幫碼頭官還曾被洪門殺害。

洪門在海外的發展

洪門在國內遍及長江南北,在國外也建立了自己的組織。康熙二十年(1681年)臺灣陷落,天地會人南遷,在南洋鼓吹辦會。朱一貴、林爽文臺灣起義失敗后,重要分子逃往南洋,天地會在華人中間傳播極速。

1681年后百余年間,是天地會在南洋最繁榮的時期,但后來因騷擾之事增多,聲望下跌。1849年,三合會的陳正成在新加坡建立洪門組織,分支于廈門,曾響應太平天國占領廈門。典型的如洪門致公堂,主要在美洲。

洪門各派系在歷史長河中歷經風雨,其發展變遷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風貌和人們的抗爭精神。

洪門“海底”傳奇

“海底”是輯錄洪門史跡、組織章程、規矩禮儀的秘籍,又稱“金不換”或“衫仔”,它有兩種含義:一是專指輯錄洪門內部史跡、章程等的書籍;二是泛指洪門規范的依據。

據傳說,最早的洪門“海底”為鄭成功所作。南明永歷十五年(1661年,即清順治十八年),反清名將鄭成功率師攻占臺灣后,為實現反清復明大業,在臺灣駐軍所在地金臺山與官兵結為兄弟,開立金臺山明遠堂,這被視為洪門的發源地。鄭成功親錄金臺山明遠堂實況,輯成《金臺山實錄》,成為洪門第一部“海底”。

鄭成功于康熙元年(1662年)六月十八日病逝,遺著《金臺山實錄》及結盟兄弟花名冊傳于其子鄭經。鄭經繼承父志抗清,卻于康熙十九年兵敗廈門后病故。鄭成功次子鄭克塽繼之。

康熙二十二年,清廷派提督施瑯攻克臺灣,鄭克塽見大勢已去,臨終前恐先祖結盟秘籍被清軍抄獲,便將《金臺山實錄》及相關文件、名冊、印信封裝入鐵匣,沉入廈門沿岸海底,一沉就是一百多年。此后洪門在內陸漸次發展,而這部“海底”卻沉睡于大海之中。

一百六十年后,盛裝洪門“海底”的鐵匣子重見天日。傳說福建廈門附近漁村有位叫陳壽亭的漁民,其妻早亡,留有一子陳兆官,父子相依為命。一次捕魚無果后,陳壽亭撈出一只鐵匣,本以為內有金銀珠寶,回家撬開后,發現匣內除少許金銀珠寶、刻有“延平郡王招討大將軍印”的小玉印、《金臺山實錄》及數冊文簿外,別無他物。陳壽亭失望之余,變賣珠寶維持生計,玉印售與鄰人,書籍則被棄于屋內水缸邊破桌上。

另有一說,撈鐵匣子的漁民叫衫仔,這或許就是“海底”又稱“衫仔”的緣由。

不管是陳壽亭還是衫仔,都不識《金臺山實錄》的寶貴。幸運的是,后來出現了郭永泰。郭永泰是洪門幫內人,有說法稱他是云南大理人,也有說是四川永寧(今瀘州敘永縣)人,以販賣藥材為生。

道光十五年(1835年),郭永泰到福建販賣藥材,路過陳壽亭家。此時陳壽亭已去世,其子陳兆官以打魚為業。郭永泰入陳家歇腳討水喝時,無意間發現破桌上的《金臺山實錄》,又見書上蓋有“延平郡王招討大將軍印”。他早聞鄭成功在金臺山開山立堂的秘史,激動不已,向陳兆官詳問來歷后,確定是洪門寶物,便以十兩銀子從陳兆官手中買下書籍,又以十兩銀子從鄰人手中贖回玉印。

洪門“海底”終于物歸原主。因其從海底取出且內含深奧洪門秘密,所以被稱為“海底”;又因來之不易,是洪門安幫立命的典籍,故而又稱“金不換”,以示珍貴重要。

傳說郭永泰得到《金臺山實錄》后,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在四川開藎忠山。香堂禮儀、發放給會員的“票布”(證書)均按《金臺山實錄》記載的方式辦理,“票布”上蓋有“延平郡王招討大將軍印”。因時代變遷、方言有別,為便于推廣,適合四川洪門弟兄應用,郭永泰托凌桐階照原本略加增改,形成后來的《海底》。

民國洪門人士樊松甫撰文敘述的經過略有不同。文中稱,1848年,永寧郭永泰開藎忠山,持有在福建漁人手內尋獲的《金臺山實錄》原本。鄭成功病故后,其子鄭經立,奉遺命保存《金臺山實錄》。鄭經戰敗后憂憤逝世,次子鄭克塽嗣位。清兵提督施瑯陷臺灣時,鄭克塽將《金臺山實錄》密封沉海。

郭永泰于1835年探望族叔時,在廈門一漁民家發現《金臺山實錄》,得知是漁民之父從海底鐵盒中所得,便以百錢購得此書,又以十兩白銀贖回小玉印。郭永泰開山時不敢沿用原書,托凌桐階略加增改,名為“海底”,又名“金不換”,此后開山立堂者奉為圭臬。

洪門“海底”是洪門行為規范和組織依據的典籍,實際上是在洪門發展過程中逐漸集結而成的專書。因作者、年代、地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海底”。

又因洪門早期及民國時期都處于保密或半秘密狀態,所以“海底”在社會上十分少見,一些洪門要人也只是聽聞,未必見過。例如,民國時期活躍于青洪兩幫的崔錫麟,雖參與多個洪門山堂事務,但他自稱未見過“海底”。

洪門“海底”承載著洪門的歷史與秘密,在歲月的長河中歷經沉浮,其神秘色彩隨著時間的推移愈發濃厚,成為洪門文化中一個引人遐想的傳奇,也為后人研究洪門歷史留下了許多待解之謎。

上架時間:2025-03-12 16:02:36
出版社:北京真故傳媒有限公司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桂县| 修水县| 正宁县| 镇巴县| 扬中市| 商城县| 那坡县| 阿坝县| 恩平市| 上林县| 安化县| 商河县| 平泉县| 新绛县| 葫芦岛市| 舒兰市| 隆子县| 大余县| 昌平区| 遵义市| 靖边县| 永定县| 南涧| 宁津县| 临潭县| 临沂市| 凤冈县| 麻城市| 翁牛特旗| 马山县| 德昌县| 大城县| 连城县| 永城市| 贡觉县| 介休市| 滕州市| 汶川县| 龙陵县| 永寿县| 岗巴县|